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宋天下-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先是与王铠一起,牵拉着长绳游到对岸,找个地方固定好绳索,奔回长临村,叫醒了惊疑不定的梁申,让他张罗接应人马的各项准备。
来不及跟几个月未见的梁申互诉下别后之情,便扑回水里,顺着绳索一个晚上泡在淮水之中。一个个地接应后续的人马,包括趴在浑脱上的真定旱鸭子、捆着木料的马匹、以及被绑在简易木筏上的伤兵。
因为准备的时间过于仓促,不可能整出四五里长的绳索。下水的人马,都是前边一个拴着后面,一截截地相互拉着在水里漂到对岸。所幸冬季水流不深也不太急,没有出太多的差错。
但是,由于一些从未下水过的士兵,入水后瞎扑腾,以及绳索没有完全拴牢的原因,使绳索断了两次,被水冲走数十个人马。
赵权与王铠一直都在水中,四处救急。被冲走的人,是根本无力去救,能做的,就是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把前后的绳索重新拴好。
清晨时,全军终于大致安全地泅过淮水,赵权与王铠,却活生生把自己累成一对狗。
安全过河的史天泽帅颜大悦,决定给渐丁队放十天假,就是在腊月二十之前,他们必须到蔡州去集合。
听到这个消息,刚苏醒过来的赵权,又昏倒了过去。
赵权知道,此事已无可挽回。
五个月前,当郭侃部随真定军出征时,便已将长临村的粮食带走了大多数。只给留守的梁申他们留下二十人份的一年口粮。而真定金上岸的第一顿饭,全军就把这一年的口粮吃得所剩无几。
能允许渐丁队留下十天,并给足粮食,史天泽已经算是很仁义了。
真定全军在上岸后的第二天,便赶往蔡州,也只有到了蔡州,才有可能暂时地缓解大部队的粮草困局。
赵权还知道,此去蔡州之后,再回长临村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宋军此次在孟珙的主持下,收复荆湖诸路的决心相当大。而蒙古自察罕以下,包括诸路汉军,都急于从淮河以南脱身,没人愿意去守那些城池。不仅是光州、信阳等地,连息州与蔡州都可能会被放弃掉。
如此,即便是赵权能争取得到留在长临村,唯一的下场便是给宋军当俘虏。
这种下场未必可悲,却让赵权觉得可怕。
没奈何,赵权只得收起各种苦楚,与小伙伴们整理家什。
这时,赵权才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作“背井离乡”。看着院中的那口井,他都想把它背着一同离去。然而,别说井背不走,大多数东西都没法带走。
一边收拾,赵权的眼泪一边洒向两座宅院的每一个角落。
他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这里。更不知道,当他有一天重新回来的时候,这里是否已经残破一片。
无论赵权等人怎么劝说,村子里最后的三个老人再不肯离开。对他们来说,去蔡州也好、真定也罢。与其将几把老骨头折腾在路上,不如就安安静静地呆在长临村,静享最后的时光。
临行之前,赵权带着陈耀,去给自己的母亲,也给姐姐与姐夫再上了次坟。
坟前角落里,数个月前赵权看见的,不知从哪冒出的那一坛酒竟然还摆在里。
赵权心里一动,找个粗枝,切出一块木牌,上面刻了几个字:“辽东、大氏”。而后,将其立于母亲的坟旁。
(第一卷完)
权宋天下
第一百三十八章 略过蔡州
第二次离开家乡,却可能成为永别。
这种感觉让赵权无比难受。以至于一直到蔡州,整个人依然浑浑沌沌,没有任何的精神。
之前在长临村时,总是有到蔡州一行的强烈欲望,不管怎么说,蔡州都算是他这一世所生之国,曾经的国都。而且很可能就是父亲的战死之地。
但是,但他终于来到蔡州城下,看着蔡州依然破旧不堪的城墙,以及城内城外如幽灵般四处晃动,个个面有菜色的人群,赵权对蔡州城便失去了最后的一点兴趣。
整个城市——如果现在的蔡州城还能称为城市的话——看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筑。大多是临时搭建而成的民屋。街上那些飘着的人,一样的衣裳褴褛,让赵权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居民、哪个是流民、哪个是本地的守军。
真定军的军营依着蔡州城外而设,看着比蔡州城内更加的干净与清爽。真定军的粮仓就设在军营之内,如今可支配的粮草也不多了。去年河南又是旱灾又是蝗灾,各路屯垦收成了了无几。如今就是有钱,在河南一地也已经很难买到粮食了。
在蔡州略事休整之后,全军分批全部北撤回真定。
当年蔡州被蒙宋联军攻破后,孟珙收罗了一些金国降卒,并组建一支北兵,称为“忠卫军”,并就地在蔡州附近驻扎了一阵。端平元年的北伐失利之后,忠卫军部分南撤,移驻京湖,还有一部分没撤走的,就地便降了蒙古真定军。城内那些面有菜色人群的一部分,据说大部分便是这些降卒。
这些降卒,真定军根本就不想要,蒙军主力更懒得去理。基本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说是蔡州守军,还不如说是一些连逃跑都已经失去力气的游魂。
遇到蒋彦,是赵权他们在蔡州的唯一收获。当年,蒋彦曾奉赵权父亲之命,到长临村括兵征粮,算是照顾过赵家,也跟赵权见过面。当然,先认出他的并不是赵权,而是一到蔡州便如搜捕犬似的四处寻觅的辛邦杰。
这两个也曾是军中袍泽,再次见面,却是一个面色麻木另一个则满身的焦虑。
