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空中。

    刘体纯亲自试验,带着几个士兵进入了气球,他们两个人负责添煤,一个人掌握推进桨叶,刘体纯则亲自操纵用于转向和升降的几面帆。这些愣头青从未得到过驾驶人员的指导,甚至连其中原理都不懂,就这样驾驶着热气球升空了。

    上了天之后,他们就遇到了强烈的气流,整个热气球被吹得向着南方飞去,速度几乎比得上最好的奔马了。

    众人都被吓了一跳,几个人忙活了半天,好容易才勉强控制住方向。现在他们已然在天上,想下去也没办法了,所有人只能坐在里面听天由命了。刘体纯还是比较冷静的,他没有如其他人一般惊慌,而是站在吊篮边上,用望远镜察看起下面的情况。

    因为是从鄂毕城笔直向南飘,他们已经飘飞到了鄂毕河以西地区,进入了沙俄的实际掌控区。这里是大片刚刚冰融雪化的草场,时而还能看到一些羊群在骑马牧人的看护在,安静的吃着草。

 第六百一十七章 高空侦察

    刘体纯虽然看不清牧人的身形,他却能够大体猜得出来,对方应该是蒙古人,因为此地在三十年前还是西伯利亚汗国的土地。在1502年之前,实际上整个沙俄的领土都属于蒙古四大韩国之一的钦察汗国。

    不同于华夏仅用九十年时间就将侵略者全部赶出国境,在这片土地上蒙古人整整统治了三百年。在这段时间内,蒙古人对这片水草丰美的东欧大平原情有独钟,也渐渐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作风同化了这里的居民。

    后来钦察汗国不敌罗斯联军和帖木儿帝国的轮番打击,最终分裂为喀山汗国、诺盖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木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并最终被沙俄逐一消灭,但此时的俄罗斯人实际上已经成了白皮肤的蒙古人,甚至在后世的数百年之后,也没有摆脱这种行事作风。

    如今沙俄政府利用哥萨克骑兵一路风卷残云,对着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一路攻侵就是明证,如果没有唐军的抵挡,他们很快会将北方的广大地区彻底吞并,成为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帝国了。

    刘体纯此时用望远镜看着下面沙俄控制区的情况,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要坚守自己的阵地,绝不能让哥萨克人前进,压缩了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热气球以非常快的速度飘飞了近百公里,竟然来到了托博尔斯克上空。

    见到再次飞回了自家地盘,大家赶快忙着灭炉火操纵方向舵,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旋,热气球终于降落在城内了。这一次飞行刘体纯已经发现,原来是锅炉的热气进入气囊,才将吊篮一起拖起来的。尽管他没有学过物理,但是他也能看得出来气球能不能飞,能飞多高,关键还是在于气囊的气体有多热。

    在北方高空中气温很低,冷却的速度也快,所以气球耗煤量大。刘体纯担心这件利器落入沙俄人手中,因此决定现在己方境内试验成熟再用于侦察,他们不但要训练出一些操作人员,还要试验最大载煤量下,所能行驶的距离,并且对各种突发状况做好预案。

    幸好暂时沙俄尚未发动新的攻势,他们得以在巩固防御的同时试验这种新武器。刘体纯一面自己试验,一面写信给朱聿键,希望能够得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以便更好的使用热气球作战。

    在接到刘体纯的信之后,朱聿键也是大为惊讶,想不到自己三年前用来侦察八旗兵的热气球,居然在北方重新被用了起来。他在信中看到刘体纯所写的,对于热气球的应用,他的思路被彻底打开了。

    在这个平面战争的时代,如果能够从高空俯视敌人,自然是最佳的侦察工具。这等于是在二战时期拥有了侦察卫星,绝对可以堪称无敌的存在,这个想法大大激发了他的灵感,立刻想到了飞艇。

    飞艇作为能够完全自主方向操作的飞行器,拥有庞大的载重量,和极长的续航能力。如果能够将飞艇研制出来,作为轰炸机、运输机或者侦察机都是没有问题的,朱聿键深知能搞出伞兵来。

    想到飞艇对军事的巨大价值,朱聿键立刻着手投入了研制之中。不过想要制造飞艇在这个时代属于尖端科技,需要其他许多方面加以配合才行。首先就是小型发电机的问题,这是飞艇的动力来源,是必须要制造的。

    宋应星依靠带凹槽的巨大陶瓷芯不但让电动机超重,而且线圈数量太少,根本提供不了太大的动力。幸好很快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因为从美洲回航的宝船上,携带了数百吨橡胶和上千的橡胶树苗。

    听到这个消息朱聿键大为高兴,他立刻命令将橡胶树苗全部种在几内亚岛和夷州岛等几个热带岛屿上。而带来的橡胶则投入到了带绝缘皮电线的生产中,因为这些橡胶数量不多,所以朱聿键没去管如今依然裸露着电线的有线电报,而是将其全部投入到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制作中去。同时他还要求宋应星在伏打电池的基础上,开始研制重量更轻储电量更大的电池,作为未来飞艇的动力来源。

    以如今的科技水平,制作硬式飞艇很困难,因为朱聿键手里根本没有可以提炼铝的方法,铝合金就更不用想了,尽管他知道配方。现在朱聿键能设计的就是软式飞艇,而且是气囊长宽比不能太大的飞艇以减少应力。

    在制作飞艇的时候,朱聿键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因为以现在的科技手段,氦气是提取不出来的,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氢气。但是氢气易燃易爆,甚至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都能自己爆炸,这样的飞艇将会很危险。

