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长随-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熙凤则在旁匆匆说道:“她是你爹爹,快叫爹爹。”

    但是兴儿就是不叫,只是使劲拧动着身子。

    “哈哈,自己的老子都不认了!”

    李桂感到好笑,又感觉有些愧疚,但是还是不顾兴儿的挣扎,在兴儿的小脸上亲了一口,然后往屋子里走去。

    “哇……”兴儿哭了起来。

 第四五七章 南北

    “这孩子。”王熙凤轻轻叹了口气,然后说道:“你吃了没?”

    “吃了,但没吃饱。”李桂笑道。

    他说的是实话,陪着皇帝吃饭,顾忌甚多,他只是稍微的吃了一点。

    闻言,王熙凤笑了……

    宴席重开……

    三杯两盏之后,李桂对王熙凤笑道:“我告诉你个事,回头你和大嫂嫂说说,让大嫂告诉尤二嫂子。”

    李桂这话转了一大圈居然转到了贾琏的头上,而王熙凤现在却是不想和以往再有任何一点的牵扯了,俏脸一呆,随即问道:“老爷,什么事?”

    “刚才皇上对我说,琏二哥和蓉哥儿被蛮王抓去了,却又被蛮王的女儿看上了。”

    雍元帝告诉李桂的还不止这些,还有忠义王告他贾家判国的事情。但李桂认为这些没必要向王熙凤说,一是因为王熙凤和贾家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第二则是雍元帝既然把这事说给他听,李桂清楚这是雍元帝不打算追究此事。

    当然帝王心思,李桂估计雍元帝告诉他也有敲打他之意,告诉他你的小辫子被我抓到了。

    而在说话之时李桂心里也有些唏嘘,这尤二姐的命也实在差了些。

    王熙凤也没想到贾琏和贾蓉会有这样的遭遇!心里也是一阵唏嘘,更是有些庆幸,但随即点了点头,说道:“明日我去大嫂那里去说说,那蛮王的女儿长的怎样?”

    没想到王熙凤会问这样的问题,李桂微微愣了一下,随即心里思忖着:“女人看问题的角度真是奇怪。”口中却随意的说道:“不知道,皇上没说。”

    其实他和雍元帝说也不会在意这类问题。

    “哦,皇上召你来干什么?你……”随即王熙凤问道。

    王熙凤的“你”字其实包含了很多的疑问,包括李桂是走是留,要走何时走,要留留多久,但现在一切还没定下来,因此李桂回道:“主要是为了开海的事,具体要我做什么,现在还没定。”

    “哦……”

    ……

    两人随意闲谈着,到了戌时,蜡烛吹灭……

    ……

    第二天还是三更天时分,李桂就早早起了床,乘轿去了紫禁城——昨晚雍元帝已经告知了他,要他参加朝会。

    冬天的早晨天依然很黑,几乎对面认不清是谁,不过依然有几处灯光亮着,李桂依稀记得沈正阳被雍元帝赐予了可以提灯的权利,于是向最前方蹭了过去。

    走了近了,红彤彤的烛光里,李桂看到沈正阳和周天演正站在一起。

    “参见两位先生。”到了两人跟前,李桂拱手行礼道。

    “何时来的?”乍一见李桂,沈正阳愣了一下,随即欢喜道。

    “回先生,昨晚来的。”

    “可曾见了皇上?”

    “见到了……”

    “你既然来了,今日可能正式庭议开海之事,你可有准备?”

    “已有准备,皇上昨晚已经对我说了。”

    ……

    李桂与沈正阳、周天演谈话之际,原来靠近他们的官员渐渐的与他们疏远了距离——原因还是摊丁入亩的问题,他们不愿与李桂站在一起,成为众矢之的。

    同时他们心里感叹着,朝廷又不得安宁了!

    而正在李桂与沈正阳、周天演谈话之间,紫禁城的大门轰隆隆的开了。

    ……

    进入勤政殿,文武百官列队完毕之后,雍元帝也一身龙袍,走上了龙椅。

    而对于开海之事,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夏秉忠的密报,雍元帝觉察到确实有转移众人注意力的功效,特别是对南方的士子,因此他心里其实是已经决定要施行此策了的。

    现在之所以召开庭议,主要是讨论这开海该如何实行,也就是开海规模的大小,另外就是银子的问题,开海则必然要有水师,一来打击海盗;二来维护治安,这里面其实是银子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雍元帝心里是最好取得共识才好施行,李桂只是他心里去执行的人。

    因此众大臣三呼万岁之后,雍元帝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开海之事,朕前几日说过,是否可行,诸位爱卿心里是否有了计较。”

    而雍元帝话音刚落,沈正阳就出列说道:“回皇上,微臣赞成开海,我堂堂大虞理应万国来朝,岂能一直关门自闭,拒人与千里之外,使我堂堂大虞之威武不为人知尔。”

    沈正阳这话说的很符合他的身份,他道出里开海的政治意义。

    而沈正阳话音刚落梅知孚就出列道:“臣附议。”

    随即刘正德、周天演等纷纷出列附议。

    而对于忠义王、忠信王等人来讲,他们既觉察到了雍元帝用开海转移注意力的策略,同时又在实际中慢慢走到了沈正阳、李桂的对立面,凡是沈正阳、李桂支持的他们几乎本能的要反对,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是大量土地的拥有者,长久的禁海让他们在外没有什么利益!

    因此在刘正德附议完,忠义王出列道:“回皇上,臣不赞成开海。开海则需要水师震守,但我朝水师积弱,需大建水师,如此则需大批银两,以后的给养、甲胄、兵器也都是大批银两,臣估计若建成万人水师,一年最少需银五十万两,而开海税银远不足抵消水师用度。本朝禁海,没有税银,但前朝有例,泉州市泊司一年谁银只是两万余两……”

    说到这里,忠义王转头对丁贯九说道:“丁大人,本王说的对否?”

