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侍其轴与王治则相顾颔首。

    忠君或是忠国,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

    君为天,有君才有国。

    君死,若无后祚,则国灭。

    一个国家,延续的是一个王朝,而非人民、文化与政府。

    而儒道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是因为儒家所宣扬的“仁德、顺服、以礼为尊”,对于君王的统治是有利的。他服务的是一个国的君主,而不是一个国的百姓。

    想要与忽必烈抗争,建国是一定要走的道路。但是未来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赵权并没有很清晰的思路。

    只是无论未来的这个国家长成什么样子,赵权都不希望,会是以赵家为延续的一个朝代。

    而维系这个国家,得以存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对汉家文化、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而非简单的儒家道统。

    当然,现在跟那些老儒讲这些东西,根本就讲不清楚。赵权也不想多增添彼此间的隔应。

    相比与这些老家伙谈事件,赵权还是更喜欢在机要室呆着。

    这里,才是真正做事的地方。

    “十年以来,逃离邢州的民户,有约六千户移居周边的磁州、相州、大名府、冀州、真定等地;穷困绝户近千;其余大多西入太行山避难。

    这两年以来,从太行山转迁至南京府辖地的邢州民户,约为两千多户。”

    高正源如背书般地说着。

    邢州民户见空,主要原因当然不是因为南京府偷偷地迁移人口。但是,南京府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还好,邢州府的民户,已经快被薅光了。否则忽必烈一到,绝难再从邢州迁走一个人口。

    “太行山那边的人口迁移行动,得稍微收缩了。”梁申说道。

    这些年,利用隐藏于太行山中的那支军队,南京府从河北、河东、河南一带,迁移了大量的民户至东北。

    之前,周边无论是蒙古达鲁花赤或是汉世侯的管理者,对此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南京府的人上下打点之下,大多都能轻松摆平。

    但是,现在想在忽必烈眼皮底下做这事,难度就相当大了。

    这是忽必烈执掌邢州,给南京府带来的第一个直接损失。

    人口,是所有生产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但凡有些眼光的人,都不会轻易放任人口的流失。

    可以预料,忽必烈不仅会严控邢州的人口外迁,还会想尽一切办法从周边辖区迁移人口进入邢州。

    他可以公开这么做,南京府却是不行!

    隐然之间,中原的形势,已经开始向忽必烈倾斜。

    “对于河北的人口迁移行动,可以暂停。但是河东山西那一带,必须抓紧进行,我估计咱们最多也只有半年时间了。”

    众人都理解赵权这话的意思,蒙哥一上台,自然会加强内部的管理。之前无论是乃马真、贵由,还是现在的海迷失,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地把目光放于中原。

    “邢州张文谦,近日已经成为忽必烈的一个幕僚。除此之外,河北、山东一带,有不少的汉世侯幕僚,已经开始纷纷与忽必烈手下联络,希望可以与忽必烈一见。”

    张文谦,邢州沙河人,为刘秉忠同窗。在北地汉人中,也算是一个术数名家。

    对于这样的人,赵权倒是比较感兴趣的,也托人去找了数次,却得不到回应。

    除此之外,赵权手中还有一大批的名单。

    有些已经成为入幕之宾,有些正在成为入幕之宾的路上。

    虽然嘴里总是说不在乎这些人,但自己招揽不到却被忽必烈收走,难免也让赵权心里吃味。

    汉儒——

    赵权真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这个团体。

    权宋天下

 第七百八十四章 权氏子弟

    赵权叹了叹气,说道:“算了,先不管这些人了。咱们真要把这些儒生全召来的话,南京府就会彻底乱套掉。

    指望他们,不如指望我们自己。

    这些年,让你们收留的孤儿行动,现在进展得如何?”

    “至去年年底止,以南京府的名义,总共收留了五岁以下的孤儿3798名,近半来自辽西、辽东,汉族为主,但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的族源。

    另外一半部分来自太行山那边,出身于中原。部分来自高丽。”

    收留孤儿的计划,自三年前就开始进行。

    三年时间近四千余名,不算少了。这些孤儿,有些直接交给有能力抚养的家庭,有些安置在各县设置的“抚幼局”之中。

    这些人,只要年龄到了七岁之后,就必须全部安排进行各地的学校中,开始接受南京府系统的教育。

    他们,才会是南京府未来的希望与最大的依仗!

    高正源继续说道:“另有256名收养的孤儿,今年已达入学年龄。只是这其中,许多人还未有姓名,大家的意思,希望权总管可以给统一的赐名。”

    这是,把这些人当自己嫡系看待了?

    其实无论是南京府还是东真军,都是蒙古国留下的东西。

    现在以这两个机构对外自称,没有太多问题。但是终究有一天,得做改变。而无论是机构还是军队的调整,没有自己的嫡系,便会如沙上建城,风一刮就会迅速垮塌。

    而嫡系中,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身边的这些高层管理者。而是需要大量的中层执行者。

    要将这些人培养成为嫡系,利用姓名打上最直接的标志,的确是很有效的做法。

    “申哥,你有什么意见?”

    “我觉得,那些有人收养的,可以跟收养人的姓氏。其余的,全部赐姓为权。”

    “姓权,太好了,那岂不是意味着,我以后有许多的小弟小妹?”权承义眼冒金星,相当的兴奋。

    “是这个意思,你们兄弟几个,算是权总管的第一代弟子,以后但凡是孤儿培养成长的,都可以算入权氏子弟。”

    十年一代,一代起码数千人,这样会不会成为一个尾大不掉的隐患?