    首先禁止用火的必须的,雷雨天不许起飞也是肯定的,但这些都不足以保证飞艇的安全。因为高空中是有风的,当空气高速摩擦飞艇气囊表面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大量静电。这些静电一旦积蓄过多,就可能产生电火花,进而引燃氢气,这也是需要考虑到的。

    不同于那些航空先驱者,朱聿键的知识结构和来自于后世的见识,让他能够拥有更多的考量,避免用鲜血和生命去积累经验,这是任何人都难以掌握的优势。朱聿键在考虑了几种材料之后,最终选择了丝绸。

    作为桑蚕丝这种蛋白纤维制成的织物,丝绸有着强度大、气密性好和耐湿耐酸碱的特性,更大的好处就是纯丝绸是不会产生静电的。如果在后世,丝绸是否纯天然还有待考察,但是在这个没有化学纤维的时代,丝绸绝对不会有假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丝绸价格很贵,造成飞艇造价会直线上升。

    一般来说就算最差的丝绸,每一匹也要五两白银以上的价格,而一艘飞艇的气囊,就算朱聿键把尺寸缩小了许多,只有三十米长,四米的直径,也需要60匹丝绸,这就要300两白银了,这还只是单层气囊,为了不让氢气散逸出去,气囊至少要三层丝绸粘结而成才行。

 第六百一十八章 研制飞艇

    朱聿键考虑到成本问题,决定只在飞艇气囊外层使用丝绸,内部两层都是用棉布,并在棉布和丝绸之间用树胶黏连密封。为了防止气囊表面稍有漏气就坠落,整个气囊内部被分成二十个隔舱,以防止出现危险。

    保险起见朱聿键还利用华夏古老的防火漆配方给飞艇内部和各个气囊进行三层涂刷,以做到绝对的安全,这些防火漆以前可是用在战船上使用的,效果非常好但同样价格不菲。

    一个气囊制作出来,就耗费了差不多一千两白银,这可是一笔巨资了,看得工匠们直心疼。王爷新设计的这个东西还不知道有没有用,钱先填进去不少了,不过这才只是个开头而已,飞艇的吊篮需要大量载重,而且要高空飞行,自然不能用像热气球那样粗糙的藤编吊篮。

    朱聿键命令工匠用薄钢板制造了一个封闭式的吊舱,并牢牢固定在气囊下面。为了操纵整个飞艇的俯仰和转向,他特意在吊篮后部和气囊中间安置了一对水平风帆和一个垂直风帆,同时吊篮后部安装了铁架,用以安装宋应星的新装备。

    最近科学院的各个部门,都愿意和化学研究所合作研究开发。这也难怪,在近代科学之中,化学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学科,几乎所有工业发明之中,都伴随有化学原理的影子,许多理论也需要化学进行支持。

    如今封地内的化学研究所,完全是朱聿键的几批学生在担纲,尤其是十三太保之二的张浦庭和廖忠生,如今就是研究所的正副所长,配合他们的就是多达七十多个学弟,以及一些民间工匠。

    这些人虽然年纪很轻,他们却有着整个世界都没有的化学知识,堪称世界上最顶峰的阶层,因为他们手中有两样别人不可能有的神器,初中化学书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上明确标准了118个元素的化学式、原子结构、比重等一系列详细数据,并将其按照七主族、七副族、零族和八族划分,是非常科学也非常系统的化学元素分类法,这可是化学绝对的基础。而在历史上,这个元素周期表是门捷列夫在1869才制作出来的,而且最初只有63个元素,可见华夏化学研究所与世界化学界的差距了。

    另外在化学书中还有大量对常用元素的描述,这其中包括种类、特性、外观色泽和反应化学式,甚至还有实验室的提纯方法与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许多元素在这个世界根本尚未发现。

    有了这些利器,化学实验室的研究无往而不利,这几年他们不但研究出来华夏蓝和华夏红两种人造染料,乙酸乙酯人造香料,以及大量投入使用的化工产品,还曾经帮助军事研究所进行了火药论证,可谓是居功至伟了。

    如今宋应星为了电池的问题求助化学研究所,张浦庭和廖忠生自然是全力帮忙的。实际上这个设计的非常简单的,虽然真正的实用性化学品没有制造多少,但是化学研究所的理论研究已经非常高深了,两人很快利用铅和硫酸反应生成电能的原理,制造出一大块实用的电池。

    为了防腐,他们在木箱子里垫上大量棉花,放入一个半密封的玻璃器皿。在玻璃器皿中装满稀硫酸,并插入填满海绵状铅和填满二氧化铅的两种铅基格栅板。这其中填装海绵状铅的格栅是负极,而填满二氧化铅的格栅是正极,只要接上电动机就能够直接使用了。这种电池使用完毕之后,还能利用发电机重新充电,以做到循环利用。

    宋应星拿到这种蓄电池大为高兴,他经过了多次测试,发现只要充满了电,这种电池就能持续长达半小时的放电工作。只要在飞艇上多并联几个电池组,就能够做到持续使用很长时间了。

    有了橡胶之后,宋应星有很快开发出了小型的十匹马力电动机,以及同样大小的发电机,这样氢气球的配件就凑齐了。这一次研制耗时一个月,连朱聿键都感觉自己步子迈得太大,有些扯到蛋了。如果他不是坚持研制飞艇,而是使用比较简单的氢气球,估计早就研发成功了,幸好宋应星和化学研究所够给力,现在总算得到了不错的结果。

    两台电动机和大叶风扇被安装在了铁架顶端,它们的位置略微低于吊篮,以免叶片刮破气囊。而电动机的能源则是连接着吊篮后部的六组蓄电池。为了保险起见,宋应星还在吊篮内安装了一个小型发电机和四组联动的手摇柄,如果蓄电池没电了,可以通过人力给蓄电池充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