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高州的也速不花那里,我想,只要王爷拥有大义,此人哪怕不会支持我们攻打东北,也不敢轻易借道于东真军。”

    “大义?”

    “是的!南京府诸人,贪小利而不识大义。

    当年,刘备刘皇叔,不过织席贩履匹夫,却以刘汉、以道德、以信义,而得天下三分。

    如今,王爷贵为天皇贵胄,若能持儒家正道,何愁天下不平?”

    忽必烈微不可见的皱了皱眉头,又是儒家正道?

    “派谁去守?”

    刘秉忠脸现尴尬之色。

    他可以帮忽必烈治理天下,可以帮他收敛财赋,也可以帮他征招兵马。

    可是,现在蒙哥不让啊!

    兜兜转转了数年,忽必烈手下,可用的兵力,依然还只有一支百人队的护卫。

    凭这些人,能保护忽必烈周全已是运气,让他们上阵杀敌、去阻挡东真军的侵袭,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是,这不能怪他刘秉忠啊!

    刘秉忠偷偷地瞥了自家王爷一眼,他觉得忽必烈说这话,应该不是针对自己的不满。

    的确,忽必烈完全是无意识说出这话。

    兵马!

    没有兵马,再大的地盘也将是一场空。

    中原的汉军,如今看来,对自己名义上的支持可以有,但是实际上的拥护,根本不可能。

    这些人,不仅仅对蒙哥心存畏惧。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不想介入漠南漠北之争,也不可能在势态还未明朗之前,就出来表明坚定的支持态度。

    也许,这就是刘秉忠所说的大义吧!

    大义,自己又凭什么能获得这个大义?

    蒙哥,是自己最大的障碍。

    可是蒙哥之后呢,又如何得到大义?

    幼弟阿里不哥?蒙哥的长子班秃?

    而且,支持自己的蒙古王公,能有多少?

    如果没有南京府,起码还有一个斡赤斤兀鲁思,还有塔察儿在支持自己。

    有斡赤斤兀鲁思的领头羊作用,东道诸王就基本不成问题。

    可是,现在,连一个上得了台面的王公都没有了!

    兜兜转转,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南京府的身上。

    拔都,绝无可能支持自己!

    西域诸王,最多只能争取到一两个现在无法掌权的没落子弟。

    而最反对自己的,反而将是自己父亲的这一系王公。

    自己的处置,比当年贵由之子忽察还惨呐!

    忽必烈不由地自嘲而笑。

    当然,自己可不是忽察!

    刘秉忠眼神不定地看着忽必烈阴晴不定的脸色,心下又开始忐忑。

    忽必烈没去理他,依然在脑子中一个个地过滤着,寻找着。

    西北凉州,原来阔端一部,虽然已经开始经营,但时间太短,渗透不深。而且凉州作为蒙哥此次亲征的主要方向,若有动作,无异作死。

    这样的话,便只剩下一个人了!

    或者说,一个最为特殊的家族!

    刘秉忠有些坐立不安了。

    这是他最尴尬或者说最迷茫的状态:与王爷面对面彼此相不过相距一个桌案,然而心里上的感觉,犹如一个在漠北另一个则在漠北。

    他不在乎自己在想什么,自己却根本不知道他准备想什么。

    一个护卫匆匆来到书房门口,轻声禀道:“王爷——”

    刘秉忠起身,打开书房。

    这个护卫他认识,是那年忽必烈领军南征大理时,赤身来投的一个义士齐禄,似乎出身于太行山,是个孤儿。

    此人在南征往返路途之中,立下不少功劳,回来后成为忽必烈的亲卫。

    能成为亲卫,前途绝对不可限量!

    而且齐禄在南征途中,还给过刘秉忠等人许多的照顾。对于这样的人,刘秉忠绝不会吝惜自己温和的笑脸。

    刘秉忠接过齐禄递来的一份情报,强忍着好奇之心,交给了依然在沉思之中的忽必烈。

    忽必烈扫了数眼,脸上露出兴奋之意,忍不住地轻攥拳头,在桌子上轻轻地捶了数下。

    权宋天下

 第九百零七章 大战在即

    刘秉忠探了探脖子。

    忽必烈看了他一眼,似乎有些犹豫,不过还是把手中的情报递给了他。

    “大汗亲率西路军,领凉州蒙汉驻军、合答黑、末哥、阿必失合、纳邻等蒙将,以及史天泽等汉军,共四万。自西北攻打四川。

    霸突鲁率东路军,领也孙哥、忽林池、纳陈等蒙将,东平、益都、保州等汉军,兵力五万,自河南攻略荆襄。

    兀良合台率南路军,领云南蒙军、蛮僰军一万三千人,经广西、贵州趋潭州。

    三路军马,必须于后年正月,会师潭州,而后顺江东下,直取临安!”

    总兵力十万,不算多,但全是如今蒙古国内能调集出来的最精锐兵力了。

    没有忽必烈的名字!

    刘秉忠眼神有些阴郁,他原来以为,哪怕蒙哥对自家王爷有些猜忌,起码也得给一个某路军的副统帅之位。

    而且,这名单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可让人欣喜的地方,为什么忽必烈的神色,却似乎有些欢喜?

    刘秉忠巴巴地看着忽必烈。

    “霸突鲁——”忽必烈嘴里,终于吐出了这个名字。

    霸突鲁?

