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似道长叹一声,拂袖而去。

    ……

    山东,海州。

    城池依旧,但城头上的旗帜又变。不是宋军旗帜,也不是元军旗帜,而是一面绣着“黎军”的大旗。

    自元军驱逐百姓南征之后,山东再次陷入大乱之中,尤其是几易其主的海州、涟水等地。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便出现了数十支的响马,各自占山为王。

    然而,整个山东南部,十室十空,大多响马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连劫掠的对象都已经没有了。

    只有一早占据海州的黎家军,已经稳稳地站住了脚跟。

    黎家军首领黎青阳,原是李璮部下沂州守将。李璮兵败后,黎青阳不愿归降元军,聚集了数十个兄弟入山为寇。以打家劫舍为生,慢慢地发展成为一支数百人的队伍。

    元军南征宋国后,虽然并未发起对这些山匪的清剿,但是黎家军也与其他响马一样,被断了所有的生活物资来源而几乎陷入绝境。

    被逼无奈的黎青阳,主动遣人向大权国求助。运气不错,大权国虽然并未正式收编黎家军,却派了几个军事学院的毕业生给黎青阳,作为随军参谋。

    而后,大权军出动海军陆战队,攻占了海州城之后,将此城交给黎青阳,当作黎家军的驻地。

    身边有参谋,背后有源源不断的粮草支持,黎家军迅速地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近万人的军队。

    黎青阳觉得这一年的时间,是他这一辈子中过得最为爽快的日子。

    唯一的遗憾,是一直未得到大权国的承认,而将自己的部队纳入大权军的编制。

    不过,据那些军事学院年轻人而言,最多再有一年的考察期,只要自己做出足够的贡献,并且没有再出现杀害百姓之事,“大权国鲁南野战军”的建立已不远矣!

    “将军,大权国军部来信。”一个亲卫递来一个竹筒。

    黎青阳拆开一看,脸上顿时露出欣喜之色。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与元军的小战不断,但黎家军主要的任务是收罗山东南部各种难民。以海州城为中转站,通过海路将这些难民迁移至其他地方。

    陆陆续续的,黎家军不仅已经迁移了近三十万的难民。与此同时,黎家军也趁机不断地扩充着自己的军队。

    但是,日子过得太安稳,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终究不是一件好事。军伍出身的黎青阳深切地明白,只有通过在战场上的锤炼,才可能让自己的这支军队,成为可战之军。

    如今,与元军大战一场的机会终于来了!

    权宋天下

 第1025章 独立团

    此次北上攻打海州的元军,有蒙古兵一支千人队,汉军五千人。还有近十万被裹胁的流民。

    黎青阳并不太清楚,元军为什么会在这时候聚兵北反攻海州。

    也许是因为已经彻底清除了游荡在淮水以北的宋国骑兵;也许是久攻楚州不下,希望在自己的后方寻找一个安稳的落脚点;也许是因为自己数次出兵,从后方袭扰元兵,终于把山东南路的元军激怒了,开始采取报复行动。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些被裹胁的流民,对于攻打淮南东路的元军来说,已经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反而成为了负担。废物利用,以此来消耗自己的兵力。

    无论是哪种情况,黎青阳不是很在乎。他的目标很明白,尽可能解救更多的流民,与此同时想办法歼灭这支元军。进而向南推进,从元军身后进一步对其发动更大强度的袭扰。

    与刚刚开始发动攻宋之战时相比,如今的元军气势早衰。黎青阳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再如此以裹胁流民的方式作战,元军离崩溃也不会太远了。

    荆湖北路的元军,已经攻占了包括鄂州在内的所有城池,被裹胁南下的百万流民得到了较好的安置。不仅有劫掠而得的粮草补给,更是已经在荆湖各地开始占地耕种。

    但是山东这一路元军,一直被李庭芝死死地挡在淮水以北,如无根之浮萍。若是再无法于短时间之内,攻下淮水南岸的楚州,唯一的出路只能移师颖州。

    而不足的粮草,显然已经成为元军移师的最大障碍。到时,自己只要跟在他们身后,便能轻松将其灭杀。

    这可是一场泼天的大功!

    更让黎青阳感到高兴的是,此次迎战元军,大权国军部特地调来一支部队与自己配合。

    这支部队,是隶属于东北野战军一师的独立团,团长权承仁,原是国主侍卫长出身。转为正式军职之后,凭着真刀真枪而积累的战功,生生让自己成为整个大权国军部,最牛的一个团长。

    普通一个团长,只能领兵810人,而这位权团长麾下,足有战兵三千人,甚至超过了一旅之长。

    这不仅说明了自己这支黎家军已经获得到大权国的认可,而且还说明大权国在军力的调配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腾挪空间。

    显然,与元军开始大规模的决战,为时不远了!

    权承仁很客气,坚持自己的客军身份,愿意听从黎青阳调配。两人很快地做好分工,黎青阳领五千兵马主攻,剩余兵力全部交给权承仁留在海州城主守。

    离开海州城,往南急行五十余里,敌军已然在望。十万人马,如一大群被驱赶的牛羊,漫布于野。

    黎青阳就地驻马歇息,派出两支百人部迎敌而去。这是他们对付元军所采取的最常规手段:先以小部分军队,在袭扰敌军的同时,攻心为上,努力鼓动被裹胁的流民自行脱离元军的控制。待其大乱之后,或是趁机收罗流民,或是寻机歼敌。

    两支百人骑兵队,每人手持一个喇叭状铁皮筒。行至敌军外围百余步时,开始放声大吼:

    “中原的百姓们,不要再给元军当炮灰了!”

    “你们是汉人,怎么甘当蒙古人的彘犬!”

