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键是谁都知道独孤彦云欠岳山一个人情,准确的说是欠他一条命,让他去苏州目的不言而喻。

    至于独孤彦云到苏州后会如何做,又准备掀起多大的风波,暂时还不好说。

    但不管怎么说,李世民都做出了回应,这让他很开心也很感动。

    他并没有直接给李世民回信,而是打开了第二封信。不出所料,正是长孙无垢所写。

    内容和李世民的截然相反,丝毫不提工作上的事情,全是嘘寒问暖让他保重身体之类的话。对他遇刺事件非常的愤怒,跟着一张纸都能感受到那种怒火。

    并让他放心,圣人和她不会让他受这个委屈,必定就会给他报仇云云。

    顺便又提了一下生意上的事情,玻璃的名声已经打出去,天南海北的商人每个月都会云集京师抢购。

    大家都是傻子,经过几个月的稳定销售,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掌握着成熟的制作琉璃器的方法,产量很可能不只五十件。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琉璃器的追逐,原因很简单,没有人能想到这玩意儿是沙子烧出来的,都以为是用珍贵材料花费巨大代价才能制作的出来,产量高也高不到哪去,价格高也是应该的。

    越来越多的商人参与竞拍,琉璃器就不够分,商人们集体要求增加销售数量。

    长孙无垢考虑过后尝试着增加了一倍,照样被抢购一空,且价格没有降低。于是每个月就维持在百件。

    也就是说仅此一项,李世民的内库就可进账五十万贯左右。所有明君里最财大气粗的就是他了。

    白酒、香皂、香水等产品也在突厥人中间打开了销路,成为突厥贵族的生活必需品。

    还有就是养生丹的销路也已经打开。所谓养生丹就是海带粉、茶叶粉搭配几种具备降血压降脂作用的草药粉末制作成的丹丸。

    主要作用是给西域人补碘,顺便替他们去去体内的油脂降降血压。对于此时的西域人来说,这确实是神药并不算完全忽悠。

    而且李世民并没有打算用它谋利,而是交好西域各部落获取政治上的好处,所以价格非常低廉,普通老百姓咬咬牙都能每天吃一粒。

    不过因为量大利润也非常丰厚,关键是可以用这玩意儿换马。西域包括草原上的各部族为了买‘神丸’都无视了颉利的封锁,拼命往大唐走私战马。

    可以说,之前岳山布下的局终于多点开花,为大唐创造难以估量的价值。

    看完这封信,岳山心中有些得意,又有些想笑。得意的是这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成绩啊,想笑是因为这两口子果然不愧是模范夫妻,配合的也太好了,羡慕呀。

    希望李丽质小萝莉不要长歪了,他的要求不高,和历史上一样贤惠就行。

    之后他就分别给这一对帝后写回信。

 375 信(下)

    给李世民的也绝口不提刺杀的事情,只说近期工作。重点提了水师建设、新城建设、三班六房改革、招募考试、棣州盐业联盟等事情。

    洋洋洒洒写了万余字,写完他手腕都麻了。

    给长孙无垢的回信就比较简单了,汇报平安并表示关心,然后还送了礼物。

    礼物很简单,一封字帖是给长孙无垢的,一个脸盆大的彩色海螺是送给李丽质的。

    把给帝后的信放好,岳山又拿起第三封信。

    这封信是父母寄的,表达了思念之情,问他什么时候回去,又说家里一切安好不用挂念。

    重点说了他的锦鲤繁衍的挺好的,前不久还出现了几条红白相间的。还有就是棉花也收获了,问他怎么处理。

    锦鲤?棉花?说实话,岳山自己都已经忘了这回事儿了。不过现在看来也有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继续往下看,二老又说小丫头岳水儿过了年就十岁了,到了说亲的年龄。不少达官贵人都有结亲的意思,岳老四两口子也想给她找个婆家。

    但也知道这事儿自己做不了主,必须岳山点头才行,在信里问他是什么意思。

    岳水儿?结婚?岳山无奈摇头。

    后世网络上有个笑话,曹魏喜人妻、蜀汉全是基、东吴爱萝莉。其实爱萝莉的又何止是东吴,整个古代史就是一部萝莉史。

    这和时代有关系,流行早婚早育。在唐朝来说,十岁定亲十一二岁结婚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作为穿越者,岳山自然不会让自家妹子这么早就被人糟蹋的。他也不是顽固的人,没有什么必须等到十八岁才能结婚的想法,但起码及笄以后再说。

    之后就是家长里短一大篇,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岳山也没有觉得不耐烦,反而倍觉温馨。信里并没有提他遇刺的事情,他估计是大家在瞒着他们。

    看完之后岳山提笔写回信,先是关心了一下二老的身体,让他们多多保重什么的。

    又说了棉花的处理方法,把棉籽取出来放好,棉絮做成棉衣和棉被自己使用就可以了。

    岳水儿的婚事也让他们不要着急,自家的妹子不愁嫁,要好好物色一个女婿。再说妹子还没享几年福,怎么舍得现在就嫁给人家去吃苦,过两年再说。

    反正这个年代女子及笄结婚的也不再少数,岳老四两口子应该不会不同意。

    古代女子及笄就是个门槛,及笄之前一切好说,过了之后还不结婚的就是大龄剩女了,不但要被人家闲言碎语,还要缴纳双倍人头税。

    后面岳山又安排了一些别的事情,嘱咐他们看好亲朋好友,别出去惹事儿。遇到什么事情多和裴矩、裴淑英请教等等。

    信的最后还表示可能无法回家过年了,对此表示歉意之类的。

    这封信因为是给父母写的,用词平白直叙,所以字数也比较多。写好之后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让人把饭送到房间草草吃过,继续看下一封信。

