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听说姐姐最近身体欠安,自己是不是得抽空回临安去探望一次?

    “大帅!”站在贾似道身边的一个儒衫文士,对着他轻声唤道。

    贾似道从沉思中被惊醒,看着身边的这个年轻人。

    说他是年轻人,也不过比自己小了五六岁而矣。

    此人姓李名庭芝,字祥甫。算是一个文武全才之人。金亡后,曾投入孟珙军中。淳佑元年,考取了进士,转为文职,在孟珙军中主管机宜文字。

    这也是孟珙在去世之前,给贾似道推荐的一个让他极为满意的助手。

    贾似道因此将其提为制置司参议。

    “大帅,与辽东南京府交易马匹之事,咱们这运作起来,有些艰难啊!”李庭芝说道。

    贾似道默默地点了点头。

    战马,在宋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每一个战区、每一个统帅、每支骑兵队都需要。

    而且,是有多少就会需要多少。

    与南京府交易马匹,虽然名义上是自己家奴私人所为,但这种事根本瞒不住各地阃帅。

    京湖远离各处海港,即使这些马可以从遥远的辽东运至宋国,如果没有摆平淮东淮西将帅,也到不了自己手上。

    这种事,就是告到皇上那,都没什么用。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种走私的行为。

    不过,相比马匹的交易,让贾似道更感兴趣的,则是赵权这个人。

    从伍及送来的诸多资料来看,此人年纪轻轻,到辽东也不过数年时间,却已经将南京府经营得风声水起。

    这种人,会成为自己或是大宋未来的盟友吗?

    自宋立国以来,远交近攻便是一个基本的国策。

    只是,联金灭辽,却让大宋丢失了半壁江山。

    联蒙灭金,又给大宋招来一个更加凶残的劲敌。

    联合南京府夹击蒙古?会不会让大宋又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

    “对于南京府与这个赵权,你怎么看?”贾似道开口问道。

    李庭芝略一沉吟,回答道:“卑职觉得,此人能在辽东苦寒之地崛起,实属不易,其能力堪比当年的阿骨打!”

    “噢,你的评价倒是不低!”

    “辽东本来蛮荒之地,即使没有阿骨打,也必然会有其他的野人崛起。但是,此人以一介汉人身份,能驯服那些山林蛮族,这一点,确实让卑职叹服!”

    贾似道点了点头,李庭芝这话确实说的没错。

    无论是当年的耶律阿保机,或是完颜阿骨打,还是铁木真。都是出自那片山林的蛮荒野人。

    弱肉强食、劫掠吞并,在不断的融合之后,总会出现一些强势的部族首领。这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赵权这样的一个外人,不仅能在辽东站稳脚跟,还可以在诸强林立之中,开始向外拓展。

    甚至已经开始对高丽的攻伐。

    自唐室衰微之后,又有哪个汉家势力能够做到这一步?

    “卑职觉得,不妨与这位赵权更深入接触,看看是否值得……”

    贾似道两眼一闪,随即笑着说道:“你胆子倒是不小,不怕言官被弹劾吗?”

    联络外部势力,这种事情只能私底下来做,否则即使真的对大宋有利,最后也逃不脱被攻讦的下场。

    比如自己的父亲,当年以淮东制置使身份派遗都统司计议官赵拱,联络蒙古人共击金兵。后又说服李全降宋攻金,并一度将山东全境并入大宋版图。

    然而,这样的丰功,却成为了之后被言官攻击的借口。

    还有当初联络蒙古灭金的史嵩之与孟珙,一个被翻出旧帐而从右相位置落马;另一个则抑郁而逝。

    因此,即使贾似道有心促成此事,也绝不敢落人于口实。

    即使是如今最得自己信任的李庭芝,也并不知道这个赵权已经到了宋国。

    李庭芝呵呵一笑,说道:“只是接触而矣,还触动不了他们的底线。无论如何,南京府比高丽更具备扶持的价值。”

    贾似道摆了摆手,说道:“此事还容不得咱们来插手,你现在需要去找一个人。”

    “请贾帅示下!”

    “此人原姓赵,金亡时为镇南军万户,蔡州之战后失踪。如果活着,应该与你差不多时间加入孟珙的北军。”

    李庭芝神情一滞。

    自己祖上开封,金亡前夕迁居随州,但金亡时随州已在在宋国控制之下。

    因此,到底自己算是宋国百姓还是降宋的金国余民,还真有些说不清楚。

    不过孟将军当年将自己认定为宋国人,才使自己有机会参加科举,博得进士出身。

    这事贾似道也清楚,李庭芝瞄了他一眼,似乎没有其他的意思,心下略宽了些心。

    贾似道没理睬李庭芝的小心思,接着说道:“此人为蔡州长临人氏,应当已年过半百。”

    镇南军万户、年过半百、端平元年时加入孟珙的北军,有这些资料,应该可以将筛选的范围缩小了许多。

    “不知有没有人知道此人的相貌特征?”李庭芝问道。

    赵权的画像,贾似道倒是可以让伍及送来,想来跟他父亲多少有些相象之处。

    但是贾似道犹豫了下,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先别管相貌了,你私下先找找看,若有发现再行商议。但是,此事绝不可外传!”

    “是!”李庭芝恭身应道。但是心底里闪过一丝疑虑。

    姓赵,赵权?会是父子吗?

    ……

    “啊嚏!”

