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象升的天雄军被安排在了最外侧的房山一带驻守。

    房山固然属于前线,而且是满蒙联军返回草原的要道之一,但是皇太极率领大军一路向南攻入山东,让他们这些守军无用武之地。卢象升焦急万分却又无法可想,只能派出大量斥候四处查探满蒙联军的消息,结果得知对方打算北返。

    听说满蒙联军正在向涿州进发,打算途经山西返回草原,卢象升就再也坐不住了。这次他是违反将令,擅自出击前来打算与满蒙联军决一死战的。

    “洪承畴此人太不识好歹,畏缩不前如何作战?”秦良玉听得心中有气。

    卢象升摇头道:“这也不能全怪他,我军与建奴在野外作战太过吃亏,这也是事实。”

    “吃亏吗?”秦良玉闻言却笑了起来:“我给你介绍一位少年英雄吧,他刚在野外打败了建奴。”说话间秦良玉一转身对顾宁做了个手势,示意他上前说话。

    “在野外打败建奴?”卢象升大吃一惊,他不敢想象谁能有这样的魄力,此次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入寇,可是有着十五万大军。

    顾宁从后面转了出来,对着卢象升拱手笑道:“卢大人别来无恙,顾宁给您见礼了。”

    “你们认识?”秦良玉好奇的看着两人。

    卢象升哈哈大笑道:“我当秦老将军说得是谁,原来顾宁啊。我们同在河南,天雄军可是受到唐军不少的照顾,我们自然是经常有所来往的。”

    秦良玉哑然失笑:“我倒是忘记了,卢大人现在可是河南总督,与唐军自然多有接触。”

    “顾宁,刚才秦老将军所说野战击败建奴的,是你?”卢象升问道。

    顾宁点点头:“不瞒卢大人,就在一个时辰以前,我们打退了建奴的进攻,还消灭了他们一万多人。现在建奴已经折返溃逃了,我们没有骑兵追之不及。”

    卢象升叹气道:“明军劣势就在于此,对方大胜则我军全灭,对方大败则千里远遁,让我们捞不到太多战果。”

    “即便如此已经是大胜了。”秦良玉显然认为这样的胜利,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卢象升点了点头:“不错,我当与秦老将军共同上表,为顾宁表功。”

    “理所应当。”秦良玉点点头,她忽然又皱起了眉头:“卢大人你从房山而来?那里如今可有驻军?”

    “有的,我留下一万人驻守,相信短时间内建奴是无法攻克的。”卢象升说道。

    “糟了。”秦良玉一拍大腿说道:“恐怕建奴要溜了。”

    “什么?”众人都是大惑不解。

    秦良玉叹气道:“房山有一万守军,虽然自保有余进攻却是不足。我看建奴大败之后,必然不敢再行攻城,肯定是绕城而走返回北方,如果房山守军无法出击,他们恐怕就要溜掉了。”

    “哎呀,是我失策了。”卢象升也醒悟过来,一拍大腿连连叹息。

    顾宁在一旁说道:“两位大人无需后悔,想来就算卢大人在房山截住建奴,他们也会另外绕路的。洪承畴大人消极避战,京师防线本就处处是漏洞。”

    顾宁说得一点没错,皇太极主动撤出战斗,在涿州走不通之后,他们只能奔向东部,从沿海地区回到北直隶,然后再兜个大圈子,返回到蒙古境内。这是一条漫长的路线,如果各路勤王军同心协力,对满蒙联军层层阻击,说不定能够将他们留在北直隶。然而以洪承畴为首的诸路勤王军却只知道死守要点消极防御,根本不敢出城与对方决战,让机会白白流失了。

    等到吴之番两天后赶到涿州的时候,皇太极已经不知所踪,吴之番只好与顾宁合兵一处,与秦良玉所部共同前往通州驻防,同时向京城飞传捷报。

    “什么?马颊河、涿州两场大捷,毙俘建奴数万?”看着这份捷报,崇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反复读了三遍,这才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建奴损失数万人,这对已经遭到入侵数月之久的京师来说,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啊。唯一令他有些不高兴的,就是这两次大捷基本上都是朱聿键麾下的唐军所为,这让他感觉到面上无光。

