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雨了。”傍晚时分刚刚率领浙南骑兵和骑炮营抵达土城的孙传庭听到外面的雨声,立刻出去查看了一下,结果发现真的下雨了。此时在土城内,吴之番和孙传庭同样没有睡觉,他们还在商议明日的作战计划,不过下雨的问题却让他们有了新的讨论题目。
因为这里的各种建筑都是用于祭祀皇陵的,无论是士兵还是百姓都不允许居住。士兵们有野外作战的准备,他们随身带有防雨的帆布帐篷和军毯,那些仓皇出逃的百姓却是无遮无拦。
如果在晴日里还算好,就算是席地而睡也没有关系,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带了被子的。可是如今雨越下越大,众人如果还在野外淋雨就很容易生病了。不少百姓见到下雨,只好躲到城墙下面避雨。只不过城墙直上直下,虽然能够挡住很少的一部分雨水,百姓们却依然在挨淋。
看着站在雨中瑟瑟发抖的妇孺,吴之番神色一紧,他对孙传庭说道:“赶快组织大家去殿内避雨吧,这么多建筑应该足以让百姓们躲避了。”
“千万使不得。”孙传庭连忙阻止道:“这些地方都是禁地,除了祭祀的时候不许有人进入的,就连站在屋檐下都是大逆不道,你这么做等于是在给王爷惹麻烦。”
“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总不能让这些百姓站在雨中一夜吧。这样的情况战士们受得了,那些百姓肯定会生病的。”吴之番说道。
“不要。”孙传庭依然摇头:“就算王爷不在乎,你也要为这些百姓着想啊。等到皇陵解围之后,我们可以撤走,这些百姓很容易被官府以亵渎皇陵抓起来问斩的。我看就算你现在组织百姓往殿内去居住,也没有人敢跟着你去的。”
“那怎么办?”吴之番看得心头火起。有房子不能住,却让妇孺在外面淋雨,这像什么话。如果是八贤王在这里,别说是死人的享殿,就算是八贤王府也会毫不犹豫的腾出来给百姓居住的。
孙传庭看了看外面的情况说道:“我们的战士都带着羊毛毯,这东西比较厚下雨一时也无法淋湿,倒不是将帐篷腾出来给百姓,让战士们顶着羊毛毯将就一下。”
“对啊,赶快救助百姓要紧。”吴之番立刻命令吹起紧急集合号。骑兵师训练有素,夜间紧急集合是家常便饭,仅仅五分钟就全体集合完毕了。所有战士冒雨排列在城墙附近的空地上,一队队昂首挺胸精神饱满显示出极好的军事素质,就连那些浙南骑兵也是一样。
吴之番和孙传庭一身戎装的站在队伍前面,他们同样没有任何避雨的工具,就那样直挺挺的站在雨中。吴之番高声问道:“王爷曾经告诉过我们,我们是什么人的军队?”
“我们是百姓的子弟兵。”战士们都毫不犹豫的高声喊着,这是朱聿键从他们参军第一天开始,就极力灌输的民族主义思想。他们是华夏百姓的军队,他们每一个人都来自于百姓,所以他们也要事事想着百姓,为了百姓的福祉而战斗,也可以为了百姓的安危而牺牲。
对于官兵们毫不犹豫的回答,吴之番感到非常满意,他点点头说道:“现在天降大雨,百姓们却没有避雨的地方休息,大家说应该怎么办?”