    木华黎之孙、孛鲁之子。

    说起这个家族,可以算是蒙古国最特殊的一个家族。

    成吉思汗十二年时,木华黎被成吉思汗封为太师、国王,全权指挥攻金之战。

    成吉思汗四杰,被封为国王的,只有木华黎。这也是唯一一个被成吉思汗正式授封的异姓国王。

    木华黎去世之后,其子孛鲁承袭国王之位,继掌经略中原事,统领留在中原的蒙古军队。

    孛鲁32岁去世,长子塔思十八岁便袭爵国王,但是死时也才28岁。

    塔思之子年纪尚幼,国王位由其弟速浑察承袭,而中原的蒙军则被交给了塔思的另外一个弟弟霸都鲁。

    可是,这能说明什么情况?刘秉忠有些不解地看着忽必烈。

    难道说,自家的王爷已经在霸都鲁身边埋下了什么伏笔?

    忽必烈嘴角,勾出一些微笑。

    的确,这个霸突鲁算是一个伏笔吧。

    但是更重要的是,忽必烈由此,终于确定了一点。参加狩猎的那天晚上,偷偷潜来与自己会面的耶律铸,此子可用!

    是他最先给自己透露了霸突鲁会成为东路军统帅的消息。

    也是他,答应自己,会想办法说服霸突鲁,在这一场攻宋之战中,支持自己!

    蒙哥的书记官,仅仅只是书记官,与他之前中书相公的身份天差地别,也许这才是耶律铸投靠自己的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自己在耶律铸身上,持续不断的投资与经营。他应该知道,只有自己而不是蒙哥,才有可能真正的重用他。

    但是不管什么原因,耶律铸可用,这也许是自己如今唯一能寻得到的转机了。

    而且,这一场蒙哥亲征之战,应该是自己最后的一次机会。

    若是蒙哥获胜,挟灭宋之威,世上再无人可以动摇他的帝王之位。

    当然,在忽必烈看来,以这十万军队就想灭掉宋国,可能性极低。现在根本就不是灭宋的最好时机。

    若是蒙哥在战场上失利,班师之后,定然会通过自己开始压榨中原,以弥补在战场上的损失。从而,让自己在中原尽失民心。

    只要数年时间,便足以耗尽自己所有的资源,而最终磨杀。

    那自己的机会,到底在哪?

    与此同时,一份一模一样的出征将帅名单,摆在赵权的案前。

    霸突鲁率领五万东路军,攻打荆襄?

    然后三路兵马汇合于潭州,再顺长江东下攻打临安?

    这就是蒙哥损耗了八万蒙古兵,攻下大理之后埋下的后手?

    对于蒙哥的这个战略,赵权有些看不懂。

    先别说蒙哥的西路军能否横扫四川、重庆;也别说兀良合台的一万多南路军能否顺利地从云南、广西一直北上突破至长江南岸。

    根本没多少水军的东路军,凭什么就能攻下襄阳之后,一直打到长江北岸。

    哪怕真的成了,他们又从哪去生出那么多船来顺江东下攻打临安?

    据赵权所知,蒙古人现在唯一的一个水军千户,是易州人解诚。

    他手中,最多不过两三百艘这些年从宋军手中抢夺而来的小船。也许又造了一些,但能有多少。

    关键是,有船,也未必能马上找到擅长操舟的将士啊。

    一支千人的水军,面对的可是数万的宋国水军,哪来的机会?

    不过,这些不是赵权最关心的事项。

    蒙哥亲征,主力放在四川,霸突鲁的五万部队主攻方向是荆襄,那就意味着淮东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战事。

    这让他长舒了一口气,只要贾似道不发疯,让自己父亲恢复襄阳太守一职,就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赵权又拿起一份诏令,是和林送来的。

    数年时间,蒙哥从石忽银行中,已经借走了千万两的飞钱。此次攻宋之战,蒙哥倒没再要求南京府再提供其他的支持。

    诏令之中,也未提及任何与攻宋之战相关的内容。一是要求南京府继续全力攻打高丽,二是要求南京府准备三千兵马,交付益都待用。

    看来,蒙哥还是备了一手。淮东并不是不会爆发战争,而是蒙哥手头已经没有再多余的蒙古兵了。留着淮东,大概是想以益都为首,组织一支以汉军为主的兵力,如果其他战线无法突破,就在此另辟一个战场。

    也好,趁此机会,可以与李璮认真切磋下,如何在淮东战场,打一场有准备有条理、而且有张有弛的战争。

    赵权又翻看着一些从南边送来的情报。

    大战在即,宋国的皇帝依然在忙着更换他的丞相。

    左相谢方叔试图扳倒内侍董宋臣未遂,反而被弹劾而罢相;与其长期不和的右相吴潜,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却因为水灾之责,接着遭罢。

    右相兼枢密使董槐,上任没多久,就被侍御史丁大全弹劾,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这个丁大全,出身低微,四十八岁时才考中进士。凭着其妻皇亲侍女的身份,另辟蹊径,极力结交内侍卢允升与董宋臣,此后官运亨通。

    权宋天下

 第九百零八章 迎接

    宋自立国以来,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对内侍与外戚的权力限制极严。数百年来,除了一个童贯,几乎没有内侍干政的情况发生。

    这一点,无论是之前的汉唐或是之后的明清,都无法做到。

    赵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执掌朝政的文人,不仅看不上武将,更加看不上的便是内侍与外戚。

    而丁大全算是士大夫中的一个异类,不惜自毁声誉,与内侍同流,通过把控台谏而影响朝局。

    现在看来,丁大全这条道,似乎已经走通了。

    当然,能走多久,谁也不知道。

    朝廷的相互攻讦,令宋国前线也是动荡不安。

    七月,余玠在四川暴卒,有传闻说是服毒自尽,原因不明。

    大战在即,宋国却失了一方边帅,宋皇为之辍朝。

    顶替余玠的是权刑部侍郎余晦。此人官声不显,一上任便斩了利州西路安抚使王惟忠,罪名是潜通蒙军、丧师、庇叛。

    四川有点乱,看这情况,不换人根本撑不了多久。

    天下动荡不安。

    没有战事的东北,竟然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