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聿键哈哈一笑说道:“当然了,如果不是我一手导演,怎么会如此热闹?”宋献策是他的绝对亲信,虽然之前因为保密不能随便透露,现在形势已成朱聿键却不介意将实情告诉他。
“这千佛洞是真的,藏经洞也是真的,但这典籍却是半真半假。”朱聿键微笑着说道,他将自己的谋划都说了出来,听得宋献策连连苦笑着摇头:“主公此举太过份了些,不过让那些老顽固转变一下也好,免得我们政策推行多费手脚。”
“去芜存菁这本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次儒家经典的颠覆,会让大家有了一个动的觉悟,打破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从今以后大家会对文化的真理有一定的怀疑性,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份怀疑性,促使所有人不断修正改良文化中的谬误,再将其中优势发扬光大,才能让华夏永远昌盛下去。”朱聿键笑道:“经济的发展虽然不能说是末节,但要让一个文明真正伟大,最注重的还是文化的建设。古代埃及虽然灭亡,却能留下璀璨的文明遗迹,令后人仰望。蒙古帝国纵横欧亚,除了杀戮却没有什么东西能令人传颂,这就是文化的差距。”
“主公此举高瞻远瞩,实非我等能及,我立刻安排发布法律条文。”宋献策听得心悦诚服,对朱聿键的理念也有了更加深层的了解。
朱聿键又补充了一句:“另外发动印刷厂,大量出版新四书五经,让那些老夫子们多看看也好。”
数天之后,国务院和最高法院以顺应儒家经典真理的名义,联合颁布新的法律法规。这份法律中对妇女地位做了正式的规定,给予了妇女与男子同样的权益,并对裹脚、溺女婴等损害妇女健康和权益的情况做了严格的惩罚规定,同时取消了所谓女子不得抛头露面等各种老夫子们想出来的儒家礼教糟粕。这些法律法规加上以前废除七出之条等规定加在一起,算是将几百年来华夏妇女遭受的迫害统统破除了。
新的法律条款可谓石破惊天,震动了整个大明,其影响力甚至波及到被建奴所占领的区域。这一次对妇女权益的提升比任何一次都要高,但老夫子们却苦于新儒家经典的出现,连反驳的理由也找不到。
当然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还不是最轰动的地方,朱聿键竟然上了一篇明奏,声称既然儒家经典本来是以国家为主而非以君为主,君主的权力就不应该过大,以个人喜好决定国家兴亡,所以他建议制定就连君主也能约束的宪法,加以全民普选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动摇皇权加以限制,这可是数千年来不曾有过的言论,其对全国思想的推动,就犹如思想界的原子弹爆炸,立刻引发了全国的大讨论。在建奴依然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况下,民间开始了对传统政体的怀疑,而这一次因为士族的根本被动摇,让情况朝着有利于君主立宪的方向而去了。
整个华夏尤其是淮河以南地区,正在进行着一场从头到尾彻底的思想变革,而唐军对李自成的围剿却没有因此而缓步。在大顺成立之后,唐军的脚步更是步步紧逼。从嘉峪关出发的唐军两个师很快攻入平凉府,与权将军刘宗敏率领的十万大军展开激战。来自于积石关的两个师则进攻临洮府,逼得制将军李过率领的十五万军队步步后退。
唐军进攻的自然不可能只有两路,从蒙古出发的一个骑兵师渡过黄河,正在河套地区肆虐,而一支并未加入唐军序列的军队则兵出汉中府,与镇守此地的李双喜绞杀在一起。
