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法家呢。首先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法家门徒了,现在的读书人幼时都是通过儒家的典籍开始自己的学业的。

    长大之后出于兴趣或者别的原因学习了法家的思想,可儒家的学问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学法的时候难免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且法家被打压了几百年早就开始吸收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远没有之前那么偏激。

    再加上岳山可是把《荀子》列为法学科的必学科目。荀子人称法儒,是法家和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最早开始搞儒法融合的先贤。

    受他思想的熏陶,现在的法家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戾气了,变得平和了不少。

    所以今天的儒法分歧远没有先秦时期那么大,更何况还是渭水书院这种新学大本营。

    想到这里,岳山彻底放下心来,笑道:“原来如此,争一争是好事,理不辨不明吗。”

    “话是这么说,可很多分歧只会越吵越大,尤其是对于两个不同的学派来说。”王绩摇头道。

    “什么意思?”岳山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

    “为了驳倒对方,有些人已经开始从故纸堆里翻那些老旧思想了。用不了多久这场争执就会演变成礼法之争,到那个时候恐怕就难以收场了。”王绩道。

    岳山心情沉重了不少,问道:“既然你都知道,可有解决的办法?”

    王绩道:“两个办法。第一恢复到之前的局面,重新开始打压法家,让他们再次失去话语权。”

    “第二个方法呢?”岳山并没有直接否定第一个方法。

    尽管他不愿意见到这种局面,可他更不愿意见到思想上的大分裂,实在不行就只能暂时委屈法家了。如果二选一的话,儒家还是比法家更适合当前的社会的。

    “第二个方法是有人能推陈出新从思想上完成两者的统合,把这场争论限定在当前这个阶段,短时间内不会触及礼法之争,给两者的融合创造时间。”

    说这些话的时候王绩目光始终盯着岳山,意思在明显不过了。

    岳山苦笑不已,道:“你也太高看我了,这种东西岂是那么容易的。”

    王绩说道:“那我不管,你自己考虑。要么打压法家,要么你写本书出来。再说你已经很久没有出书了,新学门徒对你的新作望眼欲穿,何不顺便在为新学添砖加瓦。”

    岳山道:“什么叫很久没出书了,《华夏文明》不是才出没多久吗。”

    王绩道:“我说的不是这种书,你明白我的意思。”

    岳山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就是学术方面的书,最好能触及到当前学术思想的核心地带。可这种书哪是那么好写的啊。

    就算他是穿越者,前世看过各种各样的信息,也不是说写就能写出来的。

    主要是现在和之前不同了。

    之前他一无所有,随便从前世搬点超前的知识点都是创新,都能给自己加分。

    现在他已经是新学开创者和领袖,社会对他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他不光要有新的知识点,还要把这些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圆润自洽环。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家的期待,才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这也是为什么《教育》完成这么多年他都没有在出书的原因,要不是他时不时就写一些短篇文章,估计早就传出江郎才尽的流言了。

    说完这些之后王绩就摇摇晃晃的走了,留下岳山一个人在这里头疼。左思右想之后他还是决定试着写一写,实在是不愿意看到大好局面就此葬送啊。

    他没有着急动笔,而是返回家中把自己关在书房,从暗格里取出记录灵感和前世信息的笔记本。

    现在的笔记本已经不是原来的三五本了,而是半个大箱子数十本几十万字,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有。

    放在最上面的是一本名为神秘岛的薄册子,这是最近才放进去的。

    里面记载的是岳山回忆起来的关于《神秘岛》这本书里博士一行人是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发展工业的流程。

    可别小看它只有十几页,把这上面的知识吃透就能建立起一个简单的初步的工业基础。甚至能一跃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

    每每想起这本书岳山都忍不住感慨,儒勒·凡尔纳真是个天才。一本科幻小说兼具了种田流的特点,甚至可以说后世所谓的种田流和这本书比起来连渣都不算。

    这也是前世他为数不多百看不厌的小说,还买了实体书没事儿就拿出来翻翻,得益于此他才能回忆起里面博士的大部分操作。

    拿起这本薄册子小心翼翼的打开,似乎生怕用力太大上面的字就被吓跑了一样。

    这上面当然没有他要找的答案,他只是习惯性翻看一下,然后珍之又珍的放在一旁。

    他主要看的是剩下的那些书,试图从里面找到灵感。

    一开始李丽质还借口送小鸡炖蘑菇汤来找他,得知他要闭关写书,顿时就兴奋起来。

    别误会,不是那种兴奋,而是单纯的高兴激动。

    她从小就看岳山的著作,练习他创作的字体,可以说是他最坚定的崇拜者之一。现在岳山又要闭关写书,她自然很激动。

    然后她就再也不骚扰岳山了,还亲自替他守门,任何来打扰他的人都被拦了下来。

    李承乾和陈仲、冯易等人去两湖道想见他一面都没能如愿,李世民几次派人过来请他进宫商量军国大事都被拦了回去。

    期间就只有岳水儿产子,他这个当舅舅的才抽空去看了看,其他时间基本连小院都没出过。

    学界得知他这个新学领袖又要闭关写书,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新学派自然是欢欣鼓舞,古学派则战战兢兢。

