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聿键听得一愣,他忽然想起来自己原本看过的新闻上说过,三门湾似乎是后来华夏一个军港,号称世界优良深水港之一,好像听后世的大型军舰都没有问题,要停靠现在的各种木头船就更是轻松了。
“就照你说得办,我正打算在三门建立一家冶炼厂,正好把码头也整修一番,再与宁波修通水泥路,这样海军都集中在那里就没有问题了。”朱聿键是非常善于听取意见的,他当即答应下来。
第一百三十八章 水师三策
见到朱聿键从善如流,张名振心中大喜,看来跟随这位唐王将来前途无量。想起如今海盗横行,张名振又询问道:“如果王爷要发展海运,必然需要战船护航,不知道王爷需要末将做到哪一步?”
“这个有分别吗?你能做到哪一步,说说看?”朱聿键好奇的问道。
张名振要执掌水师,自然必须清楚未来唐王对水师支持的力度,他这才好分派今后的工作。思虑片刻他回答道:“兴建水师有三策,下策就是整合如今浙南四卫所的战舰水兵加以训练补充,这样花费最少,但至多只是掌控周边沿海缉私追盗。”
“这个不好,我们需要的是远洋运输,商船甚至要深入到欧洲去,这样的水师如何能够护卫商船于大洋之上。”朱聿键摇了摇头说道。
“我还有中策,那就是将战舰分离,原来四个水师卫所的人员和船只重新区分,以所有小船驻守各处卫所,辅以老弱用于缉私。将精锐将士与大船皆集于三门湾以为机动,三五年内将这支水师扩充一倍,就可以护航商船,至少数十年内无人敢冒犯。”张名振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中策就比较花钱了,二百五十料大船建造一艘需耗银五千两,修造七艘再加上维护,至少需要八万两白银。此外这支水师每年维护与饷银,也不会低于四万两白银。”
“也不好,只用水师护航太过被动,总有一种只挨打不还手的感觉。”朱聿键摆了摆手。
张名振听闻此言,身体激动得微微发颤,他知道唐王这是要大干一场全力投资水师了。虽然他不明白,朱聿键为什么如此重视水师,但他身为水师游击将军,自然深悉强大水师的重要性,如果自己手下真的有一支强大水师,他自然是最高兴的。
努力让自己不发出颤音,张名振继续说道:“最后的这个上策就是争取在海上的主动,挥斥大洋扬帆万里,将欧罗巴人和那些海盗统统驱逐出去,让我大明沿海变成自己的湖泊。但是这样做至少需要二十条千料大船方可,这可是耗费两万两白银一艘的大船。”
“非常好,张将军有如此报复,我们就能够成功。我已经派人去福建长乐招募船匠,打算在象山港建立造船厂。开始我们或许造不了千料大船,但是我会持续投资造船厂的,相信数年之后这个梦想终将实现。”朱聿键道:“我的目标是重建郑和舰队,宣扬大明国威于四海。”
张名振听得情绪激昂,他当即下跪喊道:“愿为王爷效死命,末将愿为前驱,宣扬我国威于四海。”
“太好了,有张将军加入,我唐勇水师必将扬威域外,为大明争光。”朱聿键将张名振扶了起来:“我现在就先封你为唐勇水师的第一名左庶长,负责组建新的唐勇水师。你可以先裁汰老弱和近岸小船,让他们分驻各地做缉私队。你则率领大舰驻于三门湾,同时招兵买马扩充人员,我可以先给你定个数,第一批就先招两万人好了,这其中有海军陆战队,但水兵人数不得少于一万。”
“末将必定尽心竭力,尽快将水师筹建起来。”张名振眼中放光,他知道自己遇到了明主。
唐勇水师成了浙南封地内最先编组的军事组织,当然朱聿键也不能让张名振大权独揽,他让李俊和刘闯进入水师,同时从会游泳的唐勇之中抽调了三百人,作为海军陆战队的基础。
水师开始组建之后,陆军也被派上了日程。与水师将精壮老弱都留下来只是分成两种职责不同,陆军却是彻彻底底的大换血。陆军将领大部分都选择了回到朝廷,对于这些人朱聿键也没有多少留恋。剩下的一万五千卫所兵则被大加裁汰,所有体质不好年纪不合格的人都属于被裁之列。
朱聿键最终得到了七千名精锐的卫所兵,这些人与从河南调来的一千五百名唐勇一起,成为他在浙南编制陆军的最初班底。五府之地依靠八千多人来保护自然不够,朱聿键直接在当地征召士兵,很快又恢复了三万人的名额,而且兵员素质不错。
在士兵地位颇为低贱的明末,一次能够找到如此多高素质兵员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样的奇迹当然不是因为唐王素有贤名那么简单,毕竟百姓关心的吃饭穿衣,你一个藩王贤不贤明与他们无关。但是唐勇的饷银一公布出来,很快征兵所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唐勇饷银是明军的五倍,而且按时足额发放,升迁机会很多,赚得也更多。此外唐勇驻地伙食也在公布之列,当看到那些诸如白米饭,青菜和肉食的日常食谱,年轻人都彻底疯狂了。
人员扩编到三万人,朱聿键突然发现自己手里能够统兵的人太少了。他的大将还是有一些的,但那些中下层军官因为大量返回朝廷,造成了指挥不灵。从河南过来的唐勇多是小兵,入伍也才几个月,根本没有指挥作战的能力,刚招来的人就更差了。
中下层军官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朱聿键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清楚,他知道一支有着优秀中下级军官的军队,能够在危局中牢牢团结士兵不使溃散,能够给统帅更多犯错的冗余,这是很重要的。
古代战争中许多以弱胜强的战斗,都是因为见势不好大军立刻溃散,结果白白丧失了自己的人数优势。这种原因有士兵是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不正规化问题,更多的则是中下层军官的缺失,让将领上通下达困难,危机时刻也不能结成一个个小团体稳定局势。
