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5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我害了你,我没想到这件事情会这么严重。”

    看着懊悔的长孙无垢,岳山无所谓的道:“实不必如此,你知道我对官场向来不感兴趣,现在这样最好。我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能在家里陪着丽质和孩子。”

    怕她继续纠结这个事情,他转移话题道:“我也正想问问娘娘呢,盐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长孙无垢道:“几年前有商行的管事和我说有商人私下用你开具的盐引作为钱币进行交易,非常的方便好用,并建议商行出面发行这样的票据。”

    “我了解之后也觉得这种方法不错,免去了大宗交易携带金银不方便之处。皇商行大宗贸易多,最需要这种东西。”

    “最初确实想借用商行的名义出具票据,但遭到了大部分的反对。一来这东西太危险,二来民间也不会认可。”

    “后来我就想到可以从你手上拿一些盐引进行大宗贸易,只要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不会出问题。当时是我想的太简单了,没有想那么多。”

    “哪知道你出具的盐引在民间居然演变成了这个样子,早知如此我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原来如此,这样我就放心了。”岳山松了口气,他倒是没生长孙无垢的气,只是怕她不懂被人给忽悠了,现在看来这事儿纯属机缘巧合。

    “纸币太危险了,眼下最好别碰,尤其是别以朝廷的名义发行纸币。”

    前世宋朝出现过交子,然而很快就崩溃了,明朝出现的银票坑的无数百姓家破人亡。

    中国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这是个荣誉。然而一点都不值得骄傲,因为它背后是无数条人命。

    岳山知道纸币是历史必然的趋势,然而在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在没有培养出足够多的经济人才之前,绝对不能碰。

    长孙无垢道:“我知道,已经让人着手收回盐票了。”

    岳山连忙道:“别着急,这种事情一旦操之过急恐怕会引起商人的骚乱,最好无声无息的收回来。”

    长孙无垢道:“我会叮嘱他们小心行事的。”

    ……

    虽然辞官了,但岳山并没有离开长安去四姓坪居住,以他今日今时的地位牵涉太广了,不是那么好退的,有太多事情需要处理。

    再说马上就要过年,朝廷又灭亡了高句丽,这个新年绝对会非常的盛大,他这个夏国公必然要到场的。

    要不然就真成李世民容不下他,要拿他开刀了。

    今年大唐的新年确实很热闹,数十个藩属国前来朝觐,数量比往年多了一倍,且使节团的规模也大了好几倍。

    没办法,摧枯拉朽般的消灭了强大的高句丽,震慑力实在太大了,四夷藩属国无不瑟瑟发抖。

    这万国来朝的盛况大大满足了李世民的虚荣心,脸上笑容就没有消失过。

    而朝堂上的调动依然在进行着,其中最为人所关注的是枢密使李靖以年迈为由请辞,李世民挽留不住赏赐给他丰厚的财物,并加太子太傅衔。

    李靖辞职之后,李世民任命征高之战中劳苦功高的李绩为枢密使,以刘弘基为副枢密使。

    其他文武百官也多有调动,不过都没有这个影响大,这里就略过不提。

    新年过完之后,岳山终于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四姓坪家中。

    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蒸汽机制造厂查看情况。

    文唐

 第724章 就业

    回家后的第二天岳山就先去了书院,这才是他传播新思想培育新时代人才的摇篮,近一年没来他很想知道这里变成什么样子了。

    事实上他想的太多了,书院除了多了一些新面孔其他没有什么变化。

    正所谓数年树木百年树人,虽说树人用不了百年,但也是以十年为跨度的,区区一年不会有太大变化。

    非要说变化也确实有,多了许多名宿。

    《三家治世》的影响力可谓是与日俱增,新学也正式突破了学派的限制,被天下大多数人所认可。

    渭水书院已经不仅仅是一所书院,有了点文化圣地的雏形。无数的名宿学者来这里游学,有一部分则留下成为书院的先生。

    而名宿的加入也让书院的声誉更高,底蕴变得更加厚重。

    “天下英才无不以入我渭水书院读书为荣。”王绩骄傲的道:“去岁校招堪比科举。”

    “不过有件事情我要和你说一下,希望你别怪我。”

    “哦,什么事情搞的这么郑重?”岳山不解的道。

    “有别的书院的名宿想推荐他们书院的优秀学子进入我们书院学习,我同意了。”王绩道。

    岳山眉头一皱,什么推荐他们书院的优秀学子过来学习,说白了不就是走后门吗。

    他一直在竭力避免这方面的事情发生,否则渭水书院就变成贵族书院了。王绩也是同意这种办学理念的,现在怎么变卦了?或者说他有别的顾虑?

    出于对同伴的信任,岳山没有生气,而是问道:“为什么?”

