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扫把星-第16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顺珪上马而去。

    朝中放话了。

    “第一批船队正在报名,愿意出海寻找财富的人家赶紧送了钱去,归来后收益按照出资多少来分配。”

    一群群来长安准备和皇帝‘拼命’的上等人都疯狂了。

    “我家要去!”

    “老夫马上回家弄钱来,千万要等等!”

    主持的户部官员说道:“第一批只有五十个名额……”

    气氛变了。

    那些原本站在一起,准备和皇帝较劲的大族都警惕的看着对方。

    “借些钱吧。”一个老人说道:“我家的钱回头就能拉来长安。”

    “我家也难啊!”

    这是二桃杀三士。

    顷刻间所谓的同仇敌忾荡然无存。

    “分而治之,陛下好手段……”贾平安觉得自己还是差些意思。

    “先生。”

    韩玮来寻他,“学里准备去各地教书的学生们都准备好了。”

    贾平安精神一振,“我去送送他们。”

    ……

    晚安!

 第1170章 大唐处处皆关中

    算学。

    数百学生正在和同窗告别。

    “今日出发,不知何时再能相见。”

    感人肺腑的场景比比皆是。

    贾昱和商亭就在边上看着。

    “他们大多去陇右安西一带,朝中说了,那边一直在准备和吐蕃突厥厮杀,几乎是全民皆兵,百姓子弟压根没法读书。此次朝中在陇右和安西新建了大批学堂,这些学长便是去那边教书。”

    商亭有些艳羡,“我就想去,想着能远离了家人,哎!”

    少年总是想着能脱离了家人的庇护和看管,去广阔天地展翅高飞,直至被社会毒打的体无完肤,才会想起……家真好。

    “贾昱,你想不想去?”商亭问道。

    贾昱摇头,“我家中事多,没法去。”

    他是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贾平安也有意的在培养他承担更多的责任。

    所以他没法长期去某个地方。

    “可惜了,要不咱们一起去。”

    商亭有些遗憾。

    “先生来了。”

    外面一阵喧哗。

    贾昱猛地起身回头,吓了商亭一跳。

    “你这般兴奋作甚?”

    贾平安此次去了河北道捅马蜂窝,家中担心他会出事儿,连续派人去探问。

    贾平安来了。

    他被众人簇拥着走到了操场上,冲着学生们拱拱手。

    “出了算学,你等从此便是成人。何为成人?能承担家国天下的重任。能挣钱照顾家中,当朝中召唤时,能提起横刀去杀敌,能去四方为天下苍生尽力,这才是成人。”

    这些学生最年少的不过十六岁,可他们即将踏上征程。

    “此次你等去各处做先生,以五年为期,五年后若是想回来,朝中会优先录用,这五年的履历将会成为吏部铨选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从此刻起,你等便是大唐官吏了。”

    学生们不禁欢呼了起来。

    贾平安压压手,“有人对我说,国公,既然是去为了天下苍生,那为何还要给优待?我想说的是,做好事该不该褒奖?为何做好事还得要吃苦受罪?这个天下就该褒奖那些为国为民去吃苦、去受罪的人,要光明正大的褒奖他们。”

    那些学生脸都红了,一种叫做被认可的感觉油然而生。

    “你们也能留在长安,或是做小吏,或是做别的,算学子弟出门不会被饿死。可你们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去边塞教书,去为大唐播撒知识的种子,去强盛大唐。我希望五年后你们回首这段经历会无怨无悔,会倍感骄傲。”

    一双双年轻的眼眸中全是理想的光辉。

    “今日我来送行,数年后,我会再度出现在这里,迎接你们……回家!”

    ……

    “算学的学生们出发了。”

    王宽坐在值房里,他的头发越发的白了,脸上的皱纹也越发的深刻了。

    “我们的学生还在梦想着出了国子监就能做人上人,而算学的学生已经在高喊为了天下而去吃苦,去努力……我们培育出了什么?一群米虫!”

    王宽的话让死寂的值房里多了些骚动,那些助教们不忿,可却无法反驳。

    “老夫希望你等能反驳,可你们并没有。老夫很是欣慰,至少你等没有厚颜无耻到了颠倒黑白的境地。可老夫也颇为茫然,国子监怎么办?”

    王宽扶着案几起身,几缕斑白长发从鬓角垂落。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老夫不想做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如此,老夫去见赵国公。”

    赵国公此刻在宫中。

    “各地依旧有镇压隐户出逃之事,各地折冲府正在镇压,此次波澜少说要用十年才能平息,不过朕以为值得。”

    李治的双眸看着平静,但贾平安知晓,自己此刻在他的眼中就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是。”贾平安说道:“陛下,接下来便是田地……”

    李治笑了笑,“这是你最擅长的。”

    贾平安随即去了皇后那里。

    “舅舅!”

    太平屁颠屁颠的跑过来,抱着他的腿,仰头问道:“我的礼物呢?”

    贾平安变戏法般的弄了个木制小鸟来,轻轻一动,小鸟的翅膀也跟着摆动。

    “给我给我!”

    哄了太平后,贾平安说了此行的一些事儿。

    皇后说道:“那些人贪婪,原先我也觉着贸然与他们决裂会带来什么,可如今看来,他们色厉内荏。只要军队在手,这些人就只能低头。”

    “可外界都在说陛下贪鄙,乃是昏君。”

    贾平安这一路听到了许多类似的传言。

    皇帝已经成了昏君,若修撰史书的人站在士族这边,李治将会是史上有数的昏君。

    “阿姐。”贾平安说道:“太子如何?”

