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书堂站起身来说道:“现在宣判法庭判决结果,请诸位起立,以示对法律之尊敬。”众人闻言皆站起身来,侧耳倾听着,等待张书堂的判决。

    张书堂说道:“关于本案的宣判如下:张汝水(那个青年的名字)杀死童养媳,系故意杀人罪成立,当庭判决死刑立即执行。贩卖人口一事,因为法律条款中分责不清,法院又未及时给出解释,现判定此罪不成立。最后宣判为,张汝水故意杀人罪成立,等到八贤王亲自查阅判决结果之后,立即执行死刑。”

    听到宣判结果,那个年轻人顿时瘫软于地,而后面的百姓却都松了口气。杀人偿命他们懂,实际上他们更加关注的就是童养媳问题。毕竟许多家庭都有童养媳,如果此事被宣布为有罪,恐怕要枪毙的人可就多了,他们会产生的恐慌。不过现在好了,童养媳的罪名并未成立,他们也就安全了。

    这一堂审判之后,还有第二堂,也就是两个公安司人员的审判。那名福州前公安局长赵久广和那名小队长顾子真站在被告席上垂着头,等待着对他们的宣判。蒋发在出事之后已经告诉他们了,公安司被要求不得插手办案,为了法律公平他也不会为他们求情。

    此时两人已经是心如死灰,完全失去了推卸罪责的希望。面对着检察官所陈述的罪行,两人都是供认不讳。这一次的宣判比上一次还要快速。那名私自放人的小队长,因为玩忽职守造成死人的严重后果,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局长则犯了包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同时两人开除出公安司,今后不得再进入政府部门供职。

    这样的判罚之下,众人皆是一片哗然。当官的因为渎职而被宣判,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官员都可以被判刑,而且仅仅是因为渎职这样看似轻微的错误,这在百姓中间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宁波日报首先登载了案件的审理结果,随后其他由商人创办的各个小报纷纷跟进,也都开始报道起这个案件来。一时间封地内外报纸脱销,竟然创造了日销售量三百万份的最高记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看上去如大明律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样空洞,看似面子工程的话,现在竟然让百姓们感觉是那样的真实。事实证明封地的法律上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绝无丝毫徇私枉法。经此一案,竟然让封地内所有人真正重视起已经颁布多年的法律,他们这才知道封地内的各项法律,绝不是如大明律般只凭皇上的喜好执行,而是确确实实的唯一标准。

    这样的热议并未持续几天,因为有新的事件又转移了大家的目光。最高法院在宁波日报上,刊登了《民法》的最终解释,其中规定今后一切针对人口的钱财交易行为,都将被视为买卖人口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审判。之前购买童养媳的,以崇祯八年八月三十为准,之前购买不予追究责任,但必须将人送回本家。此日期之后,凡有发现童养媳,皆按照贩卖人口罪,依法执行死刑。

    除此之外,报纸上还颁布了《婚姻法》增订章节解释,除了禁止童养媳之外,还有禁止女子缠足,废除七出之条,结婚双方必须在民政司下辖各地结婚科领取结婚证,才被承认婚姻状况。男女结成夫妻,可以提前免费申请婚前财产认定,婚后所得财产共有。女子有与男子离婚的权利,一旦离婚成立,婚后财产将有双方平分或者协商分配。凡是离婚之前转移财产的一方,一经查出将丧失婚后财产拥有权利,并处以两倍罚款交予另外一方支配。

    依照这样的法律条款,封地内的女子权益又提升了一大步。同时女子有了对婚后财产的支配权,在家中有了独立的财政,可以给予妇女极大的自主权。不过现在封地内的百姓们,可没时间去琢磨后面这些增订的法律条款,光是童养媳的问题就够大多数人头疼了。

    有了前面两场审判的立威,谁还敢不拿法律当回事。各家纷纷将童养媳送回,生怕出了事,整个封地内自然是一片纷乱。当然后来法院又给出了新的解释,如果在童养媳自愿的情况下,双方可以到各地婚姻科领取结婚证,经过法律承认将不被认定为童养媳,这才让大家松了口气。

    这样的做法避免了大量童养媳遭到遗弃,同时也改善了那些女子的生存环境。毕竟领了结婚证就受到国家法律保护,虽然男方避免了被按上拐卖人口的罪责,但女方也因此获得了财产分配权。如果男子再敢打骂,女人就可以离婚并分取一半财产了。

    经此一事,封地内学习法律的风潮兴起,也让政府威信大大提高。尽管有许多人还在呼吁复古和祖宗礼法,要求法律取消禁止缠足和禁止七出之条等条款,但已经无伤大雅了。

 第九百四十六章 转移视线

    如今妇女地位空前提高,大部分又学习了文化甚至还有工作,根本不需要太过依靠男人,更何况妇女的工作也让家中经济负担减少了许多,不少底层百姓对此非常支持。上层那些食古不化的老夫子毕竟是少数,这些人就算天天闹,也闹不出什么大事来。

    朱聿键也不会让封地内总是纠结在女子权益问题上,他下令报纸全面宣传对欧洲四国的战斗胜利,以及如今在南亚次大陆上的战争进程。对外战争的胜利,永远是提高民族自豪感,转移国内矛盾压力的良药,不管是因为经济问题还是思想问题都是如此。

    随着宁波日报每天报道张鼐率领的两个军,在莫卧儿帝国境内攻城略地,大量占领新土地的消息,新一批的战争债券也卖得如火如荼,债券市场又是一波涨价高潮。

    这一次的战争债券,可不是因为军费紧张,而是单纯为了移民。上次为了进攻东印度群岛发行了战争债券,结果短短一个年时间就兑现了,其价值甚至超过了当初答应的利率,所有购买的人都分到了大量每年能耕种三季的肥沃良田。

