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率领,向北进攻嘉峪关,先占居此地堵住闯军反攻的北方通道。
第三路则是巴特的第九师,他的目标是南部的积石关,以堵塞闯军反攻的南部通道,这就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局。
闯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两大关口相继失守,甘肃各府县失去了陕西闯军的支持,结果各地相继失守。听到甘肃被唐军如风卷残云一般杀得节节败退,如今积石关和嘉峪关丢失,更是失去了那边的消息,这让李自成心急如焚,他立刻召集人来商议。
“唐军气势汹汹而来,已经从三面包围了我们,如今甘肃失守就在眼前,我们该如何行事?”李自成坐在中间询问道,诸多将领皆面面相觑。去年在南召打了一仗,结果几十万人攻不下对方数千人占据的城池,还损失了数万人。这次大战打掉了闯军的傲气,也让他们知道了唐军非凡的战力。
如今唐军攻势迅猛,诸多将领却没几个敢于领兵出战的。看到将领们全都低着头,顾君恩说道:“我看唐军势大,我们不如尽弃陕西据守河套,与对方决一死战。”
“我们百战打来的基业,岂能一朝尽废?不如结连清军共同抗唐。”牛金星摇头道。
“结连建奴?军师此言恐怕不妥吧。”性子最直的刘宗敏首先表示反对。
李过也点头道:“建奴就是一群豺狼,如果与他们联合,会连皮带骨被他们吞掉的。”
“哼,我看如今咱们据守西安根本就不怕他们,不如决一死战。”高一功也表示同意。
听到高一功说西安,牛金星灵机一动:“西安乃是六朝古都,帝王龙兴之地,我们不如先扶闯王称帝,再与唐军决一死战。”
“军师这是何意?”高一功反问道,实际上在场的人都没听懂牛金星话中含义。
看看左右众将,牛金星笑道:“我们与唐军作战,从气势上就输了一筹。人家是王爷的属下,我们确是流贼,这对军心士气影响极大。我认为要与唐军决一死战,必须先脱离大明建立新朝。到时候闯王为帝,他只是个王爷,我们在气势上就有了优势,就算今后与清军合作,双方身份也是平等的。”牛金星最后这句,却说出了他的想法,在他看来要想对抗唐军,还是必须与清军联合才行。
众将们没有注意最后一句,他们已经比前面的说法震惊的,所有人都感觉有理。说不定军心士气大涨之下,对唐军也不是没有一拼之力,更何况如果闯王称帝必然大赏群臣,大家也都能得享荣华富贵,这个提议就算是顾君恩也没有反对。李自成当即点头道:“也好,咱们选个黄道吉日,我先登基称帝,然后登台拜将与唐军决一死战。”
朱聿键是在半个月后得到这个消息的,没想到唐军吞并甘肃的消息,竟然间接促成了李自成提前登基,现在他已经登基称帝国号大顺了,其他武将也得到了封赏,军心大振正准备反攻积石关和嘉峪关,夺回进入甘肃的关口。不过唐军早就严阵以待了,根本不怕他们的进攻。
“这个李自成真有意思,死到临头也要过一把皇帝瘾,难道这个位置如此吸引人吗?”朱聿键笑着摇摇头。
朱聿键这句话噎得宋献策直翻白眼,如果他不是每次诸多借口推脱,而是愿意登基称帝,恐怕封地如今也没有如此多麻烦了。虽然在各种新政推出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但也远不到影响封地根基,到时候他们出兵各地也更加名正言顺,不似如今还要将一半占据的土地交给朝廷。
“不过这件事情在民间似乎没有引起多大震动啊,就连土地政策的推广也没多大动静了。”朱聿键笑着说道。自从封地内镇压各地叛乱之后,土地政策被以朝廷的名义彻底推广了下去,那些没敢参加反叛,家中人口土地又是极多的宗族,为了躲避沉重的赋税被迫将土地分割交给不同的家族子弟。
本来在大多数宗族之中,土地是束缚家族子弟的媒介,这些土地大多在族长和长老们手中,比较穷困的族人就租种家族的土地,每季再缴纳高额的赋税。养活了族长和长老各家的同时,也让整个宗族牢牢结合在一起,共同对抗任何外力的侵袭。
封地推出的阶梯式田赋却打破了这种联系,那些宗族在发现武装反抗这条路只能让自己灭亡之后,选择了内部解决,将沉重田赋压倒那些佃农身上,这就造成了家族穷困子弟更加活不下去了。因为利益的纠葛,那些租种田地的贫穷子弟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家族长辈对抗,而且情况变得越来越激烈。
一些家族以武力打压,但是有当初刘三万告状的标杆在哪里,结果族长们被穷困子弟告上法庭,同样需要交纳大笔赔偿金,反而得不偿失。有的家族子弟更是因此离开家族,进入城市的工厂里做工过活,彻底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在发现硬来不行之后,各族开始了怀柔政策,一些家族开始将土地分给族人,希望以家族力量控制这些人的同时,再利用分割土地的方式规避阶梯式田赋。只是这些族长没有想过,家族能够控制这么多人口,就是利用了土地。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真假儒家经典
一旦土地到了个人手中,家里的整体利益就被拆分了,其结果自然是族长权力的崩塌,他们再想要作威作福就不可能了。
先进行土地拆分规避田赋的家族,迅速的解体消融,让还没有动作的家族不敢乱动了。只是因为有了广播和报纸,消息的传播变得极为快速,家族田产分割的事情很快被其他家族的人知道了,那些底层的族人也都吵嚷起来,要求分给土地。
