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止是文坛动荡,朝堂也会热闹一段时间。”岳山不在意的道。

    “虽然我知道你有把握打赢这一仗,但还是想问一问,有必要这么着急吗?你还年轻,在等二三十年胜利者必然属于你。”王绩问道。

    “你以为我们这次黜落古学派士子,优先录取新学派士子,仅仅只是因为新旧学术争执吗?”岳山反问道。

    “要不然呢?”王绩也反问道。

    “真正的原因是逼世家自乱阵脚,或者说引诱世家在我们设定好的战场开战。”岳山摇摇头道:

    “朝廷最近一系列的政策直接损害了世家豪强的利益,接下来的政策更是直接从他们口中夺食。世家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发起报复。”

    “现在他们之所以还没有动静,就是在暗地里寻找机会。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与其整日担惊受怕不若主动露出破绽,把战场限定在我们希望的地方,最后就算失败也无所谓。”

    “这就是我不愿意当官的原因,太复杂太肮脏了。”王绩讥讽道。

    “呵呵……新学想要发扬光大就离不开朝廷的支持。你就坐镇大后方帮我们看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新学弟子就可以了,冲锋陷阵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了。”岳山笑道。

    “最近一年新学在各地的推广都受到了极大的阻挠,背后就是世家豪强在使坏。你说的也对,我还年轻可以再等二三十年慢慢的渗透扭转人心。”

    “但我为什么要把大好时光浪费在这种妥协上面?用最快的速度击败他们,然后把时间花在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上面不是更好吗?”

    “现在就是打败他们的好机会。”

    “大多数人读书是为了什么?懂礼明法开启心智?当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大多数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现在我就是要明摆着告诉他们,想当官就来学新学。因循守旧不肯做出改变坚持当古学派的守墓人?那就老老实实的窝在山沟里当墓卒就可以了,别跳出来说三道四。”

    “当新学成为当官的唯一敲门砖时,那些像出仕做官的人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我倒要看看到时候世家豪强还要如何阻挠我新学的发扬光大。”

    贡院,眼见士子们越闹越大,孔颖达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直接下令禁军驱逐闹事之人。

    并声明有意见可以直接去告御状,胆敢私下闹事者一律严惩不贷。士子们也没想到孔颖达居然敢如此强硬,一时间有些失声。

    然后孔颖达就让人把所有士子的试卷公示了出来——誊抄版的,原版要封存留档的。

    这些试卷上不但注明了成绩,还有五位阅卷考官的姓名和所打的分数。这下确实堵住了不少人的嘴,尤其是榜上有名的那些人更是松了一口气。

    然而正如岳山所预料的那样,好不容易抓到把柄的世家豪强岂会因此就退缩。

    一场波及政坛和文坛的大争斗快速酝酿,并瞬间爆炸。

 538 解决御史

    首先乱起来的就是文坛。

    “舞弊,这必然是舞弊,棣州五十五名士子全部上榜,只要有脑子都知道这里面有问题。”

    “姓岳的太嚣张了,简直就是视国法如无物。”

    “还有脸把所有人的试卷都贴出来,骗谁呢。他是主考事先就知道考题了,必然提前把试题告诉了棣州那帮士子。”

    “做学问可不像是赚钱,找对了方法一年就能有亿万家财,但读书不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就算有名师教导没有十年八年也别想出成绩。”

    “棣州四年前连家像样的书院都没有,这才三年多就冒出来这么多拔尖的读书人?我是不信的。”

    “而且你们发现没有,非棣州的士子能考中的也全是新学士子,我遵古学派十不足一,名次还非常靠后。”

    “我也早就发现了,上榜的十有都是吹捧新学……古学派上榜的太少了。连庐州范家的三郎都没有上榜,要知道范三郎可是名震天下的士子,许多大儒都赞不绝口……”

    “……”

    “咱们去找那群棣州土包子去,看他们有没有脸要这个成绩……”

    “走。一起去。”

    “算我一个……”

    “……”

    “等等……你们谁知道那群棣州土包子住在哪?”

    “???”

    “??”

    “?”

    “……咱们先去贡院门外抗议,然后再去皇城门前告御状……”

    “走走走……”

    其实不用这群学子告御状,事实上朝堂也因为这份名单起了波澜。

    这天小朝会,十几名御史同时站出来奏报此事。

    科举舞弊就这样被摆在大唐君臣面前。

    “你们的意思是此次科举确实存在弊情了?”李世民饶有兴趣的问道。

    “不敢,我等御史风闻奏事,现在天下士子群情激奋,圣人不得不重视啊。”一名御史马上回道。

    “风闻奏事?就是说不需要任何证据,只要听到风声就可以随意在朝堂弹劾他人了?这权力也太大了。”岳山直接就站出来道:

    “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圣人,我觉得御史‘风闻奏事’权力过大,理当限制。”

    ????

    群臣都露出意外的表情,别人刚弹劾你舞弊,你不急着自辩反过来说别人权力太大,这是什么操作?