    华夏的血液之中,已经根植了对土地的热爱,结果以战争债券带动起来的殖民狂潮,让本来荒凉的东印度群岛很快充斥了上千万移民,其速度甚至比陆上有铁路连接的中南半岛还要快。从那一次开始,朱聿键忽然发现了一个移民的好方法,就是出售大量战争债券。

    以唐军战无不胜的风格,战争债券是稳赚不赔的。更何况债券出售收上来的是钱,而人们领回去的却是土地,这等于是百姓们自愿在新开拓领土上购买土地,并且还会自愿前往耕种。这样的做法在百姓们自觉占了便宜的同时,即省去了政府宣传出售土地的环节,又不需花销移民费用,可谓一举三得。

    之前对中南美洲大陆的一轮战争债券,已经让政府又收入了超过三千万银元,如今战线基本稳定,只要适时推出土地兑现战争债券的消息即可,而报纸上对张鼐的报道,又将南亚次大陆推上了风口浪尖。

    沈继荣借着这股东风,不失时机的推出了南亚次大陆的战争债券,结果又是疯狂的抢购。因为南亚次大陆的距离比美洲要近得多,所以这次的债券价格更高,结果以南亚次大陆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卖出了六千万银元的高价,让财政司赚了个盆满钵满,对于特别申请的军费自然也是相当大方。

    朱聿键接到上次主力决战的战报时,还在为火箭的价钱而肉疼。毕竟一枚火箭的造价就高达二十个银元,一轮齐射一千八百枚,结果特种炮团打得顺手,竟然对着莫卧儿骑兵轰了八轮才罢手,单是这一项花费就高达接近三十万两白银,这还是半个小时内的消耗。

    可是这次战争债券的钱一到手,财政司出奇的豪爽的为特种炮团埋单,甚至提议将特种炮团扩充到师,以加强打击力度,让总参谋部众人等着实惊讶了一把。

    唐军的各项战绩也随着报纸对外的流通,向着全国各地流去,极大的振奋了各地民众士气。尤其是那些能够识文断字的读书人,本来对外有建奴内有流贼的状况相当失望,结果报纸上的宣传却成了他们的一针强心剂,许多人开始关注起唐军的作战来。唐王财团麾下出版社印刷的各种地图册被一扫而光,大家都在查看南亚次大陆究竟在什么地方,甚至连茶馆酒肆这样的地方,大家的谈资也都从风花雪月变成了唐军的作战进度。一些头脑灵活的商家,甚至将宁波日报上所说的唐军进展情况托人绘制在大幅地图上,挂在大堂最当眼的地方以吸引客人。

    八贤王朱聿键的名声再次高涨,已经逐渐压过了崇祯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成了整个大明新的精神支柱。流贼情况最严重的陕西和山东两地甚至上万民书,恳请皇上派八贤王带兵前去剿贼。

    对于这样的情况,崇祯感觉到有些把握不住了,这几个月随着商税的变更,国库刚刚开始充盈,他又开始为了此事而头疼了。因为新政的发布,各地商路通畅了许多,原本局限于一地的商帮,开始逐渐向外扩张,而扩张速度最快的,就是封地内已经整合完成的六大财团。

    这六大财团中,除了李春玉因为地理优势的原因,向着四川内地发展,高丽财团向着北方各省发展之外,其他四个财团基本上都在长江以南,他们几乎将南方的广大土地都划入了势力范围,让那些原本牛气冲天的地方商帮被打压得欲哭无泪。

    这些事情崇祯是不会知道的,虽然推行了新政,但这种改革只是从大势上来讲,总体的管理非常粗放,并不能深入到具体情况去探查,他唯一知道的就是户部的收入在上涨,今年才刚刚九月,商税已经超过两千万了,这比平时的一年的收入还要多。

    对于这一点来说,崇祯是很感激朱聿键那封奏折的,现在他的内心更加矛盾了。一方面是朱聿键事事为大明江山着想,不但每年坚持为他提供三百万的进献,还给他提了这么好的建议,让大明的财政扭亏为盈。另一方面却是随着唐军在海外的节节胜利,让朱聿键的声威日益高涨,已经有了功高震主的趋势,让他又不免担心。

    实际上朱聿键现在比崇祯更加烦恼,因为随着朝廷新政的全面推广,封地内商家向着全国各地渗透。他们带去新的经商理念和方式,雄厚的资本,也带去了封地内使用的银元。

    银元流通性强使用方便,在交易中省去了许多麻烦,更兼崇祯在取消火耗之后,也宣布以银元缴纳赋税,这让银元成了全国通行的货币。本来崇祯是让户部尚书侯恂主持打造银元的,可是朝廷没有水压机,打造银元只能利用手工方式。尽管将银局的大批工匠召入京中,每天的产量也仅有三百块银元而已。

 第九百四十七章 通货紧缩

    这么高的制造成本和如此慢的制作速度,让侯恂头疼不已。他算了一笔账,就算依照唐王银行的方法,让银元的含银量只有九成,户部打制银元也是亏本的买卖。为了能够扭亏为盈,户部不得不将朝廷银元的含银量降低到了七成,这才让户部有了些盈利,可是这样一来民间却又不干了。

    民间多年来流通银两交易,百姓们最擅长分辩银两的成色。以前唐王银行的银元虽然也不足值,但相差不多而且制作精美,同时因为唐王银行保证可以兑换足额白银,信誉是有所保证的。

    户部发行银元含银量只有七成,而且不允许将银元兑换成银两,结果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