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波商帮没有那么统一,主要是因为三位首领各有各的想法。其中沈仲文和虞世枫两人留在宁波发展,建立起新的宁波财团,主要向海运、棉毛纺织和机械制造方向发展,同时也在朱聿键的帮助下,涉足造纸业和钢铁冶炼产业。

    林庆怀喜欢冒险,他与部分支持他的宁波商人北上,在汉城建立了高丽财团。这个财团主要开发高丽当地农业资源,同时涉足钢铁冶炼、化工制造,以及利用地理优势,投入北方的酿酒业和大豆榨油工业,甚至还对北海地区的畜牧业进行投资,整合那里的资源。

    建立财团最晚的恐怕就是李春玉了,毕竟河南地区的消息传递要比宁波晚上许多,在听说宁波五大财团建立之后,他建立了自己的南阳财团。因为涉及的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所以南阳财团依靠着南阳府与朱聿键合作的工业体系,也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财团,除了机械制造、钢铁冶炼、日用化工和水泥厂之外,他还涉及铁路与内河航运业务,其发展潜力也不算小。

    这六大财团建立之后,让封地内的商人拥有了更强大的统筹周转能力,他们依托财团的庞大势力,开始插手国内各地事务,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网络,兼并各地小商人,将全国的经济力量整合起来。

    在宋献策等人关注的,朱聿键取代崇祯上位的情况出现之前,对国内各地的经济入侵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根本没有现代商业思维的大明朝廷,对此却一无所知。

    南方热热闹闹的财团建设,并未影响到风雪呼啸的塞北之地,在乌拉尔山新建立的胜利堡中,袁崇焕见到了北上刚刚抵达的多罗大福晋和苏泰大福晋,甚至连本打算下嫁他人的斯琴图福晋这次也跟了过来。

    这三位如今察哈尔部的首脑人物,还是第一次坐上了火车。当她们听着隆隆声,看着窗外景物飞速倒退的时候,三个人已经被吓得浑身发抖不能言语了。在经过两天的火车旅行,三人从青海湖抵达了胜利堡,这比她们骑马赶路要快了十倍。

    听说三位大福晋一起前来觐见,袁崇焕第一时间在自己府邸会见了他们。如今袁崇焕被任命负责东欧和中亚事务,所以常驻胜利堡。他用工资买了一座不错的宅院,将家人也都接了过来。

    尽管袁崇焕是广东人,对北方的苦寒不太适应,但冬季有暖气让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水土不服。这次三位大福晋到此,袁崇焕为了保密没有让她们在司令部见面,而是低调的安置在自己家中。

 第八百九十二章 上书崇祯

    见到袁崇焕的第一时间,三女连忙跪了下去:“王爷仁德,我们归降来迟,还请赎罪。”

    见到三女下拜,又听到她们话中意思,袁崇焕就知道她们误会了。他连忙笑着说道:“三位大福晋快请起来,在下受不起诸位一拜,更何况我也不是王爷,在下是八贤王麾下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袁自如。”尽管如今八贤王麾下的人都已经不拿崇祯当回事了,但是为了不给朱聿键找麻烦,在外人面前袁崇焕依然用他的化名袁自如。

    “袁大人安好。”三女起身后连忙再次施礼。满桂只说上级要见她们,结果让三女误会了,如今闹了个大乌龙,让她们颇感不好意思。

    袁崇焕连忙将三女让到座位上说道:“林丹汗与我大明素有盟约,想不到如今却是兵败而亡,实在令人唏嘘。如今察哈尔部没落,未知三位大福晋有何打算?”

