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只为成就那些梦想-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棒是杨祖耀,本届世锦赛男子100米跑进入半决赛,200米比赛冠军,200米全国记录和亚洲记录保持者……

    第四棒是赵林,新晋的世界百米飞人。做为全队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百米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的保持者,第一个突破10秒大关的亚洲本土运动员。赵林被安排在了最后一棒的冲刺,这样能够充分地发挥他的速度优势……”

    赛场上,当镜头对准起跑线前的各个第一棒的运动员时,其他几棒的选手正细细地在跑道上用脚步量着步点。

    各个棒次的运动员用自己的脚长相互在跑道的分隔线上衡量着大概需要的步距,然后估算着大致的步点位置。甚至有的还在跑道上贴上了标记,以便能够更清晰地看准步点的位置。

    接力是运动员相互间的配合过程,除非是绝对的实力碾压,否则往往一两个交接棒上的差距就能弥补很多个人实力的欠缺。

    这里就需要两两之间不断地估测步点,不断地磨合,默契更默契!一棒和二棒,二棒和三棒,三棒和四棒,三次交接,顺利默契与否决定了很多东西,精彩之处往往也就体现在这里。

    从第一棒开始计时,直到最后的一名选手接棒冲刺,中间的过程都是动态的,越是能相互间在高速中相接而不发声延迟或者掉棒的失误,那成绩显然越好。

    按着步点的位置,华夏队除了沈保等着起跑发令外,另外三人都实验性地起跑了两趟,再次熟悉下步伐的距离,之后才缓缓地停了下来,一切准备就绪!

    “小子们,加油!”

    看台旁边,一群华夏代表团的人员中,刘仁手拢成喇叭状扯着嗓子在高呼。

    “华夏,加油!”

    “华夏,必胜!”

    现场的观众席上,在最后一棒赵林交接棒的弯道进直道区域,宏亮的汉语助威声从旁边传了过来。

    “华夏,加油!”

    向着呼啸的方向,赵林看似轻松的招了招手,但心里的那股气瞬间又提高了几分,心里也默默喊了一声。

    “On  your  arks”

    起跑线前,裁判通过扩音器开始提示,运动员各自就位!

    各国的运动员也自然的进入了准备状态,站在了算好的接力起跑区域,等待着队友持棒的到来。

    砰!

    发令枪声响起!

    “比赛开始!”

    杨建猛然大喊一声,电视机前和现场的观众都骤然爆发出了激烈的欢呼之声。

    弯道起跑处,8名运动员瞬间如猎豹般电射而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力预赛

    法兰西体育场,

    跑道上,在发令枪还未响起的时候,起跑的8人已经完全集中了精神,枪身响起后,随着8人瞬间穿梭而出。其余在各自区域等待的另外24名运动员也同时把神经拉到紧绷!

    “沈保的起跑反应很快,和同组对手比起来完全不落下风,他的起步速度非常快,他正在快速地加速,交接棒一定要稳,不要出现失误……”

    在杨建的快速解说中,赛场上已经是欢呼之声连成一片。

    第四道,沈保的身影在飞速掠过赛道,无暇他顾的他只能眼盯着前方前伸数更大的外道选手,他脑海之中只有一个念头,追上他们,和他们拉近距离,他知道自己的实力和同时起跑的其他几人比起来不占优势,那么就拼,不能掉队,只要自己不掉队,我们就有希望……

    在比赛枪声未响的时候,其实沈保就感觉自己心砰砰直跳,对于比赛他是既期待又害怕。但枪身响起的瞬间,他抛却了所有的心思。一百米和二百米他都没能跑进参加世锦赛资格的成绩,这个接力是他在世界大赛上的第一次亮相,他不希望只有这一场。

    未来如何无法确定,但他心里差不多也知道,他能在大赛中参加单项的机会很小。因此每一次能在大赛中亮相的机会他都格外的珍惜。

    靠着顽强的意志,爆发了所有的能量。沈保跑出了他最好的状态,第一棒的距离比起常规的100米要略短,对于他这样的前期爆发型选手来说,反而是个好事,让他和同小组的第一棒比起来丝毫也不显下风。

    飞速的迈步,激烈的摆臂,几秒的时间瞬间划过。

    转眼间就到了第一棒的交接区域,此时的陈建海看着沈保的身影已经到了他算好的位置,猛然开始加速奔跑,长期以来的磨合,再有突击训练的这段时间的不停配合,他对于沈保的节奏已经异常熟悉。

    “接!”

    一声即便在震耳欲聋的嘈杂声中也听得见的喊声,陈建海在跑到自己算好的步伐位置时,头也不回手一伸,接力棒就稳稳抓在了手里。

    “……交接棒很好!他们的默契十足,现在看陈建海的速度啦,第二棒的距离较长,陈建海的速度也起来了……”

    几步间跨出接力区,陈建海的速度几乎就达到了极致,作为曾经国内短跑第一人,他的百米成绩稳定时,时常能跑在10秒20左右。200米的成绩也只是相对于杨祖耀等少数几人略差些。

    因为之前的整年规划的调整备战,在那几场最后冲刺资格的比赛时,他的身体状态未达全盛,这才导致了最终未能跑出世锦赛A标的成绩。而且他知道,他的身体抗不住长期的爆发。既是遗憾的事,也是无奈的事。

