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致富能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一条山岭两侧差距很大,平路开始变得稀少,三人不是上山就是下山。顺着山路走走停停花了三个多小时大路这才开始平缓。
出了黄芪岭,张国栋与父亲、二弟坐在路边石头上休息,即便是干惯了体力活的父亲这时候也是大汗淋漓,累的不行,全身衣服都开始变湿。二弟更是累的坐在地上不愿起身。
“爹,你有没有发现我力气突然变得很大,近两百斤的包谷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力气没有使,让我试试自己极限在哪儿!”趁着老爹歇息,张国栋把父亲扁担上的所有粮食绑在自己担子上,在所有人惊讶的眼神中挑起了近400斤的粮食。
“天啊!大哥你这岳飞附体了!这……小400斤啊!……哥,你慢点!”二弟听过最厉害的历史人物就是岳飞,他看着大哥挑起400斤粮食张大了嘴巴。
张国栋不给父亲阻止他的机会,挑起扁担一个人就开始上路了。
386斤的重量压在张国栋肩上,他并没有感觉到非常的累。扁担已经被压的弯度很大,他小心翼翼不敢过大摇晃怕被压断。
张承林确认大儿子没有问题,拿起二儿子的扁担追上大儿子步伐,这点重量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张国涛没了任务就扛着空扁担一路飞跑,却还是一直处在最后位置。
五月的傍晚还是有些凉意,父子三人一路急奔也不感觉到冷,距离张家岭村越来越近,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开始落山了,张国栋一路没有停歇终于进入甘井乡地界。
甘井乡在永康县几个乡里排名算比较靠前的,距离县城近不说,地势与大王乡、义井乡等地区相比更平缓一些,这里盛产各种蜂蜜与柿子,不过现在都是自产自足而已。
随着夜幕降临,大路两边各种昆虫开始不断作响,银白色的月光洒落在大地上,远处的村庄偶尔会有一簇微弱的光亮闪过,那是有人家里点起了煤油灯。
张国栋望着大路边上贫穷的村庄,一圈篱笆围成的院子,院子里简单的几间土砖房住人,偏房都是草房用来堆放杂物,这时候用的起玻璃的家庭很少,很多人都是用白纸糊窗户。
眼前这副场景不由的把张国栋拉回了记忆深处。这片大地虽然穷苦,但却是自己的根。
张国栋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吃了一辈子苦,每天忙活着家里的农活,一天到晚很少歇息。家里所有人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制的,她为了儿女们偶尔能吃口肉,在家里养了很多的丝蚕,每天辛辛苦苦放线织布,每年制成丝布与床单能赚上百元。
路过赵家原,距离张家岭村就不远了。农村人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傍晚大多都是蹲在自家门口聊天打发时间。赵家原村村民见路南三人挑着扁担走来,都探着头看是谁。
“这不是国栋吗?力气这么大!挑着什么,这家伙不得有300斤!!!”
一位四十岁左右的汉子认出了张国栋,这是他舅家门中一位舅舅,张国栋外公家就在赵家原。
农村汉子都崇拜力气大的人,200斤是合格线,300斤是壮汉,400斤就算是闻名百里的神人了。
“五舅你歇着呢!家里粮食不多了,今天跟我爸去焦村换粮去了!”张国涛没等哥哥说话,就扯着嗓子喊到,张国栋这才想起来那汉子自己应该叫五舅。
“舅舅、妗子,你们歇着呢!”
