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搞笑的是,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人甚至就是穷人出身的人,居然高呼唯成绩论不公平,鼓励素质教育,要搞自主招生。

    说的好像国家放开自主招生,他们的孩子就能免试上大学一样。

    尤其是曾经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为了反对唯成绩论,高考时候交白卷,故意写零分作文。用愚蠢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了,脑壳里装的都是米田共啊。

    试问,那些鼓吹素质教育,那些鼓吹自主招生的专家学者的孩子为什么不弃考?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不弃考?

    前世岳山就是最反对搞素质教育和自主招生的,曾经在各种论坛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然后他悲哀的发现,无数连饭都吃不起的键盘侠在围攻他。

    前世岳山人微言轻,现在他有这个能力了,必然会断绝这种情况。我就是要一刀切,就是要唯成绩论。

    当然,古代和现代也有不同。古代书院是私立的,怎么招生人家自己说了算岳山管不了。但想当官?必须要通过科举考试。只是现在一切都还是草创阶段,言之过早。

    不过对于此时的书院弟子来说,能免试进入龙首山高级书院接受名师大儒的教导,已经是非常优厚的奖励了。

    即便如此,三天后也有六名学生决定放弃这个机会,甚至有两名直接选择了退学。

    岳山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并没有失望,他也能理解那些家长和学生的选择。

    就好比大家正在大学快快乐乐的读书,突然有一天学校告诉你,想让你去阿富汗、叙利亚、索马里等地实习,你会怎么想?

    对于大唐人来说岭南就是这么危险的地方,他们不愿意去也是正常。

    他又挑选了六个人凑够二十人小队交给李德武,由他来讲解一些关于岭南的知识。

    另一边医学院也同样热闹,由太医院、医学院、佛道两家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医疗小队也集解完毕,正在医学院接受统一教导。

    至于药方……不得不说药王名不虚传,有岳山给出的关键药物,在孙思邈的带领下医学院很快就拿出了几十个药方。

    至于具体效果,还要等到了岭南亲自验证过才知道。反正有一点可以肯定,吃不死人。

    而且为了治病救人为了研究出更合适的药方,孙思邈已经决定亲自带队去岭南。

    虽然岳山很不想让他去,但为了大局考虑还是同意了。不过也从李世民那里讨要了一支五十人的精锐小队,专门保护他的安全。

    皇商行也同样忙碌起来,全国收集需要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

    学政司也没闲着,孔颖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动员了数百名读书人去岭南传播圣人之学。他的计划是在岭南地区开设四五所高级大学,数十所蒙学。

    这可以说是学政司组建以来第一次大动作,孔颖达等学政司的官员们非常上心。

    至于朝廷就更别提了,现在整个朝堂都在围绕岭南大开发转。

    李世民一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就是在讨论岭南大开发的事务,连对突厥人的作战计划都暂时押后了。

    不管在哪里搞开发首要是得人,尤其是要有得力干将主持,为了岭南大开发的官员人选,朝堂陷入了争执之中。

    大家都想让自己的人去,还能坐上关键位置。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人入京了。

 442 宁纯

    朝堂之上百官齐聚,李世民高坐龙椅俯视群臣。岳山伸长脖子盯着门外,不一会儿就见到一名五十余岁须发斑白的老人龙行虎步的来到大殿内。

    这就是宁纯?岳山好奇不已。身高五尺,躯体壮硕犹如青年,皮肤黢黑,加上不类中原人的面孔,确实很显眼。

    前天宁纯就入京,不少人想去拜访这位因为岳山吹捧而名动天下的俚僚人刺史,不过可惜的是他直接就被皇帝接到了宫中促膝长谈。

    今天是他第一次上朝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唐朝堂露面。

    只见宁纯来到殿内下拜道:“合州刺史宁纯,拜见圣人。”

    李世民从龙椅上站起,来到台阶下亲自把他搀扶起来,道:“宁爱卿之忠义我早有耳闻,也一直盼着能亲眼见见我大唐的肱股之臣,今日终于见到你了。”

    宁纯没有想到皇帝居然对他如此重视,感动的虎目流泪,哽咽道:“我……臣……微末之功,不值得圣人夸奖。是我无能,不能灭了那些反贼为圣人解忧,请圣人治罪。”

    这种情景岳山见过好几次了,但前几次他都觉得很别扭,假装的成分太大了。眼下却觉得是那么的情真意切。

    “宁爱卿哪里的话,我又非昏聩之君岂能分辨不出谁忠谁奸,若无卿,岭南早不复位朝廷所有矣。”李世民诚恳的道:

    “清水候曾经和我说过,我大唐不能让有功之士流血又流泪,当赏罚分明,我深以为然。宁爱卿之功当重赏。”

    说到这里,李世民提高声音道:“宁纯听封。”

    宁纯愣了一下,马上跪下道:“臣在。”

    “宁纯守土有功兼具教化百姓……封为黎国公,实封七百户,荫两子……赏绫罗绸缎千匹、金十斤……”

    封赏还没念完宁纯已经泣不成声,只能不停的用头磕地来表达自己的激动。

    其余重臣也纷纷侧目,没想到皇帝居然如此礼遇这位俚僚人出身的刺史。

    倒是没有人因为俚僚人的身份鄙视他,唐朝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包容性的朝代了,朝堂上百族并立。