    梁申看出赵权的担忧,“凡事有利必有弊,这些都得在试行过程中进行调整。而且,我希望这些人,未来可以成为王族的守护者。”

    守护者?

    赵权在心里微微地点了点头。

    任何的一个王朝或是国家,权利都不可能完全归属于君主,总得有那么一群人与其共享天下。

    比如汉时的武将、晋时的门阀、唐时的世家,以及宋时的士大夫。

    任何一个群体,只要参与到国家的管理,确实有利处也会有弊处。一旦掌权的时间长了,难免就会有腐败有坠落有贪渎。

    而这些人,一旦拥有了权利,就会舍不得失去。后代越无能,越会陷入对权利的无限欲望。

    每个朝代的改革,无非就是将一个团体的既得利益,向另外一个团体分散与转移。

    这也是任何时代,改革都会遭遇阻碍的主要原因。

    权衡,是唯一的手段。

    利用未来可能形成的这个“权”氏集团,来制衡王族,或是协助王族,共同治理这个国家,也许真的是个不错的想法。

    不过赵权也知道,现在找孤儿容易。一旦这些孤儿成长之后,他们的后代,也不可能成为孤儿了。

    而再想有新的孤儿加入这个团体,则会被新的门槛所阻。

    不过,这毕竟是数十年之后才可能出现的矛盾,起码现在还没有太多问题。

    “这些孤儿,无论出身是汉族、蒙古族、女真、契丹或是高丽,无论来自哪里,告诉他们,都是汉人!必须学汉字、习汉文、知汉礼。都为华夏之后,也必须以守护华夏传承为已任。

    这些,都必须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让他们明白并牢记在心!”

    众人齐齐点头。

    “那,是否该给他们排个续字?你的第一批弟子为辰,接下来呢?”梁申笑着问道。

    “辰龙巳蛇,俺们算属龙的,接下来该轮到属蛇了吧!”承义气势轩昂地说道。

    赵权挥手给了承义后脑勺一巴掌,“这是辰冰的辰,不是你们的承!”

    承义脖子一缩。

    高正源却淡然说道:“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属下觉得,以‘辰’为始,以‘宿’为续,挺好。”

    赵权微微一怔,高正源这意思,是以后这批娃都交给辰冰来管制?

    “另外,属下觉得,可以让承义,去接管这批孩子。”

    赵权看着跃跃欲试的承义,问道:“你,觉得行不?”

    承义胸脯一挺,“过完年,我已经十五岁了……”

    “虚的!”赵权提醒到。

    “那,那也是十五啊!”承仁脸上微微一红,随即鼓出更多的气势。

    “承仁现在已经在到处乱跑了,我觉得,我也可以出来给权大哥分忧。”

    “意思是,你在小高这边,啥事都没做?”

    “那,那当然不是!不过,我们兄弟几个被培养这么多年,放在这里当秘书,屈才了!”

    “哈哈——”赵权几人,同时大笑。

    的确,这几个兄弟原来基础就不错,经过这些年的历练,也显出各自不同的能力。

    承仁最近跟着丁武,东奔西跑,无论是个人战力还是行为处事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赵权已经准备将他召回身边,顶替封扬的亲卫队长一职。

    除了辰冰之外,最小的承信,如今还海东学院学习,自几个哥哥毕业后,他便成为了学院内的第一学霸。

    当然,这个学霸跟郭守敬那种人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最笨的却是承智,这个跟他名字严重不符的孩子,在三年级这一关上熬了三年,才终于离开学校,被承仁扔去军中锻炼去了。如今个人战力,虽然远不如丁武手下的特别行动队员,但对付一般的东真兵,倒也是胜多败少。

    “就让承礼过来接替承义吧,这孩子自从学会了五门外语之后,有些飘了。把他交给小高,你再给熬熬?”

    高正源点了点头。

    无论他的能力再强,毕竟还是需要一个助理来当自己的眼睛。

    而这个位置太过敏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担任。让权氏兄弟过来,最合适不过。

    权宋天下

 第七百八十五章 未来的都城

    “承义,你需要时刻记住,你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将会产生的影响!”赵权脸色转为严肃。

    承义也收起了脸上的嘻笑与兴奋,躬身而听。

    “你得理一个章程出来,如何去管理与引导这些弟妹。如何尽可能的不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出现偏差。

    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有每个阶段的考核标准。而这考核,绝不只限于学业!

    如果,一直达不到考核标准的话,也得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最严重的,可以取消其权氏门人称号。即,剥夺其赐予的姓氏,改续字为姓。”

    “诺!”承义正色应道。

    此事即了,还有其他的许多事,继续探讨。

    包括今年与宋国开始的贸易计划,以及其他对外的商业拓展。

    北高丽的经营,以及对南高丽的商业渗透。

    贯穿于辽西辽东之内所有县域,数条官道的修建。

    庙岛、柴薪岛、身弥岛等几处海岛码头的修建。

    几处船坞的扩建,海船的继续建造。

    以及巴掌城、丹东与旅顺的重新规划与建设。

    时间,太紧了。许多事情,都必须在蒙哥上位之前,完成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