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人已经在此交谈了半天的时间。

    郭侃伸了个懒腰,说道:“如此,如果按这个方案实行的话,虽然不敢保证一定会完全达到只不干元帅的意图,但或是灭掉忽察,或是击溃东真军,我想起码会有一个目的得到实现。”

    郭侃搓了搓已经有些麻木的双腿,站起身,走到帐门处,掀开帐帘。

    一阵雨丝和着清风飘入军帐,瞬时冲淡了充斥于整个军帐内的萝卜味。

    郭侃微闭双眼,长长地吸了口清新的空气。在心里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其实,早在正月蒋郁山见过赵权回来之后,郭侃便力主只不干退兵。在郭侃看来,继续留在高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即便是还能打下一两座城池,即便能再劫些钱物,对于整支大军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只不干不甘心,因为他在高丽依然没有任何的收获。

    直到十多天前,只不干收到了从开元府的急递而来的一个密件,密件是斡赤斤令人传来的。密件中提到,窝阔台汗已经重病缠身,要只不干尽快撤军北返。

    如今,蒙古各王公的势力都在蠢蠢而动,就等着窝阔台汗一旦去世,便开始应对汗位的争夺。已经拥有东道大半土地的斡赤斤,自然也准备插上一脚。

    斡赤斤,蒙语的意思是“幼子”,有这名字,正是因为他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根据蒙古一族的传统,幼子负有“守灶”之责。也就是说,他不仅要负担对母亲的赡养,也是家族最应当继承汗位的传承者。

    成吉思汗虽然没有将汗位传给斡赤斤,但是分封给他的土地最为广阔,民户也最多。

    成吉思汗四个嫡子,长子术赤早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前便已死去;窝阔台汗发动攻金之战后,在即将获胜时,拖雷莫明其妙死于与窝阔台汗一同撤军的路上;次子察合台在五月份时,终于没有熬过窝阔台,而先一步离去。

    如果窝阔台汗一去,斡赤斤可以算是成吉思汗家族中,地位最为尊贵之人。对于斡赤斤来说,这的确是个相当不错的机会。

    但是,斡赤斤现已经七十三岁了,可以想象得到,即便他能得到汗王之位,用不了几年,这个汗位必将是其嫡长子只不干的掌心之物。

    因此,只不干对于争夺汗王的热情,已经完全超过了其父亲斡赤斤。

    对此,郭侃也很心动。

    如果能助只不干夺得蒙古汗王之位,那可是“从龙”之功!以后别说自领一军万户,就是封个王也是很有可能的。

    于是他在认认真真的思考之后,为撒吉思提交了一整套的撤兵方略。

    首先,是让高丽人过来和谈,给他们一个机会,通过和议来实现让蒙军撤兵的可能。

    其次,计划派一支千人队绕过龟州的东真兵,直接到朔州城,在探听那边情况的同时,去要些粮草过来。

    赵权的屯垦行为,在郭侃看来,还是相当明智的一种做法。他知道赵权是在为东真军的北撤准备粮草。出高丽到南京府,还有一千六百多里路程,如果只不干阻挠的话,东真军在沿途中是得不到任何补给的。

    假若可以挖走赵权的一部分屯粮,将可以直接削弱东真军北撤途中的持续作战能力。

    第三,郭侃给撒吉思定下了一个很详细的伏击之策。调动洪福源的沈州军,让他们出人出粮,配合只不干手下的几支部队,在五老山城处设伏,围杀忽察与东真军主力。

    郭侃的三个方略,每一个都正中只不干心坎,尤其是第三个伏击之策。

    原来进攻高丽,只是只不干给自己刷战功的一种手段。自他见到突然出现的忽察之后,便开始生出将忽察留在高丽的念头。

    随着东真军越来越不服管制,这种念头也让只不干越发的强烈。

    如今,要想全力参加汗位的争夺,东真军——这根插在他们背后的巨刺也必须拔掉了。

    能在撤退的路上解决这事,无疑是上上之选。否则一旦让东真军回到南京府,那只能通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才可能解决的了。

    撒吉思立刻就开始安排。

    权宋天下

 第两百零九章 谁为指挥

    与高丽人的和议进行得很顺利,江华岛上特地派来礼宾少卿宋彦琦与御史权韪过来。双方只是经过一天的谈判,就草拟了基本的协议。

    此时索要金银财物,对于只不干军来说,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双方主要围绕提供粮食的数量问题,商谈了半天,最终以两万石成交。不过高丽人要求分批给付,只要蒙古人一拔营就给五千石;到铁州时再给一万石;出义州时,会把剩下的五千石在国境处交付。

    派兵去朔州这事,虽然只不干同意了郭侃的意见,却只派出了一支百人队,由自己的侍卫队长阿叱率领。只不干根本就不相信,有哪个东真兵敢于正面反抗他的命令。

    更何况是那个长得跟萝卜一样的赵权。

    对此,郭侃毫无劝解的办法。在他心里,虽然不认为赵权会是一个威胁,却隐然也有一丝担心。这个他已经认识了三年多的小家伙,不断地给他以惊喜,却总是让他无法操控。

    也许,这次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最后再考察下这个家伙,如果不行,郭侃不介意彻底地解决掉赵权的问题。否则,此人终将会成为自己的一个隐患。

    剩下的,就是五老山城的伏击。

    这些日子,郭侃天天与撒吉思一起,不断地跟他解释每一个伏击的细节问题,从如何协调各支军队的进退、攻击层次的设置,到各种状况出现时的应对措施。郭侃可谓是倾囊相授。

    “郭将军,还有一个问题我需要再征求下你的意见。”撒吉思依然坐在那,抬起头对郭侃说道。

    郭侃放下帐帘,将一泼泼的雨丝挡在帐外,回过头,轻轻地抖了抖身上的水珠,在撒吉思身边坐下,说:“大人请讲。”

    “按照你的谋略,参加五老山城伏击的军队有贵军、东辽军、辽阳军、开元军,以及洪福源的沈州军,那你觉得,谁来临阵指挥,比较合适?”

