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又觉得冯易说的有道理,自己能力不足不能任事儿,老师也无可奈何。也许这次就是老师给的考验也说不定呢。

    最终还是对小伙伴的信任占了上风,猛点两下头道:“好,我也做。”

    把两个弟子的表现看在眼中,岳山对他们的性格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后续的教育方案也略作了调整。不过此时不是教学生的时候,于是他说道:

    “好,既然你们都接受,那我就把任务内容告诉你们。”

    说到这里他朝里间喊了一句:“你们两个出来吧。”

    然后两名少年从里面走了出来,正是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俩。

    冯易好奇的朝他们望去,当看清对方的面容后,惊讶的道:“他……他们……见过太子殿下,见过越王。”

    陈仲也赶紧行礼。

    两人经常去岳山家,见过不少次李世民和长孙无垢,李承乾和李泰哥俩也见过几次,所以能认得出来。

    李承乾兄弟俩非常客气的让他们免礼。

    之后岳山才道:“越王将进入书院和你们一起学习,你们两个帮他掩护身份并帮助他尽快融入书院。”

    “喏。”冯陈两人惊喜的道。这是个肥差啊,而且基本没有什么危险,老师刚才果然在考验我们。

    岳山并不知道他们的内心想法,而是又指着李承乾说道:“太子殿下将会在周一周二跟随我学习,你们两个就是陪读。”

    “谢师父,弟子保证完成任务。”冯陈高兴的都要晕过去了。太子的伴读啊,这可以说是天下最肥的差事之一了吧?只要自己不作死,未来可期。

    然而岳山的下一句话却把他们打入了地狱:“太子跟着我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读书,而是做社会调研。”

    “你们两个要协助他拟定调研计划,并实地调研,最后写出调研报告。期间要保护好他的安全,不能出现任何差池,否则……后果不用我说你们也清楚。”岳山严厉的道。

    两人脸色一下僵住了,陪太子做调研?他们终于知道岳山所谓的风险是哪来的了。

    社会调研是书院非常重要的课程,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去社会上做各种调查。

    比如调查京城的粮价波动及原因,比如调查饭店的情况,比如调查码头苦力的生活情况和家庭情况等等。

    调查的项目千差万别,但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须深入民间。

    普通书院弟子做调研倒没什么,最多就是调查对象不愿意配合把他们轰走,有书院的名号在倒没人敢伤害他们。

    可太子不一样啊,这身份太敏感,打他主意的人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但凡走漏一点风声,那真是死无葬身之地。

    两人相互望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的想法,心中一喜回道:“弟子明白,誓死保护太子殿下周全。”

    这可是陪太子学习,再大的风险都值得去冒。再说,他们就不信皇帝和岳山就这么放心让太子一个人出门,必然有人在周围保护,危险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大。

    其实他们想的并没有错,李承乾可是太子,怎么可能让他一个人到处乱跑,必然安排有人员随时监视保护。

    而且到时候还能给李承乾化妆,把他‘变成’另外一个人,除非有知情人泄露消息,否则暴露的可能性也不大。

    岳山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想让两人提高警惕,不要太得意忘形。同时也试探一下两人的,看看他们会作何选择。

    见两个徒弟同意,岳山欣慰的点点头,对李承乾哥俩道:“在书院你们两个就不再是太子和越王,而是普通的学生,不要把自己的身份暴露出来,也不能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

    “你们的原名不适合使用了,我给你们取个假名。青雀你在书院就用长孙泰这个名字,大郎你就用唐承这个名字。”

    “喏。”哥俩兴奋的道。

    “行了,今天就这样。你们四个先熟悉一下,然后冯易你们带他们去熟悉一下书院和同学们。”岳山吩咐了一句之后就离开了办公室去处理高级书院的事情。

    龙首山高级书院只是临时称呼,真正的名字叫渭水书院,因为它位于渭水之畔。占地和龙首山书院差不多大小,但建筑要多很多。

    不过因为第一期招生不多的原因,大多数建筑都没有启用。

    教师也差不多已经凑齐,儒家的教师人数最多,三十二人;道家十八人;法家教师人数最少,十二人。算上后勤管理人员,总人数超过一百人。

    至于学生,因为是第一期大家都没有经验,只准备招三百人试运营一下,等有了经验在扩大规模。

    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教务处管事杜闻找到岳山汇报情况:

    “院长,总共有一千两百人申请参加考试,明日确定能来的预计超过千人。”

 408 独尊儒术

    “本次考核由礼部、教谕司、渭水书院共同举行……”

    “不得夹私携带、不得交头接耳、不得……”

    “……舞弊者,终生不得出仕,不得教书育人……”

    政教处陈煜亲自向一千一百名考生宣读了考试规则,听到舞弊者终生不得出仕的惩罚后,现场一片哗然。他们没想到一个书院的招录考试居然搞的这么严厉。

    “肃静。”陈煜不悦的喊道。但他的声音被嘈杂声冲散,稍微后面一点的人根本就听不到。

    他脸色更加难看,转身从旁边政教处一名工作人员抢过一个铜锣,“当当当”的敲了几下。

    这下人群终于安静了下来,陈煜咆哮道:“再有喧哗者,驱逐出考场。”

