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5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岳候高义,我等佩服。”其他人皆感谢道。

    “其实棣州周围的州县,比如青州的东莱县,就是挺不错的地方。那里拥有天然良港,又是来棣州的必经之地。许多大商户为了节约储存成本,都会选择把仓库放在那里。”岳山说道:

    “所以东莱县虽然不如棣州,但也在棣州商业圈的辐射范围内,仔细经营也有不错的发展前途。”

    东莱县就是前世青岛的一部分,离棣州非常近又有良好的深海港口,借助棣州近些年发展也非常不错。

    众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确实如此啊,棣州谁大但也装不下那么多人。与其都往这里挤,还不真不一定比去周边州县更好。

    而且棣州模式已经成熟,他们过来也只能被动学习,或许学不到其中的精髓。

    可在周边州县,就可以一边观察学习一边在自己的管区内慢慢尝试,通过实验才能更深入了解棣州的情况。

    如果能成功,那就太好了,既学到了本领又有了政绩,刚好可以提拔去别的地方主持大局。

    他们已经开始思考自家哪些子弟比较优秀,值得他们耗费人情送到棣州来学习了。

    李世民默默的看着这群臣子讨论,没有说话。棣州带给他的冲击才是最大的,调查报告写的再多再夸张,都没有亲眼见到来的震撼。

    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来处置这里了,什么都不做或许就是眼下最好的处置方式。

    让大唐优秀的人才来这里学习,将来建设出更多的‘棣州’或许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所以他才默认了臣子派人来这里学习的讨论。

    毕竟是大庭广众之下,不方便讨论官场上的事情,聊了几句他们就转移了话题继续说棣州的见闻。

    就在这时又有两个模样富态的中年人来到酒楼,本来他们想要包厢的,可是运气不太好店博士告诉他们包厢没了。

    两人为难了一番最终还是在大堂里选了个位置坐下,无巧不巧的是,他们选择的位置就在李世民他们隔壁。

    有了外人在,岳山他们聊天的时候就情不自禁的压低了声音。

    那两个商人点完餐之后,趁着饭菜上桌的空隙开始交谈起来。

    “张掌柜,东西带来了吗?”

    “带了,刘掌柜要现在验货吗?”

    “就现在,验好货才能安心吃饭。”

    “好。”说完张掌柜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皮包,打开后小心翼翼的从里面抽出一张五厘米宽,十余厘米长的纸条。

    刘掌柜也是小心的接过来,先是仔细查看上面的字迹,又举起借着窗户透过来的阳光观察起来……一番观察过后才高兴的道:

    “是真的,一千贯盐票。”

    张掌柜不急不缓的的道:“先别急,刘掌柜准备拿什么东西来换这张票。”

    刘掌柜想了一下说道:“一千一百贯现金,如何?”

    张掌柜作势要把盐票放进皮包:“刘掌柜要是没诚意就算了。”

    刘掌柜连忙道:“张掌柜别急吗,你说怎么换。”

    “我要你城东一零五七号仓库里所有的货。”

    “不可能,那批货成本就要一千贯,低价转手随便能卖一千两百贯。”

    “可是这一张盐票能让你提前一个月从皇商行提到足够的货,这一来一回你至少能赚五百贯。”

    “你说的是没错,可我折腾这么久担这么大的风险才赚五百贯,你什么都不做就分走一半。这不合适吧?”

    “合适,很合适,谁让我手里有盐票呢,商城的规矩就是这样。好了你也别讨价还价了,我的条件已经开出来了。同不同意一句话的事情,痛快点。”

    “好,那批货是你的了。”

    “痛快,票是你的了。”

    “以后再有盐票一定要给我留着,不会让你吃亏的。”

    “哦?莫非刘兄找到门路了?不知道能不能带兄弟一把。”

    虽然两人说话已经尽量压低了声音,但依然被隔壁桌子的李世民等人听到耳朵里。

    众人都非常惊讶,什么盐票?为什么一千贯的盐票能卖一千两百贯?为什么这东西能提前从皇商行拿到货?

    地位最低的马周很识趣的站起来到两人的桌前道:“两位兄台有礼了。”

    张刘二人聊的正高兴,被人打扰自然不高兴,正准备喝斥几句,一转头看到马周的模样到嘴边的话顿时又吞了回去。

    不是他们认识马周,而是能看得出这个人身份不一般。作为商人,尤其是在商城这种卧虎藏龙的地方,他们不愿意轻易得罪人。

    “这位兄台有礼了,不知你叫我们有何事?”张掌柜问道。

    “在下是从京中来的商人,初到贵地很多东西不熟悉……想打听一下刚才你们说的盐票是何物?”马周稍微点了一下自己的身份。

    听到是京中来的,这两位商人态度马上就不一样了。那可是京城,天子脚下。

    能在那里存活下来的商人都有很深的背景,这位看气度就不是一般人,莫不是哪家贵人家的管事?这种人就算不巴结也不能得罪。

    于是张掌柜说道:“盐票就是清水候出具的提盐证明,可以按照面额从棣州盐场提盐。”

    “原来如此,清水候的盐票我确实听说过。可那不是提盐用的吗?可刚才听二位说还可以从皇商行提货,甚至这位兄台还不喜溢价收购,不知又是为何?”马周继续问道。

    “此事说来话长,不若兄台坐下慢慢说如何?”张掌柜道。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周客气的道谢,在一旁坐下。

    等他做好,张掌柜才开始说道:“盐票确实是用来从棣州取盐用的凭据,一开始大家都是这么用的。可后来大家才发现,用它去提盐才是最笨的方法。”

