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匠的流失并未引起官员们的警觉,毕竟在传统思想中重农抑商才是真理,只要农民不流失就没有问题了。不过很快农民的流失也严重了起来,等到开春之后,人口流失开始加剧,各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撂荒现象,官员们这才着急起来。如果没人耕地就没有农税,如果赋税交不上去,他们肯定会受到斥责的。官员们有心拦截离开的人,但碍于唐王威势不敢做得太过火,所以他们只好任由百姓离开,同时以密奏向朝廷上报这种情况。
官员们的想法很明白,这件事情不是自己能够扛的,只要先在朝廷备案,等到赋税收不上来也有说的,自己可以脱罪就好。他们是这样想的,朝廷却不能这么想,看着从各地而来的奏报,如雪片般进入京城,所奏的事情都差不多,大量农民抛地前往唐王封地,如今各府县农耕受到影响,恳请朝廷下旨斥责。
看着这些奏折,当朝首辅韩爌感觉事态严重,决定带着奏本在朝会上禀明崇祯皇帝。为了能够稳妥起见,韩爌还与一些同僚进行了沟通,希望能够让皇帝对唐王有所限制,免得他越来越过分。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经过了六部的日常奏报,曹化淳一如往常般站在台前对着文武百官喊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上奏。”首辅韩爌赶快出班跪倒在地上。
见到是首辅启奏,崇祯皇帝相当重视,他连忙问道:“韩爱卿,未知有何事奏报?”
韩爌定了定神说道:“启奏皇上,今日微臣收到多地府县奏本,声称唐王在多省内张贴招贤令,至使农人大量流失,多县耕地撂荒,对春耕造成了很大影响。唐王此举实乃不智,更是动摇我大明根基之举,还请皇上下旨斥责,要求其收回招贤令。”
“韩爱卿太过了吧,因为一张招贤令就要斥责,岂不令天下人嗤笑?何况朕当年给唐王封地的时候,将浙南五府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了他。唐王想要励精图治多耕田地,这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爱卿为何有此一说?”
“皇上明鉴,此事看似偶然,实则危害甚远。”礼部尚书周道登也站了出来:“农人乃立国之本,如若任由农人离开造成耕地撂荒,其结果必然是危害江山安定。试问无人耕种何来粮食,无粮则国不稳,国不稳则乱民起,还请皇上明察。”
周道登的话正中崇祯皇帝的软肋,农民军在山陕甘三省闹得越来越大,已经成了朝廷心腹大患。如今崇祯帝对农民军深恶痛绝,被周道登又提起民乱问题,他自然不高兴,心中不免对朱聿键有了些怨念。
见到崇祯帝不语,大家自然知道他产生了一丝犹豫,这让众人看到了收回封地的希望。户部尚书李标同样是东林党人,对唐王拥有封地一直不满,见到皇上犹豫,他赶快火上浇油:“皇上明鉴,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动摇江南朝廷根基,悔之晚矣。”
“臣附议。”
“臣附议”不少东林党人都出班表示支持,旁边的吏部左侍郎成基命却皱起了眉头。
第二百零九章 出动水师
“臣认为不然。”成基命实在忍不住了,最后不得不站了出来。他与孙承宗关系最好,见到这么多人围攻孙承宗的孙女婿唐王殿下,他自然要说几句公道话。
见到有人反驳,崇祯皇帝抬起头来,看着成基命问道:“成爱卿有何话讲?”
“启禀皇上,今年来大旱连连,但土地并非绝收,只不过是出产过少而已。百姓之所以从贼,大多是因为饥饿所致,其根源乃是地少人多之故。如今大量农人被唐王招走,土地多而人少,粮食自然就够吃了,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流民。至于江南土地撂荒的问题,大可从山陕甘等民多地少的省份迁移过去,则可解燃眉之急,又能让流寇少了兵源,此乃上策。”成基命绝对是第一个提出地少人多的官员,他的这种思想绝对比东林党人的那些言论更有可操作性。
成基命师从东林党高层叶向高,可以说在东林党内部地位不低,不过因为他性格宽厚,对待政敌也比较仁慈,所以为东林党所不喜,在如今东林党组阁的情况下,也受不到重用。如今见到成基命又开始与东林党唱反调,当即惹怒了不少东林党人。
礼部右侍郎吴宗达出班道:“皇上明鉴,成大人所言不实。山陕甘已皆是乱民,如果将其引入江南,势必引起混乱,此实非良策。”
“吴大人过滤了吧,所谓民心思定,那些百姓只不过是吃不上饭而被迫从贼。如果分给土地粮食,他们自然会安定下来,试问谁会喜欢刀头舔血的生活?”礼部左侍郎显然是支持成基命的,说话毫不客气。
“万一动摇江南根本如何是好?”