    “为了进一步扫清阻挠新学推广的力量。自从渭水书院创立之后,这十年间天下多了百多座规模较大的私人书院。”王绩道:

    “创办这些书院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名宿、权贵豪强,在当地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以前这些书院就是阻挠新学推广的主力。”

    “但《三家治世》问世之后情况发生了转变,这些书院开始认同接纳新学学问。”

    岳山忍不住打断道:“恐怕不只是如此吧,我觉得官立书院和科举才是关键因素呢。”

    官立书院设立到县一级遍布全国各地,一开始因为缺少名师质量和名气都不如规模大的私学。

    然而官学毕竟是官学,它教的东西都是和科举、做官息息相关,在科举中占的便宜太大了,很多有志于出仕做官的人都会来这里读书。

    而官立书院大半教材都是新学,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私学想用书院阻挡新学推广的计划就破产了。

    关键是科举考试全面偏向于新学,你的老师再有本事,教出来的学生再优秀,都没用。考试标准掌握在我们手里。

    最初这些地方书院还不服气,想倒逼朝廷退让。历史上这种事情他们没少干,皇帝对朝局的掌控能力但凡差一点都顶不住。

    然而现在的皇帝是李世民,先后消灭了突厥等强敌威望一日强过一日,倒逼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不少人已经信心动摇。

    这次他们向新学派向书院示好,估计是因为朝廷只用了几个月就以微弱的伤亡消灭了高句丽的缘故。

    这种强势的朝廷,他们的倒逼计划没有任何成功的机会。

    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这是读书人的老传统了。

    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投降呢。

    王绩笑道:“有区别吗?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原因向我们示好,这都是一件好事情。有了他们的加入,在这场古新之争中我们将彻底占据上风。”

    岳山道:“虽然很不甘心,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地方名宿和乡贤才是左右一地民意的关键啊。”

    王绩道:“你能明白就好。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我才决定主动出击,趁这个机会进一步拉拢地方名宿。”

    “卖他们一个面子,每年给他们一些推荐名额。这样一来他们面子里子都有了,高高兴兴的登上我们的战车。而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岳山道:“我明白了,就按你说的办吧,但一定要控制好名额,别弄到最后咱们书院一大半都是推荐生。”

    王绩彻底放下心来,高兴的道:“放心,我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的。再说那些名宿也是要脸的,不会轻易使用自己的推荐名额。”

    岳山点点头道,对王绩他还是一百万个放心的。

    不过这个推荐入学也给了他一个启发,让他想到了前世那些大学的一些操作,比如交换生。于是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王绩。

    王绩击掌道:“妙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换生既能让我们书院的学子了解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风气,又能宣扬新学思想。一举两得,实在是妙。”

    岳山高兴的道:“既然你也觉得好,那就这么实施吧,具体怎么办你自己拿主意。”

    王绩道:“你又想当甩手掌柜是吧。以前你政务繁忙也就算了,现在都赋闲在家了,还想偷懒?”

    岳山道:“你怎么凭空污人清白,我几时偷懒了?我这是准备好好读书,争取多写几本书把新学发扬光大。”

    王绩冷笑一声,道:“我信。”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

    笑过之后,王绩认真的道:“交换生这个办法确实很好,但也要慎重。尤其是交换的书院一定要选好,要不然就是把学生往火坑里推。”

    岳山也赞同的道:“确实如此,可以先在棣州书院、黄鹤书院进行尝试。三家书院交叉互换一部分学生,暂时以一年为期,看看效果如何。”

    黄鹤书院书院渭水书院的分院,棣州书院是半个分院,交换起来也放心,不会出现歧视之类的事情。

    “杜绝学生之间起冲突,一定要强调交换生的目的是了解其他地方的情况增长见闻,不是为了让他们攀比争强好胜。”

    王绩道:“这个意见提的好,不过只是警告恐怕没用。不如这样,凡是交换生考试成绩一律只打合格和不合格两种,不打具体分数,不计入书院的名次排行,如何?”

    岳山道:“好办法,考试名次才是大多数竞争的根源,如此一来就能杜绝大多数争执。”

    两人就这样商量来商量去,还真想到了许多要点,王绩一一罗列下来。

    不过此事事关重大,不是他们两个人关起门就能决定的,要召集书院的决策层一起商量,拿出纲领之后在公布给全校师生讨论。

    最终决定要不要这样做,并制定出合适交换生制度。

    讨论了一会儿这个事情,两人就转移了话题。

    王绩道:“书院新招募了许多先生,不少是奔着你来的,什么时候去见一见他们?”

    岳山想了想道:“这样,明天吧,一会儿我还要去蒸汽机厂和医学院看看,今天时间可能来不及了。”

    “也好,等会我就通知大家。你是不知道之前他们有多心急,一天问我三次你什么时候回来,问的我都怕了。不过这次好了,终于不用担心了。”王绩笑道。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其他事情,岳山就起身离开。不过他没有离开书院,而是去了一趟理学。

    这里就是未来的工业和科技摇篮,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一年没见自然要来看看。

    先去的化学院,他去的时候恰好见到马聪在院子里指挥学生清洗器皿。

    见到他,马聪那叫一个兴奋,拉着他不停的炫耀这一年来化学院的成果。

    岳山听得半头雾水。

    为什么是半头雾水呢?因为马聪说的东西似乎他都懂,但仔细一想其实什么都没明白。

    通俗点来讲就是,现在的化学院研究出来的东西,许多都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

    对这种情况岳山自然是非常开心非常欣慰的,这正说明化学在快速发展。而且化学院的规模也扩大了不少,主要是学生增加到了近两百名。

    他们就是化学的未来啊。

    不过马聪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岳山非常的重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