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京府控制的区域内,汉人比例还是太少了。

    “有什么办法吗?”陈耀对着杨闵问道。

    “人,倒真是不缺,就是怎么向锦州与辽南输入,得想个好办法。

    自蒙古人占据中都燕京之后,数十年来幽燕之地倒是没以有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人口渐聚渐多。但是,人多地少的问题又开始出现了。

    大半的土地被蒙古人划为牧场,剩余的良田已经基本被各地豪强瓜分。属于百姓自己名下的土地,十中无一。

    那些没有田地的百姓,要么被迫成为蒙古人奴仆,为其牧牛放羊。要么就成为豪族的佃农,为其种田勉强糊口。

    因此,在蓟州、顺州、平州、滦州这些地方,无地百姓不少,只要按南京府的政策,给田给地,并保证其拥有自己一定比例的收获所得,一年迁个十万八万过去都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劳动力一旦大规模流失,就会令这些地方的豪族遭受损失,从而引发动荡甚至小规模的战争。

    南京府能否抵挡得住这种压力?”

    打战,对于东真军来说当然不怵,但一旦因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引发诸多势力群起攻击,这确实是个麻烦事。

    “还有一个可以引入劳动力的地方,是胶东半岛南部以及山东南部。这些地方如今也处于势力真空地带,尤其是鲁南,经年战乱,百姓流离。

    我估计再过几年,便会有势力将这些地方收入囊中,要迁移百姓,也只有三两年的时间了。”

    “好,既然如此,咱们这一次就争取多解决几个问题吧!”陈耀轻捶扶手,朗声说道。

    “总共十万两银,五万两拿去备料并准备一些必须的施工器材,我会从南京府那边再调用一些过来。

    另外五万两,就当作安家费,每人给五两,先招一千人过来再说。”

    张一丁暗暗地吸了口气,一人五两银,相当于普通三口之家一年所用了。这比当佃户为他人种田的收益,可多了许多。

    权宋天下

 第六百七十四章 民户征召

    杨闵却呵呵一笑,说道:“给我三万两银,我帮你弄三千人过来!”

    显然自己的做法被嘲笑了,陈耀有些羞恼地骂道:“有屁快放!”

    “真的需要三万两!”

    “再不说,老子劈了你!”

    “好吧——”杨闵也不敢过分的撩拨这位缉侦局的重要人物。

    “丙申分封时,窝阔台汗根据耶律楚材的建议,对中原封户采取‘二税户’的食邑制度。

    即每二户出丝一斤,以供官用;五户出丝一斤,以供分封之王。除此之外,民户还需要负担朝廷的兵、站诸役。

    折算下来,中原每一户每年承担的银钱全额约为银11两。意思是哪怕你一年到头,没田可种,也什么事没做,都得缴纳这么多银子。

    而且,这还没算上必须负担朝廷的诸项杂役。

    站赤,即为诸役之一。

    派充站役的民户要自己备马、备粮,轮流守护驿站。单单这一项,就已经使和林至燕京的多数民户面临破产境地。

    窝阔台汗去世后,和林朝政陷入紊乱,各地法度不一。诸王肆意在各自封地内搜刮财赋,他们擅招民工、拘刷工匠。令许多民户无法承担愈加沉重的赋役而逃亡。

    如今仅在燕京周边一带,民户就已减少近两成,而且每日里都在增加。

    既然咱们有这笔预算,倒也简单。

    一万两给行省中书令刘敏刘大人,先堵住他的嘴。

    其他的两万两,足够帮两千民户缴纳一年的税赋,两千户少说也能征三千人过来。

    也就是说,咱们用两万两银租用这些民户一年时间,这期间咱们只要管他们每日伙食即可。”

    “既然是帮这些民户缴足了赋税,为什么还要给燕京行省一万两银?”丁慕有些不解地问道。

    杨闵又是呵呵一笑,说道:“这是给刘敏的,不是给行省。万一这些民户,干了两三个月,自己跑了,咱们不还得通过行省,去再召些民户过来?”

    陈耀与丁慕同时一怔,随后相视无语。

    没想到浑身上下充斥着儒雅之气的杨闵,竟然也是蔫坏的一个家伙。

    只有张一丁茫然地问道:“跑了?能跑哪去?”

    陈耀斜了张一丁一眼,心下有些怀疑,这厮当年能成为张靖那家伙的管家,理应也是个圆滑之徒。他这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着糊涂?

    丁慕倒是很主动地为张一丁解释道:“既然现在四处都有民户逃亡的情况发生,咱们征召过来的民户,出现逃亡就很正常了。

    这些人,可能逃到中原、可能逃去漠北,当然也就可能逃往锦州、辽南,甚至继续深入到东北山林之地。

    这样也不错,可以避免南京府因为公然吸引民户迁移,而引起诸多势力的警觉与不满。

    相当于咱们花十两银买一个人,不,是一户人。

    这生意,我觉得合算!

    前期投入虽然不小,但只要两年时间就可以让他们创作出远远多于十两银的价值。”

    “好,那就这么定了吧!咱们在征召民户时,就让他们举家而来,而且可以为他们全家提供每日粮食。”

    “还有,修路期间的护卫问题……”丁慕问道。

    陈耀微眯双眼,说道:“这个先不急。南京府现在四处开战,一时半伙派不出人手过来。而且,直接让东真军进驻,也有些不妥。

    过一阵吧,等工地上爆发一些冲突之后,咱们再招一些乡勇,用以维持现场秩序。”

    爆发冲突?

    丁慕与张一丁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杨闵却朝陈耀翻了个白眼,这厮尽准备着不干好事!

