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卟”的一声轻响,这圆形东西刚要炸起,就被海水淹没。

    这是什么兵器?

    高丽兵个个面面相觑。

    东真军船上,隐约之中传来一阵阵呼喊:

    “角度,调整……”

    “方向,调整……”

    “风速……”

    “引信……”

    又一个个圆球升起,高丽水军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球状东西落在自己船上,手足无措。

    “膨、膨、膨!”球状物体同时炸响。

    有些落在眩侧,有些滚落舱中,有些却是在头顶上直接炸开。火油随着火苗,甩在肌肤之上,直烧入骨。而圆弹中,夹藏着的细铁钉与碎片,立刻将这些不着衣甲的水军,伤得体无完肤。

    高丽艨舯舟之内,响起一片的惨叫之声。

    对于士兵来说,最痛苦的不是被人打败或者战死,而是只能眼巴巴地站在那里被打却根本无从还手。

    即使有再强的战斗意志,在这样的打击之下,也会迅速崩溃。

    从戈船上发射出来的,正是东真正刚装备在戈船之上,可以发射陶弹与巨弩的纽式弩炮。

    纽弩不多,每艘戈船上只配备了一架。

    但陶弹数量不少。

    六艘戈船对着六艘艨舯,一边保持着与艨舯舟的距离,一边以稳定的速度,不急不慢地发射着陶弹。

    轰然作响的爆炸声中,夹杂着高丽水军悲愤莫明的怒吼。

    持续半个多小时的打击,高丽水军终于崩溃了

    还有近百高丽兵,爬出已经开始燃烧的船舱,纷纷跳入海中,如煮不开的饺子,上下浮沉。

    已经解决了码头前战斗的海鹘船,此时也围了过来,开始在海中捞“饺子”。

    不过,捞以前,东真水军都会很客气地问一声:“降不?”

    见到面色犹豫或是一脸愤怒的饺子,便是一杆拍下。

    最终能被捞上来的,不到二十人。

    两艘六百料船,向南驶去。那里,还有准备到身弥岛与高丽水军会合的一艘运兵马船,与一艘运粮货船。

    王铠与陈耀,随着旗舰,缓缓靠在了身弥岛的码头之侧。

    走过栈桥,刚刚因为大胜而处于兴奋之中的两个人,便如同在冬日被迎头浇了一盆冰水,冻若木鸡。

    死伤,已经不是“惨重”两个字可以形容!

    两人相似一眼,眼中都闪出一些懊恼之色。

    虽然说,登岛之战,并不归水军指挥,但要是他们能来得再快些,岛上的这些东真军,伤亡就不会这么严重了。

    只是,舰队第一次横渡辽东湾,随行的艨舯与海鹘,虽然短途内速度很快,但无帆的船只,经历如此长距离航行,能按时抵达,已属不易。

    想再快点,起码在目前,王铠根本办不到。

    但现在也不是讨论责任的时候。

    权宋天下

 第七百三十一章 悲歌可当泣

    王铠一方面派出几艘海鹘船,赶去配合两艘帆船对高丽水军的继续围歼。同时将剩下的快艇全部遣出,围着身弥岛搜索漂在海上的其他东真兵。

    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夕阳将落时,未能登岛的二百六十个士兵,找到了一百八十名。大多下身浮肿、上身布暗红色死皮,身陷晕迷。

    其中有不少被冲回陆地之后,继续跳回海里,向身弥岛浮渡。

    五百名登岛作战的东真军,至此算来,战死161、失踪80,其余全部重伤在身。

    最后能活下多少人,谁也不知道。

    战损百分百,无一幸免!

    这一刻,赵权觉得自己已经心痛的无法呼吸!

    天上圆月逐云,朔州城前烛火缭绕。

    那是高丽百姓,正在祭拜自己死去的亲人。

    战争,是会死人的。这道理,赵权一直很明白。可他就是无法接受自己的人在战争中死亡。

    他怅然地站在城墙之上,望着铺满着银色月光的城外。

    思绪飘摇,如风如渺。

    赵权心里,突然生出一股厌烦。

    当年随着稿城军,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还是想着如何在乱世中挣扎求活,如何给自己的兄弟们谋一块避乱之地。

    如今,自己手握大权,一声令下,就会有无数人为之赴死,也有无数的敌人在自己面前身死魂消。

    可这些,真的是自己希望去做的吗?

    而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于更多年的时间里,还会有多少人,因为自己而成为飘荡在这空中的孤魂野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一声低吟,在赵权耳边响起。

    “权总管,视士兵为手足,士卒自会以国士报之。为君赴死,为南京府而牺牲,这是所有人的信念。

    也包括我!”

    赵权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缓缓说道:“有时,我会在想,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是为了什么?

    为了活下去?

    还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

    是为了探寻世界、仰望世界,或是俯瞰这个世界?

    或者说,你我诸人,都只是造物者手中无数个不经义之间制造出来的玩具之一,生死存活,无非是在命运的指缝之中,去争得一线微弱的生机?”

    高正源沉吟良久,才说道:“属下以为,人活于世,是为了族群的延续。”

    “族群?呵呵,你可知道,蒙古族一说,是自成吉思汗之后才有。之前的匈奴、突厥、柔然,今又安在?

    而在女真、东真之前,肃慎、勿吉、靺鞨,如今又在何处?

    其实就是汉人,谁又能说得清,到底是哪些人?”

