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才继续说道:“把王铠找来,再研究一款可以安装在船上使用的火炮。”

    “船上用的?”郭守敬眼露迷茫之色,“这,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会更多,包括后坐力、防水防锈、射程准度,以及发射的角度问题。”

    “装在侧舷,长度一米五之内,其他的慢慢解决吧。”后坐力什么的,赵权根本搞不明白,当然也提不出更具体的意见。

    “如果是船上用的话,倒是有一款弩炮,现在就可以用了。”李毅中说道。

    “这么快?纽力炮吗?”

    “是的,还有舰载重力抛石机。其实原来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小郭来了以后,解决了标准化生产的问题,就基本没有太大问题了。”

    “试过了吗,效果如何?”赵权脸上又显出一些兴奋。

    “还没试,效果不知。”郭守敬答道。

    “为什么没试,不是说都可以生产了吗?”

    “可以生产,指的是可以标准化生产,而不是实际的投产。一些相关的构件细节,必须得实际调整之后,才可以进入生产程序。”

    “这我知道,我问的是为什么没去试?”赵权忍不住打断了郭守获的专业解释。

    郭守敬依然一板一眼地答道:“嗯,因为没船。”

    没船?

    赵权有些无语地看着梁申。

    “现有的一些船太小,而且需要改造之后才能安装这种纽力炮。新造的船确实还没好,不过快了。”

    好吧,赵权不得不承认,自己似乎有些心急了。

    但是,未来的确可期啊!

    不过,无论有多少可期的未来,没有现在的拼搏,一切都将会是空中楼阁。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实在的,上辈子的赵权对这句话并没有太多的体会。

    如今,他却知道,现在如果不努力,自己可能连活到徒伤悲的那一时候,都不太可能。

    所幸,赵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个新兴的政权,总是在其刚刚踏上征程的时候,才会具备最强的活力与团结性。

    因为在这艘船之上,所有人知道,必须共同协作、必须展示各自的最大价值、必须防备随时而至的狂风巨浪。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这艘船上占据一个各自的位置。

    在各种危机与压力面前,个人的需求与欲望,往往就会被暂时放诸脑后。

    也只有当这艘船可以驶达目的地时,他们才有可能获得最丰厚的回报。

    而赵权的使命,就是要让这艘船,保持着绝对正绝的航向。

    为此,他要物色最合格的船长,给每个岗位安置最合适的人选,为这艘船创造自我生存的能力、防护能力以及攻击能力。

    还得时时提防着,其他势力的影响,令这艘船被迫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而如今,摆在赵权桌面上的一份诏令,隐然已经开始影响到了南京府这艘正准备发力前行的巨舰。

    这是两份来自和林的诏令。

    诏令肯定不会做假,盖着蒙古国的汗王之印。

    但是签发的人,却是海迷失。一个前不久刚被赵权骂为蠢女人的那个临时执政者。

    也是如今蒙古国表面上,最大的权力掌控人。

    一份诏令,是以极为强硬的语气,命令南京府所有军队立即从高丽撤军,不得在高丽国土之上,留驻一兵一马。

    另一份诏令,则是对赵权提出嘉奖,并任其为南京府军民总管万户。另调大乌泰为开元府军民总管万户。

    这个赵权眼中的蠢女人,一上台就给南京府与赵权,连续来了两记直击要害的组合拳。

    赵权不得不承认,他又一次小看了蒙古人,而且还是一个蒙古女人。

    “这女人已经完全不足为惧了!”侍其轴把两份诏令扫过一眼,便随手扔到案几之上。

    但是半天之后,侍其轴却依然微闭双目沉思不语,而且眉头渐渐皱起。

    “为啥?”不见侍其轴解释,赵权只好主动开口问道。

    侍其轴倒背双手,如老树临风般肃立,缓缓而语:

    “作为一个临时摄政的皇后,她不该以蒙古国汗王的名义发出诏书,这是僭越!

    海迷失,已经成为别人的棋子了!她已经失去了在未来汗位争夺之中的资格,所以,这样的人,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只是……”

    权宋天下

 第六百九十五章 和林诏令

    赵权耐心地等着侍其轴理清自己的思路。

    “这应该是哪个汉臣给她出的主意。可是为什么却会留下一个如此明显的漏洞?”侍其轴喃喃自语。

    汉臣?会是姚枢吗?

    想起这个最早来到南京府的汉儒,赵权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好不容易把他捧到中书省相公的位置,但是他根本发挥不出赵权所希望的作用。没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贵由的赏识,也就无法真正获得一个中书相公的权力。

    这是一笔相当失败的投资。

    不过,让赵权难受的,并非是姚枢无法在和林给南京府提供应援。而是哪怕姚枢在和林呆着再憋屈,他竟然始终不肯回到南京府。

    贵由一死,难道说他会立刻成为海迷失所信任的中书省大臣吗?

    “不是姚枢!”侍其轴似乎已经读出赵权心中的担忧,断然说道。

    “为啥?”

    “姚枢此人,虽然能力有限,但便并非毫无底线之人。他受南京府之恩,才得以上位,即使不顺,还不至于做出恩将仇报之事。

    而且,他也想不出如此毒计!”

