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丹东守军,见敌势大,已经主动撤出丹东。丁武的部队,已经尾随至丹东附近。大公子的部队,在其之后近百里;权总管已至朔州;合兰县守军正自东向西移动。”

    陈耀默默地在脑子里标上各路军队的位置,突然一怔:“这是,要包饺子吗?”

    “理论上是这样,不过目前董文炳与崔沆,显然根本不在乎。他们觉得,东真军根本没有实力,能把他们围在丹东。”

    “为什么啊?”

    “因为,他们不知道有我!”王铠昂着胸脯说道。

    陈耀愕然,随后又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随后却又带着一些鄙夷的口吻问道:“就你那几条破船,能搞得定高丽水军?”

    “呵呵,这个就不是需要你担心的事了,过些天,且看哥哥给你露几手。”

    陈耀瘪了瘪嘴,“那需要我做甚?”

    “当然是情报了!你这个情报头子,得想办法把情报给我整清楚了,尤其是高丽水军的行动计划与方向,不能有任何差错。

    就算我打得过他们,也得在海上找到人才行啊!”

    也是,海上万里无垠,要找几只艘船,还真的有些麻烦。

    这个,似乎是一个新的课题。

    “有海图不?”

    王铠给他拿来一张巨大的海图,陈耀直接在地板上摊开,趴在上面,开始认认真真地研究起来。

    这个海图之上,虚线成网,纵横交错地标出了各个位置的经纬度。

    从辽南环绕着辽东湾,一直到北高丽,沿海的所有海岛位置清晰可见。

    看来王铠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也不仅仅只是造了几艘船、练了几百个兵而矣。

    陈耀看着这张海图,满意地哼哼了几声。

    权宋天下

 第七百二十四章 诱敌深入

    王铠见他进入状态,也不去打扰,关上舱门,来到甲板之上。

    明晃晃的太阳,正高挂空中,王铠却迎着七月毒辣的阳光,站在船头上振臂长啸。

    这是一支长相很奇怪的舰队。

    最大的只有一艘被当作旗舰的千料船,长165米,宽110米。

    四角船幅,下侧渐狭尖如刀刃。船材以松为主,两侧双重板,船底达三重。船上立有五桅帆,分为布帆与利蓬。

    跟在旗舰之后的,是两艘六百料帆船,这是当时在罗津县建造的两艘海船。

    这三艘舰船,算是气势十足。

    但是其他的船,就让人眼花缭乱了。包括一艘改造后的商船、两艘从高丽水军那缴获的艨舯舟,以及游戈于四周的五艘海鹘船与六艘戈船。

    这些,便是归王铠统属的南京府水军舰队。

    舰队绕过辽南南角旅顺,沿着海岸线,缓缓向北而行。

    王铠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被高丽水军当作后花园一般看待的辽东湾,自今天开始,将会开始纳入南京府的管辖范围,并终将成为成南京府的一个内湖!

    当然,这只是王铠的想法。

    如果在丹东的董文炳与崔沆,此时得知王铠的这种想法,绝对会嗤之以鼻!

    辽东湾,是高丽水军的天下,这似乎已经是世人的共识。

    这也是高丽被忽必烈与董文炳看重的唯一原因。

    董文炳不是一个蠢人。

    丹东守军西撤,留下无人防守的丹东给他们,这显然是没安什么好心。

    除此之外,董文炳也知道有一支东真军正从北南下,很可能已经吃掉了断后的高天锡。另外,丹东的东部,隔着鸭绿江的北高丽,似乎也有东真军的动静。

    丹东,的确似乎快要被包了饺子。

    但是,董文炳对此一点都不在意。

    所有人都知道,东真军总数并不多,因此即使真的三面包抄,能投入作战的兵力也不会太多。

    西撤的丹东守军,不过六百人;跟在自己身后南下的追兵,最多一千,而且董文炳估计与高天锡一战之后,兵员损失最少三成;北高丽的东真军,最多也就只能凑出一支千人队。

    满打满算,便只有三千东真军。以这些数量,要想从三路包抄自己,那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而自己南下路上所聚集的,以及从各地汇聚至丹东的部队,很快便将超过三千之众。

    丹东周边,方圆数百里之内全是山林。在这种复杂的区域,东真军兵分三路,想要彼此联合协同作战,这是件极为困难的事。

    别的不说,单是相互传达个军情,从东到西即便是最快的马,最少也得花上三天的时间。

    因此,只要能在丹东集聚起兵力,对东真军形成局部小战场上的优势,再分批击溃。此后,也就不会有多少悬念了。

    董文炳相信,一旦在丹东重挫东真军,南京府必定从此元气大伤。别说再图北高丽,就是自保,都会出现很严重的隐患。

    更何况,高丽的水军主力,已经高开江华岛,北上丹东。

    有这支水军的帮助,进可从陆上任何一个地方,突袭东真军,退则可直接撤至南高丽。

    包饺子?没有可能的事!

