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王显有信心,再给自己一些时间,绝对可以在这支小队中脱颖而出。

    这支小队开始在冰面上蜿蜒。

    不久,又有四支小队在冰面上出现,各自寻着方向,往湖岸滑行而去,快愈奔马。

    湖岸之上,塔察军营寨之内的隐隐的火光,准确无误地指引着他们前行的方向。

    须臾之间,丁武便领着他这一支小队靠在了岸边。

    留下一人留在湖中,其余人上岸,脱下冰刀靴子,从背包中另外拿出一双轻薄鹿皮靴换上。

    这些人各自掏出兵器,背上插着兵铲。五人长弓、五人短弩、三人左盾右刀,还有几个人手上拿的,却是南京府新开发出来的连弩。

    这些连弩,源于赵权等人当年在淮南战场上搜罗而来的?筒木弩。

    宋国制造的?筒木弩,是赵权在这个世上见到的唯一一种可以连发的弩弓,但是粗糙的制作工艺严重影响其射击的效率与精确度。

    改造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将弩具换成全钢结构,其次是按南京府的度量衡标准,对于每一个构件的尺寸标准都做到精确无误。

    再就是在装着矢箭的匣盒处,安上一些磁石,利用磁石对箭只的吸附力,来解决?筒木弩只能平射的问题。

    赵权将改造之后的这种弩箭命名为“东真连弩”。

    这也是东真连弩第一次被投入在战场上使用。

    东边隐隐传来一些动静,丁武趴在地上听了会。

    按约定,这个时候东真主力应该已经开始进入对塔察儿中军营寨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雄浑而悠远的牛角号声吹响。

    塔察儿营寨之内,也传出了调兵遣将的呼喝声。

    然而,所有的行动都在营寨的东面。在靠近湖边的这个后营位置,只有不多的士卒正懒洋洋地缩在避风处,连头都不太愿意探出来。

    倒是离营寨不远的一些老弱妇孺,正探头探脑地茫然四处观望。

    没有人能够想得到,空无一人、马不能骑的冰面上,会突然出现这样的一支东真军。

    五支队伍,从五个方向迅速扑向中军后营。

    权宋天下

 第六百三十三章 冰上奇袭(3)

    “崩!”一声硬弓弹响,一支长箭稳稳射入望楼之内一个守卒的脑门。

    未及这个守卒倒下,五支小队便从五个方向同时冲入毫无设防的塔察儿军后营。

    后营之中不多的守卒顿时大乱,急促而慌乱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响起。

    “敌袭!”

    “哪来的敌人?”

    “后面,后面!”

    “将军有令,前营来敌,注意埋伏!”

    “不是前营,是后营!”

    “后营——敌袭!——后营——”

    丁武率着他的这支小队,迅速地冲至一个粮草堆边上。

    三面盾牌架起,护住正面,身后连弩直射。

    对于弓箭的防备,蒙古人也算经验丰富,但是这种射程达五十步,而且从几个角度都能连射的弩箭,却令他们根本无从防起。

    手上持弓的蒙古兵,是首先被击杀的目标。

    数息之间,匆匆赶到的第一个百人队,便折杀过半。

    其他的蒙古兵,只好躲在数支盾牌之后,一边大声呼喊示敌,一边警惕地盯着这些入侵者。

    火折子亮起,几个东真兵人摸出弹弓,点起陶弹上的纸捻,射向周边的几堆粮草。

    “澎!澎!澎!”爆炸声不断响起。

    声音并不剧烈,但是闪出的火星却带着让人心惧的黝黑色。

    这些火星落在粮草上,瞬息之间便冒出黑烟,而后开始燃起。落在人身上,却如附骨之疽,拍不灭打不落。

    歇斯底里的惨叫声与袅袅而起的黑烟,开始在塔察儿军的后营中弥漫。

    陶弹继续如不间歇的大冰雹,泼落在粮草之上。

    终于有几个咬牙切齿的蒙古兵,怒吼着冲到了丁武这支小队面前。

    丁武一声轻喝:“上!”

    王显手中扑刀一晃,率先扑出。一个盾手贴在他身侧挡住流矢,另一个弩手则紧跟在他们身后。

    “嗡、嗡!”两声轻响,对面的蒙古兵就倒下了两个。

    盾手一跨步冲到前方,挡下迎面而来的一把弯刀,王显挥刀一捅,而后手腕轻轻一抖,扑刀从腹侧划出,顺势一撩,迎向另一边冲来的蒙古兵。

    “当啷”一声脆响,这个蒙古兵手中弯刀被荡开,随即“啊!”的一声惨叫,手腕已经被变招的王显切断。

    “退!”

    一个照面之后,王显并未恋战,三人呈品字形,退回到小队之中。

    丁武领着他们,一边杀敌一边在粮草堆之中不停地穿梭纵火。

    一支千人队从前营纵马而至,看着渐起的火势,领兵的千夫长脸现怒色。大声狂吼着,麾下一些兵力分出开始试图救火,另一部分有数百兵力开始攻向东真军。

    然而,虽然营寨紧靠着岭西最大的湖泊,这些蒙古兵却找不到可以救火的水。

    而且,被火油点燃的粮草,哪里有那么容易被扑灭。

    烟雾之中,长箭、弩矢与陶弹不停地变化着方向,从各个角落射向这支蒙古兵。

    一时之间,各支百人队都茫然无措。

    救火没水,想杀敌却连敌人身影都捉摸不着。

    他们甚至有些搞不清,在后营之中袭击他们粮草的敌兵,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有几个士兵开始茫然地看着天空,喃喃自语。

    烟雾弥漫之中,长箭与弩矢不断射向这些还没找到头绪的蒙古兵。

    被弩箭射中也就罢了,只要不是要害,就还能继续战斗。但是那些被陶弹击中的人,虽然不会立时死去,却只能在地滚爬哀嚎,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一个东真兵未见,这支来援的千人队,便已经倒下了近两百人。

    而此时的中军营帐之中,更是乱成了一团。

    “报!后营粮草已焚毁三成!”