    仔细查看了捷报之后,崇祯发现这份捷报是秦良玉发来的,他立刻意识到秦良玉是和唐军一起行动,所以才会发来这份捷报的。毕竟唐军与朝廷兵部不相统属,无法给兵部发捷报。

 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受封赏

    这个发现令崇祯如获至宝,他终于发现了一个不让朱聿键声威大增的机会,那就是将所有功劳都放在秦良玉身上。秦良玉虽然是一员女将,也是大明帝国响当当的人物,她戎马一生未尝败绩,有如此大胜也不会有人怀疑。

    只要朝廷大肆宣扬胜利的同时,将秦良玉的名字摆在前面,以她的威望和官职,后面的顾宁和吴之番就没人关注了,这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另外崇祯也看到了朱聿键手下猛将如云的状况,他还希望通过给两人加官进爵,将顾宁和吴之番拉到朝廷一边来。

    唐军的战斗力已经让崇祯感到了威胁,他希望通过拉拢两人,找到唐军强大的秘密。如果他能够通过这两个人,将朝廷官军全都训练成强兵,不管是建奴还是流贼,他都不需要再顾忌了。

    没有与阁臣商量,崇祯就命令大明日报对这两次大胜进行报道,同时对秦良玉大书特书,把她吹成国家柱石,以掩盖唐军的光芒。与此同时,崇祯派出了兵部侍郎陈奇瑜,亲自前往通州宣旨。

    “……诸位爱卿戮力同心,忠心为国,终大败建虏而逃,实乃本朝未有之大胜。今次特封秦良玉为四川总兵,加封辅国将军,顾宁、吴之番协助有功,特封为副将,每人各赏赐白银一百两,铠甲二十副,宝刀一口,望诸位杀尽建虏,误负皇恩,钦此。”陈奇瑜将这份圣旨读完,众人山呼万岁接旨,秦良玉却皱起了眉头。

    她起身拱手道:“请问陈大人,此次作战出力的多是唐军,为何我受封如此之高,却让真正的功臣成了辅助。我看恐怕是皇上误读战报,老身自当上书奏报,希望皇上收回成命。”秦良玉是个胸怀坦荡的人,绝不愿意分润他人军功,所以打算向崇祯说个分明。

    陈奇瑜看了看众人叹气道:“一言难尽啊。”他说话间用眼睛看了看秦良玉,又看了看左右众人,秦良玉顿时会意,连忙让人上茶,随后就遣散了大部分人,只剩下她和顾宁、吴之番三人,陈奇瑜也将同来宣旨的人都支了出去。

    见到左右无人,秦良玉才上前问道:“闲杂人等已经离开,陈大人有什么难言之隐,尽可说来。”

    陈奇瑜和朱聿键因为当年的事情,始终保持了密切的私交,与顾宁等人也都是熟识。最近一年他调入京城,同样与朱聿键保持着联系,为他做朝中耳目,双方可谓是关系密切的。这次前来宣旨,兵部没有人愿意来,他属于毛遂自荐前来看看,目的就是希望顾宁和吴之番不要因为这道圣旨而闹事,给朱聿键添麻烦。不过现在他看来,两人的情绪很平稳,似乎对这些封赏毫不所动,这让他放心不少。

    陈奇瑜叹气道:“秦老将军,难道你真的以为皇上看错了战报吗?其实他只是不想让八贤王的人得此荣耀,间接提升八贤王的声望罢了。”陈奇瑜此言一出,秦良玉的脸色登时变了。

    “难道皇上已经对八贤王颇为忌惮?要对八贤王下手吗?似乎八贤王从来没有危害过皇上,而且对国家多有功绩。”秦良玉一连串的反问,让陈奇瑜也难以回答。

    吴之番上前说道:“秦老将军无需如此,实际上王爷早就预料到此事了,所以才会处处忍让埋名,不愿意让皇上为难。我认为皇上忌惮王爷是真要下手却未必,这只不过功高震主的必然结果而已。”