    对于只不干的临阵指挥能力,撒吉思非常清楚。指挥一百个人在战场上拼杀,只不干绝对可以面对三倍的兵力而不落下风。指挥千人作战,他可能马马虎虎能够应付。但要指挥万人部队作战,着实力有不逮。

    关键是撒吉思自己也没有这个信心,能够顺利地指挥这许多支部队,在一个相对复杂的地形打一场伏击战。

    郭侃心里微微一动,说道:“对于各路军的将领,在下着实不甚了解。”

    “没关系,就按你现在的了解,说说你的看法。”

    郭侃犹豫了下,答道:“沈州的洪福源洪将军,在下并未见过,但听大人介绍,此人也算一员良将。除他之外——也只有元帅自己来指挥这战战役了。”

    洪福源当然不可能被任为战役的指挥,这点郭侃很清楚。他这么说,只是为了让撒吉思觉得自己的评判更加客观。

    撒吉思沉吟了下,盯着郭侃问道:“你,有信心吗?”

    郭侃稍微一怔,他倒是没想到撒吉思会这么直接。

    随后不自禁的胸襟一挺,微微而笑,露出半截皓齿。对着撒吉思一抱拳,说道:“先谢过撒吉思大人,对在下的信任。

    对于自己,我很清楚能做到什么地步,这场战役敌我悬殊,取胜并不算难,但是有几个因素是我无法把控的。”

    “噢,你说来听听。”

    “第一便是沈州军,我对洪福源将军并不了解,不知道他到时能发挥出多少的战斗力,愿不愿配合我们总体的作战方略。第二,不知道阿叱此去朔州,结果如何,如果他能顺利查清东真军粮草虚实,并成功得到粮食,那我想此战应有七八成把握。”

    撒吉思点了点头,问:“还有吗?”

    郭侃犹豫了下,说:“还有,就是不知道,我能有多少的权限?”

    撒吉思说道:“阿叱那边,我想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有七八成的把握,是不是意味着给你再大些的权限,你就可以确保此战成功?”

    郭侃昂然地点了点头,说道:“留下忽察,并击溃东真军,我想肯定没有问题!”

    撒吉思摇了摇头,说:“除了只不干元帅身边的一千侍卫军,其他的我可以争取全部交给你指挥。当然,我还得跟元帅商量一下。不过,我要求的结果是,不但要留下忽察,而且得全歼东真军。你——能做得到吗?”

    郭侃沉吟了下,说道:“我,还是有些担心朔州那边的情况——”

    撒吉思有些奇怪地看着郭侃,问道:“我有些搞不懂,朔州的情况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就算阿叱要不到粮食,他起码也可以把朔州的情况了解清楚了。而且,我们现在也不差那一万石粮食。”

    是啊,似乎的确也没什么可担心的。郭侃晃了晃脑袋,把赵权的影子驱赶出去,而后对着撒吉思说道:“末将,愿为大人与元帅,效劳!”

    撒吉思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好,我去跟元帅商量一下。”说着,便要站起身来。

    突然,帐外不远处,传来一声暴怒的吼声,似乎是只不干的声音。

    撒吉思脸色一变,说道:“你先在这候着,我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说完,急急出帐而去。

    郭侃跟着撒吉思出去,站在帐外,眉头紧锁地看着不远处的中军帅帐。

    怒吼声不断地从帅帐中传出,“通”的一声巨响,一个军士从帅帐内滚出,裹着被撕坏的帐帘,差点将撒吉思撞倒。

    随后“撕拉”一响,膀大腰实的只不干,挥着刀直接劈开帐帘,一脚踏出营帐,便往滚在地上的军士剁去。

    来不及爬起的军士,顺势滚到撒吉思边上,抱住他的腿,急急哀求道:“大人救我!”

    撒吉思皱着眉头,对只不干躬身一礼,说道:“王爷,息怒!”

    只不干睁着小眼睛,瞪了撒吉思一眼,恨恨地把手中的弯刀往地上一砸,溅起一滩污泥。又往那军士脸上“呸”地吐了口唾沫,转身回到军帐。

    撒吉思沉声问道:“怎么回事?”

    那军士却嚅嚅不敢言语。

    权宋天下

 第两百一十章 水中月镜里花

    撒吉思叹了口气,走入帅帐。

    这个军士郭侃有点印象,是前些天跟着阿叱前去朔州的百人骑兵队一员,身上虽然不见有伤,但满身灰土泥污,面色疲倦。

    营帐外头,地上还倒着一匹口吐白沫的战马。

    显然此人刚从朔州赶回。

    只有一人回来?郭侃心头升起一丝很不好的预感。

    帅帐内又开始响起只不干的怒吼声,郭侃不能过去,站在此处却又听不清他到底在吼什么,心里不禁开始有些焦躁。

    趴在地上淋着雨的军士被叫了进去,过了半个时辰才垂头丧气地离开,帅帐中的声间变成了只不干与撒吉思的争执声。

    “朔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自认为城府已经修炼到极深地步的郭侃,开始彻底的不淡定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自进入高丽以后,凡是涉及到与赵权相关的事情,自己似乎总是无法冷静地思考。

    雨虽然不算很大,但就这样呆立于营帐之外,到天色渐暗时,郭侃已经浑身湿透。

    撒吉思终于走出了营帐。却听得帐内“嘭”的一声,不知道什么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