    “后营求援!”

    脱迭脸上青筋暴起。

    粮草即使被抢,脱迭也觉得无所谓,他有十足的信心可以把丢失的粮草从东真军手中抢回来。

    可是粮草被烧,这就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了。

    难道说,那些东真军不缺粮草吗?

    粮草被烧没了,人还有办法熬得过去这个冬天,可是马怎么办?

    “确定是东真军吗?有多少人?从哪来的?”

    报信的人一脸茫然。

    “砍了!”脱迭大怒。

    “将军暂时别发怒了,他只是他报讯的。”撒吉思在一旁劝道。

    “报!东真军主力已经停在营前五里处,不再前进。”又有一个游骑兵冲了进来。

    “多少人马?”

    “估计有七八千。”

    “什么?哪来那么多人?你看清楚了没有?”脱迭大吼道。

    “没看清——他们的游骑兵突然发力,将我们驱赶出视线之外。只能大约估计有七八千骑。”

    “不可能,东真军哪还有这么多人马?”

    “有可能啊,一人双骑,三四千的兵力应该还是有的。”

    “二叔,是不是该派大军出去,先围歼了东真主力再说?”塔察儿忍不住问道。

    有人立刻出言反对:“不行,后营防守空虚,危险性更大,万一他们趁着火势杀到前营来,挡都没法挡!”

    “闭嘴!”脱迭怒吼着,争吵声已经让他根本无法集中起精神来了。

    但是还有人在嘀咕道:“不行赶紧滚开,我来!这么简单的战都不会打!”

    “你,就是你!”脱迭猛地冲到这人面前,揪住他的衣领,吼道:“给你三千人马,把大岩桓脑袋给我提过来!”

    这人是脱迭的幼弟,其他人怕脱迭,他却从来不惧。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他可是比脱迭还有资格接收斡赤斤家族的财产管理权。

    他双手掰着脱迭的粗胳膊,恨声说道:“三千人对七八千敌骑,你当我傻啊!”

    又有人说道:“不是说要诱敌入营再围歼吗?此时领兵出击,他们跑了怎么办?”

    撒吉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些王爷们,这些年日子过得太滋润了。现在看来,似乎已经没有人会打战了。

    廉希宪则无奈地看着乱嘈嘈的营帐,数次欲言又止。

    中军后营,火烟已经铺满天空。

    “回来!”丁武口中大喝一声,脚步斜冲向前,手中叉剑飞出,直钻入一个蒙古兵的脖颈之间。手一抽,叉剑甩出一串血迹,洒入烟火。

    但是这个蒙古人手中的刀,还是将王显的胳膊砍出一道口子,血丝转眼便渗出棉袄。

    这个王显,让丁武有些头疼。

    王显的个人战力不在自己之下,在这支百人队中足以排到前三。

    特别行动组虽然也重视个人武勇,但是上了战场之后,更注重的是彼之间的配合与互补。

    可是杀得性起的王显,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人,以致已经出现了数次的危险。

    脚下土地又一次开始震动,丁武脸色一变,他知道最少又有一支千人队正向后营赶来。

    他顾不得训斥王显,一声低吼,“撤!”

    身后一支鸣镝望空射出,在混乱的战场上发出刺耳的“呜呜”鸣叫。

    分散于后营各处的东真兵,相互呼喝数声之后,开始有序地撤退。

    权宋天下

 第六百三十四章 冰上奇袭(4)

    撤退,是赵权等人以极其强硬的姿态,坚持塞入东真军中的战术思想。

    中原的汉人士卒,面对蒙古人这种极善马上作战的军队时,正面的对攻不一定会落于下风,但往往都惨败在撤退的路上。

    逃跑并不是可耻的,在逃跑中被杀才是最可耻的!

    如今东真军的任何一支军队,论攻击与防守能力,也许并不算强军。但是论逃跑战术的使用,可能天下已经没有哪一支军队可以超越他们了。

    当然,战场上的撤退并不仅仅是逃跑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必须在高度组织性与纪律性的前提下,才可能实施的战术技巧。

    首先需要一个将胆,需要一个始终挡在队伍最末端、愿意以自己的生命为袍泽争取撤退机会的将领。

    只有这样,其他人才不会在撤退中因为惊慌无措而溃败,才会坚信当自己停下来为别人抵挡身后追敌时,不会被别人当作炮灰牺牲。

    而后,才是撤退时对于工具的使用。

    东真兵五人一组,各自迅速汇集。有人往岸边狂奔,有人站在原地继续射杀蒙古兵,有人则开始在撤往冰湖的路线之上设置障碍。

    当时,赵权等人把兵铲当作自己的武器时,绝没有想过有一天,兵铲竟然会成长为东真全军撤退时的最大利器。

    即使是在这种天寒地冻的天气中,利用锐利的兵铲在地上挖出一条壕沟,也是件不太难的事。

    壕沟不用太深,二三十公分即可,纵横无序交错。这是在撤退中对付追击战马最可怕的武器。

    鸣镝射出之后,丁武便在原地站住,叉剑在手,环视着混乱之中的敌军后营。

    王显见状,略一犹豫,还是向后方奔去,像他这样身上带伤的,必须在第一时间撤离,否则会连累到其他人。

    一支盾牌倚在丁武正前方,其余几人手持弓、弩,不停地射向从烟雾之中探出头来的敌兵。

    五个人,却将混乱的敌兵,挡在了二十步之外。

    十息之后,丁武手一扬,五人散开向后狂奔。

    脑后箭风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