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了?”另一个婆子问道。

    “第二天啊,他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脚就踢到了一包碎银子,跟他丢的那些差不多。你们说,神不神奇啊!”

    “我也听说了,石井村有一个渔民,上个月出海。就是台风的那两天,结果虽然船毁在海上,可是人却漂到海滩上,还让人给救了。他醒来后说,是因为他在海上,一直在向妈祖祷告,那天妈祖在海上显灵,把他给救回来了!”

    “对,对!这事我也听说了,现在他们村里正在筹钱,想给外城的那座妈祖庙,重塑下金身。”

    两个婆子,越聊越高兴。姐妹俩却面面相觑,真的假的?

    妈祖常会保佑沿海渔民,她们俩没少过这种传说。但是有名可查的神迹,还真的是第一次听闻。

    “夫人呐,你们可别不信——”

    吕若娴翻了个白眼,“谁说我们不信了,不信能在宅子边上请了个妈神神像吗?”

    “对,对!所以啊,这一次台风,泉州港跟泉州城都损失严重,可是咱们这个小岛,偏偏就没事。这一定是妈祖在保佑!”

    烈屿上房屋其实并不多,但是每一座都结实得很。加上台风来前,就已经做好了各种防备,没有什么损失那是正常的。不过赵子矜也不会因此去反驳两个婆子。

    “还有呐,你们知道吗——”吕若娴身后的婆子又压低着声音说道,“听说,妈祖托梦给湄州祖庙的一个庙祝,说看上了嘉禾屿,想带着金身过来走一走……”

    姐妹俩又相视看了一眼。

    嘉禾屿,很可能会跟赵子矜发生某种联系,具体的她们俩都不是很清楚。但是妈祖想去嘉禾屿?这事听着好像有些蹊跷。

    两个婆子还在相互嘀咕着。

    “嘉禾屿,就是对面那个吗?上面连个妈祖庙都没有啊!”

    “夫人呐,我倒是觉得,可以让老爷去再请个神像,在嘉禾屿上盖一座妈祖庙,咱们家也可以先供些香火,这样妈祖真要来的话,看在咱们家这么虔诚的份上,肯定会多给些庇佑的。”

    吕若娴点了点头,“我看这主意不错,回头让伍及去办一下,就以权家的名义,去安个庙。嗯,你看下,那俩走了没?”

    婆子打开半扇门,脑袋探了出去瞄一眼,又迅速地缩回来。

    “还在呢——”

    吕若娴撅着嘴,碎碎地念叨着。

    赵子矜倒了两杯茶水,递给婆子,头朝外扬了扬。

    婆子端着水,走到隔壁庭院中,低着眉在李勇诚身边放下茶水,敛身而回。

    李勇诚对着另外两人,指了指水杯,眼睛依然紧紧地盯着摆在桌子上的地图。

    这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岛上的护卫首领,出身于丁武特别行动队的风心羽。

    另一个则是黄海海军王显的副手,狄畅。

    “你们觉得,先打北边这串岛,还是南边的这个岛?”李勇诚手指在地图上不停地上下移动。

    “得先打北边的琉球,占了这几个岛后,咱们便可以利用外海的这个洋流,把耽罗、琉球一直到浯州屿,全都串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南来北往时,遭遇宋国水军,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我觉得,还是先打澎湖。咱们必须得先在南洋航线上扎个钉子。趁着那里还没完全纳入泉州管辖,及早下手。否则到时不太好看。”

    风心羽跟狄畅两个人,有些争执。

    “要不,一起打?”李勇诚喃喃说道。

    “不行!”两个人同声反对。

    李勇诚摆了摆手,他也只是随便说说。往一个方向打,凭着他现在能调用的兵力,都有些气喘吁吁了,更别说分兵作战。

    “我看,还是先打澎湖吧!”狄畅坚持说道。

    “直到现在为止,咱们的海军其实都还没真正进行过一场远离补给基地的作战。琉球离浯州屿太远了,不确定性的因素过多,根本无法及时把控。

    先把澎湖之战,当作一次练兵。海战,跟陆战差别太大了,尤其这远离陆地的战争,咱们都没经验,我觉得还是得以稳为主。”

    风心羽撇了撇嘴,觉得这些学院出生的孩子,就是过于保守。打战,就图个痛快,算来算去的有什么意思!

    不过,他自己确实对海战也不熟,对于狄畅的意见,也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反驳意见。

    “行,那就先打澎湖吧。如果有机会,咱们顺便去那个台湾岛上看看。这一次,狄畅为主将,我为副。”

    “不行!”狄畅与风心羽又同声反对道。

    权宋天下

 第八百八十八章 山民与疍民

    “什么不行!”李勇诚虎目一睁,“到了海上,你可以说了算,现在,我是老大!”

    狄畅垮着脸说道:“不是啊,你走了,两个夫人怎么办?”

    李勇诚转头看向风心羽。

    风心羽嘻嘻一笑,“你要是晚上不怕被夫人打,我是没意见的!”

    “滚,就这么定了!”

    “可是,可是权夫人那边……”狄畅依然试图劝说。

    李勇诚的夫人出了事,那他自然得自己承担后果。可是权夫人要是出问题,那大伙儿都得去跳海了。

    李勇诚也有些犹豫,但还是咬着牙说道:“唯一有可能对烈屿动手的蒲家,打过一次之后,短期内不可能再敢动手了。”

    “即使他们敢打,咱们不出海,在岛上还打不过他们?而且,既然都开打了,我在这跟风心羽在这,又有什么区别?”

    李勇诚是真的着急了。

    所有人都在拼命地努力,可是只有他自己,感觉到似乎开始进入家庭主男状态。

    娶了妻,妻子怀了孕,然后再几个月后孩子便要出生。如果这时候还不能出门,以后就更不可能了!