    听到袁崇焕的话,三女都是心下黯然,她们在路上早有定计,如今袁崇焕问起,自然有身份最高的多罗大福晋来回答:“袁大人费心了,其实察哈尔部已经名存实亡,我们实在没有多少去处可以选择。”

    “如果你们愿意,可以住到我们的城市里。八贤王治下各地的优厚条件,相信诸位也都有所耳闻吧。生活富裕我不敢保证,但也绝对不会比你们现在差,最大的好处是安全绝对没有问题。”袁崇焕解释道。

    三女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苏泰大福晋说道:“袁大人,我们是否能见见八贤王。”

    “要见王爷?”袁崇焕有些吃惊,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女子执意要见王爷,似乎要想安顿在唐军治下,也不需要如此麻烦啊。看到三女似乎有难言之隐不想说出,袁崇焕点点头道:“这个先不急,我先将察哈尔部安顿下来,然后再向王爷汇报,请求王爷定夺。”

    “如此也好,那就让袁大人多费心了。”多罗大福晋叹气道。

    袁崇焕笑着站起身道:“察哈尔部就入住胜利堡好了,我们必然给予最优惠的待遇。虽然无偿调拨物资并无此例,但这次我就破个例,我个人出资给察哈尔部购买五百斤细盐和三百斤红茶砖,算是我的小小礼物好了。”

    “让袁大人破费,实在不敢当。”三女闻言赶快起身下拜,这些东西可都是对蒙古部落很重要的物资,以前在草原上时常有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啊。见到袁崇焕如此礼遇,三女也答应将部落安顿在胜利堡,静待八贤王的召见。

    袁崇焕利用电报给朱聿键送去了三位福晋要见他的消息,不过此时连接高丽省的海底电报线路尚未建设完成,这个消息通过电报只能送到汉城,然后再用飞剪船迅速送到宁波城去。

    这样的传递方式,同样能够将胜利堡的消息,在十天内送到宁波府城。尽管比后世要慢上许多,但在这个年代已经是迅捷无比了。只需比较一下就能看出来,从宁波城到北京城传递奏折的距离比袁崇焕的传讯距离短三倍,耗费时间却要多出六倍来。

    奏折从宁波出发的时间早上许多,在送信的飞剪船抵达象山港时,那份奏折也已经抵达了京城。

    崇祯刚刚看完了一天的奏折,他放下手中朱批用的御笔,闭上眼睛揉着自己的太阳穴。每天这样的操劳让他感觉到身心俱疲,今天早晨宫女梳头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皮肤暗淡眼角有着些微皱纹,鬓角处甚至隐隐出现了一丝银发,才刚刚二十四岁的他看上去到像是四十四岁的。

    每天勤政朝觐,事无巨细的埋头处理政务,国家形势却是越来越危急。前些日子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网差点被李自成撕破,幸好他这张网够大,让李自成虽然突破了汉中封锁线,辗转返回了榆林以北的根据地,却尚未破网而出。不过比起陕西的情况,山东就不那么乐观了。因为杨嗣昌占用了太多的兵力和资源,让卢象升仅有三万屯田的天雄军能够动用。

    这点兵力虽然在卢象升的高超指挥下,屡次挫败张献忠的军队,却不可能一举吞掉坐拥三十万大军的张献忠。卢象升尽了最大的努力,只能打成个击溃战,追在张献忠身后一路狂奔。结果张献忠避实击虚,一连攻克了七座城池,并慢慢向着安徽的方向前进,中都再次告急了。

    自从上次中都险些陷落之后,崇祯就对此非常重视,他首先是设立了专门的凤阳总督,将素有善战之名的马士英派了过去,同时给他抽调两万官军负责中都安全,想来是不会出事的,只是大片领土被流贼荼毒已经不可避免了。

    崇祯始终非常好奇,朱聿键究竟是如何让封地变得如此强大,让唐军如此善战的,为此他派出了十几波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却是没有任何进展。崇祯很像命令唐军派兵进剿,争取尽快消灭张献忠这股人马,却又不希望让对方扬名立万,这是个很矛盾的现状。

    崇祯揉着干涩的眼睛,心中想着究竟如何能够让整个大明都发展起来,恢复大明的盛世,口中习惯性的身边王承恩问道:“还有什么新的奏折吗?”