一些家族顶不住压力,将土地划分了下去,结果同样出现了宗族崩解的情况,有的家族拒绝分地,宁可降低对佃户族人的剥削,也要牢牢控制着土地。只是在高额田赋的压迫下,佃户们的负担依然很重,结果造成大量族人离开家族,前往城市的工厂讨生活,这种情况同样加速了宗族的崩塌。
短短几个月内,就因为阶梯式田赋的出台,造成了大明朝立国以来,底层基石的松动,至少在封地之内,这样的结构已经开始崩解了。因此报纸上引发了热议,许多人支持将土地分化各自耕种的情况,甚至认为因此能够让大家的财富更加平均,消除特权阶层的存在。
士族阶层却普遍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样的政令造成了人伦悲剧,让民间亲情被割裂,这是违背儒家精神的,所以双方的吵嚷在报纸上持续了几个月,始终没有分出胜负,朱聿键所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宋献策闻言笑着摇头道:“现在的士林如何还有心情去关注什么宗族解体的人伦悲剧,大家已经为儒家经典的事情吵翻天了。”
“是吗?有多激烈,说说看。”朱聿键靠在椅背上悠闲的问道。
“那些儒家经典根据考证应该是汉代的,只是其中内容与现存经典多有不同,大家正在争论这些经典的真假。”宋献策笑着摇头道:“只是蒙古入侵九十年,让华夏文化遭到巨大损失,直到太祖立国之时典藏书籍已经很难找到了。我们现在流传的四书五经,多是村镇的老夫子们凭借记忆口述记录,其中是否准确大家都很清楚,所以这个辩驳真伪的事情算是被那些学历史的抓住了痛脚。”
宋献策所说的那些学历史的,就是参与考古的历史学家们,他们根据对历史的考证,以及在千佛洞出土文献的验看,已经对这些儒家经典深信不疑了,他们以照片和各种证据为佐证,深挖各种历史依据,才会利用元代儒家经典断代的痛脚,讽刺那些士族信口开河,指认文物为假。
双方最近在报纸上的论战已经渐渐平息了,随着被解读的儒家经典内容相继披露在报纸上,已经引起了全国士族的震动,所有人都在争相传阅这些最古老的儒家经典,从中找出与现在的经典不同之处,就连曲阜孔庙的孔氏后人,也投入到了同样的工作之中。
各地士族研究之下大吃一惊,他们发现这些最初的儒家经典,与现今所用的大相径庭。如今的儒家经典崇尚写八股文,而刚刚出土的经典则认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需要全面发展,不能有所偏僻和荒废。如今的儒家讲究忠君,出土的经典则更加突出爱国爱民,尤其是许多国以民为本,国非一家一姓之国,乃是万家万姓之国的理念。
这些记载也非空穴来风,历史学家们很快找到了根据,例如关于六艺的说法,在诸多历史书里都有记载。《周礼?地官?大司徒》上就写着“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史记?孔子世家》也写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三国吴韦曜所写的《博奕论》之中更是有“伎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徵选者不由其道。”
其他不同之处更是极多,在各种史书的佐证下,根本无从辩驳,这让那些苦读诗书的士子们几乎崩塌了自己的世界观。尤其那些经典中,甚至提出了妇女平权,众生平等等各种想法,提出了民族主义和对外打压的思想。
实际上这份儒家经典,就是朱聿键命孟辉等人偷偷放进去的假货。这个计划朱聿键谋划已久,早在数年前就利用文学研究所进行秘密研究。真正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不多,基本上都是朱聿键培养的学生在进行,他们依托现在的儒家经典进行大幅改良,并与古代各种对儒家经典的传说挂钩,务必做到没有破绽。
这个工作进行了整整六年时间,直到最近甘肃西部基本受到控制,加上国内政治环境出现了传记,他才正式发动的。为此朱聿键将这些内容全部以汉代流行的隶书刻成竹简,并搜罗国内多名造假的专家为竹简做旧,至少在碳十四测定法出现之前,这份经典的真伪是难以辩驳的。
利用将敦煌莫高窟,也就是如今的千佛洞开发的契机,将这批假货混入真正的藏经洞经典之中,朱聿键就完成了真正的思想转变。那些士林的老夫子总爱以儒家经典说事,仿佛孔子的言论就是世间唯一正确的,而且可以应用到任何方面,如果谁说有错就是大逆不道。如今朱聿键就是要打这些老夫子的七寸,将他们的论据连根刨了,借此来去除糟粕恢复华夏文化的精粹,而这一次的打击也的确够狠。
越来越多的佐证,以及那些一起出土的相关文献被证实,加上千佛洞的名声在华夏逐渐彰显,让那些崇尚儒家文化的士族毫无反驳之力了。
宋献策将最近国内舆论方面的情况述说了一遍,听得朱聿键眉飞色舞:“太好了,看来下一步法律条文的变更就可以展开了,这一次我们就以孔老夫子的名义来发布条文,保险让那些老顽固说不出什么阻止的话来。”
听到朱聿键似乎胜券在握,而是还是早有准备,宋献策不禁一愣。对于朱聿键做手脚的事情他毫不知情,现在听朱聿键的口气似乎他早有预见,还做好的充分准备,这不仅让宋献策有了怀疑。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进攻陕西
“难道主公早就知道此事?”宋献策问道。
朱聿键哈哈一笑说道:“当然了,如果不是我一手导演,怎么会如此热闹?”宋献策是他的绝对亲信,虽然之前因为保密不能随便透露,现在形势已成朱聿键却不介意将实情告诉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