    而且,再这样下去,自己绝对是连战都不会打了。就如这一次的出击,他只能将海上作战的指挥权,交给了狄畅。

    所以,这一次,他无论如何都得出去打一场仗了。

    可是,鼓起勇气是容易,想坚定自己的决心却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

    尤其是当吕若娴捧着自己还未鼓起的肚子,默不吭声地看着他,眼泪哗哗直流的时候,李勇诚便有点慌了。

    直到李勇诚屈辱地答应她,回来之后连续给他做三十顿的饭,吕若娴才恨恨地开口说道:“三个月,你要是不回来的话,我就带着你儿子改嫁!”

    “别啊,娴娴——”

    “就要!”

    “你看吧,咱们儿子出生后,得等着你妹子生个女儿,然后娶了她的女儿,这样你妹子的家产都是咱们家的,多好啊!”

    “是噢——你说的好有道理啊!”吕若娴破涕而笑,然而眼神之中,依然有着浓浓的忧虑。

    十天之后,李勇诚与狄畅各领一艘大船,扬帆而去。

    此次,两般共有三百二十个水军。其中东真战兵一百人,其他的都是李勇诚这两年又征招而来的士卒。

    名为征召,不如说是坑蒙拐骗而来。

    福建多山,其实真正被官府有效管理的区域不到三分之一。

    福建耕地极少,但是税赋却极重。算上春秋两税、盐税与役钱,平均每人每年要承担850文的税钱与490斗税粮。

    这使得大量的山民不敢出山以躲避官府的重税。

    但是山里生活,其他的还好办,盐却是一个极缺的必需品。在海边十文钱一斤的盐,进了山,便可以卖到两百文甚至更高。

    李勇诚拿着盐,进了几趟闽西的山林,便轻松地勾出了近百个愿意跟随他入伙“大条陈”的山民。

    另有百多人,是生活在福建广东沿海的“疍民”。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族群,始载于魏晋时期,隋唐时被称为“蛋人”。

    这些人,大多生活于海边的船上。宋国官府视其为贱族,因此不准其上岸居住。所有的文书中,也不承认这些人为宋国国民。

    可想而知,这群人的生活条件得有多么艰苦。

    李勇诚让人主动送些物资过去,与其进行相当公平的交易,历经年余,才得到了漳浦沿海一支疍族人的信任。由此,又从其中拐来了百多人。

    这两百多人,无论是山民还是疍民,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憨厚听话,而且只要吃食足够,浑身便会充满着气力。

    尤其是疍民,把这些人培训成水军,简直是太好用了。

    既然都不是宋国官府在册的百姓,李勇诚用起来,也就没有任何的心里障碍。

    如果澎湖这一战,这些人表现得不错的话,估计用不了几年,可能都得被李勇诚给拐个精光。

    澎湖的这场战争,虽然也算重要,但还是没有引起赵权太多的重视。

    一座孤悬海外的小岛,哪怕一时有反抗的能力,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支持下,也挡不住李勇诚接二连三的攻击。

    这的确只是一场练兵。

    但是,攻取石见银山,却已经不能再滞延了。

    不仅是因为地盘越扩越大的南京府,已经开始出现银钱不足的苗头。

    而且,一支军队,如果长期不打仗,很快就会废掉。

    东北已经无战可打;中原不能打;高丽依然还是在小打小闹;唯一能挑起稍大一点战役的,只有石见银山了。

    把仗打到别人的地盘上,有破坏也是破坏别人家的东西,这样最好。

    而且,必须在蒙哥的攻宋之战前,结束这场战争,然后开始龟缩,安安静静地继续积攒气力。

    为了这场战役,赵权离开了旅顺,再次来到耽罗岛。

    与旅顺相似,耽罗岛的整个东南角,如今也成为了一个大工地。

    在这片大工地中,已经建好了几座建筑物,并投入使用。包括两座水泥厂,一座办公大楼,一座贸易馆。

    建到一半的,是连在一起的一座犹太教堂与一座耽罗初等学校。

    贸易馆占地十亩,全部采取前店后院样式。分为宋货馆、山东馆、辽东馆、辽西馆、辽南馆、高丽馆、倭货馆以及骡马市场。

    除了宋国馆与倭货馆之外,其他馆的店铺都已被基本占满。

    联接这些建筑物的,是一条条宽五米的道路。碎石为基、夯土为里、水泥为面,侧用砖石砌沟。

    从南至北贯穿整个交易中心的,是一条宽十二米长千米的大道,自码头开始一直通向位于北边的办公大楼。

    赵权下了码头后,就这么背着手,顺着这条大道,一直向北走着。

    路修得相当不错,空气有些干,还夹杂不少的土灰。但是,哪怕嘴里被刮进了不少尘土,赵权依然怡然自得。

    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

    这个世界,正在因为自己而改变。而自己,又会利用这种改变得到的收获,继续改变着这个世界。

    权宋天下

 第八百八十九章 石见银山(1)

    耽罗岛,对于赵权来说,可远远不是一个贸易中心那么简单。

    哪怕未来的中原之战中,他无法战胜忽必烈,无法制止他一统南北。但是赵权相信,起码这一整片海洋,都将会是自己的!

    包括北面的高丽还有南边的倭国诸岛!

    会议室内,窗明几将。门窗一关,便挡住了工地上四处嘈杂的声响。

    要是有玻璃就好了——

    可是啊,自己不知道怎么弄!

    赵权把视线从窗户挪到了自己的桌子上,手边正摆着一份黄纸皮诏令。

    “天佑敕令延历寺大劝进为山北道石见守护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