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遮羞布在。”

    “圣人不妨下旨封夷男为可汗,位于颉利同。没有了这层遮羞布,颉利必然会出兵讨伐。”

    “夷男不是蠢人,必然能看出我们的计划,他会接受册封吗?”程咬金质疑道。

    “会,夷男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不够强,想要生存下去要么依附突厥要么依附大唐。”岳山解释道:“他既然选择脱离突厥,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依附大唐。”

    “且独立后的夷男必然不甘寂寞,他想要统领铁勒诸部,成为铁勒的可汗。可是铁勒分裂已久他的威望也不足,很难降服铁勒诸部。”

    “这时他就就需要一个大义的名分,而我大唐的册封恰恰能给他这个名分。所以他必然会接受我大唐的册封。”

    “可是这和离间颉利、突利有什么关系?”秦琼疑惑的道。

    “颉利虽然不聪明,但驱虎吞狼之策他应该还是能想到的。就算他想不到,我们也可以想办法让他想到。”岳山笑道。

    这下所有人都没有疑问了。

    什么叫驱虎吞狼?谁是虎谁是狼?

    对于颉利来说突利就是他身边的猛虎,夷男等人就是狼,以突厥大汗的身份命令突利率军攻打夷男等人,就是驱虎吞狼。

    最后双方不管谁获胜,获益最大的都是他颉利。

    突利会听话去打夷男等人吗?不管他去不去,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去打,不管胜负损失的都是自己的心腹部族削弱自己的势力,一旦他的部族损失过重,颉利必然会把他给收拾了。

    不打,颉利一样可以用违抗军令的名义把他给收拾了。

    在突利走向绝路的时候,大唐突然出现给他送温暖,他会作何选择?

    在名义上李世民和突利可是把兄弟……

    铁勒诸部、契丹、回纥等部独立,突利又反叛,东突厥颉利的势力就能被削弱一半。到时候大唐就能以最小的大家灭亡颉利,然后还有余力震慑统叶护和铁勒诸部……

    “好……哈哈,翠岚果然不愧是神仙子弟……就以你之言。”李世民一改方才的态度,大笑道。

 465 军政分离

    如何挑拨颉利和突利这一对叔侄让他们按照大唐的计划决裂,这不用岳山去操心,在座的哪一个都比他在行。

    所以他没有再说什么,转而谈起了另一件事情。

    “刚好大家都在,我还有个建议,大家不妨一起商议一下。”

    “哦,何事?”李世民道。

    “军政分离。”岳山缓缓的吐出了四个字。

    “军政分离?什么意思?”李世民疑惑的问道。

    古代交通不便交流非常不方便,为了便于地方统治,很多时候朝廷都采用军政合一的制度。

    先秦时代是分封制,诸侯独掌一政。好处是治理地方的效率非常高,坏处是地方独立性增强,不利于中央集权。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就是因为周天子权威不足,诸侯坐大的恶果。

    到了秦朝开始采用军政分离之策,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管,大家互相制约。

    这个制度可以说非常的先进了,只是可惜始皇帝急于求成导致国家大乱秦二世而亡,这个制度并没有延续下来。

    汉朝时期又恢复了分封制,虽然朝廷有意识的削弱了诸侯的权利但还是走了军政合一的老路子,到了东汉州牧往往也是军政合一,这为汉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魏晋时期多封宗室为都督,实际上也是军政合一,然后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导致了五胡乱华惨剧。

    大唐虽然采用了郡县制,但还是存在着许多军政合一的大佬,比如前几年被剿灭的罗艺,岭南的冯家等等,还有很多前线作战的将领也会授予军政大权。

    安禄山凭什么造反?原因就在于他身为边军统帅军政大权在握,手中有军权又可以自己募集粮草军需物资,势力逐渐膨胀最终掀起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为了镇压叛乱,下令允许地方豪强官吏自己募集大军筹集军需粮草。

    然后有了藩镇之乱,最终耗尽了大唐元气导致亡国。

    可以说军政合一就是个畸形制度,很容易产生军阀动摇国本,最好的办法就是军政分离。

    除此之外,军政分离也能最大程度的杜绝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发生。

    文武双全的人没有那么多,大多数人能把一方面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让武将去治民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团糟,让文官参与军事指不定就亡国了。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可以了。

    这就是岳山提出军政分离的原因。

    “历史一再证明,军政合一必然会养出尾大不掉的诸侯军阀,甚至会导致亡国。前几年国家尚未统一,为了方便前方大将行事朝廷不得不放权,任命了许多节度使持旌节军政统管。”

    “然而现在国家已经统一,为了长治久安理当军政分离,所以臣请圣人行军政分离之制。”岳山郑重的道。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岳山说的居然是这件事情。

    没有人敢随便说话,此事实在太敏感了,一个不好引起误会就惨了。所以目光都转向了李世民,等着他的回答。

    李世民也没想到岳山没有提前和自己商议就贸然提出这么大的建议,心中就有几分不喜。

    不过此时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还是先想想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吧。

    不过这确实是一件大事儿,他也要慎重考虑才能做出决定。所以他没有回答岳山的问题,而是问道:“你觉得军政当如何分离?”