    场上学员噤若寒蝉,再也没有人敢发出声音。就连老神在在的在一旁看笑话的王鲁等世家子弟也打起了精神,毕竟谁都不想在这种情况下被赶出去。

    “所有人依次进入考场,不得拥挤。”见把这些人吓住,陈煜神色稍霁,才说道。

    于是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排队进入考场。

    与此同时,在书院一座三层的办公楼上,岳山、孔颖达、李纲等人站在窗户前看着外面的情况,直到学生们开始进入考场众人才收回目光。

    “诸位以为如何?”岳山问道。

    “不错,尽可能的排除人为干涉,以最公平的方式择优录取。如若科举能采用此种方式,当能为国遴选到更多具有真才实学之人。”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人说道。

    此人乃礼部尚书卢宽,其为隋文帝杨坚的外甥,后来投靠李渊有拥立之功。

    李世民和李建成相争的时候偏向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得到重用,年前又被提拔为礼部尚书。

    科举由礼部主持,李世民就让他过来学习一下先进经验,然后应用到科举考试之中。而他自然也知道岳山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姿态摆的相当低。

    “法是好法,就怕选出来的官吏都是书呆子。”李纲却并没有那么乐观。

    李纲的江湖地位太高,听他这么说众人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李公此言差矣。”岳山却没有那么多顾忌,反驳道:“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法子,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给科举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至于你担心有些读书人为了当官埋首故纸堆,而忘了如何做人做事也不无道理。但这也不是没有办法预防的。”

    “只要朝廷在考题上动动手脚就可以了。比如可以就一些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就一些朝廷遇到的难题给出自己的决策。”

    “甚至可以单独出一张试卷,上面出一些和民生相关的题目。比如让他们写出当地亩产是多少,某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等等。”

    “哈哈……好好,翠岚果然就是翠岚,这一点你早就想到了,那我就放心了。”李纲大笑道:“明日我就亲自给圣人上书,革新科举制,诸位可有同行者?”

    “某愿附骥尾。”孔颖达第一个站出来道。

    “某亦如此。”卢宽也道。

    其他几位大儒也纷纷表示愿意上表。

    科举是一次大洗牌,从长远看受影响最大的是世家豪门,从眼前看受伤害最严重的是大贵族大官僚。

    因为此时的科举分为两部分,投卷和科考。

    投卷就是把自己的文章投递给权贵,如果权贵赏识就会举荐他。而权贵举荐比考试成绩还要重要。

    甚至只要有权贵举荐,不用考试都能为官。反过,没有权贵举荐,考试成绩再好也没用。

    而接受学子的投卷也成为权贵扩张自己权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种情况直到唐高宗时期才有所改观,权贵举荐和科举考试都能为官。一直到宋朝投卷才被彻底废除,科举只看考试成绩。

    可以说现在上书取消投卷纯以科举成绩取士,将会得罪一大批权贵,一般读书人是没那个胆子和魄力的。

    再说,权贵势大,一般人上书也没什么用。只有李纲这样的文坛领袖上书,才能在读书人中间形成普遍的影响力,迫使权贵低头。

    之后众人商量了一下上书的事情才各自离开,只有李纲和孔颖达被岳山留了下来。

    “我写了一本书想请两位斧正。”岳山拿出两本书分别递给两人。

    “哦?”李纲精神一震,伸手接过一本。孔颖达也好奇的接过一本。

    当看清楚封面上的字迹之后,两人同时露出惊讶的表情。

    “独尊儒术?岳候你这是……”孔颖达不敢置信的道。

    “看过再说。”岳山伸伸手示意他先看书。

    孔颖达连忙去翻自己手中的书,因为手抖好几次才翻开。

    这本书岳山写了两年修改了几十次,近期才确定了最终的版本,而且时机也比较合适。

    这大半年来李世民时不时的就表达出对儒家的不满,甚至去年九月份的科举考试其中一道考题就是批判儒家的,现在的儒家人心惶惶。

    为什么关于大字典的风评陡然逆转?还不是那些读书人希望通过大字典讨好李世民。

    现在岳山把‘独尊儒术’拿出来就是雪中送炭,儒家的人就算看他不顺眼也要捏着鼻子夸他。名声和影响力就是这么刷出来的。

    当他有足够的影响力的时候,自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读儒家的经典。

    最终版本的独尊儒术在总体框架上和第一个版本没有区别,先介绍了先秦时期的情况,又介绍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但思想不统一的乱象。并得出一个结论: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

    然后又介绍了百家的优缺点,顺其自然年的引导出一个结论:儒家是最适合的学说,所以才有了独尊儒术。

    第三部分讲的则是独尊儒术之后的中原文明是如何形成一个统一大族群的,而这个族群在之后数百年间创造了何等的风光伟绩。

    即便是经历了五胡乱华也始终屹立不倒,但凡有一丝机会就能重新崛起。

    第四部分也就是最后部分,他也稍稍指出了儒家独大之后的缺陷。并表示儒家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停的自我革新,才能适应不同的王朝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敌人等等。

    儒家最讲究尊古,想提出什么观点最好能在前人所著的经典里找到论据,岳山就拿孔子和孟子做了‘与时俱进’的论据。

    现在我们提儒家必谈孔孟,认为孔孟是儒家二圣,但在唐朝并非如此。

    孟子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