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他一直为没有能独当一面的属下发愁,找个管家都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没想到自己身边就有一位没埋没的人才。

    同时也让他醒悟过来,之前的自己确实想岔了。找现成的人才确实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渗透,但可以找些不错的坯子自己培养啊。

    曹苏杜闻这样的人可能不多,但古易和陈煜这样的人肯定不少,广撒网总能网罗到一些人手的。

    而且他有不指望这些人进入朝堂帮他摇旗呐喊冲锋陷阵,只是帮他打理好产业就可以了,所以也不需要诸葛亮式的人才。

    中规中矩能完成他交代的工作就可以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想到了刚刚招募来抄书的五十名读书人。这些人里应该能有不少可以被他招募的吧。

    至于裴矩、李纲招募的那些大字典编辑工作组的名师大儒,岳山从没有想过收服那些人,没必要也不现实。

    他只是想邀请有志于教书育人的那一部分留下当先生,有野心想进入朝堂的哪凉快哪呆着去。清水县候已经有资格挑三拣四了。

    不过此事不急,需要慢慢的观察,眼下当务之急是机构改革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看来有必要添加一个事业部了,暂时就让那个于志明担任主事吧。

    于志明的经历岳山知道的很清楚,小商人家庭出身,家里有闲钱就供他读书。只是可惜没几年就遭遇乱世破产了,他的学业也半途而废。

    这个经历让他和普通的读书人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不鄙视商人,也不轻视手工业者。也许能力有所欠缺,但当个书院事业部的主事绰绰有余了。

    关于事业部发展哪些产业,他原本的计划是开荒种地、养殖业、印书馆三个工作群。

    种地倒不是为了那点粮食,这个年代的亩产实在太低,想靠种地增加收入几乎不可能。之所以搞这个,是为了锻炼书院的学生。他可不想教出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迂腐书生出来。

    他真正在乎的是养殖业和印刷业。

    养鸡鸭鹅和鱼非常适合书院,鸡鸭鹅不娇气,不需要多么精心照顾就能生长的很好。而且书院旁边就是龙首山,圈一块地散养还能节约饲料。

    养育也很方便,书院旁边就有一个取土留下的大坑,稍微修整一下就是鱼塘,可以直接养鱼,鸭鹅也可以直接在池塘边放养。

    蛋类和肉类都是市场紧缺的东西,书院吃不完可以卖到市场上,能赚不少钱。

    古代人之所以不大批量饲养家禽,不是不想,而是没有足够的饲料。人都吃不饱,哪有东西喂牲畜。

    很不巧,岳山就知道几种成本很低廉乃至无本的饲料蚯蚓、蛆虫的养殖方法。

    散养些许的饲料蚯蚓、蛆虫,就能以最低成本饲养大量鸡鸭。

    鹅是食草动物就更好说了,直接散养,或者让学生去割草扔进池塘。既能喂鹅,也能喂鱼。

    其实岳山还知道一种被后世称之为经典生态循环的养殖方法,甚至被写进了教科书。

    养鸡养猪养鱼种地。

    怎么养鸡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赘述。只是鸡的肠子比较短,食物只能消化百分之三四十。所以它们的粪便里含有大量蛋白质以及十几种微量元素。

    既可以发酵后当肥料使用,也可以当成饲料喂给猪。猪粪可以喂鱼。鱼塘底部的淤泥可以挖出来当肥料肥田种庄稼。地理收获的庄稼可以拿出一部分当饲料喂鸡

    大家听了是不是有一种很耳熟的感觉?

    然而岳山根本就不带考虑的否定了这个看似很完美的计划。原因很简单,他绝对不会养猪的。

    倒不是他对猪有什么意见,相反他很喜欢吃猪肉的。但身为一个农村人,他更清楚在没有有效的杀虫剂的年代,养猪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

    反正他是绝对不会在书院周围养猪的,甚至连猪肉都要少吃甚至不吃。

    不养猪也并不影响大局,鸡粪一样可以沤肥当做肥料使用。富含十几种微量元素的鸡粪,绝对是最好的肥料了。

    然后就是印刷业,书院搞印刷业也算是门当户对。后世就有许多大学搞出版业,生意还不错。

    岳山搞印刷业的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首先内需就足够养活一家小型印刷馆。

    教科书、课外书、试卷、档案等等都需要印刷。而且书院的名气打响了,它的教材也会成为许多人首先学习书籍,不愁没有人买。

    再加上朝廷藏书馆里的书任他取用,他就可以把一些名家珍本孤本印刷出来贩卖,这又是一个门路。所以印书馆是有必要搞一搞的。

    但制作文房四宝是他没有想到的。

    造纸不但污染环境,还有技术门槛。想造出高质量的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质量一般的纸也没有造的必要。

    但想到擦屁股用的硬纸,他觉得造纸厂还是有必要搞一家的。别的不说,起码把卫生纸造出来啊。他真是受够了没有卫生纸的生活。

    至于熬墨既然搞了印刷术,那熬墨工作就是顺带了。尤其是活字印刷,更是需要合适的墨才行。这个必须要自己研究才行。

    要是等市场上自行出现合适的墨,还不知道要等到哪年哪月才能搞活字印刷呢。

    毛笔和砚台的制作技术反倒是不怎么高,真正让它们拉开差价的是用材而已。

    岳山又没打算搞出什么可以传世的珍品,只要质量过关的大众产品就可以,走量一样能赚钱。

    此时岳山脑海里已经出现了一整套的实施计划,但并没有着急说出来。他还等着曹苏和于志明的方案呢。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吹捧