    然后……

    “圣人,清水候此言在理,监察御史‘风闻奏事’之权过大,应当限制。”

    “是啊,不需要任何证据,只需要怀疑某个人有罪就可以肆意弹劾,致使群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长此以往谁还敢出仕为官……”

    “臣也赞同清水候之言,御史权责过大必须要限制啊……”

    朝堂上一大半的臣子,不分文武全部站出来声援岳山,那场景之壮观亘古少有。一众御史也被吓了一跳,也忘了再弹劾岳山了。

    “温卿以为如何?”李世民自己也被吓了一跳,不过面上不动声色,转而问御使大夫温彦博道。

    温彦博那叫一个尴尬,心中也有些发憷,说道:“臣御下不严还请圣人治罪。”

    “现在不是追究谁的过错的时候,我问的是你对群臣所言御史风闻奏事之权过重有何看法。”李世民不满的道。

    “臣……”温彦博看了一眼手下的御史们,又看了一眼用愤怒目光看着他们的群臣,心下叹了口气,知道自己这个御使大夫的位置是坐到头了。

    “臣也以为御史权柄过重,需要加以限制。”

    此言一出,一众御史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愤恨,身为御史们的头头不替自己说话反而在关键时刻把手下的人全卖了,自然招人恨。

    但温彦博也知道他没的选择,要么得罪手下的御史,要么得罪皇帝和群臣。得罪了手下大不了换个位置,得罪了皇帝和群臣,后果就严重了。

    “好,连温卿都认同此言说明御史的权责确实过重,为了不影响朝局运转必须加以限制。”李世民顺水推舟的道:

    “我会马上命人重新梳理御史权责,在新的权责出现之前,所有御史不得随意奏事。否则一旦查出不实,视为诬告。”

    “圣人圣明。”群臣激动不已的高呼起来,犹如打了个大胜仗。

    一众御史则面如土灰。

    温彦博叹了口气,再次说道:“圣人,臣最近偶感风寒身体不适无法在为圣人分忧,欲辞去御史大夫一职回府静养,请圣人准许。”

    李世民不舍的道:“温卿乃我的左膀右臂,须臾离不得,不准。”

    温彦博感激涕零,道:“圣人之恩臣铭记于心,也恨不得昼夜随王伴架为君分忧,只是老臣……”

    看着这一对唱苦情戏的君臣,岳山心下好笑。

    温彦博背叛了整个御史体系,必然要离职,他当场就提出辞职回家静养是聪明的选择。先回家躲躲风头,等事情过去皇帝自然会重新启用他。

    李世民自然不能痛快的同意,要挽留几次在批准才符合人情世故。

    今天像御史开火是早就准备好的计划。

    科举取士全面偏向新学士子,必然会引起风波,民间的可以放任不管,但朝堂上的必须要尽快平息或者说要有效的遏制住。

    朝堂上弹劾岳山的主力是谁?必然是御史。

    可以说朝堂上一半的争执都是御史发起的。没办法,权责实在他大了。

    只要能把御史的最给封住,剩余的那些人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如何封住御史们的嘴?岳山自然是早就想到了办法。

    以前监察御史就是朝廷安置清流的地方,没有多大的实权,给你一个风闻奏事的权力。事实上朝堂上下都没把御史的弹劾当一回事儿。

    但现在不同了,岳山搞军政监督分离,监察体系的权力被无限拔高,御史大夫更是有了等同于宰相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风闻奏事’的权力就等于是无限大。

    什么叫风闻奏事?就是不需要任何证据,只要听到风声就可以随意上奏弹劾,不需要任何证据也不需要承担后果。

    而御史们从原来的闲散人员一下子变成了炙手可热实权派,他们疯了。

    和穷人骤富会疯狂消费一个道理,清贫惯了的御史们突然得到这么大的权力,也疯了一样行使自己的权力。

    结果就是得罪了文武百官。

    说实话这一点完全出乎岳山的意料之外,此时他才反应过来,自己只是提高了御史们的权力,却没有拿出符合时代的管理制度。

    最终的结果就是,御史们的权力失控。

    不过还好没有发生什么不可挽回的恶果,大家也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就算今天他不提出来,早晚也会出台新的政策。只是事情恰好都赶到一起了,他借用百官的意志暂时让御史体系失去了运转。

    没有了风闻奏事的御史,剩下的反对声音不足为虑。

 539 无题

    科举对于士子对朝廷来说非常重要,对朝武百官来说就无所谓了。反正我已经是官员了,其他人怎么当官是他们的事情。

    再说皇帝之前已经许诺,高级管理可以恩荫一名家族子弟为官,这个安抚比什么都管用。

    但对御史台就不同了,那是切肤之痛啊,一日都不能忍。谁也不想动不动就被人抓住弹劾。

    如果是有真凭实据的弹劾还好说,可有些御史为了捞政绩胡编乱造,还有些仗着御史的身份敲诈勒索。

    我来当官是为了享受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给人当孙子,不能忍。

    以前御史台权力太大他们敢怒不敢言,现在御史台踢到了铁板惹得岳山对他们开刀,有人带了头群臣自然群起响应。

    即便是对岳山不满的大臣也站出来表达了支持,舞弊什么的哪有攻击御史台重要。

    而李世民就顺水推舟暂停了御史台的运转。

    没有了御史台带头冲锋,弹劾科举舞弊的人就形不成规模。

    李世民和岳山知道,御史台因为权势过大需要改革,这次不过是接着这个机会让它停摆罢了。

    但其他人不知道啊,在他们看来御史台刚弹劾岳山就被整的停摆了,我要是继续弹劾,会不会也被他给收拾了?

    心中有了顾虑,不是和岳山有死仇的弹劾的时候就会先掂量掂量。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果不其然,御史台停摆后继续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