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宋天下-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治却插口回答道:“秦九韶,字道古,绍定四年进士。此人聪慧绝伦,精研星象、音律、术数、诗词、营造,也知兵事。其术数水平如今无论北地还是宋国,都无人能出其右,更是远胜于我。权总管有机会,倒是可以跟他多探讨一二。”
赵复却哼了一声,说道:“此人贪财枉法,利欲心重,专研旁门之术,不足称道!”
脸上刚露出一些兴奋之意的赵权,在心里长长地叹了口气,虽然他深知秦九韶的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但此时在北地竟然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还是让他有些意外。可是这样的一个人才,在宋国竟然如此的不被待见。
此时的宋国,正是理学横行的时候。赵复被这批文人重视,应该也是源于其理学传人的身份。文人想要上位,想要超过武将获得朝堂的把控权,没有儒家学说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对他们来说,理学也许只是工具,却是非常适用而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然而,过于注重理学,就意味着所有的基础科学都会被打压,这样对一个国家或是经济体的发展,是极具危害的事情。
借用赵复,引进理学,对于现在或是未来的南京府,真的合适吗?
“贾似道,字师宪,贾妃之弟,原淮东制置使贾涉之子。此子凭借贾妃关系,贪淫顽劣,持宠不检,权总管为何对这种人会有兴趣?”
“此人似乎也是进士出身,为何会有如此恶评?”元好问在边上问道。
“谁知道他的进士是怎么来的……”赵复虽然脸现不屑之色,但声音渐低。其实他自己也清楚,在宋国即使是凭着皇亲国戚身份,想升官有可能,想捞一个进士出身,没有真才实学,绝难办到。
可怜自己一身才学,此生却再无登榜希望了。想及于此,赵复眼中露出浓浓的不甘。
“宋端平元年,年方二十一岁的贾似道,便已编成八十卷《全唐诗话》,文辞洁雅,足见此人绝非无才之人。可惜此书未传至北地,老夫一直无缘拜读。”元好问继续说道,带着一丝遗憾的口气。
赵复低眉垂目,不再言语。
赵权突然想起一事,问道:“来辽东路上,派人跟踪你们的那个忽必烈,不知你们是否知晓他的底细?”
姚枢回答道:“拖雷正妻育有四子,拖雷死后,长子蒙哥携弟阿里不哥,陪着其母唆鲁和帖尼移居拖雷的封地稿城。次子忽必烈与三子旭烈兀一直居于和林。前些时候,在下好友窦默曾邀请我与赵复同去和林,当时问他去见何人,他并未明说。因赵复无意和林,加上王鹗与元好问相邀,我等便来了辽东。想来应是窦默向忽必烈透露了我等行踪。”
“窦默'x1'?这人又是谁?”赵权问道。
“窦默原名窦杰,字汉卿,针炙名家,师从蔡州儒医李浩,得承铜人针法衣钵。后避祸德安,与赵复一起研习理学,结成至交。德安失陷后,窦默与赵复一起,随在下北上,居于大名府。”
医生啊!赵权一听不由心里大动,南京府现在最缺的就是一名医生了。东真军南征高丽,回到南京府的伤兵不少,但因为缺医少药,最终留下性命的不到一半。
这阵子,赵权也四处寻访名医坐镇南京府,但找到的全是一些半吊子水的游方郎中,如果再不解决医生的问题,别说经不起一场战争的伤亡,万一爆发一场疫病,南京府可能就会彻底垮掉。
“你是说,此人曾经去和林见过忽必烈?”赵权又问道。
“这只是在下的猜测,自和林回到河北之后,他便改名为默,字子声。”
“窦默,窦子声,倒是有点意思!他这是在拒绝忽必烈的招揽吗?”王栖梧突然说道。
赵权闻言心里一动。
眼前的几个人未必有用,但他们的关系网,对于南京府来说,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人际关系,还是得列为第一生产力啊!
