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5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少数人认为百济和靺鞨也是狼子野心,应该出兵敲打一下。

    众人一番商讨下来李世民心中也已经拿定了主意,于是道:“传令李懋功,由他率军进攻薛延陀部。至于大到什么程度为止,让他自己决定。”

    “啊?”众人都失望不已,这么大的功劳居然落到李绩头上了,不过倒也没人主动抢这个活儿。

    前文已经说过,李靖已经当了两任枢密使就要卸任了,李绩是唯一的继任人选,现在就是给他积累功劳的时候。

    征讨高句丽他从头到尾都独领一军,只不过情况变化太快,大炮显威头功必然是岳山的谁都抢不走。

    李绩虽然有攻城陷地的功劳,但和岳山一比就有点尴尬了。让他攻打薛延陀,其实是刷政绩去的,谁也不想当那个不开眼的人。

    李世民继续说道:“进达,你带万骑去接替李懋功,顺便在敲打一下靺鞨。”

    “喏。”牛进达道。

    “传令给刘仁轨,让他带兵去敲打一番百济王。”

    一条条军令下达,大唐的战略马上调整到了下一阶段,为后续统治高句丽做准备工作。

    末了,李世民沉吟许久突然说道:“去把渊盖苏文带过来。”

    很快换了一身便装的渊盖苏文就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大帐。

    “参加圣人。”

    “免礼,我有个任务交给你,不知你敢不敢接。”

    “请圣人吩咐。”

    “我要你率领一支高句丽骑兵北上,协助英国公讨伐薛延陀。”

    文唐

 第712章 高句丽国除(5)

    “什么?圣人让渊盖苏文带兵讨伐薛延陀?”正收拾东西准备去平壤和李世民汇合的岳山听到这个消息简直惊呆了。

    “就不怕他和薛延陀勾结背刺英国公吗?”

    “岳候多虑了,圣人既然这么做自然是有把握他不敢这么做。”马周道。

    “为什么不敢?那可是渊盖苏文啊,敢弑君的人。”岳山道。

    “那也要看他的君是谁,高建武为人怯懦压不住他才引来反噬。圣人乃雄主明君,降服渊盖苏文不过易如反掌。”马周道。

    “可他毕竟是异族将领,怎么能这么轻易就让他统兵了呢。”岳山依然不敢认同这种行为。

    马周意外的看了他一眼,迟疑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高句丽也是华夏文明的分支……您的《华夏文明》在四夷被奉为金科玉律,渊盖苏文看过这部书之后当场尊称您为天下文首……”

    “唰。”岳山打开折扇遮住自己的脸,羞愧的道:“行了别说了,给我留点面子。”

    “呵呵……”马周莞尔一笑,道:“圣人重用降将也非一次两次了,吴国公就是例子。”

    “怀化郡王李思摩、左领军卫将军契必何力、驸马都尉阿史那社尔、驸马都尉执失思力等皆为突厥降将,现如今都是大唐的良臣能将。”

    “不过圣人此番重用渊盖苏文倒不全是因为惜才,真正目的是为了安高句丽人心。毕竟高句丽有生民数百万,想更快的治理这里就离不开降将降臣的帮助。”

    “幸赖宾王指点迷津,不然我还要懵懂无知许久。”岳山感激的道。

    这事儿他确实犯了很大的错误,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他以为古人更看重出身血统什么的,事实上现代人心中的成见一点都不比古人差。

    尤其是在民族方面,现代人心中的成见远远超过了古人。

    应该说古人就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民族’是西方侵略者发明出来的东西,目的是为了分裂原住民之间的关系,方面他们殖民。

    中国古代向来是以文化认同来区分敌我的,只要你愿意加入华夏文明,就是我们的一份子。

    所以我们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完成民族大融合,华夏文明不管遇到多大的危机都能一次又一次挺过来,并创造新的辉煌。

    岳山自以为他是穿越者,站在历史角度看问题,必然比其他人‘胸怀’更宽阔,视野更广阔。

    然而事实上他深受前世‘民族’这个概念的影响,心中的成见比任何人都要深,即便他写出了《华夏文明》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只是以前这种观念隐藏太深,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现在因为渊盖苏文的事情才暴露出来。

    也幸好是马周,换成别的人估计他就要被人嘲讽了。

    不过认识到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心中的成见依然让他担忧渊盖苏文会不会背刺。

    本来他还想给李绩或者苏定方写封信提醒一下,不过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太小看他人的智慧了。

    李世民确实经常重用降将,可也不是那种无脑重用,比如单雄信就被他毫不犹豫给杀了。

    有人还因此黑李世民,说他小气,容不下单雄信之类。

    事实上看看单雄信的事迹就知道,他的义气当先很大一部分是被演义无脑吹出来的。

    最早他是翟让的心腹却背叛翟让投靠李密,当时李密的谋士房彦藻就认为这个人太虚伪应该杀掉,李密惜才,他才逃过一劫。

    后来李密兵败他果然主动带人投靠王世充,还娶了王世充的女儿。秦琼程咬金就是被他裹挟投靠的王世充,后来这两个人找机会逃跑了。

    王世充兵败,单雄信又想投靠李唐,结果被李世民毫不犹豫的给宰了。

    所以说,李世民既然敢用渊盖苏文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没有一定把握必然不会这么做。

    再说说李绩,如果说平常人有七八个心眼儿的话,他起码有一百个,这种人会不防备渊盖苏文这样的降将?