    突厥人、胡人、蛮人、鲜卑人、沙陀人、匈奴人……只要有才能都可以成为大唐官吏,出现在朝堂之上。

    大家惊讶的是封赏如此之重,可谓是一步登天啊。

    冯家以岭南数州之地降唐才被封了个国公,没想到宁纯一个刺史就被封国公,还恩荫两个儿子。

    这个封赏也出乎岳山的意料,他以为封侯就不错了,没想到李世民这么大方。不过他也能理解李世民的打算,树立典型。

    你们这些岭南的人都看清楚了,跟着我大唐混就能封候拜将封妻荫子,你们还等什么,赶紧过来效忠吧。

    宁纯本身也值得这个封赏。他是文武双全的大才,在岭南文治武功都非常卓著。

    而且宁家在岭南也属于大族,他的父亲就是合浦太守,把宁家笼络住有利于朝廷在岭南的统治。

    除了封赏之外还提拔了他的官职,为广州都督。

    这个职务还是李靖平灭萧铣的时候设立的,初时名为广州总管府,后改为广州都督。

    别看它的名字是广州都督,实际权力非常大,统辖岭南所有兵马。可以说宁纯从一个刺史一跃成为一个军区的总司令。

    可以说有了这个职务,宁纯就可以调动整个岭南地区的兵马。当初他以一州兵马就能抗衡好几路反王,现在谁要是敢再造反,就呵呵了。

    当然了,他毕竟不是李世民的心腹,朝廷还派遣了许多副手过去。意思就明显,你忠心还好说但凡有异心就调不动一兵一卒,还会被反杀。

    除了宁纯的广州大都督,李世民还直接任命尚书右丞宇文节为岭南道巡抚,总管岭南政务主持大开发工作。

    贞观年间‘道’只是巡察区域并不设置行政官员,只设立巡察、巡抚等监察官员。

    宇文节这个巡抚和明清时期的巡抚不同,后世那是封疆大吏,他这个只是巡察使,代替皇帝监督地方。

    但李世民又特别给他增加了权限,总管岭南政务主持大开发,就让他兼具了封疆大吏的职能。

    至于宇文节此人,以办事干练、宽宏大度、正直忠义著称,深得李世民信任。让他去主持岭南大开发即在大家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至此岭南道的军政一把手正式确定,宇文节管政,宁纯管军。后续各州刺史、都督的调整也陆续确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朝廷兴高采烈的在这里分蛋糕,有一帮人却表现的并不是很开心,那就是冯智戴一行人。

    行政和军事方面的两个一把手位置没有他们冯家的份儿就算了,关键是宁纯当了广州大都督。

    要知道,冯家和宁纯可是有仇的。冯暄造反,后来冯盎又陈兵边关威慑宁纯不让他出兵……换成谁心里都会有气儿。

    现在能期盼的就是宁纯不要公报私仇。

    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非常重视冯家,也重赏重用了冯家,但这个世界因为某只蝴蝶的因素,他对于两家下注的冯家没有太多的好感。

    再加上国力日渐强盛,岭南地区又有了其他可以替代冯家的人选,自然就不是很重视他们。

    当然,不重视也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李世民也非常清楚唐朝想顺利接手岭南地区完成政治过度,必须要倚重冯家乃至岭南大多数世家豪强。

    只是他并没有直接封赏冯盎等人,而是追封了冼夫人夫妻两个。

    追封祖先对任何家族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所以冯家即便很忧心未来,也没有起反心。

    退朝之后李世民再次设宴款待宁纯,岳山作为心腹也得以陪侍在一旁,宇文节这位岭南巡抚当然也在场。

    除此之外,宇文士及、高士廉、魏征等核心圈子重臣也尽皆在场。

    所以这个宴会其实并不单纯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相互沟通确定岭南大开发的实施方法。

    大家的心思不在吃饭上,都是草草动了几筷子把肚子填饱就结束,然后转到偏殿去商讨正事儿。

    先是宇文士及作为宰辅详细的阐述了朝廷关于岭南的治理计划和目标,众臣也各自发言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岳山作为岭南大开发战略的提出者自然也上场发言。

    对于岳山的年龄,其他人早就习以为常,只有宁纯非常的诧异,太年轻了。

    这么大的孩子……呃,虽然许多十四岁的人已经结婚,但大多还在读书。这位却已经贵为清水候,成为朝廷的重臣。

    而且他对岳山还多了几分感激,他很清楚自己能突然被朝廷重视,皆因这位年轻的过分的清水候。

    要不是他一直在圣人面前为自己表功,以自己的身份估计这辈子也就是个合州刺史。什么广州都督、什么黎国公,想都别想。

    宁纯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对岳山非常的感激。所以在散会后主动找岳山表达谢意,并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礼物上门拜访。

 443 唐人

    听说宁纯来访,岳山亲自应到大门口,道:“黎国公来访,让寒舍蓬荜生辉呀。”

    “老夫冒昧来访多有叨扰,还望清水候原谅则个。”宁纯歉意的道。

    “宁公何出此言,你乃世之楷模我早就想近前请教,只怕你看不上我这个乳臭小儿。”岳山客气的道。

    “清水候过谦了,你是国之良臣文坛大儒,是老夫应该向你请教才是。”宁纯也客气的道。

    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岳山适时转移话题,视线转向他身后的那个中年人问道:“这位是?”

    “哦,这是犬子宁故,蒙圣人恩泽入京任职太常丞,以后还望清水候多多关照。”宁纯也顺势介绍道。

    “原来是宁兄,果然一表人才。”岳山客气的道。

    一般高级官员外出任职,家属都是要留京的,最多带着老婆和个别孩子上任。

    只是宁纯情况特殊,他本身就是俚僚人大族出身,又一直在岭南任职,家人什么的全在岭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