而且看来,此时潜伏在和林的忽必烈,正在做着一件与自己一样的事,四处搜罗人才,而且脚步似乎已经走在了自己的前面。
赵权突然有种感觉,这个世界上,如今唯一会关注忽必烈的人,可能就是自己了。而且赵权相信,今后第一个关注并提防着自己的人,一定就是忽必烈。
赵权看着姚枢犹豫不决的神色,还是暂时摁住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南京府非常需要一位名医坐镇,只不过在完全搞定在座的几个人之前,还是暂时不要去通过他们去招揽其他人员。尤其是一个已经被忽必烈给盯上的人。
赵权也没了心思,转过头对丁武说道:“几位先生要去火罗村,你可否跟封扬陪他们去一趟?”
“好的!”丁武毫不犹豫地答道。
权宋天下
第两百四十五章 (2) 水达达
三天后,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北琴海的最东边。
天气更加寒冷,即使是又裹上了一层皮裘,赵权依然忍不住地打着哆嗦。那几乎是将灵魂都冻住的寒冷。
赵权不禁地有些怀疑自己,屁颠颠地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挨冻,自己是不是脑子出了些问题。
可是,别说大岩桓一点感觉也没有。同行的王铠与封扬等人也一样的神情自若,就连看上去颤颤微微的李治,也似乎比赵权更加耐冻。
同样的皮,为什么差距为是这么大昵?赵权百思不得其解。
一行人在一处避风处安营呆过一夜,第二天一早,往湖边而去。
此处气温虽然远远低于南边的北琴海,但此处的湖面却并未结冰,让赵权看着不由啧啧称奇。
远处,一点点冰块,顺着湖水缓缓地向东飘移,挤挤挨挨之后,越漂越小,最终融于水中。
湖面上水草丛生,一群灰褐色的野鸭正在悠然嘻戏。
太阳渐渐升起,湖面银光争闪。一大群洁白的天鹅从草丛中,缓缓地移出,如一个个优雅的问号,顶在湖面之上。
偶尔一两只天鹅,将脖子拉长,探入水中,再起时便抖出一串串精致的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如珠迸射。
突然,数只大鹰从天际直扑而来,毫不犹豫地贯入湖面。
湖面立时如炸了锅般,响起一整片的惊叫。
各种鸟或是踩着水在湖面上扑腾,或是斜飞着挣扎向上,四处逃开。
有两只纯黑色的大鹰,并不理会四处乱飞的野鸟,而直接扑向那群天鹅。被打断了优雅的天鹅,发出愤怒的鸣叫,纷纷腾空,舞动双翅,甩出一串串水珠,向那些大鹰砸去。其展开的翅膀甚至超过了飞赴而来的大鹰。其中一只鹰被天鹅翅膀扫过,竟然差点栽入水中。
在赵权印象中,温顺可人的天鹅,发起威来,却相当猛烈,那两只黑鹰根本无法抵挡天鹅的反击,被迫掠向其他的野鸟。
此时,踞坐在大岩桓肩膀上的海东青,开始不断地扭动着脖颈,发出呜呜的叫声。大岩桓对着它温和一笑,用脸轻轻地蹭了蹭它的巨腿,而后肩膀一怂。这海东青便一声清鸣,冲天而去。
这海东青在空中斜斜地绕了半圈,双翅稍微一收,便如巨箭般,直接俯冲而下,照着一只正飞上天的天鹅脑袋,一啄而下。来不及反应的天鹅发出一声惨叫,软软的翅膀急急地拍了数下,却根本伤不到海东青。
海东青身下铁爪一收,狠狠嵌住天鹅的脖颈。这只硕大的天鹅便如一块洁白的抹布一样,被海东青拖着斜斜飞离湖面。
海东青一声长鸣,双翅长拍,折向岸边,到了大岩桓顶上,两爪一松,那天鹅便坠落在地,挣扎了几下,再也无法动弹。
“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日风毛堕雪霜。这海东青,果然神骏啊!”李治在边上摇头晃脑地赞叹着。
赵权凑过去一看,只见天鹅的脑门上,有一个小儿拳头般大小的血洞,正往外冒着血泡,显然整个脑子已经空了。
赵权不由一惊,问道:“这海东青,吃天鹅脑子?”