张国栋也不怎么认识门口坐的都是谁,自己应该怎么叫,一股脑的叫舅和妗子总没有错,到了舅家门口遇到人基本都能沾上关系。
等看到官路十字,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官路十字是从县城经过甘井乡一直通到张家岭村的一条大路,连接着甘井乡西部十多个村子的交通要道,张国栋的家就住在西大路官路口向西不远的岭上。
官路十字往西,张国栋依然记得路旁两边的地都是谁家的,很多以前的记忆也都开始在脑海里复苏。
走到村口顺着西岭再走个一公里,就是张家岭了,张国涛家就在村南下坡东户第四家。记忆中的木门还在,门框上还挂着一节红布一个铜质小铃铛。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张国栋脑海里清晰的记得张家岭二队14户每一家的位置,甚至每户都有哪些人他如今都有些印象。
“妈,快开门,我们回来了!”二弟扔下扁担出着粗气喊到。从踏入甘井乡地界就没有休息过,虽然他是空着扁担回来的,却也是累的不行了。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一个声音从东屋传来,皮肤稍黑面色清瘦的胡月娥走了出来,她穿着织布围裙,看见丈夫领着两个儿子回家,快速向大门口走来。
“妈,粮换了!你快开门,饿死我们了!”张国涛开始踢门框,这种简单的门可遭不住他这样祸害,张国栋赶紧阻止。
“我还以为你们要后半夜才回来呢!这就给你们做饭,萍萍,快速烧火。你爸和哥哥们回来了。”农村人出次远门不容易,况且是走这么远的路换粮呢!胡月娥高兴的把门打开。
“怎么让国栋担这么多,怎么不累死你个老东西……”胡月娥见张国栋一个人担着四大袋粮食,急得开口就骂张承林。
“妈!”张国栋看见母亲眼泪不由的流了下来。
抱着母亲的肩膀,感觉还是那样的熟悉,如今的她才刚36岁,脸颊已经开始有了皱纹,粗糙的手上老茧生硬。感觉到母亲瘦弱的肩膀,张国栋想起自己曾经年轻时候做的那些伤心的事,泪水不由的涌上心头。
“别哭,谁欺负你了告诉妈……”
张国栋眼泪不停的往下流,胡月娥感受到儿子今天有点不同,胡月娥却想不出到底哪里不同,她拍了拍儿子的后背,关心的说到:“你这孩子,早晨刚出去…,是不是你爸欺负你了,别哭,我给你主持公道……”胡月娥被儿子第一次这样抱着有些不适应,他知道自己大儿子性格,读书人很多时候想法与村里人不一样,张国栋以前经常与老爸吵架,其中大多数都只是张国栋无理闹脾气,但胡月娥都会帮儿子,都说大儿子是娘的心头肉一点也没错。
“恩,我没事儿,就是想你了!”张国栋依依不舍的松开母亲的肩膀,他看见母亲身上穿着一件黑色的粗布衣服,上面补丁压补丁不知已经穿了多少年了。此刻,张国栋默默叮嘱自己:既然老天给了自己一个弥补家人的机会,从今往后他不会再让母亲这么辛苦,不再让家中惨事重现,还有弟弟妹妹们,这一世自己要做一个值让他们骄傲哥哥!
