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崇祯算是打了个大大的胜仗,朱聿键却郁闷不已,他没想到暖气对于那些达官贵人的吸引力会如此之大。崔成秀依靠匠作坊的生产,仅仅半年就赚取了三百万两,这样的财富积累速度令人咋舌。朱聿键也只能感叹一声,京城的勋贵豪门真他娘的有钱。
朱聿键并不知道,今天他与皇上各乘一辆马车去神机营,将朝臣们各式各样的轿子都比了下去,许多人都对四轮马车产生了兴趣。尤其朝臣们所做的轿子按照品级是有着严格规定的,而马车却没有。如果能每天坐上一辆豪华马车上朝,那绝对是有面子的事情,而且是与皇上唐王同款的那还了得。
从第二天开始,原本门庭冷落的马车行突然热闹了起来,宋献策发现京官居然都派出了家中管事,到哪里订购马车。不过马车行出售的都是比较小型的制式马车,每辆马车只能使用一到两匹马驾辕,车厢也比较狭窄,最多只能坐四个人。
这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朱聿键出于身份地位的考虑。大明王朝什么都是讲品级的,无论房子高度占地面积、抬轿子的人数,还是衣着华丽程度,都按照尊卑设计。就算是再有钱的人,也不能逾越这个规定,否则就会受到严厉惩罚。
马车虽然并没有这样的规定,那是基于原来双轮马车难以做的很大,而且乘车很不舒服。如今有了豪华舒适的四轮马车,一旦官员购买成风,这个规定必然会被制定出来,如果出售超品的马车,宋献策害怕会给唐王带来麻烦。
可是宋献策虽然限制生产马车的大小,官员们却不会满足,那些管事纷纷要求订购大马车,以符合自家老爷身份。面对这样的情况,宋献策也拿不定主意,只有安抚住那些管事自己派人飞报朱聿键。
朱聿键刚刚散朝回来,顶着个黑眼圈打算补觉,却不想让宋献策拉了去。见到那些管事们吵嚷着要定做马车,几乎把车行都包围了,朱聿键只好亲自出马了。
坐蟒袍就是招牌,朱聿键穿着这身衣服出来,立刻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那些刚才还飞扬跋扈的管事们纷纷跪倒,口中高呼千岁。朱聿键对他们安抚了一番,声明会尽快请皇上定出规制,然后才能生产大马车,他让管事们先回去听消息等明日再来。
朱聿键在此谁敢闹事,管事们只好愤愤而归,朱聿键则马不停蹄的又返回了紫禁城,求见崇祯皇帝。这件事情并非朱聿键大惊小怪,因为规制在明朝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他当初为了不篡越规制,给崇祯定做的十二匹马拉的大车,自己则是八匹马的车。
见到皇上之后,朱聿键将自己车行出售马车的情况说了一遍,崇祯听得连连点头。“王兄考虑的确周详,这马车的规制还是要订的,我立刻召集内阁研究规制。”
黄立极为首的内阁大臣们不知道什么事情,居然让皇帝这么急着召见他们,结果到了才知道是订立规制的大事情。这件事情对于他们都有切身利益,在一番探讨之下,最终决定将十二马车定为皇帝专用,八马为藩王勋贵专用,六马是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用,四马是下级官员使用,百姓只能使用一匹马拉的车。不过朱聿键表示四轮马车的运载量大,如果运送货物会非常有利,所以众人讨论后又加了一条,民间可用四马的四轮马车,但是不能有车厢,只能是敞篷的。
有了这份规制,朱聿键终于能够放心大胆生产马车了,车行很快全力运作起来,大批量生产四轮马车。京中官员纷纷购买,结果影响了京城流行方向,富户们也加入了购买行列,让朱聿键赚了盆满钵满。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朱聿键除了继续扩大在京城郊外的马车行之外,又将大沽寨的新厂建设计划也扩大了两倍。
