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前方北撤的路却已经不通了。

    此处,正是在五老山城脚下,行前赵权曾经有了解过,去年东真军南下时也是经过了五老山城。

    此地归属于沈州千户所洪福源管辖,当时山城内的驻兵不到三百人,对于经过此地的东真军根本没有任何的阻挠与盘查。

    可是,今天派人上去时,道路却被封得严严实实,城内守卒最少增加了两千多人。山城守兵并未对他们发动任何攻击,却根本没人理他们。

    不接受访问、主事者不接受求见,任何人不得通行。

    无论是以东真军还是以忽察的名义,都不行。

    五老山城,卡在悬崖与一片大湖之中,要想北上,只有这一条路可通行。强攻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五百人对付只不干小打小闹还行,要想在这种地形中打硬仗,全死光了估计都攻不下这座如龟壳般的山城。

    不过看情况,山城内的守兵似乎也没有要和即将追上来的只不干一起,对赵权他们进行夹击的打算,这是赵权唯一感到庆幸的一点,否则自己的五百个人势必会被夹成肉饼。

    如此,他更不敢对山城轻易发动攻击,否则惹恼了他们,那时才真的叫做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无奈的赵权,只好开始在山脚下先寻一块落脚之地,同时还得想办法准备应付只不干即将而来的攻击。

    可是没想到,突然一场大雾起来,让他们在迷乱之中,莫明地撞到了这座金字塔。

    当夜,浓雾不散。赵权只好将营寨依着这座陵墓而建。

    这近五百个士卒,自离开朔州之后,虽然一路战事不断,但基本都是在打击只不干的爽快之中度过。即便石沟一战,死了十几个兄弟,也不曾让这些人减少丝毫的激昂斗志。但如今,都知道了前路无法通行,不由地全部安静了下来。

    半夜,无法入眠的赵权爬出军帐。浓雾似乎散了一点,隐隐有些星光穿透而下,泛着湖面,粼粼波光。

    却见帐前直直地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值守的封扬,另一个却竟然是高正源。

    听到动静,封扬转过头,对着赵权抱拳一礼。高正源只是微微地侧了下头,问候道:“赵将军!”

    半个多月的行军,高正源的气色反而比在朔州时好多了,人也变得更加沉稳。他似乎已经完全熬过了母亲去世而带来的痛苦。

    赵权有些奇怪地问道:“正源,你不睡吗?怎么了?”

    高正源犹豫了下,低头说道:“我想要一把弩箭,但是封大哥说没有你允许,绝不可能给我。我只好在这等着赵将军。”

    赵权更加奇怪了,问:“你要弩箭干吗?”

    “万一对敌,我便可以自卫,以免牵累其他人。”

    “可是——可是——”赵权轻易不太敢在高正源面前说出“瞎子”两个字,怕他听着难过。

    “我相信,我可以的!”

    “那,要不明天早上,咱们试试?”赵权话刚说完,才想起,白天与黑夜,对高正源其实根本就没有差别。

    高正源露齿一笑,说:“我现在就可以试试!”

    见到赵权点了点装点,封扬抽出钢弩,开始抓着高正源的双手,一边带着他细细摸着钢弩的每一个部件,一边跟他解释。

    这批钢弩,全为脚蹬设计,以桑木为身,双片柔钢为臂,铜质弩郭悬刀,牙后连着望山。

    “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弩身上的箭槽之内,通过望山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之后,便可出箭伤敌。”封扬极其耐心地对着高正源解释道。

    “你把望山给去掉。”赵权突然插了一句。这具钢弩,赵权与李毅中在改造设计时,便采取可组装的方式,每一个部件都尽量做到标准一致,并且可随时装卸,这样如果有一天物资许可的情况下,便可以快速地大批量生产。

    目前这个钢弩,并没有太多的核心技术,唯一的优势就是因为弩臂使用软钢,使弩箭的射程更远。而每个部件的标准化制造,也使每一支的弩箭性能相当稳定,在射击时便可保持相当高的准确率。

    但这当然不会是赵权心目中完美的弩机,他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够与梁申一起,把传说中的神臂弓找来,通过这种方式的结合改进,造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单兵手持弩。

    其实不单单是现在的宋国,任何一个汉人王朝的军队中,弩手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弓手。培养一个合格的弓手,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根本见不到成效。对于这点赵权是深有体会,到现在为止,他最多只能拉满七八斗的功,射出三五箭后胳膊便受不了,更别指望射中率有多高了。

    其他小伙伴也一样,也就李毅中强些,但一石弓也基本到了头。

    以他们这样的身手,别说跟蒙古人比,就是跟稿城军中的老卒相比,也是不值一哂的。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差,而是因为打熬的时间不够。

    但是弩就不一样了。整支稿城军中,用弩的技术能超过陈耀的,没有几个。一方面当然与天性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弩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而且稿城军中,将自己视为骑兵的人,是根本不屑于练弩的。

    骑兵对敌时,两百步之内,每人基本可射出三箭。但是弩最多只能出一箭,其射速远远不如弓箭。因此,对于真正的骑兵来说,弩,是个连鸡肋都算不上的兵器。

    今天,眼前的高正源,却让赵权大开了眼界,让他第一次知道了,弩,对于像高正源这样的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半个时辰不到,高正源便完全掌握了这架钢弩的每一个构件,除了上弦有些困难之外,其他的,自己独立装卸,已经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高正源单手持弩,侧身平持,肃然而立,那架势,隐隐现出一股睥睨宵小的大将之风。

    天才啊!赵权张大着嘴巴看着高正源,要不是早就认识他,哪里会想象得到,这样的人会是个瞎子?

