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原本的历史上,冯盎此举彻底激怒了岭南各州的刺史,大家联名上书说冯盎要反,李世民就准备调集几十个州的兵马讨伐。

    还好魏征出言相劝,说冯盎反没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直接出兵讨伐名正言不顺。最好先派人过去问一问,要是冯氏反了我们在出兵也不迟,要是没反那就更好。

    于是李世民就派了使者过去。

    冯盎当时也是骑虎难下,要么坐视兄长灭亡,要么和兄长一起造反。

    坐视兄长灭亡?他不甘心。但造反的结果他比谁都清楚,仅凭冯家和俚僚人那点力量,根本就打不过大唐。

    就在两难的时候,朝廷派人过来招抚。他就借坡下驴,重新归于朝廷,并劝说自己的兄长也投降。冯暄也知道大势已去,也趁势投降。

    谈殿也不傻,当初大家说好的一起造反,结果死的死降的降,就剩我一个也斗不过大唐啊,干脆也一起降了吧。

    岭南之乱就以一个戏剧化过程平定了。从此冯盎安心当大唐的耿国公,替国家镇守岭南,谈殿等人也终生不在提叛乱的事情。

    后世的历史为了大团结需要删减了不少不和谐的事情,美化了这些人的形象。

    岳山也是在穿越后派人去打探加上李德武的情报,才还原了当时的情况。

    倒不是说谁对谁错,大家立场不同选择自然也不同。不管怎么说吧,最终结果是好的。大家一起维护了中原王朝的完整统一,都值得后世人敬仰。

    而在这个时代,因为岳山的穿越,很多历史都出现了改变。比如这次李世民派使者去招抚冯盎是因为岳山的劝说。而冯暄、谈殿等人还在争斗,暂时没有归附朝廷。

    而接下来朝廷对于岭南对于冯家对于俚僚人的政策,也必然会和原本的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

    最大的可能,岭南地区不用等到明清时期才得到大开发,而是提前千百年就成为天下的粮仓。

    岳山娓娓道来,把岭南的情况一一告诉众人,大家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岭南的局势如此复杂。

    同时对这个地方也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对于如何解决这里的问题,也有了各自的想法。

    但没有人中途发言,大家都在等待着倾听岳山的岭南开发策略。

 433 岭南大开发战略

    玄武门之变总策划、棣州的再造者、新学开创人……岳山已经不再是当初仅靠皇帝宠信的近臣了,而是大唐朝堂举足轻重的核心重臣。

    神仙子弟的身份和以往的战绩,让大家在面对他的时候都能沉下心去倾听。就算有别的想法和不同意见,也会等到他说完之后在发表意见。

    介绍过岭南的情况,给了众人一点缓冲时间,他才接着说道:“解决岭南问题我认为可以分为两步。”

    干货来了,众人精神一震都竖起了耳朵。

    “第一步,解决叛乱问题。第二步,开发岭南。”

    “第一步很好解决,只要圣人一名使者一纸诏书,谈殿、冯暄等人就会投降。难点就在如何处置这些酋帅,或者说朝廷将要在岭南地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我的建议,可以和谈殿等俚僚人酋帅约法三章。”

    “约何法?”李世民问道。

    “朝廷不需要羁縻州,而是需要一个完全服从朝廷管理的岭南。所以酋帅必须无条件投降,并奉上户籍黄册,接受朝廷派遣官员的治理。”岳山说道。

    听到这一点,在座的人都不自禁的点头。显然,岳山的这种强硬手段很符合他们的想法。

    “但朝廷也要许诺,在十年内不征收任何苛捐杂税,只征收地税和商税。”岳山进一步解释道:“刚才我说过,岭南人穷根本就交不起税。与其强行征税不如直接免除,还能争取一些民心。”

    “这十年时间就是给双方的一个缓冲。就算谈殿等人贼心不死,但争斗数十年他们也死伤惨重,希望得到十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必然会同意我们的条件。”

    “而对于朝廷来说,可以利用这十年时间对岭南进行初步的开发。等俚僚人发现我们是真的在帮助他们,当大唐的子民能够安居乐业的时候,自然会真心实意的当大唐的顺民。”

    “到时候就算谈殿等人想造反,也没有人会追随。”

    “所以最终的问题还是落在了岭南的治理开发上,不知道岳候有何高见?”却是宇文士及,忍不住问道。

    岳山向他报以善意的微笑,然后说道:“治理开发岭南,首先要改良生存环境。当地人要面对的最大危险有三个,野兽、瘴气疟疾、寄生虫。”

    “野兽好解决,可以派遣军队捕杀。难点在于瘴气疟疾和寄生虫,此二者困扰世人千百年。”

    “不才恰恰知道一些治疗这些顽疾的手段,再有我大唐医学院数百位名医,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到时候我大唐派遣名医,免费帮当地百姓治疗这两种疾病,相信能获得民心支持。”

    “趁着解决三种灾害的机会,我们也可以派遣一部分读书人深入岭南民间,向他们传播我天朝上国的荣耀,告诉他们圣人的仁慈……”

    “岳候的计划虽好,只是需要大量的钱财。我大唐近年来随略有结余然还要应对突厥,恐拿不出那么多钱粮啊。”却是户部尚书戴胄。

    对这个人岳山很是敬佩,是少有的清廉如水的那种。不但不贪污受贿,还经常用自己的俸禄救济穷人。堂堂户部尚书,家里只有一套两进的院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两进的院子堪称豪宅了,但对于户部尚书来说那就是寒碜。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位去世的时候家里连供人吊唁的地方都没有,还是李世民出钱帮他家找了见房子。

    所以,戴胄说朝廷拿不出多少钱岳山是相信的,并不是在为难他或者拖岭南开发的后腿。

    但岳山并没有着急失望之类的,既然他提出了岭南开发,自然也预料到这这个问题。

    只见他笑着说道:“朝廷只需提供十万贯钱粮作为起步资金就可以了,之后岭南可以自给自足。”

    李世民眼前一亮,问道:“翠岚可是想到了商机?”

