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到这世上,至今让他无法习惯的是计时问题。这个时代的人根本没有一种准确的计时方法,一息、一刻、一时、一瞬,谁都搞不清楚那到底代表多少,更别说换算成后世的秒或分钟了。比较常用的烧香法,一柱香感觉上比较固定,但香有粗细,制香的材料有差别,还跟香点燃时的天气有关,也一样无法获得一个准确的时间。

    最终,在梁申的帮助下,做了几个不同容量的沙漏,又结合日晷,勉强地确定了一分钟的时间,又经过半年多的训练,把自己在放松状态下的呼吸控制在每分钟60次频率。而且成功地逼着陈耀,也让他养成了这种呼吸频率的计算习惯。他不在乎陈耀现在理不理解,揍几下,他就理解了。

 第三十八章 取暖设备

    搞定陈耀之后,赵权开始逼着王铠与李勇诚,然后是李毅中,最后还得想办法把辛大哥套进来。

    他希望做到的是,在这个小团队里,大伙儿起码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时间计算标准。

    根据前世一些模拟两可的野外生存知识,又跟辛大哥商议了数天,赵权把这支小队伍第二次拉到山里头去训了两天。结果还算是满意,因为这次没碰到野狼。

    这次训练最大的一个收获,是赵权很欣喜以发现,看似蠢笨的陈耀,现在逃命时的速度变得飞快。遇到危险时赵权自己总是想着得看到其他人的动静,陈耀倒好,蒙着头不管不顾的就是狂跑,跑起来甚至可以把自己甩在身后。

    指望这厮救人是不可能的了,不过只要今后不让自己总分心去掂记他已经很好了。

    看来,这种训练还得多进行几次才好。冬天到了,农田里的活该干的都干完了,不该干的也干不了。与其整天窝在家里,还不如多拉出去打熬下身子。

    这日子,还有很长很长。

    即便偶尔雨雪停了,天也是阴的,暖风与冷风轮流地肆虐着这个小村子。冷热不停的突变,让村子里的不多的老人全部病倒。村子里可用的药基本都用光了,好在真定军的药不少,也帮忙着治疗。

    但李村长的病情却愈加严重,看这情况似乎熬不过这个冬天。

    李家兄弟最近一直愁眉苦脸。每日里废话不停的李勇诚完全没了声音。

    虽然兄弟俩每日给老人烧足火炕,但只要一离炕,李村长就无法承受屋子里的寒冷,更别说出门了。

    如果能搞点人参就好了,那东西补补老年人的体虚应该是有用。但这东西现在就算是有钱也买不着。赵权莫明地想到辽东,那旮旯这玩意现在应该多的是吧,而且全野生的……

    赵权想起前世的一个段子,面对寒冬,北方人可以靠暖气,南方人却只能靠正气。可如今全天下都没有暖气,他有些无法想象,古代人到底是怎么熬过这么冷的冬天。他特地问了辛邦杰,辛邦杰给了他两个白眼,说:“让你们打熬身子时,总要找各种理由推脱,这就受不了了?”

    “在辽东,这个算什么!”

    赵权不禁打了个哆嗦,对辽东的畏惧又增加了三分。

    指望不上这个即便是寒冬也冲冷水澡的超级耐冻者。赵权去找梁申商量。

    梁申倒是给他提了不少实用的意见。自北宋时起,北方稍有钱人家都会在屋子里采用“火墙”取暖。它与火炕的原理是一样的,火炕是把床体做成中空,火墙则是把墙体做成中空,然后在墙体内预埋筒瓦制成的管道,和灶炉相连,利用灶炉烧出热气使整个屋子保持较高的温度。但是火墙不是一般人家里用得起的,一是造价昂贵,而且极度耗费柴火。

