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公走海路竟然来迟了,我等很是着急啊。”宋献策询问道。
朱聿键摆摆手道:“人算不如天算啊,我们在海上遭遇了风暴,只能在胶州湾等了半个月,要不然早到了。”
“所以说还是运河更安全,主公万金之躯以后还是不要轻易涉嫌的好。”宋献策的劝慰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因为朱聿键已经被王府内的情况吸引了,他看着周围忙碌施工对人员呵呵笑道:“这个王府还算不错,康年兄真是有心了。”
“这只是暂时居住而已,如果主公想要个像样的王府,还是重建一座的好。”宋献策回答道。
“千万不要。”朱聿键连连摆手:“我志不在此,如果有那么多钱,还是发展一下地方经济的好。”
“殿下果然仁善,看来浙南百姓有福了。”孙承宗笑着走了进来。
“太外父大人安好,这一路可有不适?”朱聿键笑眯眯的说道。
孙承宗道:“没有什么不适,只不过我耽搁了几天行程。宋大人先来的宁波府,我却是晚了几天,也是昨日才刚到这里。年纪大了不以筋骨为能,如今还有些乏累。”
“太外父大人出了什么事情?为何迟了几天?”朱聿键很意外,他们应该是一起走的,想不到竟然并未一起抵达。
孙承宗神秘的一笑:“我自然有自己的道理,浙南刚刚入手,事务千头万绪,恐怕你一时和很难理得清。我就自作主张,将整个家族都移了过来,族中那些尚未入朝做官的家人随你调遣,免得人手不足。”
“多谢太外父大人。”听到孙承宗如此鼎力支持,朱聿键也是感激不尽:“如今我们需要理出一个章程来,才好发展浙南五府之地。”
朱聿键这么一说,宋献策和孙承宗却皆尽默然,说实话他们并不看好浙南这片地方。虽然大家总说江南乃是大明朝膏沃之地,财富之所在,但实际上也是分地方的。
例如应天府所辖各地,加上杭州府、嘉兴府和湖州府等地,都是桑棉产地,有着极其发达的纺织业生产基地,棉布和丝绸的产量高居全国之首。江西则是瓷器之都,更有煤铁之便利,湖广则有大批优质耕地和便于浇灌耕地的湖泊,根本不怕旱涝。因为那里的粮食产量极高,固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至于这些地方之中最差的福建,也有茶叶产地的便利,只要实行对外贸易,就能获取大量财富。
被这些地方环绕的浙南五府,却偏偏是个例外。这次封给朱聿键的五府之地包括衢州府、处州府、温州府、台州府和宁波府。这五个府除了宁波府有些棉纺织业以外,其他四个府都是异常穷困的地方。这里的主要问题就是浙南山区太多无法进行耕种,交通不便又难以修筑商路,所以才会越来越闭塞。
为了能活下去浙南当地甚至有一种风俗,男子成年之后立刻在家乡结婚。然而新婚的第二天,这个男子就要带上行李外出谋生,如果不能衣锦荣归,就无颜再回到家乡来。许多年轻人就这样一走了之,直到客死异乡也没没能回到家乡,这也造就了浙南多贞节牌坊的现象。
浙南如此风俗,固然有不近人情的地方,但也揭示了一个问题。浙南土地贫瘠,无法养活过多的农业人口,为了谋生他们才将年龄很小的孩子赶出家乡,让他们去外面闯荡求存。当然有弊就有利,这样的社会风气也造就了宁波商帮和龙游商帮这样的大型商帮。
“两位有什么看法?”大家都知道浙南五府是什么样的地方,根本不需要解释,所以朱聿键一上来就询问起今后的治理方略。
孙承宗道:“我们应该先对官员和卫所进行统计,官员们是当得朝廷的官,六品以上都需要回京城复命,不过这是有一段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最好能够拥有自己的官员填补空缺。其次就是军制了,因为当年戚家军在此地抗击倭寇,戚继光对浙南卫所进行过一次整顿,所以如今浙南的卫所兵还是可用的。按照皇上的旨意中所说,文官回到朝中另有任用,武将和六品以下文官自行选择去留,卫所就全盘留给了我们,这些力量需要重新编组。”
“不错,先把军政大权揽在手中,再说接下来的问题。”宋献策也点头表示支持。
“这种军政整合方面的问题,我是不懂的,需要太外父帮忙。我只想提一个建议,我朝官员多是科举出身,他们除了擅长八股文之外,对地方政务并不精通。实际上这也是我朝的顽疾之一,官员们在地方只是个摆设,真正运作地方政府的是那些小吏。”朱聿键板着手指说道:“其实官员被调回京城是东林党在给我下绊子,希望让浙南五府内混乱起来,他们才好上书要求撤去封地。只不过这些人并不知道,真正能够让地方顺畅运行的恰恰是那些小吏。按照本朝祖法,小吏是由官员发放私下俸禄的,一旦官员离任就由下一任官员接手,他们是不在编的。”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才宋应星
“主公的意思是招揽这些小吏,让他们继续为我所用?”宋献策听出了其中关键。
“还不止,我打算重新建立政府体系,开设公务员考试项目,只要合格的都能正是成为我唐王封地的官员。这些官员是由唐王府发出俸禄的。”朱聿键说道。
“这样会多耗费大量的银子。”宋献策听得直皱眉。
朱聿键却摇摇头道:“一切政府机构都应该正规化,如果你不能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就会有不安全感,就会更加迫切的聚拢财富。如果让他们贪赃枉法,封地内受到的损失会更大。”
“就算给他们固定的俸禄,也不能保证他们不贪腐啊。”宋献策争辩道。
“那就是另外一个部门的事情了,我打算成立检察院,专门查处官员贪腐问题,一经查实就要革职拿问,严重的直接砍头。”朱聿键冷笑道:“我一手给他们高薪一手拿着屠刀,看他们会如何选择。”
“果然是好办法。”宋献策听得眼前一亮,又讨教起应该如何建立新的官府架构。朱聿键虽然嘴里说着不通政事,但经过网络时代的熏陶,他对后世的政府机构毕竟还是有所了解的,说起来头头是道,各种机构互相牵制互相配合,足以让整个地区高效的运行起来。
朱聿键的一套想法,让宋献策和孙承宗都听得津津有味,他从未想过原来国家政治机构还可以如此运作。两人都是对此有过研究的人,只是听了模糊的大概情况,他们立刻就明白这样的体制能做到人尽其责相辅相成,行政效率和成本都会得到极大改善。
“这军事方面情况不明我也不好多言,还需要太外父多多帮忙。”朱聿键笑着说道。
孙承宗点点头:“我会尽快将五府之内所有武将和军兵数量尽数查清,然后我们才好定策。”三人正说话间,徐光启回来了,他看到朱聿键竟然也在,连忙上前道:“殿下已经回来了,路上可还安全?”