    “天下人多嗜甜食,然而糖的产量非常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岭南适合种植甘蔗,可以在那里开垦农田种植甘蔗制糖。”岳山点点头道:

    “且我有一法可以制取最上等的雪糖。相信有了雪糖生意,岭南开发不但不需要朝廷支援钱粮,还能缴纳巨额赋税。”

    甘蔗?雪糖?众人先是一愣,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岳山会提出这个办法。在之前,一般开发某个地方就是鼓励百姓开垦土地种植庄稼或者种桑养蚕之类的。

    种植甘蔗这种连零嘴都算不上的东西,着实出乎意料。甚至有些人一时之间都想不起甘蔗是什么东西。

    毕竟甘蔗这东西实在太少见了。

    但糖他们知道啊,尤其是雪糖,更是价比黄金。要是真能大量制取雪糖……大家仿佛看到了无数黄金犹如倦鸟归巢一般飞过来。

    然后不少人都露出了意动的表情,心里面暗暗思索是不是去岭南圈一块地种植甘蔗。

    白酒、香露、香皂、琉璃这些生意没有他们的份儿,棣州开发他们也没赶上,这次岭南大开发可不能在落下了,一定要坐上这班车。

    “哈哈……”李世民畅快的大笑道:“好,好,翠岚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岭南开发的大致框架就此确定,之后众人一起商讨了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及该抽调哪些官员去岭南。

    商讨具体实施办法的时候岳山发言比较积极,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建议,也指出了不少他人建议的疏漏之处。

    经过大半天的讨论,终于拿出了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

    等到商量调派那些官员的时候,偏殿就更热闹了。大家都想让自己的人过去,每个位置都要经过一番争夺。

    对此李世民也没有生气什么的,关键位置必然是他信任的人担任,其他不重要的位置分给这些核心重臣喝汤。

    这也是君臣一直以来保持的默契。

    只有岳山比较沉默,他只是要了几个不重要的差事,并直言是给书院的学生锻炼用的。

    大家也都很给面子,表示书院弟子可以去岭南任何地方实习。

    但他也不是没有推荐人,而是完全出于公心推荐了宁纯这位俚僚人出身却忠于大唐的刺史。

    李世民对这位力挽狂澜力保岭南不失的刺史充满兴趣,当即表示要招他入京应对。

    之后众人各自散去,为岭南大开发的实施做前期准备工作。

 434 药方

    岳山回家之后就带着自己整理出来的资料连夜赶回了四姓坪,第二天一大早去医学院见了孙思邈。

    已经七十余岁的老道长有着一头灰白色的头发,但面色红润,身子骨非常的硬朗,看起来犹如一名四十出头的中壮年般。

    “老道长。”岳山恭敬的行礼道。

    “岳候,一大早就寻老道,不知何事?”孙思邈也客气的道。

    岳山就把岭南的情况告诉他,然后说道:“我今日过来有两件事,一是想请老道长研究出治疗瘴气疟疾、寄生虫疾病的药物。二是希望医学院能组织牵头组建一支医疗队前往岭南治病救人。”

    “此乃大功德,医学院众人当仁不让。”孙思邈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但随即有面露难色的道:

    “然,不论是疟疾还是寄生虫皆为顽疾,老道曾经也研究过,惭愧的是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方剂。”

    “我倒是知道一些药物对这两种顽疾有不错的效果,只是我不懂药理,还需要老道长据此研究出合适的方剂。”岳山道。

    “哦?”孙思邈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激动的道:“是何种药物?还请岳候不吝指教。”

    “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就是青蒿。”岳山道。

    “青蒿?”听到这种药物之后孙思邈犹如泄了气的皮球般,失望的道:“不瞒岳候,我也曾根据古方记载用青蒿汤治疗过疟疾,发现没有任何疗效。”

    “哈哈……”岳山笑道:“老道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世上叫青蒿的植物有七八种,你用的青蒿也许和古人药方里的青蒿不是同一种呢?”

    “真的?”被质疑,孙思邈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惊喜的道:“对呀,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莫非岳候知晓古人所言的青蒿是哪一种?”

    “不才恰好知道。这种青蒿老道长肯定也见过,路边到处都是,医学院门口长的就有。”岳山道。

    “门口就有?”孙思邈愣了一下,然后懊恼的一拍脑门道:“原来古人所言的青蒿居然是它,蠢,我实在太蠢了。”

    其实也不能怪孙思邈,而是古代的书大多都没有插图。

    青蒿能治疗疟疾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里,然而叫青蒿的植物太多了,少说也有七八种。有些比较珍贵,有些就是路边的杂草,谁也不知道医书上所说的到底是哪一种。

    疟疾是一种顽固的疾病,大家习惯上会认为,能治疗这么厉害的疾病的药物也必然很珍贵才是。于是在试验药方的时候,会使用比较少见的青蒿。

    事实和大家想的恰恰相反,古方里说的青蒿恰恰是最常见,一直被大家当成杂草的青蒿。

    这一个完美的误会,让青蒿汤这种治疗疟疾的神药被误解了几千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