    这时代最先进的“暖气”,赵权是无法享受了,他只能退而求其次。

    赵权拉着梁申,和李毅中关在屋子里一整天后,终于捣鼓出一个煤炉子出来。

    宋国定都汴京后,因为地处平原四周无山,人口的急剧膨胀使柴火短缺的问题变得非常严重。幸亏煤的大量推广与运用,才使宋国度过这个即将爆发的能源危机。

    河南区域不缺煤,但缺的是好煤。无烟煤数量很少,只有权贵者才能用得起,大部分老百姓用的煤烟气极重,在屋里一烧,整个屋子都是烟,煮出来的饭也全是烟煤气。

    因此像长临村这种较地处偏僻,又有山不缺柴火的地方,除了铁匠铺外,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柴火。但这种冷冬加上冰雨天,柴木湿气极重,干柴做饭马马虎虎还有,取暖就不够用了。

    所以,赵权将主要的力气花在打造“烟囱”上,这东西最好当然是用铁皮来做,可是凭着李毅中的能耐想造个一二丈的铁皮管,基本上不现实。赵权只好弄了些竹子,中间挖空,加热烘烤后拗弯,相互套接。并在屋子墙上打个洞,把竹子末端穿出墙外。基本上就可以解决排烟问题了,虽然竹子用一阵就容易爆开,但要更换也简单。

    赵权又从铁匠铺那弄了些煤,碾碎,和上黄泥,又加了一点点的碎木屑,与水搅拌。上一辈小时候在农村里,赵权见过爷爷在家里自己做蜂窝煤,很容易。具体原料配比他不记得了,但是知道只要想办法让蜂窝煤成型就可以了。寻个竹筒,中间插几根细竹,制成一个模,印出一块块蜂窝煤,晾干后就可以用了。

    炉里烧着蜂窝煤,炉上架块大木板,木板中间挖个洞,再做个铁锅架在洞口上,就成了一个可以凑合可用的煤灶了。可惜没有材料,否则还能做个铜涮锅,据说这玩意是忽必烈发明的,赵权琢磨着一定得抢在他之前,把涮锅给整出来。

    这个凑合能用的煤灶,可以随时烧热水、随时煮粥煮饭熬汤,还能充当火锅,也让屋子里暖和得多了。

    这样的炉子,赵权与李毅中搞出了三个。一个李家用,一个自家用,还一个给了郭侃军,换了半院子的煤块,皆大欢喜。

    ……

    “不错,这炉子的确好用!”

    “煮的东西不会冷,还能调节火候。”

    “赵家那小哥儿看来是有点能耐,难怪少爷会那么看重他们。”

    “少爷看中的不是那小子,而是姓辛的那家伙。不过我想下次他来时,赵家小子应该会引起他注意的。”

    “那小胖子也有点妖孽啊,小小年纪做生意做得机灵鬼怪的。”

    屋外冰冷似铁,屋内火热如春。炉子上架着一个大铁锅,锅里挤满了东西,有肉有菜有鱼。丁武时不时往里添点水,再撒点盐。围着火炉的有四个人,各自端着一个巨碗,不时的从大盆里捞出东西往碗里堆着,吃得囫囵满面。

    在座的四个人都是郭侃的亲卫,也是真定万户史天泽帐下,归属郭侃直管的十夫长。

    同样是十夫长,但四个人的地位明显是不一样的。施玉田跟着郭侃的时间最长,已过三十的他在四个人中年龄也最大。他这个十夫长,相当于五十夫长,郭侃不在时,他就代表郭侃执行队百夫长的职权。

 第三十九章 酿酒配方

    年近三十的蒋郁山管着二十五个骑兵,都是一人双马配备,是这支百人队的真正精锐所在。论到上阵杀敌他自是郭侃部下第一人,但是只要不在战场上,他就根本不是秦子绪的对手,所有跟吃住钱粮有关的东西,他都得依靠这小嫩皮。

    关键是自随郭侃南下以来,除了追击几个残余的宋兵之外,他们就没打过一场正儿巴经的战,因此他在秦子绪面前也总觉得有些气短。

    四人中秦子绪虽然年龄最小,但曾经随着与郭侃上过两年学堂,认得些字。郭侃把所有的与后勤辎重有关的事务全部交给他。

    秦子绪身材削瘦,自诩文武全能,以郭侃的谋士自居。虽然比蒋郁山小了五六岁,却打心眼里瞧不起蒋郁山这种力大无脑的粗人。不过毕竟在一起近十年时间了,两个人起码在表面上的关系还算是不错的。

