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6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来算去似乎只有布木布泰刚生下来的这个男孩,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了。只是孩子刚刚出生几天,坐上皇位似乎有些牵强了。“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向皇后娘娘禀明才对。”岳托提议道。

    “我看皇后娘娘也会同意的,毕竟那孩子是布木布泰所生,与她的关系也是亲近的。”济尔哈朗的话没有问题,哲哲一生无子,如果想要巩固地位就必须找个亲近的孩子登基成为新皇,而布木布泰是她的亲侄女,她的孩子自然也算是哲哲的孩子了。

    六人商议之后,再次返回宫中,向哲哲回报了议事的结果。哲哲闻言吃了一惊:“什么?让福临登位?可是他才刚刚出生几天,如何能够当皇帝?”

    “娘娘多虑了,福临虽然年幼,尚有臣等六人辅助,更何况娘娘到时候也能垂帘听政。”多尔衮心中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当年皇太极以卑鄙的手段抢了他的汗位,如今辅助幼帝,说不定他还有可趁之机。

    众人不知道多尔衮心中想法,但是哲哲已经为此心动了,不管皇太极是否愿意,让福临登基才最符合她的利益,让她能够稳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同时布木布泰也成母凭子贵,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

    “先暂时定下吧,如果皇上能够清醒过来立嗣,还是以皇上遗诏为准。”哲哲点头表示同意,在她看来以目前的四位皇子,也只有福临最为合适,她哪里知道如果皇太极醒过来,绝对不会让福临登基为帝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是满族人。

    然而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皇太极的病情拖了一个多月,等到弘光元年的四月中旬,他终于心有不甘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皇太极去世举国哀恸,而哲哲当即宣布以福临登基称帝改元顺治,同时让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阿巴泰和岳托六人为辅政大臣。六位辅政大臣发出联合诏令,尊哲哲为母后皇太后,尊布木布泰为皇太后,同时以新皇年幼为名,请两位皇太后垂帘听政辅助政务。

    就在崇德九年,也就是弘光元年的四月二十八日,在布木布泰怀抱下的福临被放上皇位,接受满朝文武的山呼万岁,大清开始了太后垂帘听政,与六位辅政大臣共同执掌国家的联政时代。

    有大沽寨的电报,朱聿键得到清廷出现动荡的时间并不算晚,清国各地驻军将领尚未得知此事,他已经了解到了。“布木布泰生得孩子居然还是叫福临?这个皇帝可真够小的。”朱聿键说话的时候显然有些言不由衷,他心中总有着些异样的感觉,毕竟那是曾经与他肌肤相亲的女子。

    茅元仪却没有看到朱聿键脸色不渝,而是兴奋得说道:“我看满清政局将会不稳了,豪格身为长子却连皇太极去世都不知道,他在山西境内掌控着数万精锐,如果回京反叛是个大问题,阿敏和莽古尔泰也是不安定因素,说不定能搞出些事情来。”

    “是吗?”朱聿键听闻茅元仪的判断,反而更加担心了,如果北京有什么动荡,他很难判断出布木布泰是否能够安全。现在可不是大明的时代,情报部门很难再如上一次般偷入宫中将布木布泰带走。

    茅元仪还以为朱聿键在考虑作战计划,当即出言提醒道:“王爷,等到满清内乱,我们不如趁虚而入,派兵将满清一举荡灭。”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反叛不断

    “不要。”朱聿键这句话声音很高,将总参谋部作战室内的人都吓了一跳。看到大家怪异的神态,朱聿键才知道自己失态了,他生怕会伤害到布木布泰,所以才会如此抵触对清军的进攻。只是这种理由不能说出来,如果让大家知道王爷爱着一个敌国王妃而不忍下手,这对士气的损害是相当大的。