朱聿键当然不会犯古人的错误,他必须要在自己的新式军队之中,大力培养中下级军官。为了挑选人才,他当即宣布了一个月的新兵训练,从河南来的唐勇们先担任教官,李伦、刘芳亮、袁宗第、刘体仁等人都被派了下去,观察那些训练之中的优秀人才,作为中下级军官的备选。
第一百三十九章 宴会邀请
因为提前宣布了要在训练之中提拔军官,让这些新兵的训练热情持续高涨起来,所有人都在拼命的配合唐勇老兵进行训练。为了能够提升级别,唐勇老兵们也是不遗余力,朱聿键要求的队列和战术动作在新兵中间很快就熟练了起来。
军队的训练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成果,但对辖下五府的经济整合却不能放松。随着宁波日化开始小批量试生产,香皂、玻璃镜和火柴这三样拳头产品开始出现在宁波市场上,并很快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追捧。
作为华夏近现代史上威名赫赫的宁波商帮也发现了这一商机,他们很快连忙发出了请柬,希望能够让正在负责工业方面的潘独鳌过去赴宴。潘独鳌虽然在唐王手下时间不长,却已经感受了这里与其他地方有三个不同点,第一就是工作效率高,所有人都各负其责互相监管,一旦有人偷懒就会被发现,未来的仕途就会受到影响。第二就是俸禄够高,在这些官员更加忙碌的同时,朱聿键也非常慷慨,虽然他们没有品级,但按照各自的工作职位,俸禄都比朝廷同样的官员高上十倍。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朱聿键对手下贪污的管控很严格,在政府尚未成型之前,他将宪兵队的职责进行放大,这个时候的李仲不但可以管控军队纪律,还有权查处官员贪污。
潘独鳌很清楚朱聿键向来言出必践,如果自己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必然被抓,到时候至少也是被弃用了。潘独鳌只是个秀才,他也知道自己依靠科举之路根本不可能当官,所以对如今的机会非常珍惜,他自然不会因为一次宴会而丢了职位。所以在接到请柬之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直接推掉了,可是宁波商帮的人锲而不舍,连续邀请了几次,潘独鳌只好将请柬送到了朱聿键那里。
接过潘独鳌送来的请柬,朱聿键的脸上露出了微笑:“看来宁波商帮那些人对你不错啊,说不定还能捞上一票。”
潘独鳌听得脸色大变,以为朱聿键暗讽其贪污,他赶快跪下说道:“王爷明鉴,小人不敢贪墨。”
“我知道你不敢贪墨,也没有这个意思。我是说你负责的产品太过抢手了,看来那些商人坐不住了。”朱聿键笑道。
“宁波商帮的人太过分了,居然想钱想到王爷头上来了,真是可恶。”潘独鳌说道:“王爷放心,我这就给他们回一封信斥责,让他们死了这条心。”
“为什么?”朱聿键看着潘独鳌问道。
“王爷开的工厂赚银子,怎么能让他人觊觎。”潘独鳌说得颇为坚决,却看到朱聿键摇了摇头:“我们生产的东西抢手只是暂时的,等我们扩大了生产规模就不一定了。宁波的市场太小了,很快就会被填满,到时候我们没有销售网络,生产出来的东西岂不是要积压,那样我们的利益同样受损。商业模式不是政治斗争,不需要你死我活的较量,大家和气生财共同富裕才是正理。”
潘独鳌听出了话中的意思,试探着问道:“王爷的意思是我应该去赴宴?”
“当然去,而且是我和你一起去。”朱聿键满脸的笑容愈来愈盛了,来自于全球化的时代,就算他并非什么商业人才,也清楚合作共赢的理念,他相信凭借着超越当代人数百年的眼光,足以达到他的目的。潘独鳌听得也来了精神,看来唐王对这次赴宴非常重视,如果能够好好表现一番,将来必然可以青云直上。
宁波人经商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唐宋时就活跃与江浙一代。随着经营范围越拉越大,商人们感觉到没有强大组织作为保护,单个的商人非常脆弱,一旦资金周转不灵或者遭遇外来势力的入侵,就会瞬间崩溃。
随着明朝以来,各地商帮逐渐涌现,商人们开始形成一个个以地域划分的团体,依靠集体的力量保护自己的产业。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徽帮和龙游帮的出现,更让宁波商人们感觉到了危机。就在十数年前,宁波商人们为了自保,终于发起组建了宁波商帮。
这个商帮在华夏十大商帮之中虽然建立较晚,但凭借着宁波商人的头脑和势力,很快就蹿升了起来,最近几年大有与衢州龙游帮分庭抗礼的趋势,双方也是水火不相容。为了能够压倒对方,两大商帮都在积极扩充自己的实力,希望能够压倒对方。
十几天前,宁波的商人突然发现城内多了三种新产品,这些商品供不应求,几乎是运到一批就抢空一批,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经过四处打听,宁波商帮的人很快得知这些东西都来自郊外正在修建的宁波日化工厂,而这个工厂是属于唐王所有,其主事人就是宋献策和潘独鳌。
最近为了主持修建三门湾港口和钢铁厂,宋献策已经前往台州好几天了,在宁波的主事人就只剩下潘独鳌。宁波商帮的人不敢去和唐王谈条件,毕竟整个浙南五府都是人家的封地,这里的一切都相当于人家的私产了,如果与唐王争利简直就是找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