按照明朝规定,筑城必须由朝廷同意并派出官员驻守,如果是寨子则能够自立,但是寨子的寨墙不得高于一丈五,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三米六左右,否则就按照城池对待。为了钻这个空子,朱聿键估计将寨墙定在了三米五的高度,但厚度却修了近五米,这是为了今后设置守城大炮所用。
除了寨墙以外,朱聿键在墙上修了大量炮台和角楼,这些是不在规制以内的,这样寨墙的防御力会大大加强,守卫也能减少损失。
朱聿键是完全按照抵御建虏的规格来修建大沽寨的,他还规划着等到新厂开张,就将京城外的旧厂也迁移过去,免得出现危险。
尽管车行的生意火爆,朱聿键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一个月后他得知自己的车行赚了近一百七十万两白银时,还是被吓了一跳。尽管这其中有不少是订单尚未交货,但京城勋贵们的经济实力,还是再次震撼了他,他决定要扩大大沽寨的生产,尽量多赚一些钱。
朱聿键急忙再次命令李信,把各个工厂的工匠都拉一批过来,在大沽寨建立分厂,他要将火柴、香皂和玻璃镜全都卖到京城来赚取更多的利润。为了加快生产,朱聿键几乎是让大沽寨的寨墙与厂房同步建设,同时还在海边修建码头港口。这样的举措几乎花掉了朱聿键四轮马车所赚的所有钱,但这是值得的,一旦大沽寨全面建成,朱聿键将拥有一颗永不凋谢的摇钱树。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丁忧罢免
崇祯对魏忠贤崇信非常,朱聿键忙着赚钱教学生,这让阉党越来越放心,眼看着崇祯登基已经半年了却没有丝毫动静,他们原本紧张的精神慢慢放松了下来。很快一个新的消息轰动了京城,崇祯帝亲自下旨给唐王赐婚,宣布农历七月十二,唐王与孙承宗的孙女孙巧婷完婚。
一位藩王在北京城完婚,而且还是纳正妃,这绝对是仅次于皇帝娶皇后的大事。这个消息一出,北京城愈加轰动了,唐王府派出大量仆役,喜气洋洋的四处采买娶亲物品,大把的银子如流水般撒下去,让北京城的经济一片繁荣景象。
如今唐王与皇上的关系,那可是天下皆知的,更何况唐王还是继首位秦王之后,在宗人府担任职务的第二位藩王,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样一个地位尊贵又圣眷正隆的藩王,自然是人人巴结的对象。
京中各个豪门大户都派人去唐王府探口风,各地官员也纷纷活动起来,入京给唐王府送礼。一时间唐王府车水马龙,人员来往混杂,让东厂的监事人员根本无法继续盯梢,无奈之下魏忠贤只好撤回了大部分人,改为全城监控。在魏忠贤看来,朱聿键正在忙着大婚,不可能对自己不利,所以他也放松了警惕,将注意力转到了别处。
实际上借着大婚的名头,朱聿键和孙承宗等人开始在朝堂上下四处打探,拉拢那些依然忠于皇室的官员,四处串联武将准备对阉党动手。朱聿键私下里做得极为隐秘,却依然瞒不过那些始终盯着阉党的东林党人,他们从崇祯和朱聿键所作所为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了一些疑点,进而感觉到魏忠贤可能要倒霉了。
有了这样的认知,东林党人突然开始大肆攻击魏忠贤的党羽。他们虽然被魏忠贤打压数十年,但并未彻底退出朝堂,至少言官中大半还都是他们的人,只不过因为魏忠贤势大,他们一时蛰伏而已。如今看到一丝翻盘的机会,他们又动员了起来,很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慎言首先发难。
这一天已经到了七月初十,距离朱聿键大婚只有两天,但即便如此这位唐王依然要上朝。崇祯坐朝听政已毕,朱聿键正盘算着自己回去该先看望刚刚抵京的新娘子孙巧婷,还是该去见见孙承宗,曹化淳站前喊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退朝。”
这是最后的例行公事,一般喊完这句朝会也就结束了。没想到这个时候张慎言突然走了出来:“臣有本上奏。”都察院就是监视百官言行的,他有本上奏自然是要弹劾人的,众人都紧张起来,看着张慎言的上奏。
“爱卿所奏何事?”崇祯结果奏折询问道。
“臣奏请崔成秀恋栈兵部尚书之位,父死却不按祖制回乡丁忧,实为不忠不孝之徒。”张慎言的话相当狠,在明清两代父母丧事官员都会辞官丁忧三年,以示自己的孝心,等到丁忧期满再官复原职。这是朝廷惯例,人人都需要服从,不守制的人通常会被他人唾弃,被认为是不忠不孝之人。
如今张慎言一不从政务方面二不从贪腐方面弹劾崔成秀,因为这些罪行都是可以掩藏的,是可以掩盖的罪行。而崔成秀父亲去世而不丁忧,乃是人人可见的道德问题,根本不容抵赖。
当张慎言说出这一条的时候,崔成秀的脸色已经无比难看,他知道这次就算崇祯维护他都难了。实际上接到奏折的崇祯非常高兴,这些日子以来他始终憋着一口气,借着朱聿键筹备婚礼之机,许多官员已经表示了对皇帝的支持,最近又明确得到了吴汝胤的效忠,他感觉自己手里有了足够的力量,已经可以对阉党发难了。
“崔大人对此你作何解释?”崇祯没有下定论,反而是询问崔成秀,这就有责难之意。朱聿键听得心中一凉,他们还未完全准备好,崇祯已经耐不住性子,万一逼得魏忠贤铤而走险就得不偿失了。
朱聿键知道越是这个时候,就越应该沉稳,否则必然会遭到猛烈反击。如今崔成秀一旦去职,魏忠贤恐怕就反应过来了。他心中暗暗着急,拼命的给崇祯打眼色,但对方却假装看不见就是不理。
看到崔成秀急得满头大汗,却无法进行辩驳,朱聿键只好出班说道:“崔大人公忠体国,不敢因私事而废国政,实乃我等楷模。”朱聿键把话兜了回来,示意崇祯大事化小,免得让阉党警觉。
朱聿键没有想到,随着手中权力日益稳固,崇祯的自信心开始膨胀,变得不再那么虚心纳谏了。加之崇祯早已注意到了自己对朱聿键的依赖,希望能够摆脱他的阴影,最近总是在琢磨着乾纲独断。今天朱聿键表示出自己的立场,更让崇祯感到了一丝反感。
这是典型的青春期思维,崇祯正处在这样一个心理时期,只可惜朱聿键年纪也不大,不会考虑到这一点。更何况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有青春期可以,但皇帝有这样的思想问题就可能致命了。
很显然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崇祯内心的变化,就连朱聿键也疏忽了。今天崇祯是铁了心要将崔成秀拿下,打算断掉魏忠贤的一条臂膀,而朱聿键的启奏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崔尚书的确是精神可嘉,但是为父丁忧乃是孝道,朕也不便阻拦。如今海内升平百姓安定,崔尚书也可以安心的回乡守制了。我看崔尚书情有可原,这惩罚就免了吧,不过从即日起崔爱卿回乡丁忧,兵部尚书一职由阎鸣泰接任。”
崇祯毕竟不是傻子,他不可能彻底将阉党得罪了,所以罢免崔成秀之后,又把阉党的兵部右侍郎阎鸣泰推上了尚书宝座。只不过崇祯心里很清楚,阎鸣泰就是个阿谀奉承之徒,没有多大本事,他就算在这个位置上作用也不大。
见到崇祯没有把事情做绝,朱聿键松了口气,结果总算还勉强可以接受,他也只好跟着众多大臣一起谢恩,然而又退了回去。崔成秀无奈离职,但好在他的继任者也是阉党,这让他有了些许的心理安慰。
第一百一十七章 唐王大婚
退朝之后,郁闷不已的崔成秀没有回府,而是直接前往魏忠贤府上辞行。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