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扫把星-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生们的眼中露出了异彩。

    外面的几个助教听呆了。

    什么是经世之学?

    这便是了!

    本月最后两天,求月票

 第305章 你这是要变成圣人的节奏吗

    “统计覆盖了国计民生各个方面,因目前人才匮乏,以及朝中并不重视这一项事务,某给这门学问总结了三句话”

    就像是武功秘籍的总纲一样,这三句话定然是提纲建领,统领这门学问的精华。

    学生们提笔凝神。

    外面的几个助教抓耳挠腮,就怕自己记不住。

    “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

    很简单的三句话,但对于此刻的大唐人而言几乎是振聋发聩般的感觉。

    呯!

    门被推开了,贾平安皱眉,准备呵斥。

    “武阳伯。”韩玮当先进来,目光炯炯的道:“这等学问可是我算学独有?”

    这人也贪婪,竟然想着把这门学问留在算学。

    “国子监诸学太过分了,几乎隔绝了算学,这等学问就不该教给他们。”

    一个助教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一个团体在外界的打压下要么分崩离析,要么会抱成团,排斥外界。

    贾平安说道:“这门学问大概是算学独有。”

    也只有算学的学生学了有意义,别的没工夫去深究。

    可韩玮等人却以为他是站在了算学这一边,不禁欢喜不已。

    “先生,学生请教”

    学生们热情的围住了贾平安,可他还得去筹划清明渠的事儿,真心急啊!

    “某还有事。”

    “先生”

    一群人簇拥着贾平安出了算学,外面有人见了,就去寻肖博。

    “祭酒,武阳伯不知在算学教授了什么,引得师生激动万分。”

    这个

    肖博有些心痒痒的,但他是祭酒,面子还得要。

    司业的面子可以丢一丢吧?

    他干咳一声,陈宝却没反应。

    陈宝也心痒难耐,但作为司业,他必须要板着脸,要注意人设,所以自然是不可能去的。

    “那个陈司业?”肖博终于忍不住了,“老夫担心算学有些不妥之处,你去看看。”

    老东西,这是曲线救国啊!

    但这个主意极好。

    陈宝去了算学,打听到了消息。

    “贾平安教授了什么统计学,说是国计民生无所不及,堪称是经世之学。”

    肖博虽然大把年纪了,但活到老,学到老,他一听就动心了。

    “经世之学啊!”这等学问就像是绝世秘籍,让读书人无不心动。

    老夫心动了。

    他看看陈宝,分明也心动了。

    “武阳伯何在?”

    “说是去琢磨清明渠。”

    “老夫陈司业,老夫有些事,出去一趟。”

    陈宝刚想告假的,可没想到肖博不要脸的先开口了。

    他低声道:“祭酒。”

    他说话时声音低沉,神色诡异,让肖博下意识的联想到了干坏事。

    “一起去吧。”

    肖博指指他,二人大笑起来。

    贾平安一路视察了清明渠的淤塞段,李元婴一路跟着,不断画草图。

    “各处要有不同,别弄的都一个模样。”

    李元婴点头,自信的道:“简单,明日交给你。”

    贾平安看看那些临渠而建的豪宅,笑的很是淳朴。

    “武阳伯!”

    肖博和陈宝来了。

    “二位可是有事?”

    贾平安专攻算学,肖博和陈宝慑于国子监大儒们的态度,一直不敢和他照面。

    “呵呵!”肖博目视陈宝。

    黑锅老夫背,送死你去!

    陈宝想到儿子就是贾平安的学生,倒也没什么难为情的情绪,“敢问武阳伯,那所谓的统计学,果真是经世之学?”

    贾平安闻言不禁乐了。

    合着这二人是被那句经世之学引来的。

    “这是实用之学。”贾平安的神色很平静。

    之乎者也,文章诗赋是读书人的必修课,而能力的展示就在策问上。

    但策问就是个大而化之的项目,就像是后世有人在论坛上抛出一个话题,引得众人纷纷给出答案,主持人从中挑选最好的那批人成为吃皇粮的官吏。

    这是形而上的一部人,他们学的是儒家典籍,能力当然有,但论实用性就没法说了。

    所谓纸上谈兵莫过于此,而一旦进入实操就原形毕露。

    最关键的是,在中下层需要务实。要想取得成就,要想推陈出新,就要求中下层官吏拥有实用之学。

    所以出现一个迹象,一个人从小读书,学的是诗赋文章,等做了官后,他必须去从头学习怎么做事。在工作中遇到专业的问题,他也必须从头学起。

    也就是说,资格选拔的时候压根不看你的专业能力也有,比如说书写公文等等,但最根本的能力却匮乏。

    经世之学就像是个金光四射的招牌,让算学师生激动,连肖博都被惊动了。

    “就是要实用之学啊!”肖博欢喜的道:“国子监中教授大中小三经,可官员要的是实用之学。但实用之学在何处?老夫却看不到。武阳伯,可否说说。”

    这个时代儒学依旧笼罩大唐,但却没有后世宋明的那等威势,更没有被称为儒家,近乎于宗教般的地位。

    贾平安觉得自己正在腐蚀着国子监,“所谓统计,三句话,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

    “数据是何物?”

    “数据譬如说国子监如今有多少学生,十五岁到二十岁的有多少,二十岁到而二十五岁的有多少。”

    就这?

    肖博觉得无趣。

    “其间来自于长安的有多少,来自于洛阳的有多少。”

    就这?

