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治听着,不由肃然起敬。

    萁子,为商末纣王叔父,官太师,素有贤名。殷商被灭,不愿事臣于周,故领弟子与遗老故旧,远避东方。武王封其为朝鲜国君,自此朝鲜始有人治。

    萁子因此也被高丽国奉为始祖't2'。

    “家父居于高丽时,与洪兄之父原为知交。二十年前,高丽与蒙古签约结为兄弟之国,家父便领着家人回迁,至贵德安置。”

    李治在心里点了点头,他倒真没想到,这位结交多年的侍其轴,竟然来自高丽。但当然不能算是高丽人,只能算是旅居于高丽的汉人。

    “十年前,窝阔台汗令撒礼塔率军,第一次南征高丽,是在下出面,说服洪兄降了蒙古人。原以为,原以为可以给洪兄一场富贵,哪想……”

    边上的洪福源重重地哼了一声。

    “此后,洪兄父、叔受其所累,遭高丽王室流放,幸得众人上下协力救助,才保得性命。三年前,高丽向蒙古乞和,某力求耶律楚材出面,才令高丽王室释洪兄父、叔无罪,并重新启用。这事,洪兄可不能说我不尽心力了。”

    洪福源听着,不置可否地轻哼了一声。

    “洪家父、叔之事如今算是解决了,但洪兄现在,的确有些尴尬。”侍其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此话怎讲?”李治终于开口问道。

    “自东真国灭后,蒙古与高丽之间往来再无阻隔,许多流落于高丽的汉人便回迁至辽西、辽东,而许多高丽百姓也随之北迁。当时耶律楚材答应洪兄的条件之一,便是允许他收留高丽百姓,并划地许他管治。但是,近年来一些蒙古王公,尤其是东道诸王之首斡赤斤,对此颇有异议,他们认为这些百姓应当纳入东道诸王治下,而不能在此出现,国中之国的势力。”

    洪福源又重重地哼了一声。

    “原先在下有答应过洪兄,一旦他投诚蒙古国,吾必来助他。但是在下委实是因为师命难违,不得脱身。”

    侍其轴说着,肃然起身,略整衣领,对着洪福源叉手而拜,说:“此事的确是在下孟浪开口,失言在先,违诺于后,望洪兄体谅!”

    洪福源的脸色终于有所缓和,但脸上依然阴晴不定。

    “算了,此事先记下,日后再与你计较!”洪福源挥了挥手,接着说道:“今日天色已晚,李先生一路辛劳,且先行歇息吧!”

    侍其轴两人随着侍女,进了客房,关上屋门,李治依然有些怔神。

    侍其轴笑着说:“怎么,仁卿兄,可是对那侍女有意,要不……”

    李治大怒,开口骂道:“竖子!你再如此调笑老夫,看我如何收拾你个老粉嘴!”

    侍其轴一怔,看来这位老哥是真怒了,平日一向儒雅,如今竟然连“老粉嘴”都骂了出来。

    侍其轴只得略敛衣袖,说道:“好吧老兄,小弟不敢了!”

    李治剜了他一眼,问:“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侍其轴悄悄地趴在掩上的门边,静静地听了会,确认屋外已经无人,这才回过身劝李治坐下,说道:

    “在稿城之时,你我其实都知道,如今天下纷扰,要想寻找立身之地,唯有辽东尚有可图。而辽东,如今也是势力交错。

    要说对辽东及高丽最为熟悉的,非洪福源莫属。此人本为汉人,祖上在唐时移民至高丽。素有异志,但不得高丽王室信任。吾当时是想,劝其移居辽东,夺得一地,据以自守并拢络各族势力,重用汉儒,习汉法,使民汉化,在此基础上,用十年之功,打造一支雄师,横扫高丽。”

    李治听得,猛地抽了口冷气,没想到这家伙十多年之前,就开始折腾这种事。

    “但是,此人之后行事,委实让我失望。”侍其轴摇了摇头,低声说道。

    “疑心过重?”李治问道。

    “你也看出来了,洪福源此人,用志才才疏来形容,并不为过。出身将门,但缺乏容人之量,又不擅纵横之术。到辽东后,四面树敌,举步维艰。”

    “所以,他才希望你过来辅佐啊!”