    正在临舷而望的赵权,突然狠狠地打了个喷嚏。

    他轻轻地揉了揉鼻尖,继续呆望着眼前的这座海港。

    这是一个完全颠覆他印象中的海港。

    上一世他也去过泉州,见过泉州港。

    虽然历史上名气很大,但别说跟沿海其他港口城市相比,就是在福建省,泉州港也算不上一个重要的港口。

    甚至有一度因为准备被合并为“湄洲湾港”,而连名字都保不住。

    如今,赵权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泉州港在历史上会如此的有名。

    说万船齐至可能有些夸张,但万帆云动却是实实在在地摆在了眼前。

    密密麻麻的船帆,甚至让赵权根本看不到陆地的模样。

    “抱歉,权公子,要进港的船只太多了,咱们的船还得排队等候。”站在赵权边上的伍及带着歉意说道。

    “你们的船,也要排队?”赵权是真的有些诧异了。

    伍及赦然地点了点头。

    “还要多久啊——”软软地挂在船舷上的李勇诚,一声惨嚎。

    他实在是受不了,自十月底离开登州南下,到现在已经二月初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竟然没有下过地,他觉得自己至今还没有崩溃,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阿诚莫急,估计最多两三天就能排得上了。”

    李勇诚往上斜盯着伍及,很不满地问道:“你为什么要叫我阿诚?”

    “在这里,这么叫,显得比较亲热啊。”

    “我跟你不熟好不好!”

    赵权给了他一脚,说道:“就这么叫,挺好的啊!”

    李勇诚嘀咕道:“总觉得在叫阿猫、阿狗似的。太难听了!”

    权宋天下

 第六百四十九章 泉州蒲家

    赵权看着已经完全瘫在甲板上的李勇诚,无奈地说道:“我说,你能不能争点气?怎么一瘫在那,就跟个章鱼似的?”

    “我的权大哥啊,以后叫你权大爷成不?我早就跟你说过,我是陆军长官,你可以让我当骑兵,当不骑兵,当步兵也没问题,你却非要让我来船上当水军。你意思是非要把我折磨成章鱼吗?”

    李勇诚有气无力,却依然唠叨个不停。

    当然,他也只是唠叨而矣。王铠要留在登州与旅顺建立水军以及港口,不可能抽得出身陪赵权南下。陈耀也有一大摊事情需要处理。

    似乎,只有他闲着没事干了。所以,只能他陪着赵权南下了。

    “还有,那个章鱼,是什么鱼?很厉害吗?”

    “嗯,很厉害!”赵权随口应道。

    确实不易,几个月的海上生活,连自诩“大海之子”的赵权,都有些受不了,更何况李勇诚。

    本来到临安时,赵权还想去拜访下秦九韶。结果在船在杭州湾上停留了三四天之后,伍及终于还是没敢让他下船。

    官路坎坷的秦九韶,自那年回临安丁父之忧后,前两年以通直郎得任建康府通判。但是上任三个月不到,母亲又去世了。

    秦九韶只好再次辞官回湖州为母守孝。

    见不到秦九韶,赵权也就没了去临安的欲望。毕竟在临安,他一个人认识的人都没有。

    而且最近宋国朝廷气氛有些不对,好不容易爬上右相之位的史嵩之,却倒在了通往左相的道路上。

    两年前,史嵩之父亲去世,丁忧被起情。结果惹得临安太学生黄恺伯等两百四十四人、武学生翁日善等六十七人、京学生刘时举等九十四人、宗学生三十四人联合上书,斥其不当起复。

    甚至连史嵩之自己的侄儿史璟卿都站出来指责他。

    被迫辞相回到东吴老家的史嵩之,如今似乎又有起复之意,但被一大群人死死压住。

    杜范、范钟、游似,数人轮翻执掌中枢,虽然彼此倾扎不止,但面对史嵩之,却保持着一致的打压行动。

    而当初主持端平北伐的郑清之,却似乎又有上台的趋势。

    宋国……

    赵权摇了摇头,他现在都有些搞不清楚,自己对这个国家,到底应该抱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一路南行,虽然伍及始终没有正式承认他的主家是谁。但赵权已经可以基本断定,他原是贾世道父亲贾涉的门客。

    贾涉去世之后,贾似道慢慢地接手了其父亲留在山东的一些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为其收集北地的一些情报资料,也通过南北走私,为自己家里赚取不菲的利润。

    只要是走私,自然都是暴利。

    但知道是暴利却能涉足其中的,就需要强力的背景了。

    贾家毕竟有一个贾妃,做些这种生意,还是没有太多的问题。

    至于贾似道,这个赵权印象中的大奸臣,似乎还没有露出奸臣的特质。

    而且名声似乎还不错。

    战力如何不好评价,但他在京湖区域的经营能力,已经完全超越了他的上一任制置使孟珙。

    是否要与贾似道合作?如何合作?

    这是赵权南行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贾似道虽然算是一方诸侯,论身份地位自己也不差于他,起码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易。

    可是,自己要从他那里拿到什么?

    自己除了马匹,还能给他什么?

    看伍及对自己尽心尽力的态度,赵权明白他一定是得到了贾似道的授意。

    贾似道是有意与自己合作的,但很可能与自己一样,还没有想清楚到底要与南京府进行哪种方式的交易。

    不让自己进入临安,大概也是想避免引出不必要的麻烦。万一自己身份暴露,自己的安全他未必担心,可是私下勾结外敌,这个帽子盖下来,现在的贾似道未必就能扛得住。

    能买到战马,这对于大宋国来说,绝对是一件让上下都会感到欣喜的事情。

    但购买的过程,却很可能会被许多人所唾弃与鄙视。

    对此,赵权很理解,也并未放在心上。

    这次南下,其实也并未带着太多的目的性,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