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我宣布两件事。第一,传令棣州九县,三日后所有有品级的官员都到厌次县来见我。”

    “第二件事,我准备在厌次县东南十里处重建一座新的厌次县城。”

 354 建城

    建城?所有人都忍不住面面相觑。

    第一件事情大家能理解,作为棣州的最高首脑肯定要把所有人叫到一起开个会宣示一下主权什么的。

    问题在第二件,建城。

    和在一片新开发的土地上建城吸纳流民什么的不同,迁移治所牵扯到的利益就是在太大了。

    原来百姓的房子怎么办?那些地主乡绅大商人的利益如何保证?虽然只是迁徙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可会不会有人故土难离?

    大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祖坟也在这周围,依国人对先人的重视很难说会不会有人以死相要挟不迁走。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棣州和厌次县都没钱啊,没钱修哪门子的新城?他们搞不懂好好的为啥要迁城?

    岳山知道他们的疑问,他早就准备好了答案。迁城和打击贪腐不一样,后者只要手中有枪杆子就能干,前者牵扯太多必须上下一心才行。

    把棣州的地图摊开,指着其中一处道:

    “我欲把治所迁徙至清河镇附近,原因有四点。”

    “第一,水患。厌次县城太靠近黄河口,几乎每年都要遭遇水患。我看过数据,每年直接间接死于水患的人多达上千人,损失的财物更是难以计数。”

    “而且水患也直接影响到厌次县的发展。百姓有几个人愿意到一个经常闹水患的地方生活?又有几个商人愿意到这里来做生意?”

    “想把一座城发展成繁荣的大城,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第二,粮食问题。厌次县包括整个棣州大部分地方都是盐碱地,不适合耕种。而且水质含盐碱量大,长期饮用会得病乃至影响寿命。”

    听到盐碱水影响身体健康和寿命,所有人脸色都忍不住变了。对他们来说,这一条比刚才水患的要有说服力。他们是来当官的,可不想死在这里。

    对他们的想法岳山能猜测到一二,心中暗笑,面上不露声色继续道:“而清河镇一带拥有厌次乃至棣州最肥沃的良田五百多顷,把治所迁徙到这里能更好的利用这一片良田。且此地水质也比较干净适合饮用。”

    “第三点,这里是兵圣孙子的故乡,把城建在这里既是对前贤的尊敬,也是希望能得到兵圣英灵的庇护。”

    “第四,为了赈济百姓。棣州九县太穷,食不果腹者十占其九,每年都有数千百姓死于饥寒交迫。身为棣州的父母官我们必须要为这些百姓做些什么。”

    “我是准备在这里修建盐田,但冬季将至晒盐工作要等到明年开春甚至晚春时候才能开始。这小半年时间百姓如何度过?”

    “直接给他们粮食是下下之策,非但起不到赈济的作用,还容易养成一部分人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说句有违圣贤之道的话,人不能让他闲的太久,闲得太久就会起歪心走歪道。让他们忙起来,会少许多事情。”

    “真正的上上之策是给他们提供一个靠自己双手挣钱的机会。如此一来百姓得以果腹养家糊口,朝廷又能得一坚城,何乐而不为。”

    “岳候宅心仁厚思虑周全,我赞同建新城。”甘元峰难掩激动的道。

    他年龄不大比较有冲劲儿,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去挑衅岳山,所以做事儿就少了许多顾虑多了几分激进。

    作为数学专家他做事儿更讲实际更有条理更加细致,来厌次县担任主簿一个多月来,他亲力亲为把厌次县里里外外调查了一遍,对这里的各项数据了然于胸。

    正因为了解才更加明白岳山建新城的计划是多么的正确。至于困难……做什么事儿没困难?眼下的困难总不会比饿死还严重吧。

    “我也没意见,就是可惜了我刚建好的书院。”于克训惋惜的道。

    还是那句话,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身为傀儡是没有什么决策权的。岳山肯让他坐在这里就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尊重了,自然不会反对。

    “哈哈……不可惜不可惜,新城建好需要小半年时间,这段时间书院刚好用得上。再说旧城的人也不会全迁徙过去,还是要留一部分人在这里生活的,书院不会浪费。”岳山大笑道:

    “而且等新城建好了我给你修建一座比现在这座还大好几倍的书院,全棣州所有的学子都可以来这里读书。”

    “此言当真?”于克训问道。

    “当真,在做的都可以给你作证。”岳山道。

    “好,那我就等着岳候的新书院。”于克训欣喜的道。

    然后田学臣也表态同意,至于李道彦和孙仁师属于军方人员在这件事情不适合发表意见。

    实际上这件事李道彦早就知道了,迁城是件大事儿,必须得到朝廷的首肯才行。在离开京师的时候岳山就已经打过申请,李世民和诸宰辅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所以说他是拿着朝廷办法的许可证来上任的,否则也不会一来就说迁城的事情。

    反过来说,此事朝廷已经通过决议,厌次县的官吏同不同意都无所谓了。谁敢拖后腿直接踢走就行,狠一点直接拿下。

    迁城的事情就此通过。

    “迁城容易,安抚民心难,就怕有人从中作梗。”田学臣严肃的道。

    “所以此事必须公开透明。把迁城的原因详细的写下来派人去讲给百姓们听,我相信大多数百姓还是懂是非道理的。”岳山马上就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对策:

    “记住公文要写的简单易懂,最好用口语的格式去写,这件事情就交给元峰你去办吧。”

