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种条件下,除了火药本身的配方质量,重要的是枪管或是炮管的密封性与耐用性,竹管是绝对不能用的。

    明朝时肯定已经出现了火枪与真正的火炮,怎么做的赵权并不清楚,但他相信沿着这个思路研究下去,他一定会成为这个时代里,真正的火枪与火炮的第一批见证者之一。

    今天的这场战斗,赵权另外一个收获,就是——高正源!

    给他一双眼睛,哪怕是别人的,他就可以拥有一片天下。

    还好是个瞎子!赵权似乎每一次见到高正源,都要在心里这么感叹一下。

    相对而言,眼前完全陷入鬼哭狼嚎之中的千户所,以及四处奔窜的溃兵,根本就没放在赵权的心上。

    战斗很轻松地结束了,身上一尘不染的高正源,脸上依然带着温和的笑容。他抬起双手,对着马德铠一拱,说道:“马将军,奉参谋部之令,在下代表缉侦局,将此批回回炮,以及一万颗陶弹,与你交接,请查点清楚。”

    马德铠自然是早就知道,缉侦局联合李毅中手下的“军器局”,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这批回回炮的制作。他倒是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第一个拥有这批火器的领军者。

    “哈哈,马某谢过小高!谢过权总管!我一定会照顾好这些宝贝的!”

    “这些回回炮,并不值钱!”高正源微笑着说道:“我希望马将军能重点保护那些观察手,他们才是最重要的宝贝!

    这些人会在此实习两个月时间,然后海东学院那里会再来派一批学生,轮流实习。

    另外,如果战场情况紧急,马将军不用太心疼那些回回炮,观察手会将其中最重要的钩件拆走,没了那些钩件,回回炮哪怕落入敌军之手,也是一堆废料了。”

    马德铠喜滋滋地打扫战场去了。

    高正源对着赵权说道:“权总管,这次回回炮试用效果不错,我也算完成任务,我得回南京府去了。”

    “此次,辛苦你们了!,不过,你还是先留在婆娑路一段时间……”

    权宋天下

 第五百八十二章 丹东攻略

    高正源脸现愕然之色,随之又掠过一丝兴奋,“正源正想跟权总管多呆一段时间,可以再学些东西。”

    赵权心里暗暗地叹了口气:我已经快被你这厮掏空了!

    随后又说道:“我也不会在这里呆多长时间,先不说这个,有几个事需要跟你交待的。”

    “权总管请吩咐。”

    “马将军为人豪爽,在战场上从不惧敌。但所谓刚不可久,我希望你能在这里,为他做些拾遗补漏。”

    看到高正源面现犹疑之色,赵权接着说道:“你不用担心你没有能力来处置这些事,我只希望,有一天,当你有权利决定千万人生死时,不会因为眼中的黑暗而失去本心……”

    高正源闻言,心里一震。

    有权决定千万人生死?会有这么一天吗?

    “列维他们老家有一句话:上帝关上了一扇窗户,就会为你打开一个门。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现在赠送于你,希望你能牢记一点:黑暗并不是这世界的唯一,光明才是永恒。”

    高正源束手而起,对着赵权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弟子之礼,说道:“正源谨记总管赠言!”

    看着高正源俊朗的脸上,镶着的一双无神眼睛,赵权喃喃吟道:“黑夜给了你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希望你能用他,来寻找光明……”

    语气低微,连高正源都没听清赵权到底念的是什么。

    见高正源侧着耳朵露出疑问之色,回过神来的赵权,赶紧把自己打住。清咳两声,接着说道:

    “婆娑路,自今日起,改称丹东县……”

    高正源眉头微微一皱,有时他发现的确很难理解权总管的一些想法,比如把恤品路改称“海参崴”、把岗后改为“抚松县”,这个“丹东”又是什么意思?

    不过高正源只是静静听着,并未开口询问。

    “你先留在这里,担任第一任的代理县长。等老侍那找到人选,再来接替你。”

    高正源点了点头。

    “只是……南京府那边,机要室的事务,你……?”

    “我这次过来,带了一对海东青,可以专门跑南京府到这里的这条线。”

    赵权一拍额头,随即露齿一笑,“如此甚好!这样,你可以在这里多留一阵子了。”

    这些年,经过大岩桓与水达达部兀需的努力,已经成功地培育了近百只二代混种的海东青,绝大多数在训练送信的过程中一去不返,只有两只可用。

    据大岩桓说,接下去的速度与成功率应该会提高很快,让一度已经放弃这个计划的赵权,重新燃起了些许的希望。

    南京府距丹东,直线距离约一千五百里,按海东青的飞行速度,最多两天便可飞至。这样的话,对高正源同时处理机要室的事情,就不会有太多影响了。

    看来,还是经继续加大对海东青的驯练速度。自己总是在东奔西跑,身边竟然连一只装酷的都还没有……

    “咸州那边已经立县,我准备让辛大哥南下,统管高丽的所有军务。

    丹东这里,要做的是守,守好高丽的出口。

    不过,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沈福源——给你半年时间,最少要把五老山城以和平的手段拿下来。

    另外一个就是辽阳的也速不花,虽然他未必会与我们发生直接的冲突,但是如果他联合洪福源与高丽的势力,那就必须要进行防备……”

    赵权的思路突然活了起来,语速渐快,高正源只是静静地听着。

    “千户所旧址,要修建一座县城,按三万人口的标准。城外,再建三座土楼,作为辅城……”

