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陪着笑脸说道:“我这次过来,是希望能够与祖大人谈一谈。”
“哦?和我谈?”祖大寿有些发愣,他如今只是个副将,对方却提升成了总兵,按理说自己已经成了人家的下属,而对方却客客气气的来与他谈话。祖大寿本来看不起这些没有多少战功的人,可是现在人家笑脸相迎,他也不好发脾气了。
祖大寿只能苦笑着点头道:“不知是什么事情。”
叶永刚说道:“如今关宁军损失大半,关外土地也尽数被满清占据,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了。关宁军只剩下四万,抵挡满清尚且不足,实在无力再支撑内耗了。我这次过来,希望祖大人能够多多帮忙,诸位联手守住这山海关。”
听了叶永刚这一番话,祖大寿愣了半天才说道:“这个自然可以,只是如今大军新败士气低迷。以四万新败之兵,去对付满蒙十多万雄壮之师,我们又能守几天?”
“所以我打算向大沽寨求援,希望寨主吴子峰给咱们一些资源才好。”叶永刚红着脸说道。
“大沽寨?那不是八贤王的地方?你为何不去向皇上求援?”旁边一直没说话的何可纲问道。
第九百七十四章 进攻山海关
叶永刚摇头道:“向皇上求援又是朝堂之上的一场大乱,至于增援几时能到就不一定了,我们何必去想那么渺茫的事情。”叶永刚不是傻子,朝廷的动员机制如何,他是心知肚明的。被他如此提起,祖大寿想起自己被兵围锦州城,洪承畴的援兵磨蹭了半年多才到,还被满清直接剿灭,他的心中就老大都不痛快。
“对,说什么也不能找皇上,那等于是求死。只是八贤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求他也没用。”这个时候祖大寿想起了当年,朱聿键曾经向他保证,为袁崇焕挣得平安,结果不久便听到了袁督师被斩于菜市的消息,这么多年来他始终耿耿于怀。
“无论如何,八贤王麾下那些人支援速度还是很快的,咱们现在也不能挑挑拣拣,没有支援咱们只能在这里苦撑,如果有了支援岂不是更好。”叶永刚知道祖大寿的那点心思,他也不好说出自己与八贤王麾下诸将相熟的事情,只能敷衍了事含糊其辞。
知道如今是身在屋檐下,他们都自身难保了,根本没有挑剔的余地,祖大寿也只好点了点头。旁边的何可纲也暗中警示自己,如今关宁军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可不能意气用事。
叶永刚这个既无战绩又无战力的总兵,竟然阴错阳差之下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有他的从中串联,原本被洪承畴拆分为几派的关宁军居然慢慢整合了起来,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在向大沽寨求援之后,叶永刚就与马科、祖大寿、何可纲等人开始积极备战。山海关本就是京城屏障,不但修得城墙高厚,城内各种防御器械也很充足。虽然洪承畴出兵的时候,将这里的所有大炮全都调走了,但凭借其他器械也能守上半个月,只不过守个半月之后就难以支撑了。
防守山海关可不仅仅是一座关城而已,这里不但有主关,还有东西罗城、南北翼城,另外靠近长城起点老龙头的宁海城,以及进入燕山山脉的角山长城和三道关等地,这都需要驻守。这么长的一条防线,四万人就有些捉襟见肘了。但幸好这条长城防线多艰险难行之处,需要重点防守的还是处于平原区的山海关至宁海城一线。
作为山海关的总兵,叶永刚自然是坐镇关城内的,何可纲领七千人负责防守北翼城,坚固西边的各个隘口,祖大寿领一万人坐镇南翼城同时策应关城的作战。与祖大寿不同派系的马科虽然已经放下成见合力抗敌,但是为了保持团结,叶永刚将其放在了宁海城,率领五千人专门负责老龙头一线的防守。
这样的兵力均摊下来,防守任务最重的山海关城,就只剩下了不足两万人,也算勉强够用了。明军积极备战的时间不长,五日之后满蒙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皇太极因为伤心过度病情加重,已经返回了沈阳城休养,此时领军的是济尔哈朗、阿济格和矢志复仇的岳托三人。他们带领三万满洲八旗,十万蒙八旗和四万汉军,向着山海关扑来。
作为大军主将,济尔哈朗认为兵贵神速,必须在对方惊魂未定的时候发起进攻,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因此阿济格将需要驮带大炮,行军速度太慢的华军扔在后面,自己首先率领十三万满蒙骑兵进攻山海关,所以才会来得如此之快。
满蒙骑兵抵达之后立刻展开了攻城战,他们还是平时的惯用战术,满八旗以骑射压制城头守军,蒙古人负责扛着云梯登城,发起夺城的进攻。作为满清的仆从军,蒙古人去当炮灰也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济尔哈朗也答应下来,只要他们攻破山海关就能大抢三天,为此蒙古人当然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数万蒙古兵对着山海关高厚的关城发起进攻,守军立刻以擂石滚木等守城武器进行抵抗。他们冒着对方密集的箭雨,拼命抵抗着对方的进攻。作为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这里不但城高墙厚,而且有完备的防御体系,牧营楼、临闾楼、威远堂、靖边楼都是专门建造的箭楼,其上不但有完备的防御体系,还能安置数百名弓箭手,对城下敌军形成压制火力,就连满八旗的骑射功夫也奈何不得,攻城持续了四天,除了留下大量尸体之外,满蒙军什么也没有得到。