    看看周围诧异的目光,朱聿键灵机一动说道:“在敌人做错事的时候,不要去打断他们。如果我们出兵,交战双方说不定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外部压力,他们将会互相损耗,直到国力衰弱为止。到时候我们再出兵,岂不是轻轻一推就能将其击倒。”朱聿键绞尽脑汁才找了这么一个借口。

    茅元仪闻言大喜道:“王爷不愧是天纵之才,竟然能够想到如此妙计,茅元仪佩服之至。”

    “止生兄客气了。”朱聿键连忙谦逊,只不过他的心中却在暗叹,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对阵疆场,对于布木布泰和她的儿子,他又是否下得了手。

    “二哥,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在皇太极大丧停灵的时候,各方势力都开始积极动作了起来,莽古尔泰自然是找到了阿敏。

    “还有什么机会?六位辅政大臣辅佐着小皇帝登基了,还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阿敏叹气道,他事先没有收到任何风声,如此根本来不及反应,由此可见他的势力已经萎缩到无法打入核心层了。

    “当年四大贝勒议政那是太祖留下的规矩,如今咱们这四大贝勒的两个还活着,他们这些小辈如何能够掌权?只要咱们振臂一呼,肯定会有人跟从的。”莽古尔泰不服气的说道。

    “千万不要轻举妄动,我们势力早已被皇太极打压得四分五裂,根本无法对抗六位辅政大臣。如果现在敢妄动,只不过徒增他人借口,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阿敏劝慰道。

    莽古尔泰冷冷一笑:“二哥的胆子是越来越小了,这些年你在修心养性,我可没有那么好的兴致。我已经趁着绿营扩张的机会,在里面安插了不少人手,只要大家群起而动,必然能让小皇帝完蛋。”

    “莽古尔泰,你可不能乱来,那会死许多人的。”阿敏听得心中大急,他知道一旦出事必然会连累自己的。

    “软骨头。”莽古尔泰气得大骂,两人顿时吵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山西太原府的府衙内,豪格也在咆哮:“他们竟然窃取我的皇位,将我困在山西连父皇驾崩都不许回去祭奠,还偷走了本该是我的皇位,这简直是混蛋透顶。”此时豪格已经恨透了两位皇太后以及六位辅政大臣。

    他在房间里边走边咆哮着,情绪久久无法平复下来。他突然回头对着身边的副将鳌拜说道:“你说这件事情我们该怎么处理?”

    “我看打回去最好,咱们在山西有八万精兵,足以扫平整个直隶。”鳌拜是个勇将,同样没有太多计谋,此时他一心想着打回去,给自家主将出口气。

    旁边负责统领绿营的都统吴三桂却紧皱着眉头:“两位稍安勿躁,我认为此时应当从长计议。”

    “什么都从长计议,就是你们华夏人如此拖拉,才会让我们打进北京城的。”鳌拜冷哼道,他对华夏人历来看不起,对吴三桂这样的投降派更是没有多少好脸色。

    面对着鳌拜的呵斥,吴三桂却不敢还嘴,谁让他是个软骨头,投降了满清当奴才。只不过吴三桂心中却另有盘算,这样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是迫不得已,他却还有一点想法。现在满清因为皇太极的去世,已经有了分裂的迹象,如果自己能够抓住这个机会,说不定可以翻身。

    不管是辅佐豪格登上皇位,向北京朝廷通风报信,还是趁机利用手中的绿营消灭两方自己当皇帝,吴三桂都能获得极大的利益,现在他只是需要时间权衡一下,究竟如何站队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豪格比鳌拜要心细一些,他拦住气呼呼的鳌拜走了过来:“吴三桂,如果我要起兵回京,你会不会一同前往?”

