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唐-第6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三人就灰溜溜的跑了。

    不过这件事情给他们的冲击也非常大,虽说在他们那里也有足球比赛,但都是同学之间游戏。

    像现在这样,两个学院之间之间举行激烈的对抗赛还是第一次见到。学系和学系之间不应该是辩论学问吗?怎么比起踢足球来了?

    但……学系之间的对抗,又有这么多师生加油,只是想想他们就觉得热血沸腾。

    不过当天下午他们就见到了一场学系和学系之间的辩论赛。

    在一处大型的会场,由法学系举办的辩论赛。

    不过这场辩论赛和之前他们了解的不同,不是大家随便说,而是给出一个命题分正反方进行争辩。

    看谁说的更有道理。

    比如今天的命题就是:国家的良好秩序形成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

    双方一个站道德,一个站法律,争辩的也非常激烈。

    一开始他们还很疑惑,肯定是两者结合啊,这有什么好争论的?可听着听着就懂了。

    其实双方也明白这个道理,之所以还要举行这样的争辩,只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知道两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只有知道了各自起到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利用两者维护好秩序。

    一天逛下来三人都觉得获益良多。不说学到多少知识,仅仅是书院存在的模式就让他们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

    渭水书院不愧是天下第一书院,名副其实啊。

    招新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他们三个属于走后门进来的,书院自然不会专门为他们开课。所以他们暂时是没有课上的,只能自学。

    图书馆就成了三人最常去的地方,王堂也终于找到了那本格物学简介,想要提前了解一下这本学问。

    文唐

 第832章 学派的兴亡

    王堂三人越是了解书院就越是喜欢这里,对创建了这一切的岳山更是佩服不已。

    尤其是王堂,读过格物学简介之后才知道,原来这门学问并不是简单的工匠技术,而是如此的深奥如此的精彩。

    万物之理、万物变化、生物学科……都是以前他无法想象的知识体系。

    对格物研究越深他就越沉迷其中,如果说之前他只是为了研究抽水机才动了学格物的心思,那现在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这门学问。

    之后他又找出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科学的入门书籍,如饥似渴的学习上面的知识。

    对此廉生虹和李路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他们也才刚认识不久,有些话不适合说。

    不过在了解到格物学一样可以去博物院做官之后,他们放下了心中的担忧。想研究就去研究吧,大不了将来考博物院的官身。

    但三人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格物院岂是说去就能去的?

    一周后新一期的渭水学报发表,二十多万份报纸随着商船运往全国各地,同时起运的还有岳山的新书。

    《学派的兴亡》?

    作为书院的学生,王堂三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提前一步买到了这本书。

    岳山正在写一本新书,这个消息两三年前就已经传扬出去,成为读书人最关心的事情,连远在他方的王堂、廉生虹都知道。

    拖了这么多年终于发表,他们自然第一时间就买回来拜读。

    结果越看越是惊讶,看到一半就冷汗直流再也不敢继续往下读。

    “这……这……院长真本书也太……太……”他想说太扯淡了,只是‘太’了半天也没敢把话说出来。

    “文学界又要乱了。”李路道。

    “何止,搞不好天下都要乱了。”王堂惊恐的道。

    “那你觉得院长说的对吗?”李路忽然问道。

    “怎么可能?这完全就是胡……胡……”廉生虹犹如被踩了尾巴,跳起来反驳,不过‘扯’始终没敢出口。

    “你想说什么。”王堂警惕的看着他道。

    李路摇摇头道:“你们心中成见太深,自己好好想想吧。”

    这一刻廉生虹和王堂觉得这个刚认识的小老弟好陌生,但不知道为什么,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那本书上的内容。

    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闭眼睛出现的都是那本书的影子。

    两人同时从床上坐起,相互看了一眼什么话都没说,默默的起身重新拿起那部书接着往下看。

    不只是他们两个人,此时天下间正有无数的人和他们怀着同样的心思。

    对《学派的兴亡》视为歪理邪说,但又深深的被它提出的观点所吸引,欲罢不能。

    王绩也在接着灯火翻阅这本书。

    他是这部书的第二个读者——至于第一个,自然是李丽质。

    看完这部书之后他沉默了许久,也犹豫了许久,他不知道该支持岳山发表这部书,还是继续把这部书藏起来。

    他猜到了这部书的内容会惊世骇俗,但没想到会如此的具有颠覆性。可以说,对原本百家争鸣学派纷争进行了根本上的颠覆。

    这本书一旦发表,不是新学派分裂这么简单,而是挖个坑把新学和古学派一起给埋了,然后在它们的坟墓上重新建立一个学说。

    搞不好是会被群起而攻之,身败名裂的。

    但思考过后他还是决定同意发表,因为他觉得这部书写的是正确的。

    之后他就暂时放下了正在编写的《德道经注》,仔细研读这部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已经是第七遍了,可每读一遍还是觉得有大收获。

    “师父,您该休息了。”欧阳通过来催促道。

    “时间还早,我再看一会儿。”王绩说道。

    “不行,您睡眠本来就不好,再晚睡就更睡不好了。”欧阳通并没有退让,坚持道。

    “你这孩子,敢忤逆师命吗?”王绩气道。

    欧阳通一点都不害怕,笑道:“院长说了,您要是不按时休息他就把你的书全给拉走,让你十天半个月都看不到。”

    “我看你们谁敢。”王绩大声道。

    “师父您就别气了,气大伤身,到时候吃药受罪的还是您自己。”欧阳通走过去把他手上的书合起来道。

    王绩虽然表面很气,心中却很受用,假装不乐意实际上手已经离开了书本,然后被欧阳通搀着站起来。

    走了两步之后突然叹道:“翠岚的新书你看了吧,有什么敢想?”