    “哼,我侍某不才,也不可能去辅佐一个将才!”

    “意思是你不愿辅佐的人,就该吾去不成?”李治又开始吹胡子了。

    侍其轴赶紧说道:“那倒不是,只是托辞而矣!”

    “其实自洪福源投蒙后,我也给他推荐过几位河北儒士,但与其俱不相容。前后四五人,却无一人呆过三个月。

    此人过于注重眼前小利,胸无大壑,想要收获却不舍任何付出。这些年来,凡北迁的高丽百姓俱归其名下管治,我估计已有近十万之巨。但是,这些高丽人却被其看作私产,势力虽然已有小成,却已成为众人眼中之钉。不仅蒙古人对其开始防备,汉人更是厌其所为,更不用说契丹与女真人。而更尴尬的是,现在高丽国内,众人视其为国贼,别说当高丽王,他一旦回到高丽,必被高丽士绅棒杀!”

    “那你的意思是?”李治有些不解地问道。

    “不管如何,洪福源都是辽东一个绝不可忽视的势力,即便将来其不为我所用,也不能成为吾之敌。犹其若有一天,我等用兵高丽的话,此人可是一大助力!”

    “你倒好胃口!”李治嘀咕道。

    ——————————

    't1'侍姓的确源于“郦”氏,侍其轴为历史上真实人物,是稿城董氏家臣。至于其祖上是否随萁子东迁朝鲜,待考。

    't2'高丽时期成书的《三国遗事》中,将檀君取代萁子,视为高丽始祖。不过,这时候这本书还没写出来。

    权宋天下

 第两百零二章 高句丽

    “嘿嘿,我何止是一个好胃口,我的志向,可绝不止这辽东一隅!”黑暗之中,侍其轴的眼中突然闪出一丝绿光,如即将出窝觅食的饿狼。

    李治被他的豪情冲得心头莫明一热。他犹豫着问道:“你能让他,为你所用?不怕反噬?”

    侍其轴摇了摇头,说:“不是为我所用,而是为我辅佐之人所用。这其实也是给老洪一个机会,他这样下去,下场必将凄惨。”

    “我看他,对你也是提防得很呐!”

    侍其轴苦笑着说道:“我们自幼相识,不敢称莫逆,也算是总角之交。多年未见,但总有书信往来。今日他如此模样,一是提防我过来的目的,二是可能他碰上什么难以决断之事。”

    “难以决断?莫非与蒙古出兵高丽有关?”

    “应该是如此,原来听说只不干出兵高丽,我料定洪福源必定随军出征,却未想他依然在此,不知这其中有何内情。明日,得想法了解一二。”

    第二日清晨。

    侍其轴与李治站在横岗城头,放眼远望,四周尽是密密绵绵的群山。蜿蜒的流水如一条条玉带穿绕其中。山坡之上,红色与粉色的杜鹃花,肆意怒放。山坡下的谷地中,则是一片或青或黄,郁郁实实的麦子。

    好一片人间桃花源!

    李治不由地夸到:“洪将军大才啊,能让辽东有如此安居之地!”

    “李先生谬赞了!”洪福源言语谦虚,却掩不住心里的那丝得意。“辽东地形与北高丽相似,缺少大面积平原之地,只能在山间里见缝插针的种些麦子,有些小家子气了!”

    “的确不错!”侍其轴也跟着夸了一句,“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民。洪兄,真是难为了!”

    洪福源却摇了摇头,说道:“既便治出万顷良田,又有何用?”

    “这是何意?”

