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5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事情非常的棘手,李世民没少头疼。

    岳山的提议给他提了个醒,可以把这些人往边关派啊,或者让他们去别的大陆搞开发什么的。

    远离大唐本土他们就算立功也回不来,还可以先让他们在西边干几年然后在弄到南边,来回转一圈下来几十年就过去了。

    等到那时候太子差不多也该继承大宝了,可以把这些人召回来加以重用。

    要是心再狠一点,连太子也能往外送。反正已经有嫡皇孙了,不用害怕没有继承人。

    当然,李世民还没有疯狂到让太子离开本土的地步,起码到现在他对李承乾还是非常满意的。

    所以他考虑了一下,发现李承乾还真的是辽东总督的最佳人选。

    完全可以让李承乾带着他的那一帮小跟班过来,既能积累经验,也免得他们在京城闲着没事儿干起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至于李承乾会不会在高句丽做大然后起兵造他这个当老子的反,李世民完全不担心。

    一来是相信李承乾不是这样的人,二来他也不怕有人从外部造反,他相信自己对天下的掌控。

    除非……李世民下意识的看了岳山一眼。

    没有除非,只要他不死岳山别想单独离开京城,等李丽质的孩子出生,那个孩子也要养在宫里。

    岳山还不知道,这一会儿的功夫李世民的大脑里就已经思考了这么多,甚至连他后半生都给计划好了。

    不过就算知道了也无所谓,他也没有四处乱窜的爱好,让他在长安呆一辈子都没关系。

    ……

    第二天李世民就宣布总督府设在原辽东城,并下旨重新修缮扩建辽东城。

    顺便提一下,山海关以北的广大区域被划分为四个道,分别为辽宁道、辽东道、玄菟道、乐浪道。

    原辽东城就是辽东道的临时首府,至于后续要不要迁移到别的地方,后面在看。眼下李世民把总督府设在这里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从基础条件来说乐浪道的平壤城才是最合适的,但这里之前是高句丽首都,残余势力盘踞,把总督府设在这里太危险了。

    李世民自己都不怎么喜欢住在这里,上个月为了安抚民心搬进来住,只是一举一动都非常小心,就怕有人行刺。

    但他是临时居住这样小心翼翼的还行,总督是常年都要生活在这里的,不能天天和防贼一样。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总督府放在安全的地方,辽东城就是比较合适的地点之一。

    隔了几天李世民再次下旨从国内抽调了数百位官吏担任辽东四道官员。

    有隔了几天,一道新的旨意发出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传往长安,命太子李承乾担任辽东四道总督,即刻上任。

    至于京城,暂有嫡皇孙李象监国,念他年幼就让皇后长孙无垢代为摄政,高士廉辅佐。

    皇孙监国前所未有,然而皇帝的旨意都下了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

    而且说是李象监国,一个不满一岁的孩子能干啥,真正管事儿的还是长孙无垢。

    但众人也都知道,这个命令一下也意味着李世民即将班师回朝了。

    辽东四道方面开始为撤军做准备,长安方面则开始为迎接李世民凯旋做准备。

    长安方面好说,麻烦的是辽东,需要准备的事情太多。

    比如原高句丽权贵百分之八十都要迁到大唐定居,这些人家大业大,收拾行李等等都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而且李世民走的时候也不能把所有军队和文臣都带走,要给李承乾留下足够的力量才行,谁留谁走需要仔细斟酌。

    还有各种战利品……

    别人都这么忙岳山肯定也闲不下来,不过他没有去操心班师回朝的事情,而是去了从中原迁来的移民定居点。

    文唐

 第714章 火炕和泡菜

    “这个东西就是火炕,和厨房的灶台相连,在厨房做饭就能加热……但火不能烧的太旺了,要不然会把人烤坏的。”

    “这是火墙,可以和厨房的灶台连在一起,也可以在房内准备炉子烧火加热……”

    “这个东西叫壁炉,也能给房间加热,但不能用来烧水做饭。比起火炕和火墙一点都不实用,太浪费木柴了。”

    “关外的冬天比关内冷的多,最冷的时候滴水就能成冰。但是有了这些东西,冬天大家就不用害怕了,可能比在老家的时候还舒服呢。”

    辽东城外的一处移民聚居地,岳山正在一所房子里给几十个庄稼汉讲解自己的‘发明创造’。

    单纯的口头讲解怕他们听不懂,都是有实物的现场讲解,还会当场生火让他们观看实际效果。

    这些汉子都是十里八村比较有名的泥瓦匠,岳山教会他们,他们再回到自己村子推广。

    “真的变热了,有了这东西冬天再也不用害怕冷了。”

    “是啊,太厉害了,以前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朝廷给了一套棉被一套棉衣一套毛衣和一个羊皮大衣,现在又有这火……火炕,冬天的日子好过了。”

    “才只给了一套棉衣毛衣和一个大衣,有点少了,我家十几口子人呢。”

    “别不知足了,这可是全新的新衣服,要不是朝廷给,别说穿,你这辈子连摸都别想摸。”

    “就是,嫌少可以自己去捕猎。你是没见着,这里的傻狍子有多傻,多出去转转运气好能碰到一两只,过年的肉有了,皮子还能做衣服。”

    “人不能昧着良心说话,这棉衣棉被可不少了,人多可以轮着穿,谁出门谁穿,不出门的可以躲被窝里吗。”

    “都说这里冬天特别冷,以前我还担心呆在房子里会被冻死。现在有活神仙教给我们的火炕,再也不用担心了。”