    欧阳通想了一下说道:“敢想吗?果然不愧是院长,除了他没人敢这么写。”

    王绩道:“不是不敢,是想不到啊。神仙子弟,神仙子弟,呵呵……所思所想果然都和我们不一样啊。”

    “我们还在研究圣人的思想,他已经开始研究圣人为什么会这么想了。”

    曲阜县公府。

    白发苍苍的孔颖达也在翻阅着这本书,从书角的折叠程度就能看出他不是第一遍翻看了。

    而他对这部书的态度就更加复杂了,身为孔子的嫡系子孙自然不想看到祖先的声誉和学说受到一点点的质疑。

    然而身为一带大家,他也更清楚自己应该坚持什么。

    而且这部书虽然取消了孔子身上的一些神秘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更衬托了他个人的伟大。

    因为在这部书里岳山对儒家学说诞生的基础进行了另类的解答:

    孔子出身士大夫阶层,他的思想是基于周朝士大夫礼仪制定的,代表的是士大夫阶级。这对儒家和孔子的思想来说都堪称是一种贬低。

    但同时岳山又肯定了孔子的成就,甚至狠狠的鼓吹了孔子。

    虽然孔子是在士大夫礼仪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说,但并不是照搬的,而是做出了突破。

    比如有教无类向天下人传授学问,正式打破了贵族对知识的垄断,让黔首也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他的学问不再是继承周公或者某个人,而是根据自己的所学、所经历、所思总结出来的,完全是他个人的成就。

    不只是对孔子,岳山在这本书里对百家思想都做了全新的颠覆性的解读。

    随着人口增多土地开发,周朝的宗法制度已经无法统治天下,整个国家四分五裂互相争战。

    就形成了《庄子·盗跖》中所言的‘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爆寡’的局面。

    面对诸侯混战造成的深重灾难,产生了两种思潮:入世和出世。

    儒家和道家就是其中的代表。

    最先提出完整的成体系思想的就是老子和孔子两人,其他的百家思想都是在他们的基础上产生的。

    老子也是士大夫出身,掌管周朝的图书馆,阅读量非常丰富。他认为现在的混乱就是周朝制度引起的,所以主张恢复更早时期的制度。

    再结合出世的思想创建了道家学派。

    孔子是士大夫,更希望恢复西周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入世思想进行改良创建了儒家制度。

    从这一点上来说,虽然取消了老子和孔子两个人身上的‘天命感’,但也更凸显出两人的伟大。

    面对乱世别人还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寻找出路,并且提出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这比所谓的‘天命’更加伟大。

    随着三家分晋五国相王,春秋时期结束战国到来。

    但这也意味着西周的宗法制度彻底瓦解,然而新的宗法制度依然未能建立起来。

    越来越多的能人志士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这其中最优秀的就是墨家和法家。

    以前这个世界的主角是贵族和士大夫阶层,其他人都只能随波逐流。

    战国时期旧的宗法制度瓦解,新的宗法体系未能建立,统治者对国家的掌控能力下降。

    手工业者和自耕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他们有了更加独立的政治地位。

    面对残酷的诸侯混战,他们开始思考结束乱世保全自己的道路。

    但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不愿意再回到原本的宗法体系中去,因为在原本的宗法体系里他们只是附庸。

    好不容易获得了独立的政治地位,怎么可能愿意重新回到过去?

    于是他们就放弃了复古的想法,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墨子是手工者出身,学习了儒家思想,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了兼爱思想——就是希望在保持现有政治格局的情况结束战争。

    这样战争结束了,他们也能保持政治地位,两全其美。

    而法家更进一步,不仅抛弃了复古的想法,还抛弃了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再进行任何道德说教上的努力。

    在他们看来旧的制度已经证明是无用,那必须要全面推倒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宗法制度。

    在他们看来只有,只有秩序才能解决混乱,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恢复秩序,只有集中权力才能集中力量。

    于是就提出废除封建制,推行中央集权制,但只有法才能让权力集中。

    所以《韩非子·心度》说:

    夫国之所以强者,政也。

    主之所以尊者,权也。

    故法者,王之本也。

    刑者,爱之自也。

    其他的诸子百家诞生的原因也多是源于相似的原因,受到其他学说的影响——主要是受道儒的影响,再结合自己的阶级提出了属于自己的学术思想。

    而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道家的人很看不起法家,以庄子为最,认为儒家不过是伪君子。

    然而事实上儒道两家才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最全面的两个学说,说一句儒道不分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