    侍其轴似乎终于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转过头,对着赵权开始侃侃而言:

    “诏令之一,是让南京府从高丽撤军。高丽在和林一直有派驻使者,但是高丽与和林之间的交通,早已被南京府切断。能说服海迷失发布此诏令的人,显然并不是依然龟缩于江华岛上的高丽王公。

    高丽使者王佺,虽然长居和林,但我相信他绝无可能具备直接说服海迷失的实力。那么便只剩下一个可能,就是他也被人当作刀使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双方合作的结果。

    诏令之二,其意之毒自不用细说,明显是在挑拨南京府内部的关系,以期将南京府一分为二,并埋下无穷后患。

    如今和林中书省内,掌中书令的是畏兀儿人镇海,他几乎不管中原汉事。另外一人,则是杨惟中,听说他与忽必烈一向交好,如今看来,正是此人在为忽必烈谋划,说服海迷失发布这两份诏令,以使南京府内外交困。

    看来,权总管对于忽必烈的担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赵权倒是没想到,这两份让自己有些头疼的诏书,却起到了一个意外的效果。

    总算让这位老侍进一步明白了,忽必烈真的将会成为南京府的一个重大威胁!

    “计将安出?”

    侍其轴右手轻击左掌,随之脸上深沉一笑,说道:“此事要想解决,倒也简单。

    让大乌泰将军,上书直接回复和林,不奉诏!”

    赵权眉头一皱,这是要让大乌泰来背这个黑锅?

    赵权倒是相信大乌泰肯定不会反对这个做法,但是这种事不去麻烦大乌泰就算了,再让他背锅就有点过了。

    “当然,我知道你不太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的话,咱们可以采取温和一些的手段来化解。

    大将军可以接受开元府万户总管的诏令,当然也没必要去上任了,咱们就保持现状即可。至于你,可以让大将军代为回复,说找不着你,因此你也无法接收诏令。”

    找不着我?

    呃,好像是个办法。

    “高丽的问题,一是拖,二是借。”

    拖倒是好理解,借又是什么?

    “既然有人以高丽国名义,要求咱们撤出高丽。咱们完全可以找一个能代表高丽国的人,邀请咱们的军队,借势入驻高丽。”

    此计倒也确实可行,如此南京府在北高丽的军政行动,就让和林无话可说了。

    只是,上哪去找一个不仅有一定的身份与地位,还可以这么傻的高丽人?

    “眼前就有一个现成的啊!”侍其轴又露出迷一般的微笑。

    “哪个?”

    “代表高丽国王,随和林信使一同前来南京府,已经被你晾了许多天的高丽使者,王佺!”

    提起王佺,赵权不由地想起数年之前,那场在高丽的战争。

    那场至今为止,赵权所经历过的最艰难一战。

    六年之前的宣州之战!

    在宣州城下,随只不干东征高丽的汉军被基本打光之后,蒙古军营被袭,只不干也受到重创。

    在郭侃的指使之下,赵权被迫领着借来的一百东真兵,在死伤过半之后,才终于攻占宣州城门。最终取得宣州。

    然而,也是此战过后,获胜的赵权不仅没得到嘉奖,却被郭侃从稿城军中革除。

    当时,驻守宣州的是高丽太守是金承先,而负责与蒙古人出面谈判的就是高丽新安王王佺。

    宣州城破之后,太守金承先溃逃而去,只身前往蒙古大营试图和谈的王佺被只不干扔去了和林。

    自那之后,王佺数次奔波,终于说服了执政的崔氏恢复向蒙古岁贡。但是王室依然缩在江华岛,并未内迁。

    窝阔台一死,蒙古国内部自顾不暇,贵由汗上位之后,高丽国又停止了岁贡。理由是陆路交通被南京府所阻。

    对于这个惨破的高丽国,蒙古国上下心里其实也是相当的矛盾。

    打,得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关键是即使打下了,也没多少油水可捞。一整个高丽半岛的收获所得,还不如宋国一个州府。

    对于把战争当作生意来看待的蒙古人,已经基本失去了对高丽的攻伐兴趣。

    所剩下的,无非是一个面子问题。只要高丽王室认怂,蒙古国可能也就此揭过。

    但是高丽王室显然是愿意认怂的,偏偏掌权的崔氏不肯。

    尤其是在江华岛上缩得习惯了,崔氏坚决不肯回迁陆地。他们太清楚,凭着蒙古国的实力,一旦朝廷迁回陆地,无法依靠海岛避险,就意味着将自己摆在案板之上,到时就只能是刀俎之下的鱼肉。

    更何况,崔氏还必须在全高丽人民面前,保持住他们一向的抗蒙形象,只有如此,才能得获得继续控制朝政的支持与底气。

    “汝为谁来?”一脸邋遢胡子的侍其轴,睥睨着瘦骨嶙峋的身躯之上、架上一袭儒衫的王佺,犹如一个流氓正在欺负一个孤苦的读书人。

    王佺束衣整冠,向天叉手而礼,肃然说道:“吾代表高丽王而来。”

    “呵呵,高丽王,贵姓?”

    “敝上王姓,传承至今三百二十八年。”

    权宋天下

 第六百九十六章 忽悠

    自弓裔部下王建,发动宫庭政变夺取弓裔王位,建高丽国至今,的确已历经三百余年。这比中原大部分的王朝所延续的时间更长,这大概也是高丽人唯一引以为豪的地方。

    “小老儿孤陋寡闻,还以为高丽王姓崔。”

    “侍先生召见王某,莫非为消遣而来。如此,某当竭力以满足侍先生所好!”

    这王佺虽然看着势弱,却是油盐不进。

    侍其轴只好收起调笑心态,正色说道:“何为君?何为臣?何为民?”

    王佺一听,脸色略振。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在战场上无法与这些人相争,但是眼前这位既然想与自己坐而论道,在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