    “蒙古人对高丽,几乎是一年一战。每一战,都要从我这征去粮草无数。即便是不打战,我依然得供应周边驻军所需,东辽军、辽阳军、北至沈州南至婆娑,谁都可以从我这取粮,我他妈的就是一个种田汉!”洪福源说着,突然一阵怒气迸发,猛地提掌往城垛上一击。

    侍其轴略显愕然地看着他。

    “是不是,南征的军队又要找你要粮?”侍其轴装着不经易的模样问道。

    洪福源却摇了摇头,先将胸中怒气平息,而后说道:“你说想看些高句丽的遗址,想去看哪些东西?这些天我倒是可以陪两位走走。”

    侍其轴只好顺着洪福源的话题,说道:“高句丽建国七百年,前后建了数个王城,单辽东之地,便听说有纥骨山城、国内城、丸都等。不敢劳烦洪兄陪同,如果能给个向导领路,足够了!”

    洪福源却盯着侍其轴,问道:“你去看这些东西,想干嘛?”

    李治在边上回答道:“这并非是其轴的主张,而是老朽想去。老朽生平所好之一,便是各处山川地理,曾听闻高句丽建有五大王城,此次既然到了辽东,便欲前往观看一二。”

    洪福源沉吟了会,又问道:“那,你们对高句丽王城的了解,有多少?”

    “北魏阚骃所着的《十三州志》有云:大辽水自塞外西南至安市入海。又玄菟高句丽有辽山,小辽水所出,县,故高句丽,胡之国也。汉武帝元封二年,平右渠,置玄菟郡于此,王莽之下句丽。

    这里所说的高句丽县,当是汉元帝建昭二年时,朱蒙立国之处,只是我遍查历代地理志,却不知这高句丽县,到底是在何处。”

    洪福源这次盯着李治的眼神,却并不是不信任,而是充满着怪异。

    “李先生,不知道高句丽县在哪?”洪福源问道。

    “是,鄙人寡闻,委实不知。”

    洪福源目光深邃地看着两个人,手轻轻地拍着墙石,脚在地上慢慢一跺,说:“此处,便是高句丽县,当年朱蒙的立国之地!”

    “嗯?”

    “啊?”

    “汉武帝灭了朝鲜之后,便以高句丽为县,令其归属玄菟郡。王莽时诛杀了高句丽县侯,令更名为下句丽。朱蒙立国不久,便被驱赶往东,直至国内城,才算正式建国。而此处,便是朱蒙被驱赶之前,最早的高句丽县所在。”洪福源缓缓说道。

    侍其轴望着这座石头小城,不由感叹道:“倒没想到,高句丽七百年王业,竟然会是从这么一座小城开始。此处也算是个风水宝地了。”

    洪福源却是嗤的一笑,“什么风水宝地,此城看似易守难攻,但只要——”

    话说一半,洪福源却陡然住口,问道:“你们,还要去哪?”

    “却不知纥升骨城,又在何处?”李治接着说道。

    洪福源狐疑目光更甚,突然一声大喝:“你们两个,到底是要看什么?”

    李治一怔,不知道洪福源为什么会突然色变。

    侍其轴却斜着眼,鼻子哼出一声,说道:“我说老洪啊,你这疑神疑鬼的毛病也该改改吧!这么多年,怎么一点长进也没有!”

    “你——”

    “我跟你说的都是实话,我们两个人过来,一是顺道看看老友,二是有可能的话帮你解决一些问题,第三就是看看高句丽王朝所留下的一些山城。此外,别无他意!

    何况,我要是想骗你,根本没必要用如此拙劣的手段!”

    “那——有这么凑巧吗?”洪福源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道。

    “洪兄,我看你是有什么事难以决断吧!你要愿意说,我与仁卿自会帮你分析其中利弊,供你决断。你要不愿意说也无妨。明日,我们俩便准备辞行。我看你也不方便,就不用再给我们派向导了,辽东我虽然没你熟悉,但是想找一两座山城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哼!你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