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宋天下-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二天,天色还未透亮,丁武便领着赵权等人,跟着郭侃来到柳沟码头。

    迷朦的天光之中,一层白雾在湖面上微微蠕动,如一袭庸懒的面纱。对岸一排柳树将枝叶探入湖中,随着暗青色的水波缓缓的飘荡。

    湖面上,停着无数的船只,或大或小,有些已经张开了船帆。靠近码头的,是两艘巨大的战船,军士们正顺着栈板往船上搬运物资。

    走近了,赵权等人看着这艘战船,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船?”

    “好大啊!”

    “这船怎么没有帆?”

    “不是没有帆,是没升起来吧。”

    “那怎么有会有个大轮子?”

    小伙伴们看着这艘船,开始叽叽喳喳地兴奋起来。也难怪,之前从来没离开过长临村的他们,虽然生活在水边,却何曾见过这样的战船。

    “这是……是……轮船?”让赵权惊讶的不是因为这艘战船的大小,而是印象中极为熟悉的外表。

    船身长约二十余丈,差不多有六七十米。在船艏与中间的甲板上各建有一座方楼,四周围着木质垛墙。一根旗杆在船艏甲板处高高立起,显然并不是挂帆用的桅杆。船舷一侧,是四个并排的大木轮,每个木轮各有八片桨叶。

    整艘船除用料全是木质之外,与后世赵权所了解的轮船并无区别。

    这个时代怎么可能会有轮船?赵权一时有些怀疑,这船莫非也是穿越过来的?

    “不错啊小子!”边上一个人突然拍了拍赵权的后脑勺,说:“竟然还能知道这船叫轮船。”

    “不过,更准确点来说,应该叫车船,或是车轮船!”

    赵权转过头,只见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站着一个满脸褶皱的汉子。这汉子年近三十,双掌粗大,长满老茧。身上很随意地披着一件小褂,露出的一付如锈铁敲出的身板。

    赵权定了定神,抱拳行礼,说道:“小子赵权,不知这位大哥如何称呼。”

    “哦,叫我老袁就行了。你们是谁的部队?”

    “我等为郭侃部下渐丁队,奉令为史格部渡河前哨。”说着拉过丁武,“这是渐丁队十夫长丁武丁大哥。”

    “在下张禧千户帐下水军教头袁同江。”老袁向丁武行了个叉手礼,有点疑惑地说:“你们就是渐丁队?总共——才十个人?”

    “正是我等,不知?”丁武有些疑惑,不知道他想问什么。

    “先上船吧,边走边说。”老袁带着他们往船上挤去。

    赵权扯着陈耀,晃晃悠悠地上了栈板,跃过水门入船。经过船舷时,他特地探头看了下挂在舷边的轮子。那轮子直径有跟现在的赵权身高差不多高,轮子近半没入水中,中间一根横轴伸入底舱,八片被裙板护住的木桨就拴插在这根轴上。

    这木轮子的作用倒是一目了然,就是通过轴的转动,带动桨片击水,而产生推力使船前行。可是要依靠什么来做动力呢?柴油、汽油、烧媒?都不可能啊!

    “郭将军特地跟我交代了,你们在船上时由我随同,有什么需要或问题可以直接问我。”老袁对着丁武说道。

    “有劳袁兄!”丁武有点佩服郭侃,这么短时间内,就可以把事情安排到如此具体而细致的地步。

    船身宽有六七丈,甲板正中间是一座方形箭楼,上设女墙。箭楼与船舷两边各留两人宽的信道。

    赵权等人跟着老袁来到船艉楼前,船艉这座木楼高两层,上面一层也是设有女墙的箭楼,下面分隔出一大一小两个舱厅。

    老袁指着舱厅向他们说:“左侧这间大舱是本船指挥舱,右侧小舱原是船上将领或管带的休憩之处。郭将军特地申请给你们暂用。”

 第八十八章 车船的动力

    赵权有点惊讶,难道说因为他们年纪小,就给这么好的待遇不成?但是丁武只是对着老袁拱了拱手,说:“如此,有劳袁兄了!”