    “尽量招收辽南的汉民过来,尤其是文人,鼓励他们到南京府小学就读……”

    “对高丽山民,以抚为主,部分在此屯田耕作,大部分可以选迁去抚松县……”

    跟高正源谈事,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赵权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混乱。

    高正源就如一台自带整理功能的录音机,再混乱的事情经过他脑子的处理之后,都会变成条理清楚的可执行文件。

    “回回炮还需要改进,一是增加炮弹的重量与装药量,这个相对容易些。另外一个,得想办法弄一个可以放置于船上的弩炮……”

    “船上?”这一次,高正源忍不住地问了一声。

    “是的,这个回回炮太重,船上肯定用不了。让那些犹太人去找找看有没这方面的资料,似乎是叫扭力炮什么的,利用绳索的扭力来发射,应该是这种道理……”

    “丹东县,必须再建一座码头,这里,以后应该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良港……”

    “想办法,找一个已经没落的高丽王族,找到后送去海东学院,让他先从小学开始学起。实在找不着的话,咱们就生产一个出来……”

    “要小心高丽水军的袭拢,咱们现在水军力量不足,在海上可能会打不过他们……”

    “棉花,可以先放在丹东县种植,以后再挪去高丽……”

    “以和林的名义,向江华岛催要已经欠了蒙古三年的贡赋,告诉他们,别以为窝阔台汗一去世,就没人记得这件事……”

    “那两只海东青,你觉得如何?”赵权突然又把话题拐了一个弯。

    高正源一怔,随即说道:“一路过来,有专门的驯鹰人在伺候,表现还不错。从这里到南京府,试飞了几次,都没有出现过差错。

    那个驯鹰人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我想可能可以加快海东青的大面积使用。”

    “噢?”赵权来了兴趣,高效的信息传递,是他一直想解决的问题,但始终找不到有效的办法。

    “现在训练海东青的思路,是希望能够提供长途的信息传递,动辄千里,这难度相当大,成功率也极低。

    而且现在培养出来的二代海东青,毕竟不是纯种海东青。指望它们都能像大公子的那只海东青那样长距离飞行送信,我觉得几乎不可能。

    南京府从去年开始,加大了往外修建道路的速度,同时还在沿途设置驿站。我觉得,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驿站,让每一对海东青只负责二百里之内的信件传递。”

    对啊!

    权宋天下

 第五百八十三章 海东青与驿站

    简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每个时代的王朝都会修建驿道,作为急件或密件的传递。窝阔台登位后,也开始很努力地修建从和林通往西域、中原与东北的驿道。

    这便是蒙古国的“站赤”。由各地千户投入人马,充任站赤役使。和林到燕京的近三千里的驿道,总共设了三十七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马夫二十人,马百匹。

    一般的信件传递,到驿站之后换人换马后往下一站传递。快的话,一日一夜也能跑到五百里了。

    按这个思路,二百里一个驿站,完全行得通!甚至三百里都应该没问题。

    把要求降低,大批量使用海东青的话,其成本绝对远低于骑兵的传递,而且速度还更快。

    高正源接着说道:“比如抚松到婆娑——嗯,丹东,中间隔着五老山城,咱们只要在南北各设一个驿站,就可以无视五老山城的阻挡,而实现无障碍信息传递。”

    人才啊!

    赵权衷心地夸了自己一句,毕竟是自己把高正源从高丽那个破地方活生生地给挖出来的。

    “这事,交给你全权负责,要钱给钱,要人找人,要鸟让水达达部派人去搞!告诉兀需,哪怕整个海参崴县一年到头一匹马都没养活,也必须把海东青速速养出来!

    今年的目标就是,南京府向外,路修到哪,驿站必须跟到哪,尽可能迅速地给驿站配备训练完好的海东青。

    另外,你再跟他们商量下,我需要可以在海上飞行的海东青。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一个海岛一个海岛的进行信息传递。

    可以先从罗津县到合兰县的沿途海域进行试飞。

    不过,还是得再往南些,也不知海东青能否适合南方的气候……”

    “往南?需要南到哪里?”高正源犹豫着问道。

    “比你想的南还要南的那里……”赵权突然挥了挥手,“这事目前还不是急的,日后再说吧。”

    “还有,婆娑路对面的那个柴薪岛,有让人去了解过吗?”赵权话题又转弯了。

    高正源又是一怔,但很迅速地跟上他的思路。

    “前两年,高丽水军放弃柴薪岛后,成为一些渔民临时停靠之地。听说有山东的商船会在那里停留。”

    “山东商船?他们来这干嘛?”

    “自唐朝开始,婆娑路其实就是山东到辽东的一个重要通商港口。海商将货运至婆娑路后,或是往南至高丽,或是往北至辽西辽东。

    金亡之后,婆娑路的港口也基本废弃。山东海商大多直接前往江华岛与高丽王室交易,只有偶尔一些船只会来婆娑路。但大多只是在柴薪岛上停留。”

    辽东看似广阔,其实腾挪空间相当有限,而且周边大多为蛮荒之地。固守自然轻松,想要走出去却也困难。

    山东与辽东相隔一个渤海,历来是中原前往辽东最方便的海上通道。当年唐朝数次征伐高丽,走的都是这条海路。

    打通这条海上通道,是赵权前几年就有的想法。当然,对于如今的南京府来说,海上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