    “请,请将军指个目标。”高正源举着弩,平移了一会,有些犹豫地说道。这话让赵权莫明地松了口气。

    “嗯,你先坐下。”赵权说道。

    高正源收起弩,摸到赵权伸出的手指,在他边上坐下。

    “你想象一下,有一个圆,我们把他平分成十二份,代表十二个小时,最上方是十二点,最下方是六点,左九右三。而后将这个大圆放平,就可以指向我们周边的任何一个方向。”

    高正源的眉头皱了一会,随后舒展开,点了点头。关于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概念,赵权已经在东真军中有意无意地推行,之前高正源也接触过,因此了解起来没有太大困难。

    “这种方向的设定,不仅是对你个人有用,你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明白他对于方向的描述。因此,在小团队的协同作战中,是个非常重要的定位方法。”

    高正源若有所思,接着又点了点头。

    方向的确定好办,让高正源明白目标高度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仰角、俯角、坐标、落差,赵权试了几种方法,他自己讲得不清不楚,高正源更是不得要领。

    “赵将军,我来试试。”边上的封扬突然说道。

    赵权看着他诧异地点了点头。

    封扬拿起一个木盾,走到二十步远的地方,蹲下,将身子全部隐于盾后,持刀在盾上一击,大喊道:“来吧!”

    “嗖!”的一声,封扬话音未落,一支弩箭便直射入身前木盾,让封扬不由的往后退了一步。

    “好!”赵权不由的大赞一声。

    下半夜,三个人就在各种不断的练习中度过。

    高度的问题,赵权最后只能以高正源的身高为基准为他提报位置,加上目标如果发出声响的话,三十步以内高正源的射击基本没有问题。超出五十步就不行了,一是他听不见,二是角度会有偏差。

    但即便如此,赵权也相信,在整个东真军内部,没有一个人的盲射可以超得过高正源。

    天气渐亮,三个人一晚上没睡,倒是越练越兴奋。

    高正源突然停住手中之弩,侧耳静听,而后说道:“赵将军,敌军来了!”

    赵权心里一紧,跟着安静下来,耳中却只有风吹着树叶轻轻刷刷的声响。

    不过他现在已经完全相信,这高正源的耳朵,绝对是比丁武更好使。

    “有多少?”

    “不多,应该不到十骑。”

    赵权略松了口气,这应该是只不干派出的游骑,大部队要过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

    他对封扬轻声说道:“让王铠与李勇诚召集人,先干掉这些游骑!”

    封扬点头而去。没多久,王铠便与李勇诚带着一些人过来,以陵墓为中心,五人一组向四周分散开来。但是彼此相隔并不太远,赵权一直叮嘱着他们,千万不要在浓雾之中失去方向,否则一旦落单,便是有去无还。

    权宋天下

 第两百二十章 无路可退

    浓雾之中,只不干的游骑兵声音开始传来,但速度已经明显放慢,显然他们也不敢过于肆意地在雾中四处乱闯。

    在赵权的正前方,终于露出了一个骑兵的影子。身后隐隐约约还有一骑,但是其他的却见不到。这些骑兵大概也是被东真军的伏击战术搞怕了,不敢过于集中在一起,以免被一网打尽。

    第一个骑兵终于透雾而出,眼睛正在四处逡巡。赵权叹了口气,想全歼这支小队已经不可能了,他只好对着封扬点了点头,封扬手中小旗一扬。便有六只弩箭分成两组,一前一后朝着两个游骑兵直射而去。

    前一个骑兵直接栽落马上,后一个却发出一声尖锐的惨叫。随后又一个声音吼道:“在这里,快——啊!”

    却是高正源听音辨位,弩矢直入雾中射杀了第三个游骑。

    这是高正源第一次杀敌,空洞的眼中隐隐闪出一些泪光,胳膊略有些颤抖。但是他随即深吸一口气,摸出一根弩矢,开始抖抖索索着上弦。

    剩余的游骑兵随即远远遁去。

    行迹已露,这是必然的事,前路被堵,方圆十里之内已经无处可逃。只能在此据守。

    按照忽察的脾气,就是要杀出去跟只不干爽爽快快地打一场,他就不信这边五百个人打不趴对面的一千不到侍卫兵。

    但是赵权舍不得,他舍不得任何一个东真军为此失去生命,不到最后一刻,他是决不会采取这种两败俱伤的战法。

    只是,现在似乎是快到最后一刻了。

    他们的身后,是漾漾碧波,目不及岸,不知宽有几许里。这不是淮水,靠游肯定是游不出去。

    身前,是不断从山里吹的浓雾,到了陵墓处后开始渐渐散入湖中。

    即便指望依靠这不散的浓雾坚守,他们也守不了几天。而大乌泰的东真主力,形势只可能比他们更差,毕竟带着数千高丽百姓,要想甩掉数千的敌兵来援,目前看来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他们,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不管怎么样,布防还是得安排下去。赵权安排人,开始围着陵墓四周挖壕沟、立木栅、垒土墙。

    又把几个人招来,坐在陵墓下沿的石阶上商讨方案。

    李勇诚与王铠都抓耳挠腮,一样的没有任何办法。只有忽察愤愤地看着赵权,憋了半天终于吼道:“你要是舍不得东真兵伤亡,那让我的侍卫出去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