    “好说,好说!”老袁咧嘴一笑,“你们先整理下吧,我待会再来。”

    船舱很小,舱壁有数个弩窗矛穴,舱内只有一个矮几,地板上满满地铺着一层草席。十个人挤进去相当拥挤,但马马虎虎也能容身。

    赵权刚想开口,丁武却对他们说道:“你们先争取时间,尽量睡一会。一虎你随我出去,吴天你看着他们点,别到处乱跑。”

    众人虽然有些疑虑,但没再追问什么。各自找个角落窝下。

    没多久就感觉到船开始动了,舱门之外人来人往,脚步声不断但并不嘈杂。细细的风不停地从板缝中吹入。

    摇摇晃晃之中,连最啰嗦的李勇诚与陈耀也都安静了下来。

    不知道睡了多久,赵权终于被闷醒。他艰难地在人堆中挣扎了下,试图起身,先惊醒了身边的李毅中。

    赵权低着声对李毅中说:“走,出去透透气,这舱里太闷了!”

    李毅中点了点头,也跟着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

    赵权轻轻推开舱门,一股微凉的风拂过脸颊,扫过一股股的汗味。

    舱外甲板上,挤满了人,赵权大概看了一眼,最少有一百多人在甲板上。个个衣裳不整,袒着胸曲着腿,或坐或蹲,在甲板上铺着一层凹凸不平的脑袋。

    箭楼内与船艏楼上,则是全副甲胄的兵士,立于女墙之内,向外观望。

    赵权与李毅中挤到船边,扒住船舷,深深地一呼一吸,这才把胸中的烦闷排出大半。

    日头略略西斜,江水依着船舷向前奔流。偶尔掠过一两只江鸥,在水面上寻寻觅觅。

    两人一时无语,扒在床舷上各自发呆。

    “小心点,别掉下去了!”

    赵权转过头,来的是丁武、吴一虎与老袁。

    “老袁,丁大哥,吴大哥!”赵权赶紧跟他们一一打了招呼。

    “怎么样,这轮船还不错吧!”老袁略带得意地看着赵权。

    “对啊,老袁!我还想请教下你,这船到底是靠什么在走的?”赵权有点急切地问道。

    “你觉得呢?”老袁带着有点考教的语气问道。

    “嗯,这船无桅无帆,显然不是以风为推动力。我看水流不算很急,虽然这船顺水而行,但只凭水流速度应该不会这么快。”

    “不错!”老袁又咧了咧嘴,露出两排白得发亮的牙齿。但是他依然没有回答赵权的问题,“听说你的水性不错,有没兴趣,我跟你们郭将军说下,把你调过来,跟我两年,我保证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管带,嗯,就是船长。”

    看着赵权有些迷糊的样子,老袁摆了摆大掌,又接着说:“算了,我看郭侃那家伙那么重视你们,也不一定肯放。走,现在没事,带你们去看看。”

    赵权看了看丁武,丁武对他点了点头,说:“你去吧,我跟一虎去歇歇。”

    赵权与李毅中便跟在老袁身后,往甲板中的箭楼挤去。

    老袁推开箭楼下的虚掩着的木门,顺着台阶下到底舱。

    底舱内除了些支撑木柱,并没有任何木板分隔。两侧各有四根粗大的木轴横在木架之上,每根木轴之上,又各有四个车夫扶着木栏,一脚一脚地踩着连在轴上的叶片。

    赵权一看,登时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

    “明白了什么?”边上的李毅中不由问道。老袁也有些疑惑地看着赵权。

    “这道理其实跟水车应该是一样的,你看——”赵权指着车夫脚底的叶片对李毅中说:“车夫脚踩着叶片转动木轴,以此带动舷外的木轮,那木轮上的桨片就可以击打江水而使船产生推力。我猜的没错的话,车夫如果反方向踩动叶片的话,这船就可以往后退。如果只转一侧车轮的话,船只就可以原地转向。这样不用风帆,也不用管顺流或是逆流,船只都可以进退自如了。”