“是的,天鹅脑子,是海东青最喜欢的食物。”大岩桓一边回答,一边抽出一把细刀,蹲在天鹅边上。照着天鹅的胸脯切入剖开,又伸出手在里面一阵掏摸,抓住一团粘粘糊糊的东西,随手在身上蹭了几下,脸带喜色的对着赵权说道:“运气不错!好东西!”
那团糊状物被大岩桓蹭了几下,露出一些圆滑光亮的外壳,赵权有点疑惑地说道:“这是什么?有点像珍珠?”
“这是北珠!”大岩桓一边认真地擦拭着手头的珠子,一边答道。
“北珠?”
李治说道:“北珠,是相对南珠而言。汉时根据珍珠产地,将其分为南北。北珠产自辽东海汊,其颗料硕大,颜色鹅黄,鲜丽圆润,晶莹夺目,实胜南海之珠。最受宋皇家所喜爱。
宋辽澶渊之盟后,因宋国上下竟尚北珠,辽国将此物当作对宋贸易的主要产品。辽天祚帝从而慕尚,以致北珠需求量大增,自此不断向女真人催收海东青与北珠。女真不堪其扰,因此起兵反辽。可以说,辽国亡于女真之手,有一半原因是海东青与北珠。”
说话间,大岩桓已经将珠子擦拭干净,重新递给了赵权。
赵权接过这颗拇指大的珠子,在日光的映射下,晶莹的珠子表面,泛着一圈淡淡的黄晕。
赵权忍了半天,才制止住自己把这颗珍珠塞到嘴里咬一口的冲动。
“这东西,能值多少钱?”赵权随口问道,这可不是后世人工加工出来的珍珠,放于后世,绝对天价。
“宋时北珠与马同价,约值百贯。只是现在北珠渐少,中原已经很难见到,如今价值,不好评估。”李治摇了摇头说道。
一百贯,差不多就是一百两银子。
赵权握着珠子,喃喃地说道:“我感觉,我们好像要发财了……”
“靠这珠子吗?”大岩桓叹了口气,说道:“估计不成,天鹅都喜欢吃蚌蛤,偶尔吃到藏在蚌中的珠子,会藏于嗉囊之中。因此才会依靠海东青捕捉天鹅,而获得北珠。但是并不是每一只捕到的天鹅都会吃到北珠,而且现在能捕捉天鹅的海东青已经越来越少了。此水极冷,靠人下水采取根本无法忍受。即使能下得去,一年一个人估计也采不到两三颗。”
赵权摇了摇头,后世的珍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人工养殖出来的。他当然很清楚,只要往蚌蛤里洒点沙子,就可以培育出珍珠。
不过,这需要人工以及适合蚌蛤生活的水域。北琴海离南京府城稍微远了些,不过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关键是得有人来干这个活。
已经数次来过北琴海的大岩桓,对这里倒是很熟悉,在他的带领下,赵权等人在离海东出海口不远的一个密林之中,找到了一个聚居的村落。
说是村落,在赵权眼里,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临时的聚居地。
一个身披兽皮的男子,正在热情地跟大岩桓打着招呼。这男子左臂上也架着一只海东青,皮毛略带杂色,用清冷的眼神盯着赵权等人。
眼中所见,总共只有十几个低矮的棚屋。棚屋离地不过半米,木枝搭架,上铺茅草。棚屋之前,挖着一个下斜的坑道。虽然从棚顶的缝隙中透下一些光线,但赵权依然看不清棚屋内的任何东西。
赵权扶着棚顶,探入脑袋想一看究竟。一股犹如臭豆腐的酸馊味,突然就迎面扑来,赵权腿一软,差点扑倒在棚屋入口。耳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