    陈宝觉得有些意思了,但却不够经世之学的名号。

    “其间五品以上的子弟有多少,五品以下的子弟有多少。勋戚子弟有多少,新晋权贵子弟有多少。世家门阀子弟有多少,其中关陇的多少,其它世家门阀的有多少”

    “这些叫做属性,每一种属性学生的成绩优劣,几成优,几成劣”

    肖博面色微变。

    “这是一个大网,利用这些学生,就能弄清楚权贵、世家门阀的根基。”

    什么是根基?

    子弟的教育!

    这是公认的。

    陈宝仔细一琢磨,拱手道:“这门学问莫不是把万物都细细割开了,随后一一琢磨?”

    这个解释偏了,但也算是靠边。

    贾平安微微点头。

    陈宝兴奋了,“这等学问于国大有裨益啊!若是大唐各处都用这等法子统计了,会如何?”

    肖博拱手,正色道:“武阳伯,这门学问却太过惊人,算学那边你暂且别教,等老夫请示陛下。”

    他和陈宝急匆匆的走了。

    李元婴在边上听了一耳朵,“为何没教给我们?”

    “欠你们的?”贾平安随后怼了一句,“赶紧把画给画出来,否则回头戒尺伺候。”

    肖博和陈波急匆匆往宫中去。

    “祭酒,这门新学怕是不得了。”陈宝想到儿子在跟着贾平安学习,心中不禁美滋滋的,“那些人说什么刀下亡魂,可老夫看来这不是什么游魂,而是百家学说经过多年的琢磨,不断进取的结果!”

    肖博神色坚毅,“儒学发展至今,依旧混乱不堪,今日谁注释一番典籍,明日谁驳斥一番,这便是做学问可看看新学,一个统计就让老夫头皮发麻,陈司业,贾平安的肚子里究竟还有没有别的学问?”

    他看着陈宝,“莫要撒谎,否则老夫以后致仕了,就建言弄一个你的对头来接任祭酒。”

    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陈宝低声道:“有。他教授犬子他们的学问更多。”

    甘妮娘!

    肖博骂道:“那些贱人,非得要把贾平安惹恼了才好。什么刀下亡魂?自家学问扎实你怕什么?用学问去比较,去驳斥他就是了。只知道叫喊什么百家余孽,却不敢去质疑老夫的国子监啊!若是能把这等学问传授进去该多好?”

    陈宝突然说道:“祭酒,你说那新学若是贾平安独自开了学堂教授会如何?”

    肖博倒吸一口凉气,“那那国子监不少人怕是会跑。”

    这年头的权贵可不是什么儒家的狂信徒,但凡知晓有实用之学,而且很厉害,什么国子监,不好意思,我儿子是门荫入仕,不需要参加科举,当然要去学经世之学。至于儒学在家学就好了。

    对于权贵而言,长辈亲人教授儒学就是个传承,就像是家学一般。

    而进一步研究儒学,对于他们的子弟而言并无多大的用处。

    为何那些门阀世家传承多年依旧屹立不倒,依旧昌盛?

    就是因为他们的手中握有实用之学,以至于他们的子弟出来为官,先天就比别人高一等,办事能力完全碾压。

    二人随即求见皇帝。

    “陛下!”

    肖博说道:“贾平安今日在算学教授了一门新学问,叫做统计。这一门学问于国计民生大有裨益,臣以为,当在国子监教授,不分算学和诸学。另外,臣请陛下”

    肖博抬头,突然就崩溃了,泪如雨下,“陛下,国子监内壁垒森严,有人想学新学,有人想学儒学,纷纷扰扰,各自为政。臣在国子监只能勉力维持,陛下臣无能。”

    李治动容,走下来安慰道:“肖卿辛苦了。”

    肖博抬头,两眼通红的说道:“陛下,臣就一个请求。”

    “你且说来。”

    肖博说道:“臣请陛下,让贾平安到国子监任职。”

    陈宝:“”

    国子监还有何职位能安排贾平安?

    难道把老夫弄走?

    好你个狼子野心的肖博!

    李治含笑道:“国子监却没有了职位。”

    肖博的眼中有狡黠之色闪过,“陛下,监丞陈静然病重。”

    李治皱眉,“朕再想想。”

    “陛下!”肖博毫不犹豫的跪了下去。

    李治年轻,随手就拽住了他,但却拖不动。

    “陛下,若是不如此,五年、十年后,国子监和算学将会泾渭分明,一边学儒学,一边学实用之学,两边的学生孰优孰劣?臣不敢言,但臣担忧的便是泾渭分明。”

    肖博起身告退。

    李治站在那里,突然笑了笑。

    “肖博是想说,以后算学的学生为官,怕是比国子监的厉害,到了那时,国子监人人都想去学新学,反而成了显学此刻不未雨绸缪,以后会头疼欲裂。”

    王忠良一听觉得很有道理,“陛下英明。”

    这个捧哏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让李治觉得不爽快。

    “他想把贾平安弄到国子监去,不外乎就是想把新学变成儒学掌控的学说,只能依附在儒学的身后,成为附庸。”

    一旦贾平安进了国子监,肖博就能用官场的规则来压制贾平安,让他选择性的把新学的内容传授给国子监诸学。

    这样的新学就是儒学的附庸。

    “可朕却希望能看到争执,能看到泾渭分明。”

    帝王分而治之,一拉一打,这才是帝王心术。

    让儒学一统,凭什么?

    晚些在宫中,他问了武媚的身体,然后难得的提及了此事。

    “陛下,贾平安还年轻,那些人老奸巨猾,若是陛下不管他,顷刻间就会被那些人给撕碎了。”

    李治看着她,见她忧心忡忡的模样,不禁失笑道:“确是如此,所以朕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