    “哦?为何?”马周不解的道。

    文唐

 第720章 盐票

    “你看我手中这张是一千贯盐票,这就是一千贯钱,和一千枚金币一千贯钱是一样的。”张掌柜道:

    “你想想,平时咱们做大宗生意都要拉几百斤几千斤的钱币,太麻烦了。一路上人吃马嚼还要缴纳关卡税起码损失几十贯,万一在有个闪失,什么都没了。”

    “有了这票据就不一样了,往包里一装贴身藏好就能行走天下,到任何地方都能当钱使。”

    “别的地方的商人也认这张票据吗?”马周忍不住打断道。

    “一开始很多人不认,可棣州盐商认啊。天下任何一座大城都有棣州盐商,直接找他们就能换成钱。”张掌柜继续说道:

    “后来认可盐票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商行都认盐票,就算把不认也可以就近找别的商行换成钱。”

    “你们就不怕有人造假吗?”马周疑惑的道。

    “造假?怎么可能,你听听。”张掌柜拿出那张盐票,捏着一角轻轻抖动,只听‘哗啦啦’清脆的声音响起。

    “龙首纸?”马周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

    “呦,兄台也是懂行的呀,凭声音就能听出龙首纸来。”刘掌柜在一旁说道。

    “这……家主爱好收藏龙首纸,我曾经在他那里见过,所以认识。”马周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借以掩饰尴尬。

    龙首纸就是岳山名下的造纸作坊造出来的那种最上等的纸张,配方和制作方法非常特殊。

    关键是这种纸的质量非常好,远超当前流传最广的硬黄纸,一经问世就成为文人热捧的物品。

    但这种纸的制作方法繁琐,产量一直不高,根本不对外出售。一部分岳山留下自用,一部分孝敬李世民和长孙无垢了。

    其他人想要,只能从岳山手里讨要,或者等李世民心情好了赏赐下来。

    而越是如此,龙首纸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就越高。

    马周只听声音就确定这票据是用龙首纸制作的,让张刘二人更加肯定他是京中权贵家的管事,态度也就更热情。

    张掌柜接话道:“既然兄台认识龙首纸,那就应该知道此物无法仿制。”

    马周却道:“龙首纸虽少,可也有不少流传出去,如果落到不法之徒手里岂不是危险了。”

    张掌柜笑道:“这就是岳候的高明之处了,用来制作盐票的龙首纸有特殊印记,这是普通龙首纸所不具备的。”

    马周那种灵光一闪,说道:“水印?”

    这下轮到张刘二人惊讶了,知道龙首纸可以理解,可知道岳山使用的龙首纸有特殊水印就不一般了。

    马周也知道自己失态了,赶紧解释道:

    “我在京中曾听人言,龙首纸分为三种:一种是用来送人的,就是普通白纸。一种是岳候自己使用的,带有‘岳’字水印。还有一种是贡品带有‘御’字水印。”

    “我一直以为这是传说,听二位如此说才陡然想起以至于有些失态。两位,我只听说这种水印天下独一无二别人无法仿制,却从未见过。不知道可否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让我看上一看?”

    张刘二人的疑虑并未因此打消,这位突然出现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搞不好还真是哪家权贵的管家,还必须是顶级权贵才行。

    要不然不会有这一番见识……要知道他们多番打听才知道龙首纸有带水印的和不带水印的两种,从来都不知道还有带‘御’字的贡品。

    不管他是从哪听说的,和皇宫扯上关系都不是简单的人物。所以两人的态度已经从热情变成了恭谨。

    张掌柜犹豫了一下把票据递给了马周。

    马周接过后只是用手在纸面上滑了一下就确定这是龙首纸无疑,光滑如镜、韧如翠竹、声如碎玉……这是标准龙首纸的特点。

    他就是龙首纸的爱好者,从岳山那里要到一些,李世民还赐给他一些,几乎每天都会取出来欣赏一番。所以对这种纸非常熟悉,不会认错。

    他没有着急看水印,而是先看向票面。

    一面很简单的写着精盐一千贯;背面则写着时间:贞观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开具,还有一个数字三百一十三;除此之外还有岳山的私印。

    看字迹和印章,是岳山的没错。

    怕他看不懂,张掌柜还介绍道:“正面一千贯是这张票据的价值,我们称之为面额,背面的时间是出具这张票据的时间。那个三百一十三代是标号,表着这张盐票是第三百一十三张。”

    刘掌柜补充道:“这个出具时间和标号结合在一起其实也是一种辨别真伪的方式。”

    “如果你见到出具时间比这个时间早,但标号却比三百一十三大的,肯定是假的。反过来出具时间比这个晚,标号却比三百一十三小,也是假的。”

    张掌柜也补充道:“对,以后每见到一张盐票你都把它们的出具时间和标号记住,只凭借这两个数字就能初步断定盐票的真假。”

    马周点点头道:“原来如此,谢谢两位的指教。”

    “不敢不敢。”张刘二人连忙回道。

    马周这才把票据举起来对着阳光查看了一下,果然发现了熟悉的‘岳’字水印。当下再无怀疑,这就是岳山亲手书写的盐票。

    这个水印也不知道是怎么印上去的,一点痕迹都没有,表面完全看不出来,只有对着阳光才能看到。

    能做出这种印记的除了岳山的造纸作坊别无二家,有这么多防伪标识别人确实很难造假,难怪这些人敢拿它当钱用。

    可他心中的疑惑并未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