    “不错,如果功劳太大,皇上就会担心你要谋朝篡位,哪怕你是忠心为国,也最好除掉。”顾宁冷笑道:“只可惜有我们这些人在,绝不会让皇上得逞的。”

    两人这些话已经是大逆不道了,但陈奇瑜和秦良玉细细品味却又的确是那么回事。当年的袁崇焕就是最好例证,这就是作为能臣的悲哀,如果你没有能力却可以讨得皇帝欢心,就能位高权重荣宠一生,如果你功高震主哪怕忠心无比也会被皇上找个由头弄死,这就是可悲的封建王朝,也难怪官军战斗力越来越弱,如今被建奴屡次侵入中原了。

    陈奇瑜摇头道:“如今世道如此,只希望皇上能够励精图治,改变这样的局面。”

    “恐怕很难,皇上总是以他的地位稳固为中心,从来不顾及国家的安危。我们幸好归于八贤王麾下,能够摆脱这种功高震主即被除去的命运,所以这职务赏赐我们也是不会要的。”吴之番说道。

    “的确,我等身为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还请陈大人将我等受封之物送回。”顾宁也出声回答。

    陈奇瑜和秦良玉对视一眼,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以及对两人不为封赏所动的意志,心中不免对朱聿键的驭下之道大为好奇,究竟是何等手段,才能让如此能干的属下又如此忠诚的。

    崇祯没有想到,秦良玉欣然接受了赏赐,以及加封的将军衔,顾宁和吴之番却以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为由,对封赏推辞不受,这让崇祯大为光火。尽管朱聿键一次次的解救他于危难,并且为了国家富强尽心尽力,从不向他要求任何封赏,但随着唐军的日益强大,崇祯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崇祯来说,忠臣良将都是让他很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多出几个人才,帮助他消灭建奴和流贼,让大明恢复平静进而实现中兴。另一方面崇祯对任何人才又显示出下意识的嫉妒,生怕有本事的人会危及皇位,因此要加以迫害。正是崇祯这样矛盾的心里,才导致了群星璀璨的大明逐渐沦落到无将可用的地步,这不得不说是君主制的悲哀。

    如今朱聿键的异军突起,几乎掩盖了大明所有名臣将星的光芒,在间接保护了诸多良将的同时,也让崇祯所有的猜忌都集中在了朱聿键身上,也算是有利有弊。

 第七百二十九章 返回大明

    如今崇祯对朱聿键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忌惮,而这种忌惮早已超越了两人的情意,也淹没了崇祯的理智。尽管朱聿键始终没有表现出插手国内事务的动机,而是一心一意的为国家开疆扩土,但崇祯已经开始琢磨着,该如何打压朱聿键的势力,以稳固他的统治了。

    对于崇祯皇帝的深深怨念,朱聿键丝毫没有防备,此时的他正坐在飞剪式帆船上,一路乘风破浪向着象山港冲去。对西班牙的大战,这将是朱聿键掌控亚洲最重要的一战,他甚至做好了与整个欧洲开战的准备,他必须亲自参与进来。

    也正因为此战的重要性,朱聿键才会将五千多吨黄金扔在美洲不管,将整个舰队都扔给李俊,自己跑回亚洲来执掌大局。飞剪船一路上乘风破浪,很快就越过了舟山群岛,进入到了象山港的范围内。

    四根硕大的桅杆放下帆篷慢慢的减速,而数艘隶属于海上缉私局的网梭船围了上来,为朱聿键的座驾护航。随着飞剪船缓缓靠上码头,朱聿键已经看到栈桥上的人头攒动,来接的全都是军方的人。

    茅元仪和孙传庭正带着许多近卫师的官兵,将这一段码头全部封锁了起来。朱聿键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