“你这娃,这么大了怎么还像个孩子,去吧!等会儿饭就做好了。”胡月娥拉着张国栋进屋,张国涛有一些吃醋的憋起嘴来。
第三章 家的味道
张国栋走进院子,看见只有北屋煤油灯亮着,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都在北屋,三妹在灶台旁正在下包谷煮粥,四妹正在炕上与五弟玩耍,看见爸爸与哥哥回来,高兴的看着他们大叫。
三妹张萍今年14岁,已经落得亭亭玉立,上初二的她成绩。
四妹张小月今年刚9岁,她不喜读书,才二年级她已经留级两年了,是老师最头疼的那一类学生,经常作业写不完被老师挡住不让回家吃饭。
不过四妹在成年后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独自一人去南方打工的她,几年后在长安市做批发生意,虽然累点但日子过的不错。
“小月,去帮你三姐抱些柴火。”母亲正在做玉米巴巴,张小月很不愿意的下了炕,他的性格与姐姐完全不同,张扬而叛逆,有什么事情还不愿与人交流,是大人喜欢教训的对象,张国栋曾经也不是很待见这个四妹,直到最后听到四妹在婚礼上说的那些话,这才真正让对张小月有了深刻的认识。
“妈,我跟小月一起!”张国栋见四妹提着柴笼出了屋子,也跟着出去了。
“你累一天了,歇会儿吧!就几步路我们开着门能看见她。”
“我不累,四妹还小一个人撕柴速度太慢了!”张国栋走出屋子接过四妹的柴笼,张小月见大哥来帮自己,高兴的拉着他的胳膊。
“大哥,你几天去焦村乡好玩吗?”小孩子晚上出门怕黑,但有人跟着他们就会好很多。
“不好玩,焦村乡和我们甘井乡也差不多,还没甘井乡过会人多呢!”麦草堆就刚进门门口,张国栋放下柴笼就揪麦草,他力气比小月大很多,没两三下一柴笼麦草就揪满了。
“哥,你可真厉害!”这一柴笼让她一个人弄满需要好几分钟。
“好了,走!”张国栋一手轻松的提着柴笼,一手拉着四妹的手,张小月第一次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关爱。
回到屋子全家人在一起很热闹,三妹一边烧着柴火一边坐着饭,很快一股饭香味儿就充满了整个屋子。
“来,吃饭!国瑞,快下抗,再不吃饭爸爸哥哥就吃完了!”
小国瑞听到这里急忙从炕边爬了下来,他们从中午到现在也才吃饭,农村粮食少一般没有重活都是一天两顿。
一家人围着一个大炕桌,每人一大碗包谷稀饭,中间一碟自己腌制的咸菜,一个盘子里一堆几个巴巴馍正是张国栋三人中午吃的玉米巴巴,张国涛看见后直接先抓一个在手中,大口的吃了起来。
张承林拿起一个掰了一半,大家都开始动手,很快盘子里就只剩下一个玉米巴巴了。
“吃啊!看什么?”张承林看着张国栋问到。
“恩,爸你也吃!”张国栋看见母亲只吃了几口,玉米粥碗中也多是稀汤,上一世他从未主意过母亲这些细节,只是一味的埋怨他们给自己的太少,想到这里张国栋底下头,一口稀饭一口馍,然后再吃一口咸菜,吃起来感觉竟也没那么难吃了。
稀饭喝了两大碗,一个玉米巴巴最多也就能哄下胃,张国栋原本稍微有些饥饿的肚子变得有些发,其中大多都是水充的,估计晚上几泡尿就完了。
张国栋家里只有三间屋子,父母住在北间厨房,张国栋与二弟住中间,南屋房间三妹、四妹、小弟一起住。吃完饭母亲与三妹洗碗,小弟已经开始瞌睡的不行,四妹带他去睡觉了。农村条件差,孩子兄弟姐妹十多岁住一个房间一点也不稀奇,有一些情况困难的一大家子挤一间房都是有的。
走进这间熟悉而又陌生的屋子,张国栋记忆身处很多回忆不由的磞发而出。张国涛在炕边摸出一盒火柴,费了很大劲擦亮后爬上炕,点燃了挂在墙角的煤油灯。
煤油灯小小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屋子,张国栋看见墙角两个长凳上放着一个红漆柜,他清晰的记得这柜子他与二弟一人一半,曾经有一次弟弟因为好奇偷自己钥匙打开了自己的柜子,他还与二弟大吵过一架。
弟弟迅速的脱光了衣服溜进被窝,张国栋熄灯后躺在炕上拉开自己的被子,却是救救没有一丝睡意。
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自己重生后叱咤风云,但是现在才1986年,什么超市、互联网、股票现在都说不通,如果他现在前往深圳、东莞、义乌等城市占得先机,然后一步步依靠自己的先知先觉混成亿万富翁没有多大难度,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挣钱,就算待在家里他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
华夏这个时候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初期,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从5年后就会开始飞跃发展,这个时候正是许多人犹豫不定的时候,国家现在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