    “喏。”甘元峰起身领命。

    “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别有用心的人蛊惑百姓,无法裹挟百姓只靠那一小嘬人翻不了天,我倒是巴不得有不开眼的跳出来。”岳山冷笑道。

    “虽然我们不怕那些老鼠,但也不得不防,免得阴沟里翻了船。”岳山转身看着孙仁师道:“孙将军,这次百骑司没有跟来,本候和棣州的安危就交给你们棣州水师了。”

    “请岳候放心,只要末将还有一口在,就不会让岳候和诸位同僚伤到一根汗毛。”孙仁师郑重的道。

    “好,我相信孙将军。关于水师扩建的计划,是我说还是你说?”岳山又朝李道彦问道。

 355 威逼利诱

    岳山自然不会忘记自己主要的目的——组建水师。

    这是几年前就提出来的计划,打造一支远洋水师去美洲,当然了,现在叫东胜神州,去那里寻找高产的粮食作物以及药材等等。

    只不过前两年被突厥绊住了手脚、李世民刚刚登上皇位、朝廷没钱等等原因,只是在荒凉的渤海县驻扎了一个营的水兵。

    船还是内河平底船,数量更少,大大小小加起来不到十艘基本没有远洋航行能力。

    岳山为啥要把盐场放在北方的渤海湾一带,而不是放在气候更加合适的南方?不就是为海军打基础吗。

    至于北方战线,那都是后来才有的想法。

    虽然李世民派了李道彦过来担任都督掌管兵权,但建军的计划还是岳山在做,李道彦是实施者和监督人。

    所以由他来宣布水师扩军计划也不算是越俎代庖。

    “水师折冲府将扩充至五个营三千人,人员全部从棣州招募。厌次县一个营的人数,剩下的四个营从其余八县招募。招募的对象最好是有家室、勤恳、比较贫穷的人。”

    “这……岳候,府兵不都是招募良家子吗?”孙仁师惊异的问道。

    “海军和陆军以及内河水军皆不相同。”岳山解释道。

    内河水师只有在行船的时候才活动在水面上,平时生活什么的还是在陆地上,即便长时间不下船也能看到陆地。

    但海上航行尤其是远洋航行则不同,很多时候一两个月见不到陆地都有可能。人是陆地动物,长时间远离陆地会变得空虚焦躁,在遇到点困难很容易就崩溃。

    良家子家庭富裕没有后顾之忧,当陆军的时候能放下一切一心杀敌,所以府兵战斗力非常强大。

    但是当海军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就成了缺点,在海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可能就选择走极端。

    穷人则完全相反,他们有家人要养活,自己要是死了一家人都饿死了。所以当陆军的时候偷奸耍滑,只为保命,战斗力远不如府兵。

    但在海上有后顾之忧缺成了优点,他们有家人要养活,自己死了家人怎么办?在早于极端事件的时候他们的韧性更足,更能爆发出战斗力。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不就是这种情况吗。人渣、罪犯、亡命徒在本地活不下去了,为了活命驾一条小船就驶向了大海。

    这些人就是第一批探索者,有一部分侥幸跑到荒岛或者别的地方发了财转身一变成了大富豪,就吸引更多人驶向大海。

    于是大航海就开是了。

    有史学家认为大航海的兴起是欧洲人为了寻找糖,但寻糖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海上早就飘满了探索者的船只。

    所以寻糖说不过是欧洲人为了美化自己的祖先粉饰自己的历史罢了,就好像他们把奴隶贸易当成人流,当成解放全人类一样。

    话题又扯远了。

    岳山认为就探索海洋来说,有后顾之忧的穷人比无后顾之忧的良家子更适合。只要给他们一些安家费,他们就敢拼命就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等到大唐对海洋有了足够的了解,探索出了固定的航道,海员就无所谓是良家子还是穷人了。

    听到岳山的这个逻辑,别说是孙仁师了,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无不瞠目结舌觉得三观受到了刷新。

    然而见他说的信誓旦旦,大家又不得不信。毕竟远洋航行是什么样的他们也不知道,连反驳的办法都没有。

    孙仁师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人,对他来说管他兵员从哪里来的,先把人招过来再说。从统领六百人的营校尉一跃成为折冲府将军,他已经很满足了。

    见他都同意了,其他人就更不说什么了。

    任务分配完成大家就各自去忙碌自己的那一摊,岳山和李道彦则去后院休息。

    倒不是有多累,而是多日乘船他走路都有些摇摇晃晃,所谓的休息只是为了调整状态。

    到了晚上田学臣等人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简单又不失热闹的晚宴。

    第二天一大早,厌次县衙门全员出动。

    两个衙役或者临时办事员一组,拿着铜锣后面跟着一位识字的人,直接下到各村镇去宣传迁城的事情。

    这些识字的人和厌次县公审大会时候为百姓写诉状的是同一批人,衙门以一天十文钱的价格把再次他们给雇佣,专门负责给百姓解释迁城的来龙去脉。

    清水候要建新城迁治所的消息瞬间就传遍开来,厌次县瞬间就沸腾了。

    让岳山高兴的是,正如他所料的那样大多数百姓对迁走持赞同态度,甚至有些连容身之处都没有的人更是高呼岳候富贵万代。即便有一些故土难离的人也没有出来反对。

    真正有微词的恰恰是既得利益者们,但厌次县城大门外的血腥味还没有完全散去,这些人纵使有一千个不同意也不敢站出来。

    至于裹挟民意……倒是有人这么干了,试图蛊惑百姓起来闹事儿,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