    “回禀皇上,刚刚接到八贤王朱聿键的两份奏折。”王承恩回答道。

    “哦?王兄的奏折?”刚刚想着朱聿键,奏折居然就来了,崇祯非常好奇王兄这次会对他说什么。

    “拿给朕看。”崇祯抬起手来,王承恩赶快将怀中抱着的两份奏折递过去。

    崇祯接过递一份奏折看来,发现上面写的正是日本派遣刺客,刺杀朱聿键的事情。其中朱聿键言辞恳切,要求严惩日本,以彰显天朝威严,免得被那些藩属国看扁了。

    崇祯看得气氛,当即一掌拍在桌子上怒斥道:“蕞尔小国也敢刺杀天朝藩王,真是无法无天了。准奏,就让唐军给他们点厉害看看。”崇祯当即拿起御笔,在奏折上写了个准奏的御笔朱批,将其放到了批改好的那一堆奏折上,随后又伸手拿起另外一个。

 第八百九十三章 痛陈利害

    这一份奏折却是朱聿键的亲笔,他没有平日里文人那么多空话套话,一上来就说得相当诚恳和实际。他隶数了如今大明的弊端,声明户部岁入不足就是因为国家不重视工商业发展,提出了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无农不稳、无军不安的理念。

    他重点分析大明缺粮问题,认为是太过自由的市场化,让政府缺乏调控机制,致使大量土地为了追求利益而种植棉花和烟草等经济作物,忽视了对粮食的积累。结果造成各府粮食储备不足,一旦遇到天灾,立刻就会有饿殍遍地的状况。

    国家缺粮加上天灾,造成百姓们因为没饭吃而反抗,农民军因此才会屡禁不绝。要想彻底清除农民军的根基,就必须鼓励粮食生产,召集人重新开荒种地,同时减轻农民的负担。

    如今赋税太重,是农民不堪重负的另外一个问题,辛苦劳作一年所得,大部分都要上缴赋税或者缴纳田租,剩下的不够家人温饱,自然造成农民的反抗情绪。这其中并非全部充入户部,地主层层盘剥,官员索取火耗,最终造成百姓越来越穷,户部所得银钱确是不多。

    火耗是历朝弊政,银两铸成大锭的确有百分之一二的火耗,但地方官员为了中饱私囊,往往收到一两成,更有甚者三四成。这些多收的火耗都成了官员贪污的所在,加重了地方百姓的负担不说,还刺激了官员的贪欲,让他们越来越敢于贪贿。

    租赁制度更加不合理,地主每年收去佃农高达七成的收获,往往还贿赂官员,让赋税不随土地买卖。穷人无地却要缴纳赋税,地主却免于纳粮,结果造成佃农交了七成租税,还要再交赋税,结果辛苦一年却毫无收获的境地。要想让农民稳定生产,就必须从根本上整治,首先是取消火耗,再将租税最高订在三成。

    土地产出毕竟有限,要想富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开放海禁发展工商。工商利行天下收益极高,尤其是远赴欧罗巴之海上贸易,一次贸易虽然日久,却能获利百倍以上。如此收益纳税一成也是平常,商人不伤筋动骨,百姓可减轻赋税而国库日丰。

    如今天下动荡,须人人为国出力渡此难关,官员藩王亦不能例外。以我八贤王之位,每年也缴纳三百万两白银于户部,其他官员有何特殊一钱不纳。若人人皆缴纳赋税,则国家富足百姓安定,流贼旦夕可除。流贼即灭,大明则可顷全国之力对付建奴,以我泱泱大国亿兆百姓带甲百万,只需休养数年操练士卒,蕞尔建奴必可手到擒来。

    朱聿键对文言文并不擅长,所以他这篇亲自执笔的奏折写得半文半白,看上去颇为别扭,尽管如此崇祯还是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了。如今的朱聿键权倾四海,手握海陆强军,根本不会再顾忌任何势力,所以他在文中没有丝毫保留,将大明历朝历代的弊政彻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