“把我们的帐篷让给百姓。”有战士高声喊着,他的话很快得到了大家的附和。
第六百四十八章 子弟兵
“对,我们是百姓的子弟兵,要时时刻刻想着百姓。参军是为了百姓生命安全而战,为保护百姓财产而流血牺牲,在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第一时间想到百姓。”吴之番大声说着:“现在我命令,全军将帐篷让给百姓居住,所有人暂时用军毯遮雨。现在以班为单位执行命令,解散。”
很快解散的士兵们就各自分头去邀请百姓,让他们住进了自己的军用帐篷。那些在城墙下避雨的百姓都听到了刚才吴之番和官兵们的问答,他们都好奇的看着这支与众不同的部队。
以往官军给人的印象就是比流贼还要狠,他们不但到处抢掠百姓还杀良冒功,所以百姓们对于官军比流贼还要害怕。如今竟然有这样一支为了百姓而战的军队,他们可以为了百姓流血牺牲,也可以为了百姓让出帐篷而自己淋雨,这让他们极为好奇。
一些胆大的百姓试探着询问,他们是哪里的队伍,为什么会如此做。战士们都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们是八贤王麾下的唐军,我们从入伍的第一天就被告知,我们是百姓的子弟兵,在百姓有难的时候,我们必须毫不犹豫的给与帮助。
面对这些真诚的官兵,百姓们都接受了进入帐篷休息的邀请。虽然骑兵只有两万人,而百姓有近十万,不过他们只是需要一个避雨的地方。一个可以睡下六个士兵的帐篷,百姓们坐在里面可以坐下近二十个人,所有的百姓很快就被安顿了进去。
随后唐军所有士兵在城墙下整队,整齐的坐在地上,就用军毯顶在头上遮雨。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脸上有不豫之色,他们一个个犹如铜浇铁铸一般,即使坐在那里也笔直的犹如一条线,看得百姓们都大为佩服。
佩服他们的不止有百姓,那些本来的守城官军和青壮也都暗暗佩服。本来夜间睡到半夜就下了雨,他们还在自哀自怨的自认倒霉,认为官军的装备太差,没有避雨的装备,看看人家唐军都是遮雨的帆布帐篷,根本就不怕下雨。
没想到他们抱怨了不久,唐军就紧急集合了,随后他们将帐篷都让给了百姓,所有人甘愿在雨中淋着,也没有人去帐篷中挤坐,这让守城官军都大为佩服。
此时没有官军和青壮去抢百姓们的帐篷,他们宁可也坐在雨地里淋着雨,心中却第一个有了某种自豪感。
一支没有信仰的军队,哪怕技战术再高,武器再先进也称不上是一支强军。官军始终都是一支没有信仰的军队,他们或许对皇帝有那么一丝丝的敬畏,但远未达到信仰的地步。大多数官军心中所想的就是当兵吃粮,为了吃饱饭为了拿军饷才会当兵,过这种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日子。
可是现在唐军为他们诠释了为什么要当兵,为了谁当兵的理念,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当兵也可以如此伟大,也可以如此的受人敬仰。看着百姓们望向唐军的眼神,他们已经感觉到了作为军人的自豪感,所以他们宁愿淋雨,也要与唐军一样,此时他们的内心世界已经悄然升华。
孙传庭看出了那些官军的想法,心中也是大为高兴,想不到朱聿键始终贯彻的民族主义思想,竟然会有这样的感染力。那些官军明显是受到了感染,才会在淋雨的情况下毫无怨言的,或许他可以继续感召这些官军,让他们将唐军的思想传播到各地,让所有的官军都出现变化,这对华夏民族的未来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冒着头顶上不停落下的雨水,孙传庭站到了战士们面前,他高声喊道:“大家现在没有了防雨的帐篷,全都坐在雨水里无法睡觉,大家认为苦不苦?”
“不苦。”所有人都在高声喊着。
“假话。”孙传庭大喊一声:“淋雨怎么可能不苦,谁再说不苦就是虚伪。”他的话让战士们哈哈大笑了起来。
孙传庭继续说道:“苦是苦了点,可是我们为什么甘愿淋雨?因为我们是为了爱护百姓,我们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身体虽然是冷的,但我们的心却是暖的。”
“对。”战士们答应着,声音并不算齐整,显然他们已经被调动起了情绪。
孙传庭大声说道:“我们是百姓的子弟兵,我们是打不垮也压不烂的钢铁军队,那怕今夜淋雨明日上阵照样打败流贼,大家说对不对?”