    “快回家吧,有田给你们种,有粮食给你们吃!”

    “跑吧,能跑多远跑多远,会有人帮助你们的!”

    “汉人,就该团结起来,对付蒙古人!”

    “你们的祖坟都被蒙古人刨了,别再给蒙古人卖命了!”

    “珍惜自己的生命,远离这个可笑的战场!”

    “你娘——喊你们回家吃饭了!”

    无数的传单被抛向半空,一阵风吹过,若飘扬的大片雪花,落在元军的队伍之中。

    但是,让黎家军士兵感觉到奇怪的是,元军对他们的袭扰似若无睹。不仅没有一支驱赶的箭矢射出,那些流民也没有任何的反应。

    十数骑黎家军骑兵小心翼翼地靠近元军缓缓移动的队伍,看到的却是令他们万分诧异的景象。

    所有的流民,全被捆着单手,每五十人拴成一串,如被缚住身子的蚂蚱。

    蚂蚱边上,是昂然如小公鸡般的元兵,或步或骑,或刀或鞭,不住地吆喝驱行。

    这些流民,眼中闪着悲愤而无助的目光,既没有看向身边凶若煞神的元兵,也没有望着在不远处呼喝不止的黎家军,只是机械性地拖着自己的身躯,往前蹒跚而行。

    所有的元兵,都隐在流民之间,让黎家军骑兵鞭长而莫及。

    这是一支看似没有任何威胁的兵马,但也是一支隐住了自己所有破绽的军队。

    想破此阵倒也不难,数轮弓箭过后,死伤惨重的流民自然会在惊恐之下而崩溃,那些元兵将逃无可逃。

    然而,这种最简单的方式,却是黎家军最不能采取的手段。

    缓缓而动的元军,如一只顶着巨大硬壳的乌龟,一步一趋。伤不到别人,却又令人无从下嘴。

    黎青阳只能缓缓而退,直入海州城。

    好在这支元兵行动速度缓慢,给海州守军留下了充足的反应时间。

    两天之后,这只大乌龟终于挪到了海州城前。

    城头之上,看着乌泱泱作势准备攻城的敌兵,黎青阳愁眉苦脸地说道:“要不,末将出城,去斩杀一批再说?”

    权承仁却摇了摇头,轻声笑道:“放心,既然黎将军把守城的任务交经权某,那么就让我来吧!”

    “是!”

    在此人面前,黎青阳自然不会显出质疑的神色,但是他确实搞不懂这位权团长的作战思路。

    守城,却没有准备任何的擂木、滚油;也没有安排奇兵准备出城袭阵;更没有大型的弩炮、投石机。

    除了他们自己携带的钢弩与弹弓之外,唯一让海州守卒准备的,就是大量的绳索与渔网。

    城墙之外,十多个蒙古兵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在松松垮垮的队伍之前来回抖动。

    “攻入城中,杀光守卒,你们就有活命的机会!”

    “你们就可以成为正式的士兵,可以享受充足的粮食!可以享受到我们所能享受到的一切!”

    “别想逃跑,否则,杀无赦!”

    “你们已经是这座城池守兵的敌人了,就算跑了,他们也不会放过你们的!不要有侥幸的心理!”

    “放心,我们不会让你们去白白送死,我会与你们一起战斗,去杀光守兵,去占领这座城池!”

    “听明白了没有——”

    一阵稀稀拉拉的应答声响起:“听,明白,了——”

    “大声点!”

    “听明,白了——”

    “好,随我杀!杀!”

    又是一阵软绵绵的应和声:“杀,杀,杀……”

    三通鼓擂响,元兵夹在茫然的流民之间,如滚滚泥流,向海州城漫延而来。

    权宋天下

 第1026章 失控的汉军

    城墙之上,没有惊人的弩炮,也没有漫天的飞矢。这让元军与流民,似乎同时舒了一口气。前进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尤其是前方扛着云梯的流民,身前本来没有任何盾牌防护,如今也生出了一些勇气,迅速地向城墙贴去。

    后头乌泱泱的队伍里,只有蒙古兵手持角弓,蓄势待发。汉军手持扑刀,拍着那些踯躅不前的流民。而大部分的流民,手中所有的,只是棍棒。甚至还有人抓着一两块削尖的石块。

    十余架云梯很顺利地被架在城墙之上。第一批流民,开始缓缓攀延而上。

    城墙箭楼之上,权承仁昂然而立。边上立着两个亲兵,不停地下挥着手中小旗。

    墙垛上,终于冒出了几个流民的脑袋。看着眼前的守卒,这些人全都怔在了梯子之上。

    迎接他们的,不是凶猛的守卒,也不是冰冷如铁的长枪,更不是令人胆颤的弓弩。反而是一张张很温和的笑脸。

    犹如他乡遇到的故知,熟门熟路地打着招呼:“投降不?饭管饱的!”

    流民们一脸蒙圈,有些人茫然地点了点头,有些人则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云梯之下,传来元军的暴吼声:“干什么?冲上去啊!杀了他们!”

    于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流民,就被梯子之下的人,活生生地拱到了城墙之上。

    又一群流民随即翻身上墙,其中夹杂着数个执刀的汉军。

    一阵大喝同时传出:

    “弃械不杀!”

    “降者不杀!”

    一个汉卒立稳身子,舞出半个刀花,嘴里同时吼道:“杀——”

    话音未落,“砰,砰”数声炸响。几颗陶弹从不同角度飞来,在他脸上同时炸开。

    这个汉军嗷呜一声,捂脸惨嚎。

    随即一张渔网从天而降,将其一兜,扑上一人捆好将其往内墙甩去。两个士卒接住,给个棍子直接敲晕,扒下渔网,换上绳子捆扎结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