    花了十几天时间岳山才把这里面所有的书都重新阅读了一遍,又回忆起了不少前世看过的信息,也获得了不少新的灵感。

    而他最需要的灵感还真的给找到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灵感不是来自于儒家也不是来自于法家,而是来自于前世共和国五代目的讲话。

    国家特色大家都懂,一旦上面发表什么重要讲话,下面的人就会组织学习还要写心得体会什么的。

    岳山没少参加这样的学习,其中就有五代目关于法治和德治的相关讲话。

    还有一个APP叫学习强国,每天都要学习答题挣积分。他没事儿的时候也会打开看看里面的国家大事了解一下动态,不为别的,吹牛的时候有话说。

    当然了,那些长篇大论的东西他自然是记不住的,但记住一些金句还是没问题的。

    五代目关于法治和德治的金句中有一句岳山记得特别深刻,也正是这句话给他带来了灵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法律。

    想想,还有比这句话更适合解决眼下儒法面临的问题吗?

    根据这句话他还回忆起了康德的一句名言: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以这两句话为核心,结合儒法两家的思想,在结合时代。甚至还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五代目那篇讲话的内容……还真的能写出一部书来。

    不说完全解决儒法当前面临的问题,起码能缓解矛盾,为两家进一步融合创造时间。

    而且也不能小瞧其他文人,他们缺的不是文化底蕴而是一个灵感。只要岳山把这本书写出来,相信会有很多文人主动去完善这个思想。

    众人一起添砖加瓦,儒法的那一点矛盾还真不是不能调和的。

    有了灵感他并没有马上动笔撰写,而是先构思自己准备往哪方面去写,最终写成什么样子。而想把那些意思表达出来,又需要那些论据论点……

    这本书是用来调和儒法矛盾的,也是他时隔数年之后又一思想领域著作,说是万众瞩目都不为过。必须要做到尽量完美,不能有那种低级的错误。

    因此,这部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典故都必须用的恰到好处。以他现在的学识,很多知识都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找到,每个措词都要斟酌斟酌再斟酌。

    又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这部书才算是定稿。

    而随着著作时间的拉长外界对这本书的期待也越拉越高,对这本书的内容也越来越好奇,这本书到底侧重哪个方面呢?

    当这种期待值拉满的时候,王绩才透漏一点风声出去:这是一本阐述儒法关系的书。

    这个消息一经确认自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法家在岳山的扶持下逐渐抬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然而他本人却是标准的儒家传人,他所有的著作就是证据。

    一开始大家还很奇怪,岳山这是要做什么?后来根据他推崇荀子的行为推断,应该是想搞儒法融合的。

    可岳山的著作没有一本是关于法家的,难免会让人怀疑,他对法家的了解真的有那么深吗?

    现在答案即将揭晓。

    而且他们也隐隐意识到,这本书很可能会成为儒法合流的核心和依据,决定两家合流后的走向。

    若真如此,那他们就更要仔细研读这本书,否则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此时的儒家还没宋明清时期那么‘狭隘’,道家和佛教连手教他们如何低调,所以对于儒法合流他们并不是特别反对。

    甚至有些人还巴不得两家合流,一起对抗道家和佛教。

    而法家呢,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反正他们也不反对两家合流。至于道家、佛教之类的,也轮不到他们反对。

    所以,对于岳山这本书,众人的的期待感就更加强烈了。

    渭水书院那些天天打嘴仗的儒生和法学生也顿时就消停了,大佬都亲自出手了他们还争个什么,坐等书籍出来就可以了。

    就算还有争执,也要等到读过那本书之后在争才有意义。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岳山带着他新完成的书出关了。

    “三家治世?”看着这个书名,李丽质疑惑不已:“和三代之治有关系吗?”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百年之后,她都将会是岳山作品的第一位读者。

    “没有,三家指的是道家儒家和法家。”岳山解释道。

    “啊?不是儒法合流的吗?怎么道家也写进去了。”李丽质惊讶的道。

    “三家合流已经进行了几百年,谈儒法的关系不可能撇开道家的。”岳山道。

    “我懂了,哥哥真是太博学了。”李丽质崇拜的道。

    文唐

 第690章 三家治世

    “三家治世?儒家法家,还有书?道家?”作为这本书第二位读者,王绩问的问题就比较专业了,通过书名就推测出了三家是谁。

    “对,道儒法三家。”岳山道。

    “不是说要写儒法的关系吗,怎么把道家也牵扯进去了。”王绩疑惑不已,但马上他就自己给出了答案:

    “我明白了,儒道早已合流不分彼此,儒法的关系其实就是道儒和法的关系,对吗?”

    岳山竖起了大拇指道:“果然不愧是渭水书院的院正,聪明。”

    王绩摇摇头道:“要是连这都猜不到我也没脸当这个院正了。”

    说着他翻开书,写在扉页最中心的一句话映入眼帘:律法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只是这一句话就让他忍不住打了个激灵,浑身发麻。他闭目沉思,无数想法涌上心头,忍不住说了句:

    “此真乃至理良言也,只此一句此书就当为传世经典。”

    然后他又翻开了下一页,同样只有一句话:律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