    这一刻,赵权便想到上一世在公园的湖上,玩的那种脚踏小游船,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没想到,源头竟然会在这。

    赵权这是第一次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在这个缺乏原动力的时代,古人竟然已经发明出了这种人力驱使船行的方法,显然这种方法要比船桨或船橹的效率高多了。“真是厉害啊!老袁,这是你们做出来的?”

    “呵呵,小子不错!竟然一眼就能看出这船行进的原理。”老袁猛地拍了下赵权的肩膀,差点把他给拍弯下去。

    “不过,这可不是我们做出来的。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造船工匠,这船是前年从南宋水军那边缴获而得,总共就两艘,张将军费了好大劲才分到一艘。”

    “那我们在柳沟看到的另一艘大船呢,那是什么船?”李毅中在边上问道。

    “那是马船,专门运送兵马的,一次可载人三四百。战时在舷沿装上女墙,也可御敌,不过行进只能靠帆,因此速度会慢些,也不太灵活。”老袁回答道,又转过头对赵权说:

    “你说的没错,咱这船叫车船,又称车轮船或是轮船,就是因为用轮子驱使的缘故。这种船据说在唐朝时就出现了,宋朝南渡后,湖南水匪的杨么最早大量制造此船。此后南宋水军也开始使用车船,让金兵在水战中吃尽了苦头。

    可惜啊,咱们这既缺少工匠,又缺少造船大料,就是仿现在也仿不出来。”

    李毅中蹲下身子,不顾车夫如雨的汗水,认真地看着木轴与转动的叶片,他还是有些不理解,这木轴是怎么带动舷外的大轮子。

    赵权却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问老袁道:“那有没有螺旋桨?”

    “螺旋桨,那是什么东西?”老袁疑惑地问道。

    “就是,就是几个弯弯曲曲的桨片,装在船尾,转动时可以产生推力,推着船只前行。”

    “这,没听说过。弯曲的桨片能产生推力?不可能吧?我有见过在船尾装上一个车轮的,不过那只是为了船只转向时使用。”

 第八十九章 八里口

    “嗯,哦,可能,是我搞错了。”看来螺旋桨还没问世,也许以后有机会自己可以想办法试下。有螺旋桨配合这种轴轮,也许会使现在船只的动力得到相当大的提升。

    李毅中并不认为赵权是真心觉得自己搞错了,不过当他看到赵权对他的示意之后,就闭上嘴不再问下去。

    身为水军教头,老袁平日里主要负责水军的作战操练,很难得碰到有一个对船只结构感兴趣的人,不由谈兴大发。他带着赵权认真地看了整艘车船的各个角落,并且尽可能详细地回答赵权的一些疑问。一问一答之间,倒是让他愈加佩服眼前这个才十一、二岁的小娃娃。只是他以为赵权自小生活在淮水边上,家中一定是以舟船为生,对他的博知倒是没有产生太多的疑问。

    李毅中对赵权则早就习以为常了,只是在边上认真地听着,偶尔也问些问题。他反而对船上一些小构件与细节特别感兴趣,诸如轴轮的联接、船钉的使用、板缝的密封等。

    三个人在拥挤的船上进进出出了好几趟,除了船艏楼下的指挥舱外,几乎摸遍了船上的每一个角落。

    船行的速度渐渐缓慢下来。老袁往舷外看了看,说:“前面就是八里口了,船差不多快靠岸,你们赶紧回去找丁武吧,准备下船休整。”

    不知觉中,太阳已经快落下右舷。

    不远处,是一座简易的码头。码头四周,疯长着一篷篷的芦苇,夕阳照射之下,一簇簇芦花浴满金光,在轻风中扭着着滟丽的腰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