    把工作上的事情处理好终于清静下来之后,岳山就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写写画画起来。

    虽然忙着经营书院,但他很清楚,书院只不过是工具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的途径。真正要改变这个世界,还是要自身够硬。

    要在学术上有足够的成绩,才能获得相应的话语权。否则他搞出来的书院也只会成为传统文人的嫁衣。

    之前时机未到他没有往这方面发展,现在条件成熟,自然要尝试涉足。

    至于他有没有那个能力解读儒家经典还真别说,作为一个穿越者,把后世的一些思想搬出来套在四书五经上,还是没问题的。

    甚至在后世老生常谈的一些常识性观点,放到唐朝那都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性意义。

    更何况岳山因为职业的关系,确实读过一些相关的文献。虽然不能全文背诵,但照着论语书一条一条的回忆,还是能还原出以部分内容的。

    再添加一些从别处看到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完全可以出一本论语正义、论语别裁之类的书。一代宗师之名唾手可得。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就从论语这本儒家核心典籍下手,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

    积累名声也是一样,先从小处着手一点一点扬名,一直到最后对论语下手彻底竖起自己的大旗。

    而且李纲组建的大自编编撰小组马上就要入驻书院,他写出来的东西也不愁没人看。只要这些人看了,扬名轻而易举。

    经过思考之后岳山决定先从吹捧儒家做起,写一篇名为独尊儒术的文章,赞美它的积极意义。

    这篇论文也最适合用来扬名。吹捧儒家的文章,哪个读书人敢说个不字?不但不能说它不好,还要帮着他一起吹。

    尤其是孔家,估计能把他当爷爷一样供起来。以后但凡是孔家的人,见了他要是不先行大礼,那都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想到那种场景岳山就发自心内的兴奋。

    关键是,写别的文章他害怕有人和他辩经,毕竟抄袭借鉴是拿来主义,很多地方的深层次含义他自己都不知道。

    要是别人质疑这部书不是他写的,要和他辩经,他怎么办?

    拒绝?那等于是承认这文章是抄的。接受?真假一辩就露馅了。

    而写这篇文章他一点都不怕有人找他辩论,因为前世读大学时候他真写过一篇名为论独尊儒术的必要性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积极影响的论文。

    当时为了写这篇论文他没日没夜的翻阅各种资料,对里面每一个观点每一个典故的出处他都非常熟悉。

    随便辩,也许你能把我辩的哑口无言,但绝对找不出逻辑上的漏洞。但别忘了,这是吹捧儒家的文章,那个读书人敢把他辩的哑口无言?

    所以写这篇文章岳山真的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前世这篇论文最终得分并不高不是他写的不好,而是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太多,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都有大把的研究成果在。

    他写的那些东西总体上来说算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一个汇总,算不上新颖。但放在唐朝,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开创性著首发

    有着前世的论文基础在,这篇文章写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但岳山依然没有着急,而是一个字眼一个字眼的抠,确保不会出任何问题。

    首先就是把白话文转换成文言文。这个倒是不难,穿越前岳山的文言文水平就在水平线之上,穿越之后书写能力也很快得到提高。

    真正难的是里面的一些论据。这篇论文写于二十一世纪,难免会借用唐朝及之后朝代才会出现的一些现象和理论。

    现在必须把这些论据替换成汉唐之间的典故,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就必须把这一段删除,重新填补。

    但这个也难不倒岳山,他就是教历史的,找几个典故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有些论据就算删掉也不影响整体的意思。

    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下高中课本上的名篇劝学,删减了一半的情况下非但一点都不影响原文的意思,还使整篇文章变得更加的简洁易懂。

    从年前岳山就已经着手复制这篇论文,此时已经接近完稿。剩下的就是逐字逐句的修改,确保不会出现什么低级错误。

    岳山已经计划好,等大字典工作小组入驻之后,他就把这篇文章拿出来让李纲等人帮自己斧正。

    古代不像下现代。现代写一本书放到网上,编辑满意了随便给个推荐位都能让几十上百万人看到。如果写的好了,分分钟钟成神。

    古代全靠口口相传,信息传播速度很慢,即便写出了一部惊世之作可能也需要几年几十年,有时候甚至几代人才能传遍天下具备影响力。

    但岳山却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就是大字典工作组。据岳山所知,为了完成这部惊世之作,李纲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邀请了天下各地的名师大儒一起参与。

    这些名师大儒哪个不是桃李满天下的人,或者是当地的文人圈子的核心人物。只要岳山的作品能让这些人满意,就相当于是在天下读书人圈子里出了名。

    其次就是朝廷,以他对李世民的影响力,把书往朝堂一递,基本就等着出名吧。

    最后就是孔家,还是那句话,这本书他们砸锅卖铁也会倒贴钱帮岳山打广告。

    等到他在读书人中间打开了名气,再顺势推出别的书,更容易被天下人接受。到时候不用他自己推广,有的是人帮他宣传。

    而且写书是最容易寻找志同道合者的途径,只要他的书扬了名,自有一大批抱着和他相同想法的人和他结交。

    如果有人敢诋毁他,都不用他亲自出手,那些支持他的人就能和那些人打起来。

    孔夫子说君子群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