    听到这句话,吴三桂打了个寒战,抬头看向了眼前的豪格。从对方凶光毕露的眼神中,吴三桂已经知道了,这是豪格逼着他站队,如果他敢开口拒绝或者推诿,恐怕就要血溅当场了。看了看豪格,还有那个天生神力的满清勇将鳌拜,吴三桂连忙干笑两声回答道:“肃亲王说哪里话,我自然愿意跟随王爷回京的,只是如此回京总要有个借口,才好显得名正言顺。”

    听到吴三桂这么说,豪格明显一愣,可是回味之下他也明白了。有了大义的名号才能以顺诛逆,让军心士气不至于动摇,这是很必要的。只是以豪格的头脑,还想不出打出什么名号来,才是能取得大义的名份,他不禁将目光投向了吴三桂。

    见到豪格投来询问的目光,吴三桂呵呵笑道:“其实这个很简单,我们假托先帝遗诏,说两宫皇太后和六位辅政大臣串谋,篡改先帝遗诏将福临扶上皇位。幸好天可怜见,先皇早已将遗诏交给了肃亲王,这才能将真相。肃亲王是长子,如此说会有许多人信服,只要讨逆檄文一出,我们自然可以占据大义的名份。”

    “好啊,此计果然用得好,我看这讨逆檄文就由你来写好了。”豪格望向了吴三桂。

    “这……”吴三桂有些犹豫,不过看到豪格眼中的凶光,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只能点点头表示愿意。实际上吴三桂是个武夫,哪里会写讨逆檄文,这种事情只要找个笔帖式就行了。豪格也并非让他亲笔去写,只是让他担上这个干系,与豪格牢牢绑在一起。吴三桂也知道利弊,只是现在如果不答应立刻就有杀身之祸,他也只好硬着头皮将自己绑在豪格的战车上了。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一片乱象

    崇德九年五月初三,豪格在太原府发布讨逆檄文,声称消灭不轨的篡位逆臣夺回皇位,随后六万满蒙骑兵与十万绿营从太原骑兵,向着北京城杀去。豪格突然反叛引发了京师震动,六位辅政大臣更是从各地招兵入援,打算层层拦截豪格所部。

    在豪格的军队中,满清骑兵只有正蓝旗的两万人,这些都是豪格的嫡系,而原本隶属于多尔衮的正白旗骑兵都已经跟随他回京了,所以对这种部队豪格有着完全的掌控力。

    依靠这支强大的军队,豪格很快打出山西,向着倒马关杀去。为了防御此地,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两人不得不亲自前往,抽调河南前线和保定府的驻军,阻挡豪格大军的前进。

    然而情况远未结束,就在豪格进兵的消息传来之后的半个月,五月二十七日永平府宣布起兵,阿敏和莽古尔泰同样以讨逆的名义,调动五千余镶蓝旗满清骑兵和近六万绿营,占据了永平府。

    阿敏是被莽古尔泰强拉来的,此时已经被混入叛军之中,他就算想反悔也晚了。只不过如今豪格已经起兵,他的心中多了一丝侥幸,毕竟现在要推翻朝廷的机会大了许多。当然阿敏和莽古尔泰不会支持豪格,他们打出的旗号是皇太极生前违背太祖遗训,大逆不道。同时两人将当初皇太极欺瞒整个八旗夺取多尔衮的汗位,同时逼死阿巴亥的事情抖落了出来,以混肴视听。

    这个消息犹如一把利剑,让满清朝廷彻底动摇了。虽然这件事情私下里有许多人知道,但毕竟还是个秘密,如今完全就不一样了。首先朝廷对多尔衮三兄弟有了隔阂,毕竟双方有如此血仇,很可能因此决裂,而如果失去了这三位辅政大臣,两白旗的人马首先就会失去掌控,而他们手下掌控的数万蒙八旗和十多万绿营恐怕也会出问题。

    这个消息一出,朝廷不得不紧急召回前往河南抽调兵力的阿济格,同时命令副将苏克萨哈管理此事。如今国家已经极为动荡,多尔衮没有表示丝毫不满,而是再三表示忠于皇室。多尔衮是个顾大局的人,他知道如果自己再让朝廷乱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清朝廷就彻底毁了,他不忍父兄基业被毁,所以才如此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