    “对对对,出门有棉衣毛衣,呆在房子里有火炕,这日子以前哪敢想呦。”

    “要是老早就有这种东西,我孙子也不会被冻死了,他才不到一岁啊。”

    “……”

    “当然厉害了,这可是活神仙想出来的。”

    “活神仙可是老天爷派下来辅佐圣人的。”

    听着众人窃窃私语,岳山有些心酸又觉得好笑。

    心酸的是民生艰难,即便有了他,大多数百姓的日子也才勉强解决温饱。顺水顺风还能勉强维持生存,但凡有点波折都只能等死。

    好笑的自然是活神仙这个称呼。

    一开始他召集人过来学习技术,百姓们还不乐意,认为官府又开始瞎折腾了。

    但是,当知道喊他们过来的人是神仙子弟清水候岳山的时候,态度马上就变了。争先恐后的过来学习,别提多积极了。

    关键是见到岳山之后全跪下喊‘活神仙’,反倒是把岳山自己吓了一跳。仔细问了一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还要归功于佛教,为了宣传因果论和积善行德理论把岳山当成了样板。

    他们把岳山的事迹编成册子,描述的侧重点也集中在了他神仙子弟的身份,雌鸡化雄和算命的事情上。

    久而久之在百姓的心目中他就是活神仙。

    对此岳山很无奈,争辩解释是没用的,只能劝告大家不要在称呼他神仙什么的。

    百姓们虽然很听话的当面不在这么称呼他,背着他依然喊他活神仙。

    “好了,现在大家知道火炕火墙是怎么回事了吧?”岳山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喊道。

    “知道了知道了。”

    “这东西不难做,比盖房子简单太多了,看一遍就学会了。”

    这群汉子纷纷说道。

    “会了就好,我现在来教大家另外一种东西,泡菜。”岳山又带着人来到另外一个院子,里面有许多白菜豆角什么的。

    白菜原名菘菜,但不包心,经过一代代培育才有了包心的,为了区分大家给包心的取名为白菜。

    至于泡菜,起源肯定是中国,只是某国恬不知耻非要抢夺这个荣誉,还跑去申请文化遗产什么什么的,闹出了不少笑话。

    这里就不赘述了。

    “关外的冬天冷,蔬菜储存不方便,做成泡菜就可以了。而且泡菜……”

    岳山把泡菜的好处讲解了一遍,然后又亲自示范把制作方法告诉了大家。

    都是关系到以后生活的东西,这些汉子学的很用心,有不懂的地方还会多问几遍。

    花了大半天时间才把这些人都教会,等人都离开岳山才瘫坐在椅子上长喘了口气儿。

    主要是心累。

    这些百姓远离故土迁徙到东北,他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不能把人弄过来了就丢开不管。

    分田地和房子之类的是最基本的,五年免税,十年半税也是题中应有之意。除此之外还要多给许多东西。

    比如棉衣,虽然古代气温比现代要高的多,但东北那边依然在零度以下,真能冻死人的天气。就大唐这些穷苦百姓,不给他们发棉衣棉被,冬天只能冻死。

    但朝廷一次性也拿不出这么多棉衣,只能按户分。本来朝廷的意思是每户一套棉被一套棉衣,在岳山的干涉下改成了一套棉被一套棉衣一套毛衣一件棉大衣。

    不要觉得给的少了,据岳山听说的消息,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为了这些棉衣棉被才同意迁徙到关外的。

    太多人一辈子都穿不上新衣服,小时候穿大人的衣服,长大了依然捡破衣服穿。很多人死了会被扒的赤条条的用草席卷起来埋掉,衣服要给活人穿。

    棉衣更是珍贵,大多数百姓想都别想,冬天只能靠往衣服里填充稻草什么的取暖。岳山刚穿越那会他家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百姓愿意为了几套棉衣毛衣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关外一点都不稀奇。

    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关内的土地不够分的,大唐国法是规定每个人都有永业田,然而人多地少啊,还有高门大户多吃多占。

    这一次人口普查清查出来的上千万人口都是没有地的人,朝廷手中的土地根本不够分。

    虽然关外这里很荒凉还危险,但起码能分到地,还有免税等各种政策。就算这些都没有,还有棉衣棉被可以领,这是现成的。

    所以往关外移民远没有岳山想象中的那么难。

    但光有棉衣棉被还不行,东北的冬天冷到让人无法想象。就这些百姓的家底,一套棉被棉衣毛衣什么的,根本就不够用。

    要是想不到解决的办法,今年冬天肯定会有大批的移民被冻死。

    有了火炕、火墙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了,把房子烧热一点,有需求的人可以穿棉衣出门,其他人至少可以躲在房子里取暖。

    而且这里是东北,没有被开发过的东北,到处都是树林不缺柴禾烧。

    而且每家每户还分发了部分棉种,等明年开春百姓可以自己种棉花制作棉衣什么的,等到明年日子就会好过一些了。

    然后就是吃的东西了,在没有比泡菜更适合东北气候的了。前世岳山就挺喜欢吃泡菜的,不过都是去超市买现成的,自己没有做过。

    但他知道制作方法啊,照着做就行了。

    这是他为数不多能替百姓解决的问题了,再让他想别的办法,他也无能为力了。

    光靠他一个人教肯定不行,他还下令让官府去推广这些东西。怕这些当官的不上心,还把这两样东西的推广工作列为今年辽东四道官员的考核标准。

    凡是能牵扯到官帽子的事情,这些当官的一个比一个上心。就算百姓不想修火炕火墙,他们也会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