    这封信是裴矩所写,开篇就问他遇刺的事情,并表示这件事被他瞒了下来没有告诉家里人,免得他们担心,然后给岳山道歉自作主张之类的。

    岳山自然不会怪罪他,还要感激他。遇刺的事情已经发生,被家里人知道也改变不了什么,图惹人担心没有别的用处。

    之后就是介绍了一下书院的情况大字典的编撰进度以及岳山布置的几个产业的发展情况。

    大字典的主体框架已经确定,字数也差不多定了下来,现在难的是给每个字注音释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很难统一,每个字都要争论许久才能定下来。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泄露出去,文学界也对大字典编撰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又有许多大儒名师要求加入其中。

    就连一向清高的世家都忍不住想参与进来,不过可惜,被李世民给否决了。

    对于这一点岳山并不奇怪,世家看不起李氏皇族,李世民对他们也是恨之入骨。大字典就是刨世家根基,怎么可能会让他们参与进来。

    大字典编撰工作为为学界所关注,龙首山书院也连带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

    这里聚集着众多名师大儒,虽然不是书院的先生,但毕竟同处一个屋檐下,偶尔也是会被拉去给学子们上课的。

    所以已经有不少外界的学子递交申请,向来这里求学,不过都被裴矩给拒绝了。

    还有就是岳山的那几本教科书也终于走出了京师这个小圈子,渐渐流入天下各地,暂时还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

    不过裴矩还是提醒他做好思想准备,水面下很可能在酝酿着一股针对他的激流。

    后面又说了一下李德武的情况,他一边积极融入京城圈子,一边把他在岭南的所见所闻编著成书,期望能给岳山带来帮助。

    岳山给他回信,先是感谢了对家里的照顾,又浅谈了一些自己的情况,之后就没有了。

    这回信是最简单的,不是轻视裴矩而是这老头已经退休,他自己也不愿意多谈朝中的事情。现在能让他挂心的事情不多了,大字典是一个,李德武的仕途是一个,裴家的未来只能算半个。

    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和他说太多别的事情。

    而且他都活了八十岁了,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说那些虚的只会惹人烦。

    最后一封信的寄信人让岳山惊讶不已,居然是王绩。

    虽然在京师的时候两人私交甚好,甚至岳山离京的时候还用套路把书院交给了他打理。

    可两人之间更像是君子之交淡淡如水,平时基本没联系过,这还是他第一次写信。所以岳山也很好奇里面写的是什么。

    打开看了开头有些啼笑皆非,这人果然是个另类,别人写信开头都是寒暄客套问好什么的。他的开头就是问岳山什么时候回去,还说请岳山喝酒给他压惊。

    这就算是对他遇刺之事的回应了,果然另类。

    接下来就是直奔主题,说皇帝最近的许多政策和行为很诡异。

    在礼部新设了个教谕司,负责管理太学、六学,还要在各大名城开设书院。而且让孔子的嫡系后人孔颖达担任教谕司的主事,看起来很像是要抬高儒家的地位。

    这本来没有什么,说明皇帝重视文教。而且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历代都比较尊崇孔子,唐朝虽然拜了李耳为祖先,但用儒家思想治国也没什么奇怪的。

    毕竟李渊这个自认为李耳后人的家伙并不信道教,而是崇信佛教,李世民用儒家文化治国也不是不能理解。

    之前一直被打压的儒家就很开心了,以为自己的苦日子到头了。可还没高兴几天,李世民有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他屡次在公开场合抨击儒家文化,关键是他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无法辩驳。这下儒生们摸不透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了。

    王绩虽然放荡不羁,但也是儒家门生,自然关心这一点。所以就写信来询问岳山知道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

    而看到这一段,岳山笑了,李世民终于按计划对儒家动手了。

 376 教育为本

    打压儒家迫使他们自我完善,只是早就计划好的事情,之前李世民威信不足一直没有实施。这次打败了颉利又有神罚天威加身,坐稳了宝座,终于开始动手了。

    岳山自然不能把真实的原因告诉他,甚至连一些‘猜测’之词都没有说,只推说长时间不在京师不太了解李世民近期的想法。然后就把话题转到了书院和大字典编撰上面。

    把这几封信寄走后,他再次投入到繁忙的事务中去。

    半个月后棣州公务员招录考试正式结束,共招募六房书吏三百一十人。其中四十人归刺史府六房,九县各三十人。

    “三百一十人,士绅阶层出身的占了八成,寒门一成半,平民只有半成。”岳山把名单合上,对于克训道:“于刺史,你任重而道远啊。”

    于克训自然知道岳山是什么意思,就是嫌士绅阶层人数太多,寒门和平民出身的人太少。如何改变这个比例?

    大兴教育。

    “岳候放心,我从落选的人中挑选了两百余基础扎实的读书人,准备聘任他们为教书先生。”于克训点头郑重的道:

    “之前书院建设缓慢就是缺先生,现在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就有把握在每个县每个镇都开至少一家书院,招募寒门贫民子弟读书。”

    “这样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百姓读不起书根本原因还是穷,负担不起。不解决这个问题,平民教育就是空谈。”岳山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