赵权与辛邦杰围着蒋彦,恨不得把他的脑子挖出来,认真查探下里面是否有父亲的信息。可是,在给蒋彦喂饱了一顿之后,两个人却什么消息也没得到。
五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蔡州城失守之后,所有的守城将士便陷入各自为战的状态。近半人战死,一部人投蒙,一部人降宋,还有一部人生死不明。
至于赵权的父亲,在那天城破之前,蒋彦就没见过他了。
这让辛邦杰不自禁的又是一阵惶然。
梁申的一句安慰,倒是又给他留了一丝的期盼,“既然生死不明,起码说生的概率还有一半。”
赵权当然知道这纯粹就是一句安慰话而矣,但跟辛邦杰一样,也只能选择了相信。
他不禁地又想起母亲坟前,不知道从哪冒出的那小坛酒。
对于蔡州这些守卒,史天泽看不上,郭侃就更不用说了。在辛邦杰的请求下,郭侃勉勉强地收下了蒋彦,却把他划入了伙头军。
过年是谈不上有什么气氛了,全军每人多给了顿肉。大年初一,在留守的那些兵丁木然的注视之下,全军开始分批北撤。
不仅是真定军北撤,蒙古主力在察罕的率领下,也早已撤离河南南部。赵权不知道,那些依然留守的近千兵丁,下场会是什么。他早已没有心情,也没有力气去过问了。
离开蔡州后,郭侃独领一军北上。
过郾城、许州,半个多月后,来到了开封。
这一路之上的行军,倒也轻松。没有赶路,没有危险,近百个人也没有太多的拖累,几乎都是在游山玩水中度过。
偶尔有些毛贼,看着这队人数虽然不多,但气势十足的骑兵,也轻易不敢过来骚扰。
从蔡州到开封,由南而北穿行几乎整个河南,一路之上,荒野千里,鲜见人烟。
听说在联合灭金之前,蒙古曾经在口头上答应双方以蔡州为界,蔡州之南归宋,以北归蒙。但是蒙古人对残破的河南根本没有任何的管理兴趣,在黄河以南也没留下太多的驻军,只以金国降兵为主,驻守开封、洛阳、归德等地。
以致宋国觉得有机可乘,这才于端平元年发动了北伐,以期收复失去百年的故都汴京。却未料到被蒙军一击而溃。至此,再无力染指蔡州以北,甚至连原先占据在手的邓州、唐州也没能保住。
但蒙古也好不到哪去。前些年窝阔台汗全力西征,根本无心经营汉地。便将中原之地全扔给汉世侯自己管理。
成吉思汗在位时,被任为“征金大元帅、太师、国王”的木华黎,全权负责中原的征伐与经营。木华黎以蒙古军民合一的万户、千户制度对中原实施管理。
最早时,中原只有刘黑马、史天泽与萧札剌三个汉万户。到金亡时,汉万户已增至七个。这些汉世侯万户在各自的地盘上,上马管兵、下马管民,世袭罔替,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诸侯。
数年前,主政的中书令耶律楚材,开始缓慢地推行在汉地的集权治理。前年,在对中原各地进行括户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画境之制”,将中原汉地分成十道,包括山西、北京、燕京、河东、彰德、河北、大名、山东东、山东西与陕西十道。在厘清了各世侯的辖区与疆界的同时,又首次在中原引入“达鲁花赤”,将各地大大小小的汉世侯纳入达鲁花赤的监管之下。
纳地世守、取地得地、异地镇戍、分割调整。在这四个原则的依据之下,各世侯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地盘。这些世侯,主要的目标便是河南。因为蒙古在中原实施的政策,无论是括户还是画境之制,都未涉及河南。
去年年初,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蒙古汗庭以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开始在河南设立课税所,征收当地财税。然而,河南全境几成牧场,有税收来源的,也就是几座城池的商税,根本养不了多少南征的军队。
这也是察罕全军北撤的主要原因。
权宋天下
第一百三十九章 破城开封
行近开封,人烟渐多,但路上行人匆匆,对于过来的军队莫敢直视。
远远的,望见一座巨大的城墙,绵延十数里。
赵权终于见到了开封城,宋国的故都,其实也应该算是南宋现在依然的国都——汴京。
高宗南渡之后,先是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行都,称为“东都”。而后被金兵所迫,南逃到杭州,而后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行在”。绍兴八年才正式定临安为行都,改建康为留都。
终宋一朝,每一个皇帝与臣工都把汴京视为自己的国都。也正因为如此,南宋百年内中,每一任皇帝都将收复汴洛当作自己的最大心愿。
所以才有不断的北伐发生,包括孝宗时的“隆兴北伐”、宁宗时的“开禧北伐”,以及理宗时的“端平入洛”。可惜的是,无论哪一次北伐,南宋君臣都是在战与和之间摇摆,内部根本行不成一致意见,未战气已弱,无论对上金国或是蒙古,都只是惨败收场。
端平入洛,是南宋百多年间,唯一的一次成功进入开封,那时领兵的全才子看见的开封便已完全破败。
而如今在赵权眼中渐渐看清的开封城,虽然依旧宏伟,却已不见了丝毫传说中的辉煌。
城墙很高,足有七八丈。壕沟也深,但漂着各种的恶臭,黑污一片。沟边一排大柳树,只余残枝。
一行人自南门而入,城门早已不见,只剩下一个大门洞,也没有任何兵丁值守,门上三个大字“弘仁门”,蒙着厚厚的灰尘。
进了城门,内有瓮城,上有敌楼,依然空无一人。
赵权有些怀疑:这,是进了鬼城吗?
从瓮城出来,眼前一片开扩之地。阡陌纵横的田地上,除了灰土,什么都没有。偶尔数只狐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