    岳山回道:“设三司分掌军、政、监察之责,三司互不干涉又互相制约。”

    “行政方面有三省六部,监察方面也有监察御史我就不多说了,只说军事方面。”

    “在中央另设枢密院,置枢密使,位同宰相。枢密院官吏皆由军人出任,专司掌管军国要使,如军队调动、将领任免、新军训练、行军打仗等皆归其管辖。”

    这时李靖插话道:“如此兵部将如何自处?”

    岳山道:“兵部主管军需粮草的筹备,新兵募集等。还有军校,将来我们会开设更多的军校,也应当交由兵部统管。”

    闻言众人神色微动,想到了岳山的深层打算,这就是分权牵制了。

    枢密院掌军,后勤却掌握在文官手里,没有足够的军需物资造反太难。

    文官为天子牧民,却无法掌握军权,造反更是痴心妄想。

    而且文武官员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也很难达成一致共同造反。

    李靖点点头道:“我没有问题了。”说完就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枢密院下再设置组织部,专门负责军人升迁……设立总参谋部,由优秀将领充任参谋,专司制定作战计划,为圣人提供参考……”岳山继续介绍道:

    “说句大不敬的话,有了总参谋部在,即便后人出了不懂军事的帝王将相,也不怕他们胡乱指挥坏了军国大事。”

    这话确实“大不敬”,不过已经没有人在意了,大家都在思考岳山的这个计划。

    对这个提议武官是非常开心的,虽然这样做限制了他们的权力,但好处更大,划清了和文官的界线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从此以后不用再被文官指手画脚。

    文官则都陷入了沉思,思考其中的得失。

    过了一会房玄龄起身问道:“敢问岳候,行军打仗是枢密院的事情文官不得过问,那该不该打,打到什么程度由谁说了算?”

    众人纷纷点头,这话问到点子上了。

    岳山微笑颔首道:“房公问得好,该不该打打到什么程度自然有群臣商议圣人做主,枢密院只是承旨办事而已。”

    对这个回答文官很满意,李世民就更满意了:枢密院只是承旨办事,这话他喜欢听。

    不过他毕竟不是一般的皇帝,不会轻易做出决定,而是道:“此事事关重大牵扯甚广不可轻易下结论,诸卿回去后仔细斟酌一番,每个人写个折子交给我。”

    “喏。”众人起身应道。

    会议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了,李世民稍微说了几句总结的话,布置了离间颉利和突利的任务后就宣布散会。

    不过岳山再次被留了下来。

 466 地方管理体系

    等其他人都散去后,李世民脸色不愉的道:“这么大的事情为何不事先告诉我”

    岳山却反问道:“这事情很大吗”

    李世民被气笑了,道:“那你觉得什么事情才算大”

    岳山说道:“圣人会反对这个提议吗”

    李世民下意识的摇摇头,军政分离对中央集权的好处有多大他很清楚,怎么可能会反对。

    岳山继续问道:“群臣会反对吗”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再次摇摇头,这种事情谁反对谁永远都别想再被重用,甚至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只要脑子够用的都不会站出来反对。

    “既然大家都不会反对,这个提议又必然会通过,就不值得我专门找你商谈。今天恰好大家又都在,就顺便说了出来。”岳山道。

    “你狡辩。”李世民很无奈的发现自己真的被说服了,但还是警告道:“以后有什么点子提前告诉我,在这样突然袭击有你好看。”

    “喏。”岳山点头应道。

    “其实我之所以在今天提出军政分离组建枢密院,也是机会难得。”他进一步解释道:“枢密院和参谋部制度到底能不能适应大唐,或者说这个制度有哪些缺点和漏洞,都需要验证过后才知道。”

    “而对突厥之战就是最好的验证时机。圣人不妨先把枢密院组建起来,让他们实施离间之计,再根据局势制定出灭突厥的战役。”x

    “如果他们能顺利完成这个计划,就说明枢密院制度可行。如果不行或者有什么漏洞,我们也可以及时发现作出调整。”

    李世民听的连连点头,道:“这是老成持重之言。枢密院太过重要,要是连这么简单的任务都完不成,也就不配替我统帅全军。”

    灭突厥是简单任务我说贞观陛下你膨胀了呀,还不是一般的膨胀,岳山心中吐槽。

    本来他还想说说府兵制的问题,不过想了想这事儿还不急,府兵制起码五十年内不会崩溃,有的是时间处理。

    而且就眼下来说府兵强大的战斗力正是大唐必须依仗的力量,在扫清四夷之前也不宜改动。x

    之后两人又就军政分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早有准备的岳山进一步提出了三司制度。

    三司是明朝才提出的制度,把民政、军事、监察三者分裂并立,互不统属又相互牵制。

    可惜的是,明朝缺少类似于枢密院这样的权力核心机构,无法抗衡以宰辅为首的文管系统,最终还是被文官骑在了头上。

    不管是文压武还是武压文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唐末五代十国就是典型的武官压倒文官,那真是人命不如狗的年代。宋朝是典型的文官压倒武官,然后成为对外最屈辱的时代。

    来自于后世的岳山很清楚,要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也一直在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这个时代的法子。

    后来把宋朝枢密院制度和明朝三司制度相结合,找到了一个貌似可行的办法。

    在中央设立枢密院为军队的最高管理机构,枢密使位同宰辅。有了枢密院,武官体系就能和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