    比秦子绪年龄略大的丁武,去年才成为郭侃的亲卫十夫长,也就是勉勉强强具备跟另位三个人同桌吃饭的资格。

    “砰”的一声响,丁武下意识就护住铁锅,有些忧怨地看着突然发飚的蒋郁山。

    满脸横肉的蒋郁山,随手抹了下胡须上的汤水,恨声说道:“娘的,那厮竟然不肯卖我们酒了,有这等好菜却没有好酒,委实让人不爽!”

    “怎么了,不服?就你那粗样,我有酒也不卖你!”秦子绪忍不住地又开始呛他。

    “我老蒋本来就粗人一个,我买酒又不是不付钱,是不是又得让我用拳头说话?”蒋郁山继续着与秦子绪的嘴战。

    “天气越来越冷了吧,他们家盐也够多了吧,再拿盐换酒肯定不合算啊,所以再放一阵等着我们给他涨价呢!”秦子绪慢条厮里地一边夹着东西,一边说着。

    “不会吧,我觉得他们家是真的没酒了。”丁武在旁边小声地说了一句。

    “哼,那小胖子这些招数也就是骗骗你们这些粗人,你看着吧,等你确实熬不住了,他们就要狮子大开口了。”

    “行了,你们就别老惦记着人家的酒了。本来军中就不让喝酒,也就是少爷这些天不在,要是让他发现你们如此肆无忌惮,小心被赶回真定去。”施玉田喝斥了一声。

    “这鸟地方,我真呆烦了,还不如回真定呢!没仗可打,还受这罪,娘的,竟然比真定还冷!”蒋郁山嘴里就停不下唠叨,“那我拿十斤盐去换他们一斤酒行不,实在不行二十斤!”

    “你拿一百斤也没用!”秦子绪依然是一副不屑一顾模样。

    “娘的,你说我粗人,他们不肯卖我酒,我就不信你去就能买得到!”蒋郁山郁闷了半天,难得的想到用一点激将法激下秦子绪。

    “哼哼”秦子绪也不接他的撩拨,说:“过些天,我会让你有酒喝的!”

    蒋郁山本来还想继续啰嗦,不过听说有酒喝,吞了下口水,不再吭气,继续埋头苦吃。

    作为掌管这支队伍军需的后勤官,秦子绪当然很清楚这种酒的价值。如果在真定府销售,何止可以换到五斤盐,放到大酒楼去,每斤酒绝对可以卖到一百斤盐的价格。刚开始丁武跟小胖子交易时,他还没太注意,但交易了两次他就明白被那小胖子钻了个空子,不过好在数量不大,也就任由他们交易。反正带过来的盐根本就不值钱,没了直接到蔡州去再拉就是了。

    能不能买到酒,秦子绪不是很在乎,他在乎的是赵家酿酒的方子。

    自赵家不再卖酒后,他让丁武偷偷地去赵家探了几次,凭着丁武对酒的敏感,只能确定一件事,就是赵家宅里肯定还有酒,只是似乎没酿过酒。宅院中飘出的馥郁酒香,肯定不是刚酿出酒的那种糟香。

    可恶的是,那个赵家小子不肯交出配方,还以不知道配方这种可笑的理由来推脱。灭了他们是简单,但后果还是麻烦。村子里本来就没几家人,郭少爷又一直盯着这家的几个人。更何况即便把人砍了,也不一定能弄到酿酒的配方。

    看来还是得再琢磨琢磨。

    被秦子绪偷偷惦记上的赵权正对着屋子里的几坛酒发愁着。他现在是真的没酒了。前些日子,把赵槿酿出的酒全部蒸馏成高度的烧酒。又把大部份烧酒蒸馏成较高纯度的酒精,他知道现在村子里缺药,而且这世上还没有消炎药这玩意,冬天还好,要是夏天时万一受伤引起感染,在这个小村子里很可能就只能等死。

    可是等到酒用光了,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