“快点,大炮都推上来。”孙有德吆喝着,拼命催促着那些华军士兵,将他们所携带的火炮安置到距离城池两里外的地方。他们这些华军本来是应该作为炮灰,第一批用于攻城爬云梯的,只是在孔有德三人到来之后,他们才摆脱了炮灰的命运。
华夏人比满蒙人更容易理解火器,操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如今的四万华军几乎都成了满清的炮兵。本来孔有德就带来了十门红衣大炮,后来有在辽东凭借他一知半解的知识,耗费了数年时间,铸造了百门大炮。只是这些火炮威力射程与原装货比都不能同日而语,重量却高了许多。
这些已经达到万斤的火炮,根本无法用于野外作战,因此全都配备到了各地城市作为防御之用。如今孔有德所部使用的火炮,除了他多年前投靠带来的那十门之外,其他五十多门,都是从松山城和锦州城等几个城市缴获来的,现在也有了七十四门,而且全都是响当当的原装三千斤红衣大炮。
手中有了这么多实力,孔有德、尚可喜和耿精忠的腰杆也硬了起来,自认为在满蒙军中有了一席之地。之前济尔哈朗嫌弃他们速度太慢,所以命其慢行,自己先率领骑兵攻城,结果发现没有大炮山海关根本就攻不下来。无奈之下,济尔哈朗只好一天三遍的催促孔有德,命他赶快前来。
济尔哈朗的焦急,在孔有德眼中变成了主子对他的重视,这让他大为高兴,连忙催促着士兵们,死命赶着牲口拉大炮前进,所以四天内才赶到了此地。见到华军终于抵达,济尔哈朗也顾不得询问情况,直接命令架起火炮来轰击。
第九百七十五章 耿精忠之死
七十多门大炮被架了起来,孔有德却不敢发炮,因为蒙古人还在往城上冲。火炮毕竟不是精准的武器,万一伤到了那些蒙古人,主子可是要发火的,毕竟在满清国内蒙古人的命也比华夏人值钱。
济尔哈朗等了半天没动静,自己策马冲了过来:“你们怎么回事?为什么还不发炮?”
“王爷,那些蒙古人还在城头啊。”孔有德委屈的说道。
“别管那些东西,给我发炮轰击,炸塌山海关的城墙。”济尔哈朗并不将蒙古人当一回事,炸就炸了,至少他们与敌军一起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被济尔哈朗下了严令,孔有德自然不敢怠慢,他只好硬着头皮命令开火。随着砰砰的炮声响起,一股股烟尘在炮兵阵地上空升腾,紧接着沉重的实心弹就砸上了城墙。
与济尔哈朗想得有些出入,因为山海关城墙过于高厚,炮弹没有砸中城头,而是撞在了城墙上。以大青砖附以三合土砌成的城墙异常坚固,炮弹砸在上面尽管碎石乱飞,却不曾动摇城墙根本,城头的守军除了感觉脚下震动之外,没有其他感觉,但是那些爬城的蒙古兵却倒了大霉。
炮弹砸在城墙上,溅起的碎石砸得蒙古兵嗷嗷乱叫,有许多人都被撞得失手摔下云梯,更有甚者云梯被炮弹砸碎,场面陷入一片混乱。蒙古兵遭到来自后方的打击,已经失去了战意,只好乱哄哄的退了下去。
“是哪个混蛋开得炮?”蒙八旗的固山额真迪巴尔提着刀,气呼呼的冲向了汉军队伍,吓得那些人连连躲避。
“这位大人,有什么事情?”正在此处指挥开炮的耿精忠硬着头皮走了过来。
“是你命令开炮的?”迪巴尔瞪着眼睛嚷道。
“是,不过……”耿精忠刚想解释,就感到一阵恶风不善,不等他做出反应斗大的人头已经满地乱滚了。
“刀下留人。”策马疾驰而来的济尔哈朗话才喊出来,迪巴尔的弯刀已经砍下了耿精忠的人头。
“你怎么可以随便杀死将领?”济尔哈朗看着迪巴尔怒斥道。
“这些卑贱的华夏人,竟然对着蒙古勇士开炮,他们就该死。”迪巴尔面对着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确是毫不相让,而他看向那些华军士兵的时候,这些人只是懦弱的往后躲,却没人敢为自己的首领报仇,这让迪巴尔更加蔑视他们了。
济尔哈朗很想说开炮是他的命令,只是不顾蒙古人性命攻击友军的事情,他又怎么好当面说出来,看着暴怒的迪巴尔,他最终只能好言相劝,将对方劝了回去。迪巴尔刚走,闻讯的孔有德和尚可喜疾步赶了过来,看到地上的人头禁不住眼圈发红。
“王爷这是怎么回事?耿精忠对大清忠心耿耿,可不曾有过异心。”孔有德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才会如此不忿。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道:“算啦,你们将耿精忠好好安葬吧,他的家人安养起来。立刻调整火炮,务必要打到城头。”济尔哈朗随后也不解释,调转马头就离开了。
看着远去的济尔哈朗,尚可喜说道:“大哥,满人和蒙人都不把咱们当人看,咱们当初真是瞎了眼才会投奔他们。”
“那又如何?”孔有德叹了口气道:“投错了门就无法回头,如果我们现在重归大明,也只会被枭首示众。”此话一出,尚可喜也沉默了,华奸不是那么好当的,人家不拿你当人看,就只能低声下气的,如耿精忠一般,被杀了连个说法都没有。
见到耿精忠死得不明不白,华军将士们都甚觉气馁,手上的工作也慢了很多。如果说之前他们的战意不高,现在就只剩下磨洋工了。将炮口抬高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些炮车的炮架没有提升功能,要想提高炮口高度射击高处,就必须挖个大坑,将面对敌方的一面修成斜坡才行。
除了计算射击角度之外,还需要计算射程的变化,这样复杂的计算不是大字不识的华军士兵所能完成的,他们只好一点点的试验。一连试射了七次,他们才找到了城头的高度,而将七十多门火炮都调整好,天已经黑了。天黑以后视线不清,要想继续射击就困难了,华军只好停了下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