    武媚平静的道:“五郎最近读书颇为长进。”

    哎!

    贾平安没法掺和。

    他起身告退。

    “对了,何时让兜兜进宫。”

    不会是想为哪位皇子寻媳妇吧?

    贾平安心中警钟长鸣。

    回到家,他寻了兜兜来。

    “进了宫中,多和太平玩耍,少和皇子说话。”

    “哦!”兜兜很平和,让老父亲心中焦急。

    “阿耶,其实我不喜宫中。”

    “那就好。”

    云章说道:“郎君此去河北道的消息传来,有人和小娘子绝交了。”

    “这是好事。”贾平安笑道:“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人可多?”

    他也不希望子女被外界孤立。

    兜兜说道:“三个。”

    “郎君,国子监祭酒求见。”

    贾平安捂额,“这位老先生来作甚?”

    到了前院,贾平安拱手,“王祭酒倒是稀客。”

    王宽拱手,“老夫今日却是来做个恶客。时至今日国公也当知晓国子监难以为续,若是国公乐于见到国子监没落,老夫无话可说,觉着理所当然……”

    “书房说话。”

    二人去了书房。

    嘤嘤嘤!

    正在书房睡觉的阿福爬起来,王宽笑道:“好一只食铁兽,看着憨态可掬。”

    阿福抓人的时候也是这般憨态可掬。

    贾平安揉揉阿福,“去寻兜兜。”

    阿福马上就跑了。

    “怎地像是见鬼了一般?”王宽有些好奇。

    “只是欢喜。”贾平安笑的很假。

    有人送上茶水,王宽喝了一口,缓缓说道:“国子监原先是贵族学堂,除去算学之外,收录的多是权贵高官子弟,这等人背靠家族,凭着国子监学生的名头出去就能为官。”

    这也是垄断的一种。

    “算学崛起,算学的学生不断出仕,老夫直说吧,算学的学生和国子监的学生都在同步出仕,可算学的学生做事上手快,学的也快。而国子监的学生却相形见绌。如今官场都在说宁可要个算学的学生,也不要十个国子监的纨绔。”

    王宽有些激动,“我国子监的学生在他们的口中竟然变成了纨绔。纨绔是有,可那些学生大多做事认真,这便是才干不足被嫌弃了。”

    一群苦读圣贤书的权贵子弟出仕后愕然发现不对,怎地算学的学生这般能干?我们不懂的他们懂,做事麻利不说,而且还能不断学习总结,更进一步。

    宦途一开始他们就输了,哪怕他们的起点更高,可口碑一丢就再也捡不起来了。

    “王祭酒和我说这些何意?”贾平安却没有半点同情心。

    王宽说道:“老夫想的是……让国子监开新学一课。”

    这话王宽以前说过,但那时没人当真。

    贾平安皱眉,“那里乃是儒学的大本营,王祭酒不担心万夫所指?”

    王宽苦笑,“万夫所指总比坐视国子监没落强。朝中有人建言,扩大新学在科举中的名额,这是陛下觉着时机到了,开始压制儒学……老夫知晓,再不动手,以后就不必动了。”

    他起身拱手,“请国公垂怜,好歹调派数十算学先生去国子监,老夫感激不尽。”

    “数十?”贾平安笑道:“算学刚出了数百学生去各地教书,如今没多少人手。”

    王宽咬牙,“有多少老夫要多少?”

    大族隐户被清理后,势力明显萎缩了大半。没有了人口,他们就像是褪去了利齿和利爪的野兽,只能咆哮,却无法伤人。

    受此影响,儒学的地位一降再降,那些曾经牛皮哄哄的大儒,如此出门也得小心些,免得吹牛吹过头了,会被人驳斥。

    儒学的地位降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子监学风不正,认真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此事还得要请示。”

    贾平安真的不在乎国子监没落与否,但他却希望能有另一个教育体系来抗衡新学系统。

    不能垄断,否则多年后算学依旧会成为儒学第二。

    王宽随即就上了奏疏。

    “皇后,国子监祭酒王宽恳请朝中调派算学先生去国子监教书。”

    皇后明显的楞了一下。

    国子监,那不是儒学的大本营吗?

    王宽竟然开口求援,要改弦易辙,开新学了?

    这事儿帝后显然乐见其成。

    ……

    算学抽调的数十先生进了国子监,国子监炸锅了。

    “我等不学新学!”

    一群师生咆哮着,而士族三剑客面色惨白在嘀咕。

    “不学就去学儒学!”王宽站在那里,坚定的道:“愿意学新学的自去报名。”

    不是强迫,而是自愿。

    “老狗!”

    人群中飞来了砚台,正好砸在王宽的额头上。

    王宽踉踉跄跄的后退,郭昕扶住了他,说道:“叫医者来。”

    “不必。”

    王宽抬头,鲜血流淌的满脸都是。

    他扶着郭昕说道:“故步自封就是自寻死路,儒学该改了,可如何改?该心向天下,让那些说教少一些,让那些能强盛国家的多一些……整日学做人,可老夫看着这些年也没出几个好人,这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如何做人,何益?”

    他的声音苍凉,“不愿学新学的可不去,愿意的报名,每日排课。”

    他缓缓走了过去,人群裂开一条缝隙。

    “老狗!”

    有人痛斥。

    有人却欢喜的道:“我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