    有燕京行省的批文与行省郎中的全力配合,所有事情都进展得相当顺利。

    三千民户很快便征召完毕。

    一个月时间,榆关通道上的四座码头便已建成。一座在榆关附近的海阳,一座在六州河的入海口石家店,一座在桃花岛,一座在锦州城以南、小凌河的入海口。

    整个工程进展得很顺利。

    陈耀有些佩服自己的眼光,丁慕此人,真的是太好用了。

    除了每五天过来跟自己汇报下进度之外,几乎不来打扰自己目前正处于蜜罐中的日子。

    二月的锦州,虽然依旧白雪纷飞,但丝毫也阻止不了陈耀灿烂的心情。

    即使晚上再怎么被折磨,第二天一早,陈耀总会满血复活,带着郭筠,在锦州城外呼啸游乐。

    郭筠白衣胜雪,跨下也是身无杂色的一匹雄骏战马。蛾眉之下,那双丹凤眼转动之际,隐隐溢出淡淡的春意。

    陈耀则一身黑袍,配着小马哥暗棕色毛发,在铠铠白雪中,背影显得尤其风流。

    远处青山如黛,两人两骑,微风细雪之中,宛如一幅绝美画作。

    只是一旦驻足回头,陈耀那张肥脸,与小马哥眼鼻之处的那块墨迹,活生生地煞了眼前这番风景。

    犹若清水濯足,花上晒裤!

    好在,郭筠终于习惯了。

    或者说,彻底认命了。

    晚上回到杨宅,陈耀总会努力地展示自己相当拙劣的厨艺。给郭筠做一个小菜。

    即使被各种嫌弃,陈耀依然乐此不疲。

    然后便开始等待着,又一个晚上的被折磨。

    痛并快乐的生活,在列维与西出大兴安岭的东真军全部撤回南京府后,终于结束了。

    又一场不大不小的雪过之后,榆关通道的施工进度,终于慢了下来。

    施工破坏了原就脆弱不堪的路况,海阳至锦州许多地方道路被堵。行人勉强还能通行,但货物已经很难过去。

    往北的货物被堆积在海阳,往南的货物则堵在了锦州。

    锦州的货无法南下,那倒也罢了,毕竟还没出锦州城,安置不难。

    可是中原客商,连人带货拥堵在海阳,时间稍微一长,就会让人生出暴躁之心。

    海阳倒是修了一间条件不错的客栈,名为“张氏车马行海阳客栈”,收费也不算贵,但停滞的客商越来越多,货物迅速地如山而积。

    谁也不知道路要修到什么时候,更没人知道这条路什么时候可以通行。

    每日里,海阳客栈内都是充斥着一片的骂声。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应该骂谁。

    有人实在忍受不了,抱着侥幸心里,赶着骡车试图硬闯。

    运气好的,还能退回海阳客栈继续骂娘。运气不好的,连人带货直接摔没。

    有人终于熬不住南撤榆关,但依然有人继续北上拥入海阳。

    有酒有肉,还有进退不得的烦躁,便就会有人闹事。

    吵吵闹闹之中,客栈终于出现了人命事件。

    于是,张氏车马行经过官府同意,自己掏钱,聘了一支百人队乡勇,以保护客栈内商旅的人生财产安全。

    乡勇领头的,是个身高六尺的壮汉,操持着真定口音,姓韩名霸。

    权宋天下

 第六百七十五章 心结

    有乡勇入驻,客栈的秩序果然安定了许多,但是食宿费用同时也相应上调。

    让这些滞留的客商惊讶的是,韩霸竟然为他们联络到了登州的一家船商。

    船商为“赖氏船行”,船老大便是赖大。

    年约四十,虽然满脸横肉,但看上去倒也憨实。

    赖大从直沽寨那接了一些货,准备运往辽南,转送辽阳。

    辽南旅顺新建了一个港口,赖大也是第一次接这样的海上货物运输,因此货舱未满,就顺便拐到海阳这,看能不能再收些货。

    海阳以北的海域,此时全是海冰,即使有船也无法将货运至锦州。但是通过辽南转走陆路,要绕上好大一圈,大部人都只能望而兴叹。

    只有一两个本来就准备去辽阳的客商,倒是兴高采烈地将货转运上船后离去。

    其他人,只能继续等待。

    依然没人知道,这路到底要什么时候能修好。

    也许十天,也许一个月,也许半年甚至更长。

    到了三月底,好不容易海阳北上的路通了,但是到了石家店又被堵上。

    群情激愤!

    这次事情闹得更大了。

    似乎一开始是有十数个山贼盯上了北上客商的货物,趁着他们拥挤在石家店“张氏车马行客栈”的时候,出手抢劫,还伤了人。

    客商货没了,人受重伤,但客栈竟然一点事都没有。

    诸多客商很确定,这绝对是客栈与山贼的一个合谋。于是,激愤之下,砸烂了客栈,导致正在石家店附近的修路工人,逃走了近千人。

    一地鸡毛。

    客栈的老板伙伴找客商麻烦。

    客商代表四处托人找关系,向根本懒得理睬此事的官府施压。

    张氏车马行,又不得不补征一些民户,继续修建通道。

    工期被延误,通道的完成时间继续遥遥无期。

    为了保护往来客商的人货安全,张氏车马行又招揽了五百个乡勇,入驻在石家店。

    对于这些事情,陈耀并没有太多的关注,每天依然在享受着他没羞没臊的生活。

    但是,四月初时,一份从登州来的急件,终于改变了陈耀优雅而放浪的日子。

    “通缉令?通缉张靖。还有追捕令?追捕廉希宪。而且还不能暗杀!”陈耀看着这份急件,有些挠头。

    找到这两人,并不太困难。

    多泉子的战争已经结束,这俩要么躲和林,要么去了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