这支进攻汉中府的军队首领,正是被李自成从西安驱赶出去,兵败投靠唐军的贺人龙。当年他以两万精骑纵横陕西,杀得大顺军节节败退,也算是风头一时无两。结果随着各路官军的逐渐衰弱,加上他丢了延安府这个沟通关外的财富之地,结果造成军队拖欠饷银战斗力下降,经过杨嗣昌贸然出击失败之后,他的情况就逐渐下滑了。
李自成从河南回师陕西之后,数十万大军会攻西安,朝廷却因为崇祯皇帝上吊,北京被清军袭取而无力增援。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之中,贺人龙最后选择带着最后的数千班底突出重围,进入了商洛山地界。
本来按照贺人龙的脾气,他早已加入到唐军之中了,只是因为朱聿键不想过早承担这个吞并官军的恶名,才让他保持了完整编制。不过对于这支部队,唐军同样给人给枪给粮,让贺人龙的兵马很快重新恢复了两万建制,与此同时还补齐了欠饷,并按照唐军骑兵的武器进行配备。
唐军利用这个机会,将大量有着爱国思想的士兵和唐军中下层军官安插其中组建步兵,虽然名义上贺人龙的军队并未加入唐军,也依然由他和亲信掌控军队,但实际上这支军队已经与唐军无异。
对于唐军安插人手,贺人龙没有任何异议,实际上自从北京陷落之后,他已经看清楚了,只有八贤王才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人。以前他与朱聿键有过不少合作,双方的关系也堪称紧密,实际上他更有加入唐军的迫切期盼。这一次田见秀也做了保证,就算他暂时不属于唐军序列,一切待遇不变,武器后勤补给保证充足。
有了这样的保证,贺人龙就放心大胆的带着自己手下的陕西官军,对汉中府发起了进攻。李双喜驻守汉中府,本来是防备秦良玉的。
自从与朱聿键见面之后,秦良玉被留在总参谋部,并委派其返回四川整编官军为唐军序列,如今四川军队虽然还在训练但战斗力已经不可小觑。为了避免高达十五万的四川唐军突然发起进攻,李双喜亲自领兵在这里驻扎了五万大军。
没想到秦良玉没有来,却来了这个贺人龙。贺人龙又被大顺军称为贺疯子,因为他作战勇敢,敢打敢冲,更让大顺军避之唯恐不及。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转轮步枪
当然这是以前大顺军们想法,自从在西安打得贺人龙突围而逃之后,闯军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得看不起贺人龙了。
如今贺人龙率领两万步骑兵进入汉中府,李双喜认为凭借五万精锐大顺军,完全有消灭对方的可能。宁羌州作为最靠近四川的城市,被李双喜驻扎了两万大军,他自己也坚守在此地,在听闻贺人龙的军队进入汉中府之后,他开始积极准备,打算在这里给对方一个难忘的教训。
按照李双喜的打算,利用两万大顺军在这里拖住贺人龙,自己再筹集各路大军,趁着对方攻城疲敝的机会一举围剿。比起李双喜打算四面围剿,贺人龙却没有想那么多,或者说对于他这样的猛将来说,思考战术是多余的,只要一路平推过去即可。
作为贺人龙的绝对主力,八千骑兵精锐大多刚刚装备了最新式武器,这其中包括转轮手枪,还有最新式的转轮步枪,这可是连唐军骑兵也没有完全换装的新武器。
转轮步枪是在完全研究了转轮手枪的击发原理以后,军事研究所开发的一种放大版。因为有着更长的六十三厘米长的枪管,这柄重达四斤半的步枪有着超过三百米的射程,九发转轮弹巢可以填装金属定装子弹,实现连续的速射。在枪管下方还有退弹杆进行闭锁,以防止弹巢的滑脱。