“对。”官兵们再次应和着。
孙传庭大手一挥说道:“非常好,为了让百姓们安心,就展示一下你们必胜的信心吧。咱们唱首军歌,我来起头。岂曰无衣?预备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官兵们全都忘情的唱了起来,他们一遍遍唱着军歌,情绪越来越激动。因为淋雨有些低落的情绪,也很快就恢复了过来。百姓们和那些官军都好奇的看着他们,渐渐被雄壮的歌曲声所感染,到了最后许多人也纷纷附和跟着唱了起来。
这一夜唐军的做法震撼了官军,也震撼了百姓们,他们不再将唐军看做是外来的援军,而是与他们血肉相连的亲人,并肩作战的战友。在封地之外的军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唐军除战斗力之外,精神面貌的强大,在那一瞬间仿佛他们已经连为一体,成了真正的亲人。
朱国相也被唐军所感动,颇为感慨的坐在官军中间,任由雨水落在身上却不躲避,最后他也跟着一起唱起那首古老的战歌,属于华夏雄兵,最具有血性的秦军战歌。
在所有人都处于兴奋的氛围之中时,只有远处的十几个亲兵围着两个人,将几个蓑衣勉强搭成防雨的茅草棚,躲避着大雨的侵袭。而被围在正中间的两人正是杨御蕃和杨泽。
第六百四十九章 主动出战
看着远处正在忘情歌唱的众人,杨泽撇撇嘴道:“一群穷乐呵的苦哈哈,简直是愚民。”
杨御蕃摇头道:“我们也不能完全无视,唐军这是在收买人心,至于是不是八贤王有什么深刻的用意,恐怕还不好说。”
“你是说八贤王在邀买人心,打算起兵造反?”杨泽听得一惊当即问道。
杨御蕃摇头道:“我不知道,不过以唐军区区万余骑兵,就杀得数十万流贼魂飞胆丧,恐怕就算八贤王起兵,官军也难以抵敌。”
对于杨御蕃的判断,杨泽为之语塞,他看着雨中隐约可见的唐军士兵说道:“这可能吗?如果唐军官兵都甘心为了八贤王邀买人心,他们有多么忠诚于八贤王。”说到这里杨泽看向惊愕的杨御蕃,两人都感受到了对方心中的寒意。
明日肯定还有一场恶战,唱歌只是进行到一更天就停止了,随后雨也小了些,唐军战士们就将羊毛军毯顶在头上,背靠城墙露宿了一夜。当第二天早上来临的时候,雨又开始大了,吴之番害怕战士们寒气侵体而生病,赶快将所有人招呼起来进行训练。
战士们在雨中佩戴着全副装备进行三公里跑步训练,这样的高强度训练在官军之中,即使是步兵也难以完成。但是对于唐军来说,哪怕是有马代步的骑兵,也能够轻松完成而没有人掉队。看着唐军一个个轻松的样子,朱国相惊得下巴险些砸了脚面。
训练完成之后,唐军官兵们又顶着毛毯,用罐头吃了早饭。有这些方便的随军食品,在无法点火做饭的雨天,至少能够补充足够的能量。牛肉煮黄豆、梅菜扣肉、腊肉炖土豆和鸡肉煮青豆胡萝卜,尽管这些菜都是冷的,却全都鲜美可口而且能全方位的补充战士所需营养。至于主食则是罐装的干蒸米饭和压缩米糕,只需要加水泡一下就能吃,口感差了一点却非常方便。
看着唐军普通士兵的伙食,就连朱国相也有点发傻,官军平日都只能吃上两顿稠粥,加上些腌菜已经是了不起了,半年也不一定能尝点肉味,何时见过如此丰盛的伙食。朱国相暗暗咂舌,就算是自己也不敢天天这么吃啊,八贤王如此养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