    忠义王以前掌管户部,就是以前随便借贷国库银子邀买人情的那位,但是正是因为他掌管过户部,所以他说的都是真的,无可辩驳,因此沉默了一下,丁贯九沉声说道:“正是如此。”

    闻言忠义王眉头一挑,轻轻一笑,说道:“既如此,皇上,如今国库空虚,怎可再大动干戈!而从长远计,又何必实行此策?”

    忠义王说的这些雍元帝其实都知道,而他虽然愿意开海,但目的还是转移士子乡绅的注意力,说到底,在他心里对开海还是有所顾忌的。

    因此他的打算是把开海控制在小的规模,能起到吸引力的作用就可以了,至于水师当然他当然也不愿对之大的投入。

    既然小来小去的,他昨天也就没有与李桂细谈这事,他觉得当面说了小家子气四溢,很失他作为帝王的面子。

    以后让李桂在密折中体会就行了。

 第四五八章 新任

    但是要是把这扇门关上那也不行,雍元帝清楚南方的士子乡绅已经被这件事触动了,要是关上,大概率的会出现开封那样士子、生员聚集的事件。

    因为这事和亲王还没有回来,也就是还没处理完毕,雍元帝明白这事的棘手:士子生员毕竟是国家的栋梁,处理重了有伤国本;而要是轻打轻放,则摊丁入亩势难进行,则有伤国运。

    所以他不希望再有开封类似事件的发生。

    因此忠义王说完后,雍元帝冷冷的瞟了忠义王一眼,然后立即引导道:“诸位爱卿以为义王此言如何?”

    而丁贯九与刘正德是南方人,闻言刘正德立即出列道:“臣以为义王爷此言不妥,前朝市舶司之所以收入了了,乃与其时有关,其时市舶乍开,海外所闻者稀,若今日开市,则不一定如此,若是如此,为何海上盗匪纵横,海盗者众,盖因海贸者多也,故而朝廷若不管理开市,海上走私则会越加频繁,如此图令税银流失矣,长久海边必然动荡。”

    刘正德谁的也是有理有据,众南方的官员纷纷出列附和。

    而就在南方众臣出列之后,忠信王出列道:“皇上,臣也认为不可,如若开市,蛮夷之风势必进入,如此势必祸乱我大虞风气,造成动乱,此得不偿失也。”

    忠信王所说的这一点,其实正是雍元帝心中之所虑,其实也是历代帝王之所虑,要是在以前雍元帝一定会听进去的,但此一时,彼一时也……

    而且雍元帝心里已经有了计较,因此闻言后,雍元帝淡淡的笑道:“信王爷索虑极是,此事不可不妨,所以朕想着只允许他们在海上交易,不允许他们登陆,众卿以为如何?”

    在海上交易,不允许登陆,实际上这个法子就是后来海贸的法子,没想到大虞朝还是走的这一步,李桂闻言不仅一愣,当然他这一愣还因为他没想到雍元帝对此事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而在海上贸易不仅风险大、而且困难多,毕竟海上风急浪涌的。没有港湾,也限制了交易的规模。

    但是和以前的完全海禁来讲,毕竟是开了一个口子!众人,特别是南方的官员清楚这已经是雍元帝的底线了,因此纷纷出列赞颂雍元帝英明。

    如此众官阿谀了一阵子之后,雍元帝说道:“既然诸位爱卿没有异议,朕就令李桂为市舶使全面主管市舶司事物,诸位爱卿有异议否?”

    而对于雍元帝这个认命,其实朝堂诸人在李桂到来时心里就有底了,这个底甚至可以推溯到雍元帝抛出开海的那一刻!

    而对于南方的官员来讲,对于李贵这个“开海”政策的提出者,让李桂去主管市舶司,他们自然是举双手欢迎的。

    而对于忠义王、忠信王、南安郡王、北静王等来讲,他们早就想让李桂离雍元帝远远的,雍元帝这道旨意,正好合了他们的心意。

    当然南安郡王甚至有借刀杀人的想法,借用蛮王格愣的力量除去李桂。

    而对于其他官员来讲,受时代所限,以及刚才忠义王所讲影响,他们认为市舶使可能是一项穷差、苦差、麻烦差……

    ……

    因此话音刚落,“皇上圣明。”“皇上圣明!”残差不齐的赞颂声再次想起,只是这次的赞颂声诸位大臣多少有些真心了。

    ……

    早朝之后,李桂和沈正阳、丁贯九、赵虎臣就被雍元帝召了过去,行礼后雍元帝直接对李桂笑道:“开海设市虽有前例,但海上设市却是没有,风浪之中又有匪人,朕本应多支持你,但你是知道的,如今国库空虚,摊丁入亩正在进行中,只怕给不了你银子,除此之外你还有何难处,可尽管与朕说。”

    雍元帝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办这事要银子是没有的,其余的可以支持你,但事情要办好。

    对于银子李桂是不愁的,毕竟来自后世他是知道海关的收入的,清政府后期全靠海关养活,而眼前的困难也完全可以羊毛出在羊身上,由需要通商的商户先支付即可,李桂认为张居常等很乐意这么做的。

    当然银子的事情好办,但其它的事情却不好办,这不好办的事情集中在水师上,集中在海盗上,要想把这件事情办好,关键点不在于市舶司的设立,而是在于海盗。

    因为从从本质上而言,海盗与市舶司是势不两立的,这种势不两立不仅仅是市舶司与海盗官与匪的表面关系,更是市舶司与海盗生存根基的冲突——海盗从走私的海商那里抽银子,而市舶司说到底也是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