    这也是赵权自从来到这个世上之后,最难以理解的一件事。

    所谓民族,起码在这个时代,是不存在的。

    后世大多数人认为,汉人,指的就是汉族人。自强汉时出现,延续唐宋元明清。

    孰知自北宋开始,所谓的汉人,指的就是生活在燕云之地,被辽国所统治的那些中原遗民。

    金国沿续了辽国对汉人的称呼,只不过将汉人的范围扩大至整个淮水以北区域。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大多数非女真一族,全被称为汉人。

    而如今,中原生活的女真人,再不敢以女真一族自称,也开始被称为了汉人。

    但是,宋国的百姓,那是叫做宋人!

    一直都是。

    这也为什么在元朝建立之后,会有所谓的四等人之说,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与南人。

    那么,自己这个来自后世的人,到底该把自己当作北方汉人子孙,或是宋人子孙?

    “属下所说族群,与权总管所说,并非一致。”

    “哦?说说看。”

    “权总管所说,无论蒙古、匈奴、突厥,或是肃慎、勿吉、女真,只是生活于这种区域,当他们势大成国时,对该国国民的一种称呼而矣。

    其实,人还是那些人,无非是一种延续称呼的不同。

    譬若高丽,在高丽国成立之前,源于中原移民,这里也曾生活过汉人、生活过朝鲜人、也生活过高句丽人。

    只是现在因为有高丽国,才称为高丽人。

    日后……日后,说不定会称为南京府人也未必。或者是,华夏人……”

    高正源说着,脸上露出淡然的笑容。

    “属于还是更倾向于元好问元裕之的说法,无论哪里之人,无论称呼为什么,都属华夏之后。既然如此,又何必在乎此时称为什么呢?”

    赵权眼睛一亮。

    元好问的这套学说,其实是在赵权的怂恿之下,为了融合东北乱七八糟的族群,而开始创立并渐趋完善。

    如今自己还无法跳出民族与族群的观念束缚,其他人却似乎已经坦然接受。

    是啊,既然都为华夏之民、炎黄之后,又何必去在乎汉人还是宋人?

    “战争,在属下看来,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终究是强者为尊。

    但什么样的人,才是强者?

    属于以为,只有在文化、科技、律法、制度,完全超越其他的弱后族群的人,才可称之为强者。

    如,现今的南京府!”

    赵权有些惊讶地看着高正源,他还真的没想到,这个一向不吭不哈的瞎子,竟然会有如此深入的思考。

    “而战争,就是淘汰弱者的一种手段。

    当然,有些越是愚昧的族群,在战争中反而会越占有优势。但属下认为,这只是一种暂时狂欢,时间终究会让这些人付出代价的。

    而南京府,如果想要维护族群文化的延续,只能依靠战争。如此,才可澄清玉宇、涤荡乾坤!

    也唯有如此,方不负上天对于权总管之厚望。”

    赵权一怔。

    上天,对自己真的有厚望吗?

    既使有,他也感受不到。

    不过,他是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了南京府所有人对自己的厚望。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赵权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悲伤是可以的,但不能太久。自己如此劝慰别人,但是自己可不能一直深陷于悲伤的纠结之中。

    不管怎么说,毕竟已经取得了一场大胜。

    东真军不仅占据了身弥岛、全歼了岛上的七百高丽守卒,还歼灭了高丽崔氏的北上的一整支水军,收缴一艘运兵马船以及一整艘的粮草。

    而且,还有一场胜利,正在丹东等着东真军去收获。

    权宋天下

 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鹧鸪

    第二天,在发布了总攻之令后,赵权率着朔州的东真军,扎筏顺鸭绿江而下,不过半日时光,便已漂至丹东以北十五里之处。

    “天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鸟?”董文炳看着漫空而飞的苍鹰,疑惑地问道。

    “楚赵有鸟甘自腴,嘲嘲自名为鹧鸪。此为大鹧鸪!”王栖梧摇头晃脑地说道。

    董文炳剜了他一眼。

    “王司长走眼了吧,这哪会是鹧鸪?鹧鸪可没这么大的,还飞得这么高。而且这里也不可能有鹧鸪。”崔沆不屑地说道。

    “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管他是不是鹧鸪,射下来应该都可以吃吧。”王栖梧无所谓地说道。

    “呵呵,王司长可是饿了。可是你这些天,也没少吃啊!”

    王栖梧悠悠地长叹一声,说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饱汉不知饿汉饥……”

    高丽水军的粮草一直没有送来,加上外围的战斗还没进入激烈阶段。因此营内,所有非战斗人员,每天只提供一顿饭食。

    尤其包括王栖梧与王建禾两个人。

    不过,他们俩一顿吃的东西,比其他人三顿吃得还要多。

    董文炳与崔沆相视一眼,觉得这家伙最近可能被限制了自由,脑子似乎出了点问题。

    算了,不管他,反正丹东一战之后,此人若是依然不肯投诚,那他的死活也就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他们俩却不知道,王栖梧一边在嘴里叨着莫明的诗句,脑子里一边却在飞快地转动。

    天上海东青不停飞过,说明四面的东真军,正在不断地加强彼此的联系,大战一触即发。

    那么,自己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在大战爆发之前,赶紧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可是,把那俩忽悠傻了不难,要想忽悠他们放了自己,却实在是有很相当的难度。

    一天一顿饭,很不人道,但王栖梧无话可说。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那俩是不是背着自己偷偷加餐。

    为了省些气力,他只好又回屋里躺着。

    丹东守军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