“如你所说,山陕甘百姓皆成乱贼,个个该杀?”持两种意见的官员在朝堂上吵了起来,一时间皇极殿成为热闹的菜市场,吵得崇祯头疼不已。
“好了,此事明日再议,散朝。”崇祯实在头疼,直接挥袖子走人了,再也不给大臣们吵闹的机会。
崇祯没有当庭下旨职责唐王,让成基命一方的人放了心,但有些人看得出来,崇祯皇帝已经对唐王有所不满了。在大臣们不知晓的情况下,崇祯命锦衣卫带着一封斥责的圣旨,前往唐王府宣旨了。崇祯如此做,也算是挂念昔日恩情,给朱聿键留了面子,让他收敛些的同时避免被大臣们知晓。
密旨尚未送到唐王府,这个时候的朱聿键却已经开始头疼了。他本来是一时兴起,在招贤令上加了农民的招募一项,结果他没有想到大明朝的农民会如此之多,他们对土地和低税赋的渴望竟然会如此强烈,短短的一个月内就有二十万农民进入了浙南五府。
这些人分配去耕种山坡地,虽然土地并不算多,但凭借着土豆和红薯的高产,问题还不算大。只不过根据宋献策的计算,这些人只不过是靠近封地周边各府的百姓,这还是只是小数目而已。随着远地而来的人抵达,进入封地的农民数量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唐王府恐怕没有那么多耕地给他们,时间长了恐怕生乱。
朱聿键本来计划先招募农民,等到舰队抵达朝鲜之后,再移民过去。没想到舰队尚未出发,农民已经大量涌入了。朱聿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知道对朝鲜的攻略已经不得不展开了,他立即命令水陆师做好准备,数日内起锚开赴朝鲜,同时他自己也要亲自前往。
本来几个女人听说朱聿键又要远行,吵着要跟随的。不过很快孙巧婷被发现怀孕了,根本无法同行。为了安抚孙巧婷,朱聿键给叶纨纨做工作,让她也留了下来,所以最终朱聿键只是带着郝玉兰登上了战舰。
当年为了给孙元化避讳,朱聿键不带女人上船,现在是他自己做主,他才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直接将木兰卫都带了上去,对此张名振也是无法。
这次出战唐勇水师可谓主力尽出,除了李俊和王之浪、李成喜三人留守之外,所有将领全都跟随。张名振和陈永疆为正副主帅,分别占据了造船厂新造好的三艘六号战船之二,至于最后一艘则成了朱聿键的坐船,由心思沉稳的胡锐波亲自保护。舰队有四艘二号福船、十二艘海沧船,十艘苍山船组成,其他小船却并未携带,只不过在六号战舰和二号福船上都携带了舢板,以作为临时联络登岸之需。
除此之外就是用于运送陆军的庞大商船队了,因为不用考虑抗沉和火炮配置问题,商船可以做的容量很大,携带士兵也毫无问题。此次出征的陆军以刘体仁为主帅,袁宗第为副将,共有包括第四师和第五师在内的两万八千多陆军,配备有火绳枪六千余支,此外还有海军的三千海军陆战队,同样配备了一千多支火绳枪。
这样一支庞大的海上队伍于三月初一从三门军港出发,一路上浩浩荡荡向着北方驶去。对于朝鲜的战斗力,朱聿键并不算重视,更何况张名振才是水师统帅,他又操得什么心,类似于蒋委员长那种越级指挥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做的。
这样一支水师虽然不如上次讨伐舟山海盗的时候船多,但都是大型战船,其中更多了三艘六号战船,这可是大明水域上多年没有见到过的大型战船,自然非常引人注目。船队还未行出舟山水域,已经搅得鸡飞狗跳了。
舟山群岛的那群海盗上次刚刚被吓了一次,这才相隔几个月又看到大舰队靠近,自然是慌乱不已。
想想舟山最大的海盗团都归顺了唐勇水师,而且混得还不错,自己还坚持个什么劲。大部分海盗团都已经打定了主意,只要唐勇水师进攻,他们立刻就投降了事,如宋礼一般有些墨水的团长甚至连投降书都写好了。
谁知道唐勇水师的大队根本没有理睬那些已经不成气候的海盗,直接从附近海域驶了过去继续向北前进,搞得海盗们莫名其妙,不知道对方这是打得什么主意。
第二百一十章 奇袭江华岛
惊慌失措又莫名其妙的可不止那些舟山海盗,他们所行走的航向正好与东南亚前往日本九州岛的航线重合,这条航线上明朝人、尼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都很多,各式各样的商船络绎不绝。当他们见到如此庞大的舰队时,都是一阵的恐慌,但随后却发现这些军舰根本无视他们,而是继续向北行驶。
不少人纷纷猜测,这个大舰队是不是去攻略日本的,那些欧洲人回去之后开始向上级汇报这个奇怪的情况。这个虚假情报着实让欧洲人紧张了一段时间,不管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还是尼德兰人,甚至是英国人,对日本的贸易都占到他们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如果日本爆发战争,进而被某个势力完全吞并,他们的商船恐怕要损失大量利益了。
各国慌乱无比,纷纷派出战舰前往日本探听消息,而唐勇水师则在距离九州岛一百多海里外就调转船头,向着汉城的方向驶去。经过了十余天的航行,唐勇水师已经能够在黎明的薄雾之中,隐约看到一座大岛了。
“那是什么地方?”朱聿键指着前往的岛屿说道。
一旁的胡锐波连忙回答:“回禀王爷,那里就是汉城外海的江华岛。”
“哦?江华岛?”朱聿键忽然想起来一个典故:“我记得以前在那里听说过,江华岛就是朝鲜国王的避难所,每次受到外敌来攻,他们就喜欢躲到这江华岛上避免。”
“的确如此。”郝玉兰微微笑道:“我听孙先生说过,朝鲜遭遇的侵略大多是来自于蒙古和建州等游牧部落,他们是不会水战的,所以朝鲜国王就凭借自家的舰队,逃到江华岛上避免。这里虽然距离汉城并不算远,但也足够安全了。”
郝玉兰虽然读过书,后来又随着孙巧婷和叶纨纨学习诗词,但是文化水平并不算高,她能答出这个问题,让朱聿键着实惊讶。不过听到她说是孙先生也就是孙承宗说得,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孙承宗曾经做过蓟辽总督,对关外事务都非常清楚,她必然是为了帮自己的忙,先去偷偷请教了一番,所以才能对答如流。
想到这里朱聿键忍不住再考考她:“我听说朝鲜有一种龟甲船,威力相当不错,在当年壬辰倭乱的时候,着实立了不小的功勋。”
“这个孙先生也说过,这种龟甲船上以硬木覆盖形似龟甲,所以才叫这个名字。据说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