    渊盖苏文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还好,他但凡敢有别的心思,估计秒秒钟就会被李绩给干掉。

    想到这里岳山又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这次让渊盖苏文出征,十有八九也是一种考验。

    他能通过那最好,大唐又多了一个人才。

    如果不能通过,也最多是冒点险,还能用这个借口对高句丽的降将降臣进行一波清理,怎么看都不愧。

    想明白这些,岳山再次感慨,都是一群老狐狸啊,他这样的小白只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同时也庆幸,还好他认识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够早,又娶了李丽质,不用管那么多有的没的。

    要真靠自己的智商和古人斗法,这会儿估计骨头都已经腐朽了。

    ……

    几天后岳山一行人赶到平壤见到了李世民。

    李世民没有去平壤城接受失败者的朝拜,而是选择住在城外的中军大帐,城内由程咬金暂时施行军管。

    见此,岳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李世民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让渊盖苏文带兵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不是头脑发昏的决定。

    “恭喜圣人,覆灭高句丽,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功业。”一见面众人先是拍了一记马屁。

    李世民没有掩饰自己的得意,大笑道:“哈哈……离不开众卿家的辅佐,尔等皆有大功。”

    君臣相互吹捧之后才各自落座商讨正事。

    “高句丽既下,就要决定如何治理此地,圣人可有旨意降下?”长孙无忌问道。

    “你们划分郡县设立总督府统管的折子我以为就很好,不过我这里又有一份新的资料,你们可以看一下。”李世民说完就让人取出十几分资料,每人给了一份。

    岳山拿起奏折看到封面上的字就先愣了一下,原因有二。

    一是字体太熟悉了,就是他创造的岳体,写这份资料的人应该是临摹岳体练习的书法。二是这份资料的书写人,居然是渊盖苏文。

    都说他是自己的拥趸,看这一手字应该有几分可信度,同时对这份资料里写的东西也好奇起来。

    这份资料有三四万字的样子,岳山快速翻阅了一遍,看完之后非常的惊讶和激动。

    这是一份关于整个北方的资料,上面包括各个部族的情况,有哪些人才,这些人哪些是亲大唐的,哪些是反大唐的。

    还有各个部族之间的关系,谁和谁关系好,谁和谁有仇等等,可以说把整个北方完整的剖析了一遍。

    尤其是高句丽内部的情况介绍的更加详细,有哪些堪用的人才,这些人的性格家庭情况等等。

    有了这份资料,高句丽乃至北方对大唐再无秘密可言,能帮助大唐更加准确的制定各种政策。

    如果这份资料是真的,大唐直接就能在高句丽站稳脚跟,进入治理环节,节省了最少三年的时间。

    这已经不是事半功倍了,而是直接快进到了数年之后。

    难怪李世民会冒险给渊盖苏文机会,和这份资料比起来,这点危险又算得了什么。

    通过这份资料,岳山对渊盖苏文的能力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难怪前世他公然杀死高建武,还能顺利统治高句丽,后来还抗住了李世民的亲征。

    这份资料说明了一切。

    而且在资料的末尾渊盖苏文还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建议:让岳山给高句丽的世家和学者讲经授课,这样有助于安抚高句丽的世家和学界。

    这……岳山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管不管用且不说,这渊盖苏文不会真是我的拥趸吗?这么吹捧我的吗?

    很久之后他才知道其中原因,渊盖苏文固然很推崇他的学问,还尊称他为天下文首,但也仅此而已。

    他鼓吹岳山的真正原因还是因为李世民转述的那几句批语。

    云盖苏文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弑主投降对他来说是很大的羞辱。在他人生低谷的时候突然听到岳山对他的评价,还如此之高,无异于一个即将冻毙的人见到了火光一般。

    他打心底里感激岳山,所以才会在这份资料里专门捧了岳山一下。

    当然,他也不是无脑吹捧。岳山在高句丽学界地位非常高,尤其是华夏文明之后被誉为天下文首,他出面确实能稳住高句丽学界。

    ……

    有了这份资料作为参考,长孙无忌带领一众文臣连夜制定出了一套全新的方案。

    框架和之前差不多,设立郡县建立总督府,区别是筛选出了了上百位降臣准备任命他们为官,帮助大唐统治高句丽。

    不要小看这百多位降臣的作用,他们都是高句丽的头面人物,能左右一大批人的想法。

    有他们协助就能让大唐在尽量不破坏高句丽秩序的情况下稳住大局,然后慢慢进行改造。

    不过朝廷并没有直接就任命这些人为官,而是先让李世民频繁接见他们进行慰问安抚,说他们是人才大唐需要他们什么什么的。

    反正一通组合拳下来这些降臣就变成了大唐的忠臣孝子。

    然后再被人稍微一引导,他们就主动提出要把家眷送到长安为质,自己留在高句丽为大唐出一份力。

    这百多位降臣带着他们的心腹迅速的安抚民心稳定了地方,没多久就开始提供粮草等军需物资,解除了唐军来自后勤上的压力。

    然后李世民真的接受了渊盖苏文的建议,让岳山广邀高句丽学界名宿在平壤城探讨学问。

    岳山的名声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少高句丽的名宿都莫名而来。当然,一开始来参加的人不多,部分高句丽的名宿对大唐还心存抵制。

    只是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会上各种精彩言论被记录传播……越来越多的名宿心动了。

    没多久,除了少数老顽固,大多数人都放下了心中的成见,加入了进来。

    这个时候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