    失利后的那段时间,陈建海心里很抑郁,他也想了很多。他也想起来了很多过往的事,他曾经刚成为运动员时的初衷,他所抱着的运动员的理想和目标。

    如果实力确实不行,那无可厚非,但因为各种客观原因造成不能代表国家去世界赛场去展示自己、展示华夏。那么有什么资格冠上“华夏”之名。

    也是从那一天之后,想明白了的他,没再考虑所谓的状态调整。没有再管省队跟他沟通的所谓全国战略。他知道,在世锦赛上他可以亮相的比赛,4100米接力。这个代表国家的团体项目,这不是个人项目。个人项目跑不好大不了就是自己闷头沮丧一下的事。但是团体比赛,他不能因为自己所谓的状态调整来拉队友们的后腿。否则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

    通过和教练的沟通,陈建海排除了所有的干扰,一心扑在接力的训练磨合上。也正是如此,现在的他可以说已经跑出了自己最巅峰的状态。

    凭借着他和沈保的堪称完美的交接棒,华夏队几乎瞬间就获得了一点微弱的优势,在第二棒的直道上更是全力以赴的陈建海渐渐赶上了五道的选手。心无旁骛,他发足狂奔,向着下个目标冲锋!

    直道进弯道,二三棒即将开始交接。

    “跑的很好,就这样,建海!”二三帮交接区,杨祖耀从陈建海刚接棒时就心里不停在给他鼓劲。他能理解陈建海的心理,他是真的理解。

    在国家队,杨祖耀人缘一直不错,因为他安之若素,因为他不争,因为他对每个亲近不亲近的队友都真诚的友好。同样,他也是国家队里那一群的顶尖短跑运动员中,冠军头衔最少的一个。

    以前他的教练刘仁有时候去争,最后杨祖耀还会去跟刘仁商量一二。在杨祖耀的眼里,每个运动员都不容易。在他曾经的认知里,他自己的天赋实力也就是那样了,而且他也不用担心他退役后的问题。他希望他的队友们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这让刘仁很无奈,他了解杨祖耀的性格,他也不忍心去责怪他。因此,对那些个教练他有诸多怨念的原因也正在此。

    哪怕杨祖耀跟着林幕以后,在相对实力上已经强过别人不少的时候,他依然是这样的态度。接力训练时,本来队里的意思是要他来跑这个第二棒,因为第二棒距离较长,有弯道有直道,很适合他的技术特点,他也能跑出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他有意识的加强爆发后。

    世锦赛百米比赛结束的时候,陈建海站了出来要求跑这个第二棒,陈建海的想法也有他的道理在其中。因为如果是他来跑第三棒,相对于和赵林的契合,他明显不如杨祖耀。而且和沈保之间的配合,他能做的更好。这一段时间的练习不是白费的。

    教练刘仁考虑了下后,没有拒绝。一个是技术合适,一个是配合合适,最终能出什么效果也不一定谁好谁坏。如果陈建海能跑出极好的状态,那反而是好事,因此,可以尝试。

    杨祖耀更不会阻拦,他知道陈建海也许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或者也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内心。就像之前的他一样,经历了诸多的起起伏伏,不管是站在低点还是站在顶点时,往往会被很多虚幻蒙住自己的眼睛,蒙住了心。一场失利后他醒悟了许多,他看的出,陈建海也有所觉悟了。他可是才23岁啊,他不应该只为了每年在国内抓那么三瓜两枣,然后浑浑噩噩的几年后等着退役。

    这些脑海之中翻滚的念头,随着陈建海骤然逼近的步伐,他也没有空去再多做思考。

    当陈建海进入预算好的步点位置的时候,他转头猛然就开始加速。因为有意识的加强了起速的爆发,他的加速距离比起曾经时短了很多。别说陈建海不熟悉,就连他自己刚开始那一两次也经常控制不好步点。

    这也是刚开始时,陈建海和杨祖耀两人交接时经常出现配合不上的情况。不是快了就是要慢下来等。而在此时,一个优秀的教练队伍所能发挥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从百米半决赛结束后,杨祖耀的起步节奏的突然提升让刘仁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接力比赛,每一个环节的提升都值得欣喜。忧的是,这改变提升的太快了。在国内时,他可是刚刚才设计了交接磨合,这才多久就又要变化。而且这会儿能让他们适应的时间也太少了,他真怕磨合不出来。要让杨祖耀放慢节奏按照原来的来,他又有些舍不得。

    最后,刘仁下了决定,熬了大半夜会同团队就杨祖耀的步频和步幅,以及陈建海最后冲刺到交接区的速度相对值又经过了一番严格的计算,最后的结果也出来了。又是磨合了几天,虽然整体还不算太理想。不过综合效率比起原来不低了!

    交接区里,当杨祖耀感觉到到自己速度即将提升到最快阶段时,一声含含糊糊的呼喊从身后传来。

    “接!”的喊声响起,他想也不想手往后面一伸,接力棒就已经牢牢地到了他手里。他知道,陈建海这次是真拼了,喊的不清楚那是累的。

    不能辜负了所有队友的努力!杨祖耀只是在心里再念了一遍后,就心无旁骛的闷头开始加速!

    加速,加速,再加速!

    从交接区出来,80多米的弯道距离,杨祖耀放开了所有身心在狂奔,在比赛前他分析过,也请教过教练。这个弯道要怎么跑。而教练的回答就是极限、极限、极限。

    现在他很确定,只是这么一段的距离加速再到巅峰,跑到极限,他完全能够做到随心所欲的把握自己的节奏!纵然有所不适,但距离实在是不长,以他的速耐,比起200米的比赛,轻松的实在太多了!

    每一步,每一秒,弯道中,杨祖耀疯狂的踩着步子,如机器精确计算过落点一般,每一步都迈的非常稳健,身姿极为顺畅。187厘米的身高,跟大多数运动员比都不显弱势的体型。疯狂的摆臂、迈步,较好的爆发力,他跑出了极高的效率。

    转眼间,下个接力区即将到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