随着膛线拉丝工艺和金属定装弹的制作工艺越来越成熟,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全面换装已经没有太多障碍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将这样先进的武器先装备给贺人龙这样的客军,还是让将领们诸多诟病。
这些将领只看到武器好用,哪里晓得朱聿键心中打算。唐军还在使用的前装燧发枪的确使用简便成本低廉,但替代品也很容易找,顶多是将双基发射药换成黑火药,让射程和威力降低而已。将这样的武器交到贺人龙的手上,等于是让他有了背叛的本钱。
反观转轮步枪和转轮手枪,虽然使用灵便射速快威力大,却必须使用金属定装弹,就算想要寻找替代品,也是不可能的。这样朱聿键就可以通过弹药控制贺人龙的部队,就算他想要反叛,唐军一旦切断其后勤供应,他们手中犀利的枪械立刻变成烧火棍,而且在无烟火药和雷汞秘方保密的情况下,根本没有人可以仿制。
贺人龙的骑兵就是利用这样的武器,一路风卷残云般消灭了李双喜派出的斥候,并很快达到了宁羌州城下。看着城头刚刚飘起的顺字大旗,贺人龙冷笑一声命令道:“将大炮推上来,把城头的那面旗子给我轰了。”
这段时间由唐军一手训练,贺人龙也知道了火炮的好处,如今再次作战,他也学会了炮火准备这一招。骑炮队的三十六门二公斤行营炮被推了上来,很快瞄准宁羌州的土质城墙。
随着贺人龙的一声令下,密集的炮声陡然响起,实心弹划过一道弯曲的弧线,直接砸向了城墙。在贺人龙的军队推出大炮时,城头的李双喜已经色变了,此时见到大炮真的开始轰击,他立刻吓得趴到在城墙上。
威力巨大的实心弹砸在土质城墙上,震得整座城墙颤动不已,不少人脚下不稳顿时摔得满地打滚。更可怕的是炮弹的冲击力巨大,仅仅的一轮攻击已经在城墙表面砸出了一排凹坑,如果不是城墙厚度足有十米,已经出现崩塌的情况了。
即便如此,城墙也变得非常脆弱,如果继续坚守在这里,恐怕很快就会被活埋了。见到情况不对,李双喜立刻命令守城的官兵全部下城,放弃城墙上的防守,准备与官军展开巷战。
李双喜的这个决定无疑是英明的,在贺人龙命令火炮不歇气的轰了十轮之后,已经有大段城墙出现了垮塌现象。尽管塌毁的城墙堆在城基上也有两米多高,但洒落的碎土已经铺就了冲锋的斜坡。
“跟着我冲。”贺人龙想要率领骑兵发起冲锋,却被统御步兵的吴绍宽拦住了,他本来是唐军的一名团长,在为贺人龙补充了一万两千名步兵和炮兵之后,因为贺人龙军中没人能指挥新式步兵和炮兵,他才被调了过来。
本来轰塌城墙的做法吴绍宽就不同意,按照他的想法应该利用步兵作为诱饵,将对方大量防守兵力吸引到城头,然后采用开花弹轰击的方式,大量消耗对方有生力量。
大顺军不会轻易放弃城墙的优势,他可以利用这个弱点,一点点将对方的兵力消耗在城头上,让大顺军最后没有多少士兵能够用来打巷战,而不是一开始用实心弹砸垮城墙,逼着大顺军去打最能抵消武器优势的巷战。此时情况已经发生,大顺军被迫进入城市中打巷战,此时应该逐渐推进,利用武器优势慢慢将敌人挤出城区,而不是采用骑兵快速突进的战术。
见到贺人龙要率军进城,吴绍宽才阻止道:“贺将军留步,如今对方已经隐入民居,用骑兵冲击太过困难了。我看不如让步兵进入,一点点的消耗对手,将对方挤出城区,再用骑兵进行冲击。”
“怎么?你认为你手下的步兵,比我的骑兵强?”贺人龙瞪了瞪眼,他并非看不起唐军加入的步兵,而是在明军的传统意识中,骑兵对步兵有着天然的优势。
吴绍宽摇头道:“无所谓是否看得起,各兵种都有自己的优劣,对于巷战的确步兵比较擅长。”
“算了吧,我贺人龙手下的骑兵都是响当当的汉子,什么仗都能打,根本不需要步兵,吴将军就在外面看着好了,我很快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