    诱敌深入,再分块吞食,这才将会此战的精髓。

    只是,对付东真军不难,对付王栖梧,却让董文炳伤透了脑筋。

    自石沟南下,王栖梧倒也一路配合,并且一到丹东之后,就亲自前往丹东驻军营地,劝其投降。虽然没有成功,但驻军也因此撤离丹东。免去了董文炳手下兵力,在大战之前的无谓损失。

    但是,王栖梧却一直没有明确答应与自己的合作。

    这种脱离自己掌控的感觉,很不好。

    还好,哪怕董文炳故意放松对王栖梧的监护,也没有发现他有任何脱逃的举动。

    如今,董文炳也没办法腾出过多的精力来彻底搞定王栖梧,需要他操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高天锡没跟上来,虽然在他预料之中,但也给他带来的许多麻烦。

    最大的问题,是对敌情、对周边的形势无法做到清晰明了的把控。

    董文炳看着眼前,铺在桌几上的一张地图。地图不小,但极为粗糙。勉强可以分清地图上画的大陆、海洋与主要河流。

    不过董文炳对此倒也没有不习惯,他这辈子所见识过的地图,基本上都是如此。哪怕是中原的地图,也未必能详细到哪去。

    或者说,他就不知道,什么才叫详细的地图。

    “贵国水军,到哪了?”董文炳问道。

    “大概这里吧。”崔沆拿手指,往地图上随便一戳。

    董文炳顺着崔沆的手指头看去,眉头微微一皱,这是哪?

    身弥岛吗?还是宣州?宁州?

    “你估计,还需要多长时间能到此地?”

    “嗯,快的话一两天。慢的话可能四五天,不过也有可能六七天也说不定。”

    董文炳的眉头皱的愈紧。

    “怎么会差这么多时间?”

    “这个时间哪里会差很多了?如果只是一两艘舰船,当然简单。可是你想想,这可是一整支水军出动,哪有那么容易。路上还得考虑补给点,还得看下风向,还得考虑与陆军的协同作战准备。

    而且,现在正是南风季节,还好办一些,一旦风向有变,更无法把握准确时间。

    当然,董兄弟也不用过于操心,我想肯定误不了你的事。

    这支水军,可以算是我们为高丽培养出来最精锐的部队了。有他们在,咱们就足以进退自如了!”

    “会有多少船?”

    “最少十艘艨舯,一艘运兵马船、一艘运粮船。大概五六百人吧。”

    “就这么点?”

    崔沆有些不高兴了。

    “这已经是我们家,近半的水军了。来的太多,万一王室的水军造反,如何弹压?而且,这次派水军前来,本来就不是为了参与陆上之战,而是为了更加顺便地接应数支陆上战斗的部队。包括在丹东的数千人马。

    更何况,人来多的,还得派多少船来运输粮草?”

    “不,不,崔兄莫要误会。”董文炳赶紧收起眉头,这个时候,他可不敢过于得罪这位崔家的太子爷。

    “董某只是以为,高丽国总共就这些水军,因此有些讶异,仅此而矣!”

    “放心吧,十来艘船,已足矣横扫高丽西海岸了!”

    董文炳点头应和,不过心里还真的有些惊讶。

    他所惊讶的是,高丽的水军,竟然还分属王室与崔氏。

    而王室水军,想造崔氏的反?

    也许这其中,还有机可乘!

    不过这事也不急。

    董文炳现在最着急着确定的一件事,是南京府的那个权总管,是否会率军前来。

    权宋天下

 第七百二十五章 重回朔州

    对于“权总管”这个总是被王爷所念叨的名字,只要是忽必烈的幕僚,每个人耳朵都快听出茧来了。

    来之前,董文炳特地去找了廉希宪,认认真真地了解了赵权的所有情况。

    虽然廉希宪一再叮嘱他,一定要对赵权有十足的重视与提防。但是董文炳依然搞不清,对于这个年仅二十的年轻人,需要提防什么?

    提防他始终不肯接受和林的策封?

    还是因为他在南京府的影响力?

    或是因为他善于领兵作战,几乎未有败绩?

    董文炳研究过赵权所经历的所有战事,他承认此人在整军方面,是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还远远没有让他达到惊艳的地步。

    无非是以少胜多,败中求胜。

    这些招术,可以看出许多真定军留下的痕迹。

    无论是真定军的史天泽,还是史家兄弟,或是郭侃,没有一人会被董文炳放在心上,更何况是这个真定军旁系出身的赵权。

    而且,东真军在山林中的作战能力,这跟赵权似乎也没有太大关系啊。

    这些人,本来就来自山林的野人,当然更适应于山林。

    董文炳还是希望,自己布下的这个局,能够吸引到赵权的到来。

    如果此战能够重挫东真军,再解决了赵权这个王爷的心头大患,那就太完美了。

    说不定,掌控大权之后的忽必烈王爷,会为自己争一个东北王的位置……

    只是,这个赵权,现在会在哪呢?

    董文炳的眼睛,开始在那张地图之上细细搜索。

    在辽南?到了石沟?去辽阳?或是依然在南京府?

    但是,董文炳根本没想到的是,此时的赵权,正在鸭绿江上游,南岸的朔州城!

    朔州,可以算是赵权的一个发家之地。

    在这里,他第一次与东真军合作,攻下朔州,因此而得到大乌泰以及全体东真军的认可;在这里,他发动高丽人屯田,熬过了严重缺粮的那个最艰难时候。

    也是在这里,他收获了一枚瞎子。

    如今正站在他身边,对着一座青坟,静静地流着泪的高正源。

    坟前青烟缭绕。

    山下的朔州,似乎还是那个朔州。

    只是城墙更加破败,城前原来为高丽人建造的棚屋,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蛇鼠之窝。

    此时,正有不少衣裳褴褛之人,正在几个东真兵的带领下,搜集可用的材料。

    偶尔,会有人发出数声兴奋的叫喊,然后就有几人扑过去,或是扯出一条长蛇,或是逮到一只肥鼠。

    如果碰上大只的獾或兔,就会有东真兵的弩直贯而入。

    这些收获,都会给那些招集而来的高丽山民,当作他们修整朔州城额外的奖励。

    朔州,如今是南京府在北高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