“让老师担心了,路上因为风暴耽搁些日子,幸好有孙师兄与我同行,也不会感到无聊。”朱聿键笑着回答。
“哦?初阳跟你在一起?”徐光启眼前一亮,孙元化和朱聿键都是他最得意的弟子,听到弟子的消息他自然兴奋。
“孙师兄本来是想要见见老师的,结果却没有见到。不过我们两人聊了十几天,本王受益匪浅啊。”朱聿键笑道。
“我看是初阳受益匪浅才对吧。”徐光启对这位弟子的水平有一定了解,对于他的能力也是暗暗称奇。
“我所学都只是理论,比不得孙师兄能够应用于实际。实际上这次我希望老师能够帮个忙,建立起一个研究所来。”朱聿键看向了徐光启。
“研究所是什么东西?”徐光启好奇的问道。
朱聿键立刻将试验科学的那一套东西说了一遍,最后才说道:“这个研究所看似无用,实际上却是大明兴旺的核心,如果做得好大明必然能够更加强盛。”
“殿下厚爱我自然明白,只是我自知才疏学浅,根本无法涉及那么多的学科。”徐光启摇头道。
“不需要老师全都明白,只是主持大局而已。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门负责人,老师只需要统带他们,时不时开个交流会,并对各学科所用银两进行把关。目前我打算先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基本研究学科,还有造船、军工、农业、机械、冶金五个实用学科。只不过目前人手不足,我的那些学生已经有些可以出师了,让他们挑起大梁,剩下的人手就需要老师代为招募了。”朱聿键说道。
“招募人手吗?我倒是有个人选。”徐光启说道。
“老师所看中的,必然都是大才了。”朱聿键听得眼睛发亮。
徐光启捋了捋胡子道:“的确是个人才,我刚才就是去见了他一面。此人叫做宋应星,是个江西举子,这次是上京赶考路过此地。我们也算是忘年交,所以他得知我在这里,就过来看看。”
“宋应星?”朱聿键听得眼睛发亮,这只要是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他可是华夏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形成了类似于后世试验科学的思想流派。他所编撰的《天工开物》可谓华夏数千年科技的集大成者,其中所涉及领域之广,内容之详实深入,堪称华夏古代科技的大百科全书,尤其是其中对锌的提取,西方人始终解决不了,直到一百多年后看到了他的这本著作,才掌握了这门技术。如果能够得到这样的人加入科学院,那么朱聿键手中的科学发展将会提速许多。
“怎么?殿下认识此人?”徐光启见到朱聿键的表情,还以为他与宋应星也非常熟悉。
朱聿键摇头道:“只是耳闻这位大才子而已,可惜他是要上京赶考的,注定无法留下来。”
徐光启哈哈大笑道:“那却未必,此人所学甚杂,却从不在经史上耗费太多精力,我断定他此次赶考又是无果而终。我与他交谈良久,发现他对科考也是失望透顶,所以我趁机向他建议,如果此次赶考再无法高中,就来唐王麾下效力,他也答应了。”
“太好了,老师真帮了我的大忙,如果有宋应星先生加入,科学院有添一大臂助。”朱聿键心中高兴,对未来更加有了信心。
在分派了各人任务之后,朱聿键就将自己的学生们都聚拢了起来。这个时代的知识总量不大,全部学成也并不困难。他的这些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多,基本上掌握了初中的各项知识。
说起来也算朱聿键运气好,他在接收了孙可旺等小乞丐之后,学生们的学习速度提升了不少。那些小乞丐本来都是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结果朱聿键给他们吃穿让他们读书,这些孩子就很想报答朱聿键。朱聿键为了让他们努力学习,就告诉他们只有学会了知识,未来才能对自己有用从才能报恩。
第一百三十四章 学生分流
那些小乞丐有了这样的想法,拼命的学习,他们没日没夜的吸收新知识,根本不知道疲累。在他们的带动下,最早跟随朱聿键的十三名学生,以及后来又招收的学生们也都被带动了起来。大家互相攀比着努力学习,加之朱聿键将课本